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284|回复: 207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前面曾经发过一个贴子:懒人读书。很早就想接着发,但因为目录那层楼过了编辑有效期,所以,更新不了。而我觉得,一个长贴子,尤其一个读书贴,有目录更好一些。就因了这,那个贴子废了。
    阅读交流毕竟是一件乐事。新发一个贴子,就叫读书札记吧,编辑那一楼我常去溜达一下,但愿这次可以成。呵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如石 + 10 这份认真劲儿,赞!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7-8-28 15:18 编辑

目 录


     书名         作者                          楼层


1,《梁思成传》  窦忠如著 ……………………………………3
2,《昭明文选》  萧统编撰……………………………………43
3, 《哲学的初体验》  by Martin Hollis ……………… 51
4, 《百年来甲骨文的发现和发掘》 未知 …………………… 58
5, 《瞧,这人!》   邵建  著………………………………64
6,  《山海经》    无名氏…………………………………… 71
7, 《史记》  司马迁、 《资治通鉴》   司马光………… 84
8, 《中国通史简编》   范文澜  著 ……………………… 94
9, 《从你的全世界走过》   张嘉佳 ……………………… 98
10,《瞻对》 阿来  ………………………………………… 117
11,《江阴县志》    李申耆  杨儁凡  周木云  陈延恩…123
12,《唐宋词一百首》  胡云翼  选注  ……………………162
13,《江阴县志》   …………………………………………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放张书的照片,市图书馆的藏书,属于很容易借到的一类,可见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梁先生都是被市井热闹关在外面的人物。好在,不论如何,应有的尊重现在还有,这就不错啦。





100_882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封面照片。坚毅的眼神稍带彷徨,沉思得有点儿不知所在。这样一张面容,注定不属于幸福得一塌糊涂、顺利得天真烂漫之人。这样一张面孔,注定此生坎坷。
    说起来,中国那一代知识分子自觉或不自觉承载时代的东西太多,因而活得太沉重。现在有些所谓“公知”潇洒到无耻,他们不会。梁先生那一批人,用英语来形容应该是galaxy,如天上群星,可望而不可及。他们应该是受时代尊崇的人,如果时代不负他们,那该多好!唉……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10-5 22:22 编辑

    梁思成的画像,是现代学校必须悬挂的几位科学家画像之一。他的事迹或平事件,在坊间以各种正史或野史的形式流传。本书第一、二章是明媚的阳光,梁思成的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是幸福而快乐的。


第一部分    异域童年
第一章   梦回"双涛园"
    梁思成于1901年4月20日出生在日本,当时其父梁启超变法失败,在日本流亡。
    梁家在思成之前曾有一男孩儿,两个月夭折。梁思成多病,后其母李蕙仙梦一婴啼哭不止。圆梦先生说这是早亡的男孩儿要求梁家承认其长子地位。梁思成于是被叫做二哥,身体真好了。
    日本女佣、女教师,像母亲或姐姐一样亲切,对梁思成等所有学生关爱备至。梁思成受伤,老师抱着将他送回家。
    一位支持梁启超的华侨,将自己在神户郊外须磨的一栋别墅借给梁家。别墅原名怡和山庄,座落山脚,因前有大海、后有松林,松涛与海涛相应,梁启超命名为双涛园。
梁家一群孩子每天沿田间小路到鹰取车站,乘火车到神户的同文学校上学。车站检票员和乘务员对他们特别好,很关照他们。有时他们晚了,小火车故意延迟几分钟。
    夏天游泳、平时骑自行车,都是梁思成最爱的体育活动。

    随便想想:作为一个外来的流亡者,应该是最没地位的人,为什么女佣、教师、检票员和乘务员等等接二连三对他们都很关照?
    个人以为,是善良在起作用,而不是地位或别的什么在起作用。人之初,性本善。人本性的善良无论如何应该在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后天的教化或曰教育应该对其巩固或修补,而不是取代甚至改变。


点评

,反而觉得日人可爱可钦,护国之役后,始惊讶发现日人之可畏可怖而可恨,‘憎日’‘恶日’与‘戒备日’之念,由微末之种子培长滋大而布满全脑。”  发表于 2014-7-24 14:19
以支持,不少日本友人告诉他日本是诚心希望中国复兴,成为黄帝后裔的两个柱石。性情中人梁启超自然对日本充满好感,觉得日本可爱可亲。梁启超自述在护国战争前,“脑海中绝无反日之种子,不但不反日而已,反而觉得日   发表于 2014-7-24 14:19
明治维新初见成效,一个风起日新的国家,自上而下人人乐观活跃,勤奋上进,无不令梁启超羡慕和钦佩。而当时日本当局也极力拉拢来自中国的民主志士,梁启超自然被列入重要的统战对象。日本政府暗地里给予梁启超的活动   发表于 2014-7-24 14:18
典型的胡说八道!不懂历史,美化日本。什么人性?????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得日本人相助成功脱险,并得到日本政府的暗中庇护。此后,梁启超每面临政治迫害,也多次流亡日本。梁启超在日本看到的是与本国截然不   发表于 2014-7-24 14:18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兰儿 + 8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4-7-10 22:06 编辑

