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其实早在清代,就已经进占中国东北,在木已成舟、米已成炊的历史条件下,清政府从国家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甘愿签署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以及附约、向日本割让小部分主权。
中、日两国在20世纪的大打出手,归根结底就是根源于这个条约,根源于日本依据这个条约,向旅顺、大连、南满铁路两侧移民、并开始“经营满洲”。而日本的殖民行为,与中国后来兴起的民族主义,爆发了激烈的冲突。
国民政府从发动北伐开始,就喊出了“收回东北一切主权”、“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民族主义激进口号,国民政府认为不平等条约必须废除。而日本则拿26年前的日俄战争说事,它指责中国忘恩负义、不守信用。中、日两国交恶的历史,就从这场“鸡同鸭讲”的争辩中,步步激化。
国民政府“铁腕救国”,在民族道义上,对不对?当然对。但是,在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这样做,是否符合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则未必。
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西方人有一句话:it is never wrong to tell the truth。意思是:只要讲的是事实,则永远都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