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856|回复: 35

去龙口看老房子—18期读书会作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4-11-25 14:09 编辑

元月十八十九日两天,跟着GENPA和大匠去龙口看老房子。
四年前,也是这个季节,曾跟随他们去荣成和招远,对两个地方极为推崇。认识和不认识的朋友看了我的博文后,千方百计地循了去,也同样地感慨和喜欢。四年弹指间。我对老房子已没有了新鲜与好奇,只是给自己放两天假,在那些旧街巷里走一走,转一转,晒晒冬日的暖阳,嗅嗅村庄的味道,让沉静的心境更放松些,让散淡的情绪更悠闲些。所以,我没有做任何案头准备,只带着板机和一个小本子就出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绿雨海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多天过去了。回头捋捋,沉淀下来的东西还是蛮多的。

之一:GENPA的脚步。
对于GENPA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考察,是真正的学术活动。从博士生到大学老师,GENPA正在追求事业上的飞跃,胶东民居是他的研究课题之一。所以,两天里他形色谨严,脚步匆匆。我一直努力地跟着GENPA,常常会跟丢,一转眼就不见了。跟紧GENPA,为的是不遗漏项目,毕竟他掌握着路线图。更重要的是,他是真正的方家,他关注的地方必有来历和讲究。GENPA匆匆的步履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记。他是那么急迫,那么专注,那么时不我待,那么只争朝夕。遇到有考察价值的闲屋破房时,或匍匐,或攀跃,或架梯,他是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多走多看多获多得。这是学问人的底色,研究者的秉性。我是学不来了,只有真心向GENPA致敬。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大匠 + 4 支持!
绿雨海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二:大匠的慧眼。
虽然一直紧跟着GENPA,但我不忍心叨扰他,不忍心占用他的时间,打乱他的思绪。间或地与大匠会合,尤其第二天,队伍减员了一半,基本上能一起行动,这样,就有了听大匠传道授业解惑的机会。大匠有一双慧眼,很多东西在我看来是垃圾,大匠却能在里面发现金子。他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鉴赏力令我感佩。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三:词汇和常识。
看老房子,主要看里面的门道,看其承载的民俗和文化。对一些常识和专用词汇应有所了解。我暂且认识并记下了这些:门枕,垂带,墀头,门簪,挂落,走马板,博风,悬鱼,挑檐石,灰塑,木雕,石雕,砖雕,脊吻,花墙,照壁,柱础,炕罩,五架梁,垂花门(也叫二道门),灯挂椅,花格门,暗八仙,玄武岩……
第一天午餐时,GENPA对胶东民居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我不在一个桌,晚上补了课。概括起来讲,胶东民居以材质取胜,只在重点部位加以画龙点睛的雕饰。材质包括东县的青石、龙口的黑石、招远的白石、芝罘周边的花红石材。雕饰包括门头、照壁和室内等处的装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点评

俺果真是知道的不多~  发表于 2014-2-7 21:19
我的天,有这么多术语!我晚去一天,真很遗憾!  发表于 2014-2-6 15:11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大匠 + 4 很给力!
绿雨海 + 6 很给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4-11-25 14:10 编辑

之四:残障的刺激。
看了几十栋老房子,没有一栋是原汁原味的,或多或少都进行了改造或破坏,与战争无关,与天灾无涉。有的被大卸了八块,装了“义眼”“假肢”;有的被“破膛开肚”,打入冷宫;更有甚者,被彻底摧残为一堆瓦砾。走在某村那片尘土飞扬的废墟之上,我仿佛听到了脚下脆弱的呻吟与无奈的呜咽。面对檐口超过七米、既有荷叶托牛腿又有包头梁约二百年历史的翰林宅,仅仅说句痛心实在太过肤浅。某村十分罕见的四根柱子的垂花门、精雕细刻高大上的四扇花格木门,它们连苟延残喘都无能为力了。这些能够唤起无限遐想的叹为观止,给了我肆无忌惮的刺激。
刺激之后,我不禁要问:根源在哪里?责任谁来负?
这些老房子诞生之初,无疑是有主人的,而且寄寓了主人诸多的理念理想情感情怀。后来,它们无端地被剥夺了监护人,粗暴地被强奸,被践踏,被法办。在强制与强权面前,这些曾经的“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是那么地无助,那么地无辜,那么地尊严尽失!不知它们被蹂躏的灵魂是否已经远离,不知它们远离的灵魂是否曾梦回故园?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4-2-5 20:03 编辑

之五:故居和家园。
我经常去大南山,登高望远时,看得最多的是高楼大厦和万家灯火。那一扇扇小窗子,如一个个鸽子笼,逼仄,单调。这样一些钢筋水泥叠起来的空格子,我们付出了不菲的金钱,却只有几十年的使用权。龙口那些老房子里的现居民,与原来的房主全无干系。一百多年二百多年,春花秋月,栉风沐雨,谈不上沧海桑田,却物已残人全非。
去年,我听了二十多个讲座,最振聋发聩的是清华大学彭林教授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存亡之根》。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子民,我们还有故居吗?我们还有家园吗?我们还有传承吗?那些民族民间的文明符号,那些缓慢流淌的旧日光阴,我们去哪里触摸你,更如何留住你?

点评

想起了传说中的济南火车站的力排众议的 和 胆大妄为瞎折腾的提议复建~~ 可惜了,有些东东,是由某个位子做主的~~  发表于 2014-2-7 21:23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6 收起 理由
绿雨海 + 6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六:生命的主题。
生命有两大主题:生存和学习。学,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常言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从这个意义上说,去龙口看老房子,是一次意义深远的学习之旅,以后还会踊跃参与。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是考察的首站。
当天是难得的晴好天气,风和日暖,我们的心境却无法与之呼应。
IMG_054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弃儿来说,曾经温馨的家园只能去梦里再会了。
IMG_059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4-2-5 1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米老琰 于 2014-11-25 14:11 编辑

某村600多年的黑槐。
希望这道风景能温暖更多的人。
IMG_0660.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收起 理由
绿雨海 + 2 欣赏!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19 00:40 , Processed in 0.06270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