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861|回复: 6

关于中国电影与摄影的胡思乱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1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3-12-14 14:08 编辑

~~
834010356093683780.jpg

1556275146251264396.jpg

       《地心引力》终于看了。 我想我得向阿方索·卡隆这位热爱世界语的导演致敬,因为他确实非常会讲人类的本能故事,片子善良、惟美,简约,直通每个观者的心灵。其实,即使再伟大的人物,其本身只是一种意义或者象征,他本人的怯懦与弱点与凡人无异,我非常欣喜地发现阿方索·卡隆表现出了这一点,看似简单,有勇气与能力表达出来,便是非常可贵与难得。通过相关媒体对他的描述,我发现他非常喜欢认同、探索直至整合世界各国的文化精髓,以至于他的电影公司都跑旱被他冠以“世界语“。有人试图证明各国文化内涵是不同的,没有趋同性,我并不这样理解。因为当初上帝造人,天下人类本为一家,说着同样的语言,承载着同样的文化,只是因为人类不仅偷吃禁果,又要企图建造沟通天地的通天塔,欲望过于强大与可怕,通天塔才被造物主毁灭,并进而横添了语言、文化等人类间的阻隔。这种民族乃至各国文化的多样性,从造物主角度而言是一种对人类贪欲的惩罚,但从另一个而言,却无形中对我们人类增添了更多的文化摇篮。
          因此,我倒真心奢望多几个阿方索·卡隆这样的心怀人类合作与大同理想的导演,通过他们的努力,在将来的有一天,能够通过电影艺术等媒介,唤醒人类所共有的本能与良知,沟通各民族的文化,重造一座文化与艺术无界沟通的巴别塔。
   昨晚,一位叫jake的先生找我聊天,一问是美国纽约的,他是错把我当成了国内某专家,我就将错就错与他谈论起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的困境问题,因为他身处异域,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上的窘境感同身受,因此观点也相当尖锐,对我很有启发。但我个人认为,中国电影一直喜欢自己讲自己的故事,不善于从国际大视野思考问题,进行换位思考。这同时也可以理解成就是中国文化气质的一个方面,但我却不认同这是以所谓自负或者自大为前提的。中国在老外眼里,一直是一个古老王国,发生的故事也一直古老而陈旧,在全球日益象个地球村,地理与区位概念日益被忽略的同时,中国的电影却一直清不理阵脚,只因为不擅长讲故事,而使这么好的中国本土文化、生存状态与处世态度不为外人所知,不能不说是个很大的遗憾。
   
  下面我试图选取中国的电影与摄影两个文化节点中存在的误区,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个人观点肯定偏颇乃至错误,但因只是一家之言,希望各位大方之家指正。
  
   一、中国电影的四个误区:

         (一)电影类型与表现手法不统一。电影其实分为国际型电影与国内型电影。国际型电影是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鸣与认可的主流电影,国内型电影则是其价值观与意识形态有鲜明的局限性,内容与表现方式只适合本国人观看的电影。目前中国电影的景况是:限于意识形态与文化认知,国内型电影拍得居多,而国际型电影偏少。真正高明的导演,会把投资很少的本属于国内型的小电影拍成国际型电影,但是,国内具有此种实力与眼光的导演却少之又少。我认为,目前中国电影的尴尬局面是:“大电影不大,小电影不小”。本来一部电影作品属于国际电影类型,却拍成本土意识强、不为国际主流意识形态认可的小电影;而本来打算从一开始拍成的小电影,却因为摄影过程多方干预而横生枝节,最后折腾完毕却成了意识形态鲜明的,不伦不类的所谓“大电影”。
         (二)人情表现与人性表现视角的扭曲与迷离。国外的电影一般属于人性化视角,从人性角度展开叙事主题,干净而简约。而中国电影却大多专注于人情角度,以为人情就是人性,中国导演往往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以为讲人情世故的电影才能深刻反思人性,但是,致命的问题是中国电影中的人情是先入为主,或自做多情式的人情,不是普适的。因为本质上中国是一个熟人社会,其融入骨血里的儒家尊卑处世观,很容易使中国导演误认为这种中国式的人情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大肆渲染与升华,进而先入为主地激情演绎老外根本看不懂或不理解的自言自语的中国式故事。诚然,中国的早期的小电影也有过短暂的辉煌,如,张艺谋早期的《活着》与《红高粱》,为何国人觉得情节过于简单但是却为老外喜欢?那就是因为这两部电影在老老实实地表现中国人的人性故事,而人性则是一种人类共有的本能,中外、东西都是相通的。非常可惜的是,张艺谋后期的作品似乎喜欢沉迷于自以为是的文化表达,看似宏大深沉了,其实恰恰是一种人性层面的迷失与堕落。
    (三)价值观表达与故事逻辑关系的错位。检索一下中国的主流电影,导演大多习惯于讲中国人自己的故事,而不是讲人类的普遍故事。一部好作品在开拍之前,必须要明确你的价值观表达是否符合国际惯例,这种惯例不是迎合与趋同,而是是否能够经得起人类时间、人类文化乃至人类历史的淘洗与检验。因为只有自己明白,走不出国门的的故事依托与逻辑框架,对老外来说,最是不能理解与莫名其妙的,在国外的价值观里是得不到认可与承认的。  我们确实有好故事,但是没有把好故事讲得有道理且有全球吸引力。《金陵十三钗》在国际遭遇滑铁卢正是因为没有明确的价值观表达,其实我们应该明白,战争对于价值观而言只能成为载体,你真正需要让观众兜售的应该是我们人类所共有的价值观。国耻与政治肯定不属于价值观范畴,偏颇的国家与民族概念早已成为陈辞滥调的电影消费,直接可悲地带来中国电影故事内核与价值取向的乏善可陈。中国导演必须要反思高段位电影的故事逻辑和故事策略与游戏规则,而看似简单的普适价值或许是最简捷的电影文化语言与包装方式。
        (四)艺术鉴赏力与文化视野的缺乏。中国电影其实并不缺少文化内涵,但我们缺乏的是讲故事的艺术高度,如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拍的《末代皇帝》,是从人类大文化的视野去拍,而同样是表达中国皇权与宫廷的戏,国内的《甄嬛传》等其实是在表现宫廷内斗,以展现中国人心理阴暗面与负能量为乐事,这便是一种俗不可耐、庸俗至极的低级表达。再如好莱坞的《花木兰》,如果中国导演去拍,大多要去表现花木兰的民族气节与忠孝观,但这种观念在老外眼中就是相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而好莱坞的《花木兰》却重点表达的是人类自我实现与男女平等人类等大同理想,便直接提高了其历史性与艺术审美高度。因此,中国电影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如何充分挖掘与利用我们深厚的人文内涵,通过与主流审美意识与鉴赏水准良性嫁接,丰富与拓宽导演与观众的的文化视野,进而转化成为能够真正体现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鉴赏奇观。只可惜,我说句泄气的话,中国国内目前能够时刻保持与国际文化水准同步,并有信心驱动海外电影市场的导演可以说少之又少。
      
