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141|回复: 8

[史海钩沉] 小楼昨夜又东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8:24 编辑

    撰文/摄影 燕台石

  这是一幢普通的灰色小楼,由砖石与水泥预制板筑成,它是上世纪中叶那个热火朝天、轰轰烈烈而又物资极度匮乏、生活极度艰难时代的产物。小楼高仅二层,长50米左右,宽不过15米,正面外墙的上方不知何年写上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宋体大红字,虽已涂盖为与墙体一样的灰色,但仍然依稀可辨。小楼十分简陋而单薄的远远矗立在机关大院大门入口处,隔着机关大院的院墙,加上四周高大的杨树和松树的覆盖,如果不特别留意,它很难进入行人的视野。这就是机关大院的原市政府办公楼,是我工作过的魂牵梦萦的地方。

  小楼见证了“烟台梦”

  从我1990年进入这幢小楼办公起,到随市直机关搬迁离开小楼为止,我在这幢小楼度过了整整10个春秋,而且正是我与我的领导和同事们的盛年之时。那时小楼里活跃着一群年轻人,记得1992年市政府换届,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只有42岁多一点,工作人员则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作为一座城市的中枢机关,他们在这里不分昼夜地忙碌着,而且是无怨无悔的、自觉自愿的“六加一、五加二、白加黑”(1995年实行每周双休日)工作着。今天,屈指算来离开这座小楼已经十又四年矣,遥问小楼你还好吗?
  那时的小楼虽说是市政府所在地,但没有武警战士站岗,没有保安,也没有传达,似乎一点也不特殊、不威严、不神秘。领导办公室与普通科室的房间交错在一起,模样也差不多,绝没有什么豪华的装修,经常有人来办事走错了房间,房间里的人不论是普通工作人员还是领导并不恼怒,总是客气地告知路径,或干脆带路将你送到办事的房间。没有听说谁为此影响了工作,也没有听说谁为此发生了纠纷。那时的小楼不仅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出入,还接待过许多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1992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来到小楼视察,在小楼二楼市政府会议室召开座谈会,与大家亲切交谈,会后在小楼大门口与市政府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留念,我所见到的总理,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又可亲,至今我还保留着当时的合影照片。
  上个世纪90年代,烟台的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烟台市开展、举办了一系列重要工作、重大活动,大都是在小楼里策划的。小楼的灯光经常通宵达旦,小楼里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小楼里的人常常是废寝忘食、行色匆匆。“海上烟台”此时启航,为烟台经济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高外”(大规模、高新技术、外向型)经济结构此时构建,打破了烟台“小老低差”(规模小、产品老、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的经济模式的束缚;“腾龙落凤”(即将市区的工厂迁出,发展第三产业)工程此时实施,拉开了烟台城区结构大调整的序幕; 承办了一系列APEC会议,将烟台的开放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大烟台”,提出了城市发展新思路:拓展东西两翼,贯通南北山海,形成山耸城中,城随山转,海围城绕,岛与城连,融山、城、海、岛于一体,呈大鹏展翅腾飞之态势的城市格局……
  那时的领导和同志们整天在一起,一起调查、一起研究、一起讨论、一起策划,一个个符合烟台实际的决定、措施、计划、方案不断付诸实施。一些决策的前瞻性、全局性、长远性不仅对烟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省、全国产生深远影响。烟台至大连的铁路轮渡,就是由烟台市政府办公室的同志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最先提出,通过政务信息渠道上报国务院,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并在各个方面大力推动下付诸实施,成为今天烟台城市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我国连接南北的重要通道。今天世人皆知的渤海海峡跨海通道,也是那个年代提出的,从1992年最初几个小人物的朝思暮想,到许许多多领导和同志参与、支持、奔走、呼吁,22年过去了,今天可以说,离实现这一跨世纪之梦已为期不远了。相关领导和同志为此付出的努力和辛苦,小楼可以为此作证。

