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5544|回复: 22

[文学原创] “他通往世界的路口很特别” ――张炜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5-5-15 21:17 编辑

       张炜来烟作讲座的消息缘自书友老地主的微信链接,看消息此行他是关注青少年的阅读与成长,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做《漫谈阅读》的报告。张炜祖籍栖霞,因为是家乡人,我便特别留意他的作品。我认为他较有自我意识,能将艺术与哲学有机统一,对生活有一定的历史反省与理性审察。28岁于龙口海边树林里写就的《古船》,尤其可贵地以散发着青草味儿的乡土张力,重新诠释了关于恨的定义。所谓有恨之深,便有爱之切,我的新泰书友阿滢便是他的FANS,收遍了古今中外张炜的所有作品。
        但是,作家似乎均有分裂基因,书与人往往会是两个极端。我想见他本人,恐怕更多的是为了近距离了解一下真实的张炜。
        张炜为人谦和,与随行的同行开着轻松的玩笑,坐了坐,便写了几幅应酬的字,字如其人,清新飘逸,反向用力的藏锋,有骨感与新意。进来几位小朋友,看来是少年宫安排的节目,张炜可能觉得有些意外,但是立即配合,一一签了字,合了影。几个作协的粉丝过来和他交流写作心得,他笑着说,他每天仍坚持一定量的阅读,但看得出他是一个散淡而不守陈规的人,由他同行的人将他签过名的书和字一一盖了印。
         然后便进入报告厅,开始了他的演讲,原以为只是针对青少年的常规讲座,但张炜却可贵地把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感悟相结合,漫谈了他自己一生的写作历程,具有山东特色的普通话,夹杂着熟悉的胶东乡音,他有他自己的节奏,语速是适到好处的思考语速,而且能够感觉到他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淡然,他自己的世界,别人很难进入,让到场的每一个人,都颇有感悟。

                                                           一、“为什么读经典?”

         关于为何读经典,我总能最先蹦出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里关于此问题的两个著名的回答:一是读总比不读好。二是行刑人在给苏格拉底准备毒药时,他还在那里吹长笛,有人用他:这有什么用呢?他说:我至少死前可以学习这支曲调。
        读经典,别那么庄重好吗?那只是发自内心的心灵需要而已。
        张炜谈读书倒是颇接地气,他说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没有名字,因为只是一本书的残本。他看到残页开头有“暴风雨”三个字,便把这本书自己做个了皮,命名为《暴风雨》,此后,几次学业与工作的变更,他都带着这本自己做的书,被朋友借走后,便寻不着了。后来,他的朋友发现这本书是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并特花高价给他购了本初版本。我想,他喜欢的是书里的意象,猎人,背着枪,一只狗,大林莽,以至于早期他的作品,都与山林禽兽相关。他年轻时收藏与读遍了几乎所以他能买到的国外译著,整整两个书架。他说他现在虽然也有KENDEL,也下载与购买了大量了电子书,但他仍然钟情于纸质书,因为纸质书的质感与阅读的仪式感是别的任何媒介取代不了的。
         他说,他最得益于苏联的四位作家的作品,分别是列夫 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肖洛霍夫。他读遍了托尔斯泰所有的书,他喜欢苏联作家那种横跨欧亚大陆的人文精神,这是任何国家与民族的作家所没有的。我想,他更多的是喜欢作品雄壮的语境与凝重的史诗氛围。
         他也推崇加西亚.马尔克斯、索尔.贝娄以及福克纳,他参观高尔基的故居,听人介绍,高尔基三个大书房里的经典,几乎都读了,高尔基是如何高效率地读书的?他通往世界的路口很特别,他的读书时间亦是属于另一个维度的精灵时间吧。
         张炜认为没有一个时代拥有现今海量的出版物,然而,却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比现实的人阅读得少。最为关键的是,影响自己与改变自己的经典,其实只有两三本而已,在海量的媒体与信息面前,一个人必须学会正确的拒绝与排除,找准最能够真切提升自己的人生支点,才能真正读到只属于自己的人生经典。
         何谓经典?经典是经得起历史与时间和检验,通过阅读而代代相传的人类文明成果,是能够穿越时代、民族与文化的作品。他们往往是冷僻的,内省的,小众的,源自内心,具有博大的人文精神。
         张炜知道,他的作品离成为经典的路,还很远。我想,为何读经典,张炜只是针对孩子说的。作为我们,还是要认真读一下类似于卡尔维诺《为什么读经典?》这样的书,因为只有这样智商与情商同样发达的人,才会教你深究通达的智慧,体验缜密的思维以及那些快然可喜的文字风格。


