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01|回复: 7

[民俗民风] 烟台老街巷(之一): 大马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6-3-3 14:08 编辑

大马路,位于现解放路北段东侧。早先的大马路东起东海边(现海军航院北门门前),西至解放路。现东起滨海北路(亦是现海军航院北门门前),西至解放路。过去和现在的大马路的范围与走向基本没变,只是在建滨海广场的改造中拆毁道路两侧的建筑,广场改造完成后又按照原走向复修了新的“大马路”。

大马路地图.png


大马路建于1860年,由于是市区最早最宽马路,故名大马路。

1910年曾改名东马路,民间称为东大马路。

1926年修建成柏油路面。

1938年日军占领烟台后,又复名大马路。

大马路周围北靠大海,西邻烟台山,东倚东山,环境极佳,商号、洋行、医院、学校、会社、报社等多集中于此,约200余家,成为繁华街道。如:英国人基督教牧师詹姆士·马茂兰创办的中文名称“仁德洋行”(其带动生产的花边、绣花、发网产品盛名海内外。);

1916年美国牧师慕雅哥创建信会基督教堂(现仍在,但名称改叫天主教堂)可容纳800余人同时做礼拜;俄国、荷兰领事馆;之罘日本小学;聋哑学校;太古洋行经理别墅(现第一海水浴场办公楼);至今久负盛名由红顶商人张弼士创办的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日本占领烟台后,在大马路设立的特务机关联络部和宪兵队,

1949年,烟台市政府机关也曾在大马路的原虹口宾馆院内办公。

1930年代,烟台公共汽车首先最早开行于大马路。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6-3-3 14:25 编辑

说到“大马路”,就不得不说说“杨禄奎事件”

抗战结束后,日军占领的烟台地区被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武装接收,为此国共两党此时在烟台又展开新一轮的你争我夺。
  
一、联合国事务员撞死黄包车夫。
当时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先后提供6.47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帮助中国救济贫民、医治战争创伤,这些援助不仅包括面粉、小麦、棉花、被服、药品等生活必需品,还有机器设备和交通器材等物资。1946年的冬天,联合国救济总署一部到了烟台,其任务就是负责把“联总”的救济物资通过烟台港运到山东各地。  

这些“联总”的事务员多为美国人,团长为美国务院官员李普尔。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救济总暑也派员到达烟台,团长为王师亮少将,副团长为张沈川先生。联总和行总分别在烟台设立办事处,其任务是与中共的烟台市政府共同负责救济二战中难民事宜,结果在多方交流的过程中发生了一起血案。

这起血案发生烟台市森林路,该路位于大马路东段南侧。森林路只有两三米宽,两侧是菜地,南部是山岭。这条路随着时代变迁,如今在烟台地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其大概位置在现海军航院院内西操场。

1947年5月23日下午5时40分左右,烟台人力车夫杨禄奎在森林路上引车北行,一辆中型吉普车飞驰而来。将杨禄奎连同人力车一起撞倒在地人力车左轮折落,杨禄奎后脑部破裂,脑浆外溢,小腹、两腿均轧碎。交通肇事者发现撞人后,未停车抢救,反而企图驱车逃逸。

恰逢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匡亚明出差烟台,其勤务员李万槐外出办事正好撞见此事,勒令其停车并和其他路人一起将杨禄奎送往医院。凶手很快被锁定,肇事者是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烟台办事处职员,是个美国人,名叫阿力克 • 史鲁域琪。

虽经紧急抢救,但因伤势太重于当夜11时死去消息很快传遍全市,群情激愤,工人、学生立即纷纷集会,要求中共烟台市政府严惩凶手替死者伸冤。

杨禄奎案之所以能够迅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舆论媒体的力量功不可没。《大众日报》的勤务员李万槐正好是此事件的第一目击者,于是立刻将此案告诉了大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匡亚明。第二天《大众日报》立刻刊发了文章——《联总在胶东救济些什么?》。

在此事之三周前,烟台就曾发生过“联总”人员殴打烟台二中两中学生和一名校工的恶性事件。现在又发生了杨禄奎事件,因此《大众日报》的文章一经刊登,立刻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