  小楼里的温情让人难忘

  小楼里的工作是我经历过的最为繁忙、最为紧张的,但工作环境又是那样和谐、那样愉快,用今天的话讲是“痛并快乐着”。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人不可能所有时间都是紧绷绷的,总会有一些空余时间,每个人也都需要一些空余时间。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像重大活动忙过之后,办公室总会组织机关同志走出小楼休整一下,搞点爬山、下海之类的集体活动,记得我们曾集体到过崆峒岛、养马岛,集体爬过凤凰山、昆嵛山。那次爬昆嵛山至今记忆尤深,那是办公室组织的家庭集体活动,有领导也有工作人员,有老人也有孩子,大家按年龄分组登山,为最先登顶者颁奖,有几个七八岁的孩子,也随父母登上素有“海上诸山之祖”之称、海拔922.8米的主峰泰礡顶,获了特别优胜奖,让人感到后生可畏。那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登上昆嵛山主峰泰礴顶,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方圆百里尽收眼底,峰峦叠嶂清泉飞瀑,令人心旷神怡,大家尽情的喊啊、唱啊、跳啊,下山时还采了不少蘑菇,直到很晚才回家,长时间的工作疲惫一扫而空。
  小楼后来为了解决过于拥挤的问题进行了扩建,先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小楼后面接建了市政府会议室,1994年又在小楼东头接建了领导办公室,虽然影响了小楼的整体形象,但使用空间确是扩大了,除了满足会议和办公的需要外,也为工作人员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办公室曾在市政府会议室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过多次集体活动。那时的办公室确实人才济济,只要领导提供平台和机会,各种人才就会脱颖而出。
  譬如开展演讲活动,每次演讲确定一个演讲主题,由各科室推荐选手参加比赛,既活跃了机关气氛,又提高了干部的表达能力和业务素质,由于活动丰富多彩、异彩纷呈,很是得到年轻同志的欢迎,每次报名都十分踊跃,每次演讲都引人注目。有一位年轻同志的演讲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他平时沉默寡语,话头不多,但演讲起来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口若悬河,气势非凡,那确实是判若两人。十几年过去了,我至今记得他曾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中的两句:“人与人的心距离很远,几十年未曾抵达;人与人的心距离很近,只因你理解的目光”。这位年轻同志不仅当年在办公室演讲竞赛中多次获得第一名,还在市直机关演讲竞赛中获得第一名,后来还被聘为机关演讲竞赛的指导老师呢。再譬如,每年的“五一”、“七一”或“十一”节假日前,办公室往往会选择一次夜晚时间,举行一次大型联欢活动,甚至和兄弟单位合作举行,届时办公室会邀请市政府领导一同进行合唱、独唱、演奏、集体舞等联欢活动,各种文艺人才一展身手,欢歌笑语充盈整个小楼。在这些活动中,领导和同志们结下了深深的友谊,10年中从这里走到全国各地的干部不在少数,至今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小楼的去留让人牵挂

  自2000年市直机关东迁莱山区以后,小楼作为市政府办公楼的职能已经完成。它在城市里辉煌了半个世纪,从曾经的门庭若市到门可罗雀,现已大门紧锁闲置十几年了。与小楼紧接的原市委办公楼已改为市直机关医院和机关单位的办公楼,值得庆幸的是,小楼依然还在。许多在小楼工作过的人见面常议论,希望这里不要开发,如果开发,小楼与机关大院将一同不复存在。
  友人告诉我,小楼老了,墙体斑驳,门窗残缺,极象一个垂暮老人,危在旦夕,命悬一线。谁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小楼之将倾?无人作答。一切老了的东西就要抛弃吗?那么我们的历史将到哪里寻找。小楼旧貌,虽记忆尤深但已人走楼空;小楼旧事,仍历历在目;小楼旧情,弥久愈甚;小楼旧梦,一梦至今。小楼里的机关搬到条件更好的大楼里了,原来小楼里的人还记得小楼的模样吗?小楼的故事似乎已经停止,但它仍顽强地站在那里,在向世人叙说着或已被遗忘的不该遗忘的东西……
  这里借助本栏目,我向有关方面提个不成熟的建议,小楼与机关大院是烟台发展的历史见证,这里半个多世纪作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确是不争的事实,小楼能否加以维修保护妥为利用,譬如是否可以将此楼恢复原貌和原市发改委的办公楼、礼堂等孑遗建筑一起打造胶东红色文化博物馆,展示烟台自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展历史和历程,既可以保存城市历史记忆,丰富城市文化,也可为众多的市民和党政机关干部留下永久记忆,希望有关部门多加考虑,慎重决策。
  凡怀旧之人,说明此人已经老了。我确实是老了,已步入花甲之年,深深怀念那座小楼,牵挂那座小楼,常常会在梦中见到小楼。今天为写这篇文字,我终于专程去看望了久违的小楼,它四面门窗紧锁,楼内了无人迹。奇怪的是,我到达之时明明天晴日丽,却突然下了一阵急雨,把小楼四周冲刷得干干净净。难道它知道我这位老朋友要来拜访它吗?瞬间雨停了,我拿起相机,为小楼留下一张张影像。更奇怪的是,随后又邂逅当年那位小楼里的演讲者,他仍在机关工作,已是一位处级领导干部,今天到大院办事,也顺便看看小楼。真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啊!我们在小楼外攀谈良久,望着小楼,久久不忍离去。
      小楼昨夜又东风,历历往事堪入梦……

        烟台晚报   打捞民间记忆·机关大院纪事
   烟台市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协办(6662297@163.com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admin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4-11-10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1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必要保护起来。
发表于 2014-11-11 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两张照片。。
DSC00105_副本.jpg
DSC0010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晚报选用了先前帖子的照片一幅,注明了“前线摄影”。
发表于 2014-11-11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看到是署名前线摄影,应该就是老钱?
发表于 2014-11-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怀旧情感油然而起!
发表于 2014-11-23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那里长大滴
发表于 2014-11-23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8 05:43 , Processed in 0.06045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