                                                       二、“将灵魂做成精品”

         张炜因为他山东作协主席的身份,走过很多的国家,因为写字人喜欢独立思考,他对各个国家的民族性格都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他发现在日本和法国,人人都想当作家。因为他们都喜欢思考与读书。但我并不认同他对以色列是个聪明的民族的理解,我倒认为这个民族是因为受过耶和华的眷顾与垂青,虽然没有断了人类的劣根性而屡遭磨难,但是他们于不自觉间进行了自己灵魂的拷问,而不自觉地避免或减少了人性中的阴暗面而已。
         他又生动而风趣地比较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民族性格,他说西方人用大量的时间晒太阳,喝啤酒,去教堂,做礼拜,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而中国人很勤劳,却不会思考与享受生活,天天象老鼠一样,朝夕劳作,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店。中国,只是一个注重物质轻视精神与灵魂修炼的民族。
         提问过程中,当有书友问他对哪部作品最满意的时候,他说,他对自己所有的作品都不满意,真正的好作品是用灵魂写就的,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才华,要用自己的心灵与感情对人、对世界,以自己的灵魂与苍生互动。
         在我理解,生命的质地决定了书的质地。要写出触及灵魂的真正精品,首要就是通过大量的阅读,熟知什么是经典里真正的精华,然后,确立正确的鉴赏水准与鉴别能力,并自觉磨炼自己敏锐的感觉与笔力,以真切的人文关怀与深邃的思想深度,鲜活地展现出中国时代与文化特色的生动节点,给人心灵上的震撼,才能写出引起全人类共鸣的作品。
         康德认为现代文学缺少头顶的星空与心的道德律,他的观点又将张炜的文字精品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好的文学家不能只能一个文字工匠,而应该通过对天地的参悟,写出天外星空的辽阔感、神性与宇宙性。而现代不少看似精华的作品缺少灵魂的关照,只是因为他缺少发自内心的对天地的敬畏。
         作品如果不能让自己的灵魂自觉地更新与精进,那便是失败的作品。
         真正好的作品除非是灵魂在拍手做歌。


                                                  三、“人生是目的,不是工具”

           因为读过太多的西方经典,张炜对人生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他认为人生必须要有崇高而自觉的目的,而不要成为可悲的生活与媒体工具。很多人不理解自己来这个世界是做什么的,很多的人把人生只是理解成一个随波逐流、顺势而安的过程,或者只是终身行走、奔走劳碌的工具,但是人生的真象却是一开始便应在这些看似简单而重复的过程里寻找真相与目的,认真世间一切的本质与渊源,走一条相对正确的,只适合自己的、又值得向众人诠释的捷径,进而最终前往那个圆满自我的目的地。
          我找到了他例举的别尔嘉耶夫在《论人的奴役与自由在》里的那段原话:人发明了强有力的技术,这个强有力的技术可能成为改变生活的工具,但也奴役他,让人的生活的一切方面都服从自己。人成了自己创造工具的奴役,人发明强有力的技术本来是解放自己,却异化了自己,这是人始料不及的。
         自以为清醒而精明的人类,发明了高科技的电脑和网络以及发达的媒体,但却安然地在这个自以为是的温床上迷醉与沉沦,而可悲地成为自已发明的机器的工具。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今天的人类亦似乎无权拥有这些高技术,因为他们的伦理高度还没有达到这样的高度,正如前段时间出版的《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其核心议题竟是:究竟是被人类驯化的家畜被人类驯化,还是家畜驯化了人类。
           张炜对物质主义进行了自觉反抗,采用了一种不合作的精神,他似乎有意识让自己与这个世界进行隔膜,他意识到现代科技的加入就会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和危险。他关于人生的终极思考,正如我们读书会前段时间热议的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四、“享受独处”