随后《大众日报》详细刊登了案件发生前后的来龙去脉,杨禄奎案的结果成为当时社会各界关心的焦点。

二、中共烟台政府强硬交涉。
杨禄奎案引起了中共烟台政府的高度重视。烟台市市长姚仲明(后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即亲自前往医院探望杨禄奎,并请求院方尽力抢救。 抢救失败后,杨禄奎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向姚仲明哭诉,要求市长为他们作主。姚仲明向他们保证:民主政府一定依法给予人民生命保障。

随后,姚仲明安排人向阿力克 • 史鲁域琪询问案发经过。不料,阿力克 • 史鲁域琪依仗自己是外国人和联合国救济总署的工作人员,态度十分蛮横,并扬言:“不就是撞了一个穷拉车的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过去撞死几个人不是什么事也没有吗?” 阿力克·史鲁域琪的回应令姚仲明怒不可遏,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提出了严重声明的同时,积极收集证据准备将凶手绳之以法。第二天,市政府的执法人员找李万槐了解案情,李万槐带他们到事发现场指证了出事方位,讲述了事发经过,留下了目击证言,执法人员当场绘制了事故现场图。

开始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的团长李普尔也觉得轧死一个人力车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同意拘捕阿力克 • 史鲁域琪,希望能够赔偿些钱财了事。这一点引起了烟台政府的极力反对,双方一时僵持不下。

三、公祭之后的唇枪舌剑。
5月26日,烟台市各界为杨禄奎举行了追悼大会和送殡仪式,公祭灵堂设在坤山路12号(滨海广场兴建前坤山路在1980年代改称为“观海街”),追悼会由姚仲明市长致悼词,李普尔当众道歉致哀。

公祭完毕,杨禄奎的灵柩放在一辆大卡车上,姚市长和李普尔分列灵车左右,执绋缓行;肇事者阿力克 • 史鲁域琪同意按烟台风俗,紧随死者家属之后,披麻戴孝,低首躬身,为死者送灵。途中,各界代表抬着无数花圈、挽联,随灵车送行。正在参加烟台市第二届工人代表大会的500余名代表,在海岸路迎灵吊唁。送葬队伍沿二马路等处绕行城区,最终将杨禄奎葬于西郊。

杨禄奎.jpg

逝者已去,家中失去了顶梁柱,杨禄奎一家老小的生计问题急需解决。5月27日上午,市长姚仲明与“联总”代表李普尔在外事办公厅举行第二次谈判,讨论对受难家属的抚恤和“联总”公开向烟台人民道歉问题。

李普尔转弯抹角地提出,抚恤问题应包括对肇事者的处理,企图将惩办凶手的问题同抚恤死难者家属的问题混为一谈。姚仲明当即予以驳斥,指出:“对行凶者应由司法部门依法惩处,不在谈判范围之内。”李普尔接着又说:“在过去‘联总’也曾发生过这样不幸的意外事情,而赔偿的数目为250至600美元。”但解放区政府表示,这个数目恐怕只是在国统区行得通,而在解放区则不行。

第二次会议最后达成协议:首先,由“联总”出100美元,维持杨禄奎家属目前生活急需。全部抚恤问题,待李普尔先生向上级请示后再另行谈判决定。其次,“联总”公开登报声明道歉。姚仲明和李普尔分别在协议上签字。

5月28日,《烟台日报》以醒目的标题刊登“联总”驻烟台代表李普尔向中国人民公开发表的道歉书,并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四、获得“联总”最高死亡赔偿金的中国人。
第二次谈判并没有确定赔偿的具体金额,因此双方于6月7日下午展开第三轮谈判。谈判中,姚仲明与李普尔及从上海专程赶来的“联总”法律顾问达理琪就具体抚恤多少进行谈判。

姚仲明提出,一个洋车夫买卖好时,一天能挣到2000元,不好时每天也能挣到五六百元,平均每天可挣1000元。但烟台洋车夫除了拉车外,有的还兼营副业,如做小买卖或给人家做点零活,这个收入就很难计算出来了。我希望按他每天的洋车收入计算出后,再附上一部分兼营副业所得,最后的抚恤费应当以每天拉车收入1000元为标准,附加50%兼营副业所得,按56个月计算,共为252万元,再加上损坏了人力车的赔偿费3万元,总计为255万元,折合美金3400元。