第二章    家学不治顽皮



梁启超的家世



    梁家祖籍广东新会县,县城以南二十多公里熊子乡茶坑村。村里150余户,三分之二姓梁。据《梁氏世系图谱》记载,茶坑村梁姓始祖是宋代进士梁绍。梁绍在广东为官,但家居南雄珠玑里。第三代梁南溪搬迁至广东新会大石桥,第十二代梁谷隐最终定居茶坑村。到梁谷隐的第十二世孙梁维清时,茶坑村梁家己是十世为农,很衰落了。
    梁维清兄弟八人,人多田少,生活困顿。梁维清立志读书做官,跳出农门。但苦读数年,最终只考取了秀才,靠岳父----广东提督黎第光提拔,仅做了新会县教谕,类似现在县教育局长的官职。(那时的官员门弟思想不太盐重么?那么大个官,会将女儿,哪怕是庶出的女儿嫁给一个穷书生?)
    梁维清在梁家也算头面人物了,他希望三个儿子继续仕途,感觉长子与次子天资不佳,唯三子梁宝瑛天资聪慧,就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但梁宝瑛连考多年,均不成功,最后只做了个乡村塾师。而梁宝瑛的儿子梁启超,却是才智过人,深得爷爷梁维清喜爱。梁维清先让大家出身的儿媳教孙子识字,之后自己将孙子带在身边,亲自教导,讲四书五经,临摹柳公权等名家名帖。晚上,梁维清倚床听孙子背诵一天所学。
    梁维清经常给孙子讲故事,岳飞、二十四孝等等。梁家祖坟所在地崖山,是当年蒙古骑兵追迫南宋君臣的死亡之地。陆秀夫在此死战后,背着幼皇跳海殉国。梁维清不断讲起这段史实,绘声绘色、慷慨激昂,使孙子受到根深蒂固的忠君及爱国教育。梁启超成年之后,又多次对子女讲过。
    梁启超自幼有神童称号,1884年,年仅11岁的梁启超赴广州应试,考取秀才。如此低龄的童子秀才,在广州是首例,在全国也罕见。之后,他以秀才身份成为广东最高学府-------学海堂正式学生及广东五大书院中菊坡、粤秀和粤华三座书院的院外生。1889年9月,16岁的梁启超在广州乡试中,以全省第八名的斐然成绩高中举人,有了进京参加会试的资格,考中將被朝廷直接授予官职,落榜也会根据情况补授知县或教谕等职。总之,16岁的梁启超即将踏入仕途。主考官李端棻将表妹李蕙仙嫁给梁启超。(以为是买潜力股)
    梁思成口述康有为剪辫子的故事。康有为逃亡日本之后,仍留着辫子,招来许多人取笑。后来,他无奈之下,决定剪辫子。那天,他特地举行剪辫子大典,朝北京方向摆了香案,还宣读了一篇奏文,奉明圣上自己着满服在日本的种种苦衷,乞求圣上恩准削发。接着又读了一篇给祖宗和生身父母的祭文,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每念完一篇就行一次三跪九叩礼,行礼完毕才坐下来。请来的日本理发师站在一旁莫名其妙地看着,他已经问了好几次要不要理发。等理发师刚拿起剪刀,忽然十几串鞭炮齐鸣,理发师大吃一惊,手里的剪子都吓掉了。不用说,放鞭炮是双涛园群童的恶作剧啦。

    这个故事,当年曾将周恩来总理惹得哈哈大笑。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7-19 14:52 编辑

      第二部分 青春飞扬

第三章:求学清华

   武昌革命之后,流亡的梁启超回国,于1913年踏入政界,在当时的内阁任司法总长,成为新政府的权贵,生活条件也得到一定改善。

   1915年,梁思成于14岁,入北京清华学校学习。

   清华学校,即清华大学前身。当时尚不是一所完全大学,而是留学美国的预备学校。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其父在中国政坛上下翻腾时,梁思成在清华如鱼得水,成长得欢实。他学业优秀,兴趣广泛,爱好美术与音乐,是校刊的美术编辑、校合唱队的主唱之一、校军乐队队长和第一小号手,他还爱好体育,喜欢踢足球。五四运动时,他是校爱国组织“义勇军”的中坚分子与发起人之一。