          张楚有首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闪烁着对现代人类浮躁与空虚的自嘲与讥讽。张炜为此深有感触,张炜认为所谓的现代生活,应该是宁静的,独处的,高品质的简单生活,真正优秀的人都在安静的角落,追赶与模仿他人的所谓快节奏的生活是可耻的。
          张炜首次出国是到德国的法兰克福,他们白天游玩走了三条街,却几乎没有发现人,后来才知道,这个城市一直都是如此,因为德国人除了必须的购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喜欢在家里独处,读书,写作,听音乐,鉴赏艺术品。他同时又思索为何这些悠闲的西方国家却一直处于科技的前沿,产生了那么多优秀的精华作品?他认为,是因为他们集中自己的时间,作了更多有效的思考劳动,更有自主权地支配了属于他们的个人时间,因而,他们既得到了最大的人生幸福,又得到了最大的物质财富。
          社会的浮躁虽然是表相,但是,但这种浮躁与剧烈的竞争,却能够充分与极致地展现人类的人性,因而对于作家却是极好的个性关照与良性素材。真正的作家,能够准确找到这个社会巨型风暴的风暴眼。因为风暴越大,风暴眼却越平静。
          安静就是艺术,就是思想,能够宁静地安处于风暴眼中的写家,才是真正高明的写作大家。修炼到此等意境,一枝笔、几张纸,便是一个人最理想的简单生活。
         但就是这么简单的生活,这么简单的心,却能够交集着无数复杂的声音与质感,这样寥寥数笔,里面会包含着无尽的意蕴。
         孤独,并不可耻,而是享受。

         由于自己的那本老版《古船》不在身边,原以为签名无望,没想到,一位计划到书城买书回来签名的开发区教委的同好给我了启发,我跟他着,一起小跑到书城,买回来张炜最喜欢的作品《古船》与《九月寓言》,回来正好遇到他在报告厅签完名字出来。作为他的家乡人,利用他给我签名与合影的间隙,我问了他关于“生于龙口,原籍栖霞”的故乡概念,他说栖霞那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林野与大山,永远怀念那片多山而坚强的地方,我从那里考上了学,是我起飞的地方,关于我对栖霞的理解,你可以看一下我的《你在高原》,他亲切在看着我说。
           这部他写了22年的书,位居《亚洲周刊》2010年全球华文十大小说榜首,并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如此浩繁,可能真没几个人能从头读到尾。为此,他便采用特殊的结构方式,使其任何一本均可独立成书,读的顺序不一样,便会有只属于自己的理解组合。但若耐心全部读完,又会在心里组合成一个大故事,顺序不同,故事亦不同。
           我想,他可能热衷于用一生写一部长篇吧?但是,我又认为,真正超脱的大家,或许会想到用一生写一部长篇,却临死前发现,他并没有动笔。风云虚幻的诺奖贿选事件,能够隐约感觉到,还是多多少少影响到了他,他或许会因此成为中国文坛的一种文化现象,而显得可爱起来。
           作家总奢望靠一部作品来创造奇迹,但我想,他们其实是要靠一生的艰辛的修炼来完善自己。
          “他通往世界的路口很特别”。对于这个来生还要当作家的张炜来说,发现一条与众不同的写作道路,或许是他今生努力的目标与方向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4 收起 理由
admin + 8 原创佳作!
机器猫 + 8 精彩!
兰儿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5-5-10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1.JPG


DSC_2.JPG


DSC_3.JPG


DSC_4.JPG


DSC_5.JPG
发表于 2015-5-11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简单的生活,这么简单的心,却能够交集着无数复杂的声音与质感,这样寥寥数笔,里面会包含着无尽的意蕴。-------寥寥数笔,包含无尽的意蕴,来源于深刻的思想与看待问题的正途。这也许才是我理解中的好书,好写手,好作家。
发表于 2015-5-1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名人名烟多,和你在一起学很多东西,也促我读书。O(∩_∩)O谢谢!
发表于 2015-5-11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思考,感知和感慨这个世界。
发表于 2015-5-12 04: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很勤劳,却不会思考与享受生活,天天象老鼠一样,朝夕劳作,开了一家又一家的店。中国,只是一个注重物质轻视精神与灵魂修炼的民族。”有道理。
发表于 2015-5-12 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组织个烟台名人传,以备后世铭记。
发表于 2015-5-1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是目的。嗯,前日徒步时想,人生应强调过程,注重结果。

点评

人生是目的,这话好笼统,人生木有目的吧?你可选择来到世间?左右你的人生? 人生强调过程,注重结果。倒是有几分道理。过程是经历,无论喜悲,结果过于注重,或许你会活得很累。人生很短,来世上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5 10:31
发表于 2015-5-12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张炜的作品不熟悉。以后一定读读。
 楼主| 发表于 2015-5-12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儿 发表于 2015-5-11 09:48
这么简单的生活,这么简单的心,却能够交集着无数复杂的声音与质感,这样寥寥数笔,里面会包含着无尽的意蕴 ...

这是我们都一直追求的,但要真正达到,确实太难了{:soso_e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8 11:20 , Processed in 0.05851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