  二 、 中国摄影的三个误区   

     (一)对影像的冷漠。国外的摄影家认为,没有审视观的摄影是没有价值的摄影。由此可见,他们的摄影是根植且游离于文化与生活,并通过冷静的反思进而升华为艺术的。而中国人对摄影的冷漠正如前面所叙述的,或许早已成为一种文化习惯:我们之所以漠视摄影,其直接原因便是国人缺少时刻游离于生活之上的摄影审视观。鲁迅其实对中国审视观缺乏最早觉醒的一个人,他看到中国留学生纷纷围观日俄战争的中国间谍被杀,而表情淡漠事不关已后,便毅然弃医从文。再如八国联军自京城的下水道里偷袭进城,北京百姓亦在边上围观,更有甚者为他们提供上面的梯子。当然,对于百姓不能强求爱国观念,而是反衬出国人对于一个典型瞬间与影像缺乏应有的敏感与自觉,而是直接漠视。而摄影最应该避免的就是这种审观视的缺乏与冷漠。布列松曾说摄影最重要的是“决定性瞬间”,我理解是在摄影者按下快门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影像审视观,明确这一瞬间可能就是代表一个“小时代”,这种一种摄影行为的观念性觉醒,时刻保持这种摄影直觉,其作品就能够很容易对后来的观者有所启发或感悟。而卡帕说,拍不得够好,是因为不够近,其意义或许在于我们没有真正观察到被摄物体的真相与本质就匆匆按下快门,只要离得近,就能更好地观察到作品中的意义与质感,进而更能接近与探寻到摄影的真相。如果审视观缺乏与对影象的淡漠则直接能够导致摄影永远只能是照相,出来的片子永远只能是照相馆的商业片子。
    (二)对意义的模糊。从中国目前的摄影现状看,摄影相对于绘画与书法,其珍贵性明显被边缘至一旁。不知大家是否到北京潘家园看到那些贱卖的老旧的原版家庭照片,全被老外悉数购走,而国人很少涉及,当然一方面是因为摄影相比书法与绘画历史太短,或许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摄影的即时性使国人将其等同简单的照相,认为摄影并无艺术可言。其实心里话,看过不少国内的影展,不少都失望而回,那是因为感觉国人的影展不少都满足于对于美景与色彩的迷恋,这是一种浅表层次的摄影,个人感觉真正从事摄影的人不仅应是个摄影家,而应该是个感觉家,甚至是哲学家,那么好的时代为什么不通过镜头去反思一下?摄影甚至应该超越艺术,以摄影家独到的视角,去剖析这个时代。个人自认为国内摄影家应该重点学习人文摄影与地理摄影两大题材,人文摄影应该重人文反思,以决定性瞬间来启蒙人们对对意义的模糊,对这个时代与国家的旁观者角色。而地理摄影则应更偏重于人文反思,痛陈在这个急功近利的时局下,对那些森林、动物、清澈的河水以及透明的光线与色彩行将失去的痛苦与迷失。
    (三)对体制的迷恋。中国的各艺术协会确实推动了各大艺术门类的进步与繁荣,为有共同爱好与志向的艺术家们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协会制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扭曲艺术的本质与创造。中国的艺术协会只起到了艺术俱乐部的作用,确实方便志同道合者们一起交流,但是,再松散的协会最后也会演变成为变味的体制,而体制则永远是一个怪圈或者死弯,协会层级的进阶很容易让人们误解为这是艺术家艺术境界的提升与进步,进而固步自封,自满自大。同时,出于对艺术门类与行业的偏私,艺术家们往往安然分据于绘画、书法、摄影几端,尤其是将艺术门类进行行政划分:美协、书协、摄协,这种力避交叉对话的陈腐体系,其实是一种最致命的体制弊端。看看国人有多少同时是这三种典型协会的会员,我想,他们如果稍有点自省意识,都应该不会为同时属于这三个协会的会员而感到荣耀,他们心底或许更多是一丝的困惑与不安,困惑于自己为何如此的多才,不安于别人对他的冷对嘲热讽,但是他们又不得不如此,因为他们都喜欢。个人并不认为协会能够制约艺术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中国这些协会的意义或许真不应该只满足于组织活动与定期讲课,而应着力于加强协会间的融合与互动,不同协会会员间的交流与沟通,进而实现协会间的整合,作品间的整合,艺术风格的成熟与多变,直到能够让这些加入不同协会的艺术境界得到本质上的提升,进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实现与认同。个人一直坚称艺术永远没有门类之分,艺术最需要的是共融,能画得一手好画的人,必定能拍得出一流的好作品。

