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02|回复: 27

[见闻] 探望老宅内渴望春天的古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9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azqlsj 于 2014-3-9 18:09 编辑

今天专程前往福山区西留公村探访老槐树(详见后附图文) :

0..jpg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7..jpg
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东黄埠村偶然看到这棵独特的老树横卧在路旁:

15..jpg
18..jpg
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9..jpg
穿过上夼村时又看到这棵槐树:
2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据说是当地一位名人连续两年才把家门口的树修剪成这种造型:
26..jpg
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0-不管村庄如何变迁,希望大槐树长伫于斯。.jpg
       不管村庄如何变迁,希望大槐树长伫于斯。

       □林卫滨 撰文/供图

  我的家乡福山区西留公村,位于福山县城西南约3公里,北依白虎山,此山东面与县城南的青龙山遥相呼应,当地有“左青龙,右白虎,中间有个羊角(音jia)顶”的民谣。羊角顶是位于两山之间的一座小山包,村南是一条紧邻村子的小河,可谓依山傍水。全村一百多户人家,林姓居多。据村碑记载,明洪武年间,林姓(由福建省莆田县洼子村)、周姓(来处无考)迁此建村。因村东北有刘公墓(“刘”通“留”),且在东留公村之西,故名西留公。
  村南的小河自西向东流去,自东留公村中穿过,可见,东、西留公两村并非正东、正西方位,所以福山当地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大沙埠不大、小沙埠不小,大小沙埠不知大小;东留公不东、西留公不西,东西留公不分东西”。小沙埠上世纪80年代前属福山管辖,后划归芝罘区,人口大于大沙埠村。
  村中央有一棵大槐树,三人才能合抱,据称是移居此地的先民所栽。我见过很多村的大槐树,大部分都长在村子显眼的地方,这些年,或立碑或建栏,都保护了起来。可是我们村的大槐树,却生长在一个小四合院里,位于院子的东南角,几乎占满院子的三分之一。
  听说,四合院的主人早年全家移居东北了,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这里开过小卖部。前些年因年久失修,房子的屋顶也坍塌了。房子的老主人恐怕早已作古,不知后代知否老家还有这样一座老屋?
  由于藏身小院的关系,大槐树一直不显山露水,只是把它巨大的树干伸出小院,虬龙般向上伸展着。我一直觉得我们村里的人,性格很像这颗大槐树,内敛、朴实、刚毅。
  院门外,就是村里横贯东西的主道,说是主道,其实既不直,也不算宽阔;紧靠东墙的是一条直通村北的胡同,与东西主路形成了丁字路口,所以大槐树并没有因为它庞大的树冠影响周围村民的生活。春夏秋冬,大槐树下反倒成了全村人气聚集的地方。
  小时候,记得夏天常到我们村卖冰棍儿的,是一位戴着草帽,肩上搭着一条毛巾,个头不高的老汉,五十多岁,黑红的脸膛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容。到了中午,一准儿把老旧的自行车支在大槐树的阴凉下,“冰棍儿,三分一根儿!”半个村子都能听见他的吆喝。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他吃过冰棍,自行车把上永远都缠着一只水葫芦,渴了,咕咚两口。冬天,锔锅锔碗的、染布的、补鞋的、磨刀磨剪子的,都在这里驻足。这里也是老人们晒太阳、闲聊的地方。
  每年到了夏天,大槐树开满金黄的槐树花,香飘全村;秋天,结满一串串碧绿的槐树豆子。
  记得有一次,在七婆家看八路军打鬼子的小人书,七婆指着身背子弹袋的八路军战士说:“游击队(八路军)当时在咱家里,每人只有五发子弹,这些子弹袋都是用掰成子弹长短的‘咯噔瓤’(高粱秸扒皮后的内瓤)撑起来的,好熊鬼子和汉奸。他们穿的黄军服,就是用大槐树的槐树花染成黄色的。”
  大槐树花开的季节,母亲就会钩下一些槐树花,晾干炒成槐树米。我小时候常患感冒,扁桃体发炎,母亲就会用槐树米烧水,再打上一个鸡蛋,趁热吃下去。直到现在,母亲每年还会晒制一些槐树米给我们。
  40多年前,大槐树的后院,还住过一户李姓人家,有和我岁数相仿的兄弟三人。当年,村东的留公营房驻扎着坦克部队,周围村子的山上有坦克轧出的蜿蜒的道路,村民叫“坦克道”。李姓兄弟的父亲是营房里的军官,母亲随军,在村子里的合作社(供销社)卖货。后来,他父亲随部队不断换防,最后辗转到了新 疆,他们母子就租下了大槐树后面的一所房子住了下来,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他父亲转业到福山工作,全家才搬到县城居住。小时候,我们两家关系不错,母亲经常打发我或一颗白菜或几块地瓜,说:“去,给你大槐树姨家送去。”合作社里有什么紧俏商品,姨也能多少照顾一点儿,那时日子过得都挺紧巴。兄弟三人长大后,各有所成,老二留学美国并定居,前几年回来,还向我问起大槐树。
  大槐树东边的一家,丈夫解放前夕随国民党军撤退到了台湾,妻子独自拉扯着一对儿女,很是艰难。后来有了音讯,村里经常有从台湾辗转香港、日本、美国寄来的家信,因为那时大陆与台湾不通邮,自台湾的信件只能通过第三国转寄。我因为集邮的缘故,央求母亲到老人家里要过几次邮票,母亲回来说,老人把丈夫的信件都小心地保存在小匣子里,把邮票仔细地剪下交给我母亲时,再三嘱咐,信件的事千万不要外传。后来两岸“三通”了,丈夫回来团聚了,我看见那位暌别故乡多年的老人站在门口,久久仰望着枝叶繁茂的大槐树。
  母亲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若不是因为儿子有这爱好,轻易不会张嘴求人的。现在看来,那些香港、日、美的邮票很普通,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却是很难见到的,让我在同学面前炫耀了好久。虽然现在我已经拥有了获得金奖的邮集,但这十几枚当年的邮票,我一直珍藏着,它承载着一段美好的记忆,涩涩的、暖暖的。

      看到此文我才知道这棵大槐树,今天专程前去探望……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37..jpg
西留公村东面、英特尔大道西北侧的福山区人民法院。

发表于 2014-3-9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抢个沙发坐。本贴图文并茂,解说的很详细,楼主很怀旧的。
现在这样的老宅还真的不多见了。拍下此景留作永久的回忆吧!

点评

谢谢关注点评!  发表于 2014-3-9 19:24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枫叶晓寒 发表于 2014-3-9 19:00
呵呵!抢个沙发坐。本贴图文并茂,解说的很详细,楼主很怀旧的。
现在这样的老宅还真的不多见了。拍下此景 ...

回途路过的村庄:

30..jpg
3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3 05:38 , Processed in 0.0563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