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548|回复: 6

[民俗民风] 农村老家的乡愁 谁来守?(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1:10 编辑

  习总书记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这是给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要求。春节,论坛里有个帖子《迎新春忆往事 回顾记录家乡点滴变化》,回农村老家看看,心里感慨颇多,心里觉得不是滋味,说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环境】
  不想说那些有古旧建筑、人文景观甚至有文化遗产价值的村庄,单单说一个普通的,简单的,平凡的村庄。二三十年前,村里的路上没有草,即便是有草,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也长不起草。那个时候人多,有老人、年轻人还有小孩子。如今,村里的路上长满了荒草,只留下车辆压出来的两条道道。有的房子塌了,石头散落在路边,就是散落下来的样子,没有人去整理。路上没有孩子们的欢呼雀跃,没有庄稼人的嬉笑。村里只有老人、孩子,没有年轻人。年轻人有的读书走出去了,有的打工走出去了,留下的大概是既不想出力又想吃好饭混日子的。
  从去年开始,回家路上发现每个村口都多了一个大的垃圾箱,农民的垃圾有集中收集的地方了,再也不会乱丢到马路边。这大概是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变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和脏乱差的面貌的开始吧。

【情感】
  二三十年前,当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小孩的时候,春节时候,村里敲锣打鼓的把给党员的一封信、一包糖、一副对联一起送到那些党员家里,不是党员的起码也有一包糖,孩子们热衷于挨家挨户送东西,喜欢拜年,要糖吃。大家见面还可以热热闹闹的喊上几嗓子。那个时候觉得人心是近的、暖的,是有真情感的。
  可现在的春节,基本上是在自家炕头上过的,有的人搬走了,有的人过年回不来。村里街上冷冷清清的,再没有小时候一出门就好多人互相拜年的情景。长大了的我们也被时空割裂了,回家即便是隔着一百米,互相也只是眼神交流一下,嘴却没有动,大家心里想的是什么?即便是打招呼也只是简单的问候,没有小时候一拖拉男孩女孩一起上山、爬树、下河的那种热乎劲。有的几乎都认不出来了,大家都变了样子,心思是什么,互相都在猜着、想着,过多的了解也是从父母辈的口中听到的村里的传言罢了。曾经有村里走出来的老干部问我村里谁谁的孙子现在干什么,我一时语塞,因为自从各自念书走出去后,就再也没联系过,过年也极少碰面。
  再也没有敲锣打鼓的时候了,或许不是村干部不想弄,是没有人了,都走了,农村基本上空了,剩下些老人,也都懒得动弹了,大队上喇叭一广播,只能自己跑腿过去拿。

【知识】
  过去,村干部是一些有文化知识的老干部,有热情,有追求。中间换过几代村干部,基本上是村民的家里没什么变化,村干部门前却干净了、宽阔了。现在的村干部是我小学同学,姑且不说高中是否有毕业,反正小学那会念的书不怎么好。村里这二三十年没什么变化,小时候的墙还是那道墙,没变高,也没变结实。村里的河枯了,两边的树都坎了,剩下光秃秃的河道和杂草丛生。十几年前有村里走出来的老干部扶贫给通了自来水,拉上电线,铺了主干道,修了桥,之后再也没有什么新变化。村里有健身小广场,却没有图书室。有种地的老把式,却没有培训班。村民栽过果树,不见收益,都是小把戏,结了果没有销路就又坎了。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优秀人才。2014年5月30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全国大学生村官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定位:一是培养了解国情、熟悉基层、心贴群众、实践经验丰富的干部、人才;二是增强基层组织建设、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可现实是,我们不仅需要大学生村官,更需要有知识的村民。小时候家里穷,立志要努力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去。若干农村出来的孩子走进了城市,进了机关事业单位,朝九晚五的上班,安家落户生子。也有善于劳作的孩子走进了城市,他们成了城市发展的音符,建起了一栋栋的高楼大厦,他们一年半载农忙时节回家一会,孩子留在农村由老人代养。留下来的年轻人是一些没怎么读过书的、没出息的、混子日的、啃老的人。甚至有些没文化想混社会的都跑到城里混。农村,空了,荒了。

  农村,中国最小的集体单位,土地,农民的根,全中国人民的生活保障,即将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父辈们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有一天当他们走了,谁来耕种,谁来抚育这一片片养活了几代人的黄土地?
  如今谁来建设她,来孕育她?小时候,是农村养育了我们,如今,谁回去给她注入新的活力?谁来留住乡愁,留住血脉?

作者:在镜头里呼吸
发表于 2015-4-7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新闻,很多地方都在拆老房屋。可惜啊!
发表于 2015-4-11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现在农村五十岁以下的村民都很少了。
发表于 2015-4-12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50岁左右的人算是坐地户了。
发表于 2015-4-14 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必然要走 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否则食品安全就是大问题
发表于 2015-5-14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福山这边搞连片规划(不是并村那种)建设美丽乡村,省里提出三点,其中两点是:要留住乡愁。要让乡村更像乡村。
发表于 2015-5-14 1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农村还是让它自然发展,不要污染,保护好环境,别破坏生态平衡,能回到原始状态不更好吗?人为的改变可能会浪费了人力财力。
 楼主| 发表于 2015-6-23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蜘蛛 发表于 2015-5-14 16:44
农村还是让它自然发展,不要污染,保护好环境,别破坏生态平衡,能回到原始状态不更好吗?人为的改变可能会 ...

已不可能了。
发表于 2015-6-25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弓没有回头箭,无根的乡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7 13:49 , Processed in 0.06414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