   关于中国的电影与摄影形成的这些怪局,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读过的一篇文章,观点很是尖锐。概括的这些困惑与尴尬,或许更多应该归咎于中国人文主义传统的流失。中国优美而繁丽的艺术,自古而言是无所不能至,无所不能形的,这种艺术的美景之花其实一直到民国时期还在次弟绽放,因为那时的艺术可以毫无阻隔的从古代文化与外国文化中汲取营养,基本能够实现对人类智慧、自由与情感的自然展露,实现文化的人文回归,以及对人类本能与情感的发现、解放与拯救。可惜的是,这种努力却中断于民国后期的战火与乱局,尤其是建国后意识形态的模式化、样板化的集体主义所谓美学观,非常可悲地阻断了有想法的艺术家的个体努力,再加上一场场文化与政治变局,基本又使国人对艺术与文化的的思维与感受力向简单弱智的方向飞速进化,直至转化成为可悲的趋同化,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可怕改变,因为他是来自文化思维与文化精神上的,这朵花再美,可是没有了多元化的艺术土壤,枯竭是必然的。
   有些人一直幻想中国的艺术家可以跳出体制,整出真正国际化的好东西,其实,几十年的努力可以看出,其实很难,因为多年已使我们的思想固化成为可悲的文化习惯,从根源上扼杀了一大批企图向这方面努力的艺术家们。虽然不少艺术家早已意识到,但是正是因为以自由价值为基础的成熟个体在文化艺术及思想领域迟迟难以成型,那些爱美、爱人类、爱自由,喜欢探寻人类本能与自觉的导演还处于探索状态,这便直接形成了中国艺术在价值层面的先天缺陷与断层。
       归根结底,我们的艺术作品一直没有成熟,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作者的“人”没有成熟。我们现在很多的作品其实是集体性的、物质性的,地域性的,与合格的个体性、精神性、世界性仍有很大差距,即使艺术家们有意识地探究微观世态与个体私我,但却因为缺乏内省与开放意识,却同时又在可悲地忽视与遗忘对宇宙、社会和人生作出的根本性判断与思考。

       关于中国的电影与摄影自己胡思乱想了这么多,需要申明的是,并不代表我个人崇洋媚外,告诉大家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也不代表我个体有多厉害,因为我同样平庸,同样平庸地犯着同样的错误 ,同样眼高手低地拍着每幅自己都能挑出毛病的片子,但我只是幻想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文化习惯与文化误区,奢望着有一天,能够不再犯这样的错误,走进这样的误区,但是,自己却同时非常清楚,永远是想出来容易,做出来难,只能过过嘴瘾罢了。

点评

很有深度的“胡思乱想”,赞同……  发表于 2013-12-13 19:07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收起 理由
闲云野鹤 + 6
深海 + 6 原创佳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3-12-12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友情顶贴,留着过年
发表于 2013-12-13 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脱脱一篇专业论文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胖子 发表于 2013-12-12 22:02
友情顶贴,留着过年

等着胖子回来开第十七期读书会{: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sunny 发表于 2013-12-13 12:28
活脱脱一篇专业论文

其实俺对这些随便弄的文字不算满意,等有机会俺再充实完善吧。
其实俺最得意的是,与俺聊天的纽约JAKE先生聊完以后还认为俺是国内某专家。{:soso_e1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0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各位的加分与点评{: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7 19:03 , Processed in 0.065637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