达理琪最后表示认可这一赔偿标准,双方达成协议,并同意将阿力克·史鲁域琪交由中国司法审判。若按当时国统区的惯例,撞死一个人只不过给抚恤金200-600美元,杨禄奎因此被称为“当时中国最值钱的人命”。

五、公审罪犯。
6月16日,烟台地方法院在市政府礼堂设立临时法庭,公开审判史鲁域祺,社会各界代表300多人列席旁听。审判地设在当时的市政府大礼堂,这栋三层砖石结构的洋式楼房位于太平街,建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现保存完好。2004年4月30日,这里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安局长提起公诉后,主审推事要求目击证人李万槐出庭作证,李万槐当众把被告的犯罪事实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李万槐说一段,翻译人员翻译一段。之后,王宝庆也出庭作证。接着是杨宝田的妈妈抱着孩子的一场控诉,史鲁域祺垂头丧气,几近瘫软。最后,法庭宣判,对被告,本应严加惩办,但顾念国际友谊和被告表示悔过,特从宽处理,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后来,由于阿力克 • 史鲁域琪表现良好,山东地方的民生建设有赖于“联总”的支持,因此烟台市地方法院启动缓刑程序,核准阿力克 • 史鲁域琪保释出狱,轰动一时的杨禄奎案就此告一段落。


1990年代初烟台电视台以此事为素材,拍摄了电视剧。




点评

好像杨禄奎的子女写了一篇该事件回忆录。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 15: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精神力量 发表于 2016-3-3 13:48
说到“大马路”,就不得不说说“杨禄奎事件”

抗战结束后,日军占领的烟台地区被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武装接 ...

好像杨禄奎的子女写了一篇该事件回忆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事件只要通过法律解决,就显得比较公正,即使美国在二战中对中国有很大的帮助。盟国对战犯的审判也是付诸法律的,不像中国文革时期。

点评

实际此事当时也就是中共在炒作,以激起民众的反美情绪。这种情况在当时太多太多。 沈崇在晚年回忆说,她在北大时(她已经毕业,是中共在北大的工作人员)接受到指令去公园勾引美国大兵,在夜色中的公园里,沈崇把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 15:57
当时中共的目的就是要激起民众的反美情绪,为以后一边倒向斯大林做铺垫。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3-3 15:5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由 发表于 2016-3-3 15:24
任何事件只要通过法律解决,就显得比较公正,即使美国在二战中对中国有很大的帮助。盟国对战犯的审判也是付 ...

当时中共的目的就是要激起民众的反美情绪,为以后一边倒向斯大林做铺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由 发表于 2016-3-3 15:24
任何事件只要通过法律解决,就显得比较公正,即使美国在二战中对中国有很大的帮助。盟国对战犯的审判也是付 ...

实际此事当时也就是中共在炒作,以激起民众的反美情绪。这种情况在当时太多太多。

沈崇在晚年回忆说,她在北大时(她已经毕业,是中共在北大的工作人员)接受到指令去公园勾引美国大兵,在夜色中的公园里,沈崇把美国大兵挑逗得欲火焚身,二人正行鱼水之欢,沈崇高声呼喊,在夜深人静中,遂冲出众人,将美国大兵一顿暴揍,直接定性为强奸,倒霉的美国大兵也是百口莫辩,只能是愿赌服输。沈崇则在一旁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都说“翻脸比脱裤子还快”,而沈崇是正在享受就翻脸了。由沈崇事件引起,第二天北京的学生在上级的鼓动下又上街了,强烈谴责美国大兵强奸中国学生的暴行。

杨禄奎事件中的当事人史鲁域琪,据说当时被打得不轻,最后还要逼其披麻戴孝,不戴就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4 10: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马路,可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5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已推送到【烟台前线论坛】微信公众号,详情,请扫描下面二维码,或登录微信:ytqianxi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1 00:22 , Processed in 0.0651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