    随便想想:现在有人刚参加过五四或一二九,就自标或被标成主要负责人。瞧人家梁思成,什么时候吹过?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7-19 15:45 编辑

第四章:初识徽因

   第五章:结伴“宾大”

第六章:蜜月之旅

   

   林徽因是政治名宿兼外交家林长民的女儿,当时公认的第一美人。她不乏追求者,其中梁思成算比较有优势的一个。

    林徽因不仅美貌,而且好修饰。梁思成每次去见他,总要在楼下等足半小时,林小姐打扮停当,方下楼见客。梁思成且如此,其他人不在话下。

    林徽因是文学青年,1920年左右随父亲在英国生活,结论徐志摩,关系密切。 徐志摩很爱林徽因,为了这份爱情,他突然变成一个诗人,写了很多爱情诗,并很有担当地与妻子离了婚。但是,要命的是林徽因不是个糊涂女子。她反复思考,断定她对徐只是崇拜,并非爱情。林与徐都有雅量,虽然不是爱人,却也未成仇人。两人先后回国,徐志摩与胡适等人成立新月社,林徽因应邀在其中主演过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扮相极美,全剧用英语读白。这期间她认识了梁思成,相互吸引,被梁思成追求,并倾心于梁。

    1924年,梁思成奉父命出国留学。他本想子承父业,去国外学习西方政治,但被林徽因一顿雄辩讲通,两人携手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建筑。

    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梁思成姐夫任总领事的中国总领事馆举行婚礼。之后,又奉父命与新婚妻子一起赴欧洲参观古建筑。

    1929年8月,林徽因回国后,在协和医院生下他们的女儿,取名再冰。其时梁启超刚刚过世,他们为女儿取名“再冰”,纪念父亲(梁启超书房号“饮冰室”)。



    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很被大众消费,而且无度。有些话说得还真不负责任,如果梁思成先生仍健在,会很没面子,好像林徽因更爱另一个似的。其实,从时间上可知,徐志摩是前一个,梁思成是后一个,时间说明优势所在,别的不提,消费吧。

    林徽音为啥不选徐志摩?个人感觉,徐的离婚是原因之一。徐志摩提出离婚时,其妻张幼仪育有一子后又正在孕期, 将近分娩。徐志摩这时开口分手,虽然体现了爱情的真实,但终究决绝到有点儿冷血的地步。而张幼仪听说之后断然同意,也是一高人。次子出生,徐志摩曾到医院探望,神魂颠倒地看过之后,马上走掉,甚至未问及张幼仪今后何以生活,怎么养大这个孩子。
    张幼仪出身江南豪门,门弟不比林徽因低,才德品貌也不在林之下。徐志摩与这个一个女人离异的所有情愫与细节,想必林徽因也知道一些。同为女人,心中总有相同的爱与痛,相同的感觉与触动。所以,才女林徽因不敢在那个位置上做继任,很容易理解。

点评

胡说八道,林要嫁思成的唯一原因是思成的爹是梁启超。  发表于 2014-7-24 14:24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章:执教“东大”
第八章:支柱

    一段艰苦而又意气风发的日子。已经没了父亲庇护的梁思成与林徽因,开始了顶天立地的事业与生活,成果还行。
 楼主| 发表于 2013-7-19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7-19 15:46 编辑

第三部分 巅峰岁月

第九章:加盟营造学社

第十章:苦乐行者

第十一章:流亡之路

第十二章:蛰居李庄


    1931年,梁氏夫妻俩回京。本部分记录的这段日子,是梁思成生命中最快乐与奋发的时期。梁思成在中央研究院任职,并加盟了中国营造学社(就是现在说的设计院、建筑公司一体的那么个实体啦,以设计为主吧,梁思成啥都干过,好歹人家也是企业家,而且收入不低呢)。林徽因也在营造学社工作,这期间她过着悠闲雅致的日子,太太的客厅就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段时间,一个高大英俊的男人介入了他们的生活—金岳霖。林徽因向丈夫坦白,她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该怎么办好。梁思成一夜未眠,第二天对林徽因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你们永远幸福。
    夫妻二人相对而泣。
    林徽因感动,决定还是爱下去。金岳霖回答:梁思成真是爱你,不忍心伤害他。我退出吧。

    金岳霖为林徽因一辈子守身如玉。很好玩的是,他们一直住一个院儿,梁思成与老婆吵架了,就找金岳霖来救火兼调解。林徽因去世后,独夫金岳霖送了著名挽联:一身诗意千寻瀑    万古人间四月天
    看看,什么才叫知识分子!
    美好的日子在1937年结束。流亡岁月中止了他们的系统研究,也彻底毁掉了林徽因的健康。她因为过度劳累与营养不良得了肺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26 13:00 , Processed in 0.07747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