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四日下午三点左右,看到手机上推送琼瑶去世的消息,我一时不敢相信,转战微博热搜,琼瑶在家自杀 还有 琼瑶告别视频 两个词条已经“爆”了。
琼瑶去世的消息,在大媒体平台像重磅炸弹般遍地开花,参与者如潮水般涌入,抒发自己的震惊,缅怀,好奇等的多种情绪。
微信写作群的写友们反应颇大,大都是六零,七零,八零后的文艺中年,青春期正是港台文化进入内地的大潮流,被那边的武侠,言情,警匪等类型的小说,影视剧迷得不要不要的时期。
七零后姚明说:我们青少年时期,或多或少都受过琼瑶作品的影响,愿琼瑶翩然飞向天国,在另一个时空依旧能爱,能恨、能笑,能哭、能歌、能说、能跑、能动、能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能嫉恶如仇,活得轰轰烈烈……
七零后孙二娘说:相信爱情,追求爱情,崇尚自由,追寻自由。琼瑶,也是潇潇洒洒的一生。对死亡的认知异与常人,超乎常人。她的遗书里,虽然自己选择死去,却召领他人热爱生活。佩服!
七零后如石说:年轻时候琼瑶的书一本也没落下。
八零后的柳柳惊讶:原来你是这样的?
七零后的我说:人家大叔也年轻过好吧。
如石:那时候金庸,古龙,梁羽生,柳残阳,诸葛青云都看,还有写豪门爱情和琼瑶当时齐名的岑凯伦,也是创作数量很多。
我说:岑凯伦的言情小说我看过不少,一个套路,豪门公子公主的套路化谈恋爱。数量多,但是没有质量,没代表作,没出圈的故事,人物以及台词。像现在的网红甜点,吃多了就腻了。她那么多本小说,一本影视化也没有,就是证明她的小说没有内核,经不起细品和推敲。
岑凯伦的小说主打无脑爽,富家花花公子阅女无数后,遇上真命天女,被某个傻白甜征服这个套路。就算中间有误会和短暂的分开,最后都修成正果。
岑凯伦的小说用晋江文题目可以总结为《迷途知返的豪门*少和他那个他追她逃,她插翅难逃的小娇妻》。
六零后海云:看谁的作品多,大概也跟年龄段有关吧,恰好在你青春懵懂探索世界和人性的时候流行了谁(或出现了哪类作品),又不反感的话大概率就看了(传统的经典世界名著除外)。
六零后酒姥姥:看了很多部琼瑶的书,《窗外》的印象最深,似是有一句:等你到白发如霜。记不清有没有记错?
很长一段时间里琼瑶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女生以为爱情都极致浪漫,爱是穿一件男人衬衫就可以过一辈子。后来发现她好像很热衷写爱情里的第三者,且主题又都大同小异,容易让女性在某个具体的人生阶段中失去自我。
于是我不再看琼瑶,还曾为此失去一位好友。她酷爱琼瑶,觉得她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女性,女人都应当学习她笔下人物,我断然不会认同,少年意气,竟因琼瑶“割席”,回头想想发生争执的过程,也早就同读过的琼瑶剧情一起,变得模糊了。
总之,我不太喜欢她。而朴素的情感常常抛开理性的研判,发生奇妙变化,而我从不会因这种改变而感到别扭,因为我知道它真挚而深刻:我觉得她肯「翩然」归去,实在了不得。
作为琼瑶曾经的读者,自己的人生长路也踔厉行至此刻,真心希望她去世的过程不那么难过,有爱陪伴。
七零后彩云:和姥姥一样,琼瑶火的年代并不喜欢她,也和姥姥一样,因为她的翩然离开,而对她心生敬重欢喜。但和姥姥不喜欢的原因不一样,少时更多偏男孩子的性格,不喜欢琼瑶婆婆妈妈甜的发腻的爱情,更喜欢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情感类的那时也有喜欢的作家,玄小佛,上课时也欲罢不能,藏在桌洞偷看甚至当堂忘我痛哭起来,是的,就是具备这样强大的感染力。可惜的是,基本不为人知,每次我说起喜欢她,对方都不知道她是谁。
六零后梅兰:琼瑶的作品,不止看了两本小说,还看过《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梦的衣裳》应该是感觉烦了,不再看琼瑶书。
孙二娘:八十年代后期最盛行,我印象里,都是高中期间,深更半夜就着窗外的路灯看完的那些书。
金庸是热血青年的武侠启蒙,琼瑶则是文艺姑娘的言情启蒙。
用现在的话说,琼瑶是言情小说界的顶流。她的人生经历,小说的人物,故事,台词等,都具有巨大的争议性。支持她的和反对她的人,争吵从来没断过,这就是顶流的魅力和矛盾点,TA的出现和存在,从开始到结束都伴随着关注度,热点,和多方面多角度的审视,挖掘,赞美,批判,口水战。
有的人TA的存在就是漩涡里的灯塔,注定光芒四射,不会平凡平庸的混这一生。
有人说琼瑶的作品三观不正,会带坏一代人。
你在言情小说里找什么三观,难不成要看一群道德模范的男女谈一场经过组织审批,群众监督,毕恭毕敬,正气凛然的恋爱?小说就是要有矛盾,冲突,有纠缠,有伤害,有成长,有结局,把故事讲好,讲的读者爱看就是一部好看的小说。
想要正能量,你去看党建党史,看伟人文选,看名人语录,看新闻联播。
批判琼瑶人品有瑕疵,哪个人是白玉无瑕,伟光正到找不到人性的缺点和漏洞。那些男作者,男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罗列出来,用批判的眼光看更是窑竹难书,浑身都是虱子。
一个思想简单,个性单薄,情感干涸,情绪空洞的人,最高的评价顶多是所谓的老好人,加个后缀也是个过日子的人。
做艺术的人一定要有充沛的情感海洋,丰富的思维空间,多元化的性格延伸,有悲有喜的人生经历,亦正亦邪的情绪波动。这样的文学,艺术作品才有血有肉,有情感,有震憾,有吸引力。
相信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才能写出武侠世界的精神内核和波澜诡谲。
相信爱,爱过也被爱过,才能写出笔下红尘男女为爱所困的贪嗔痴妄,百转千回的情海风云。
琼瑶温婉的外表下,内心更像个斗志昂扬的女斗士,她有生命力,不会因为大众的审视和需求就违背自己的意愿凑合这一生。
晚年为了和丈夫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和继子女斗,虽然失败了,但是有主见,有能力。
可能看到丈夫在失智后插管生存的难堪和遭罪,又在和后辈的斗争里失败,所以她不想在自己失去行动和思维能力后,落入插管维生的困境,在还有行动力的时候,自行了断,安然辞世。
所以她的离开不应是轻生,而是想开了,体面的辞世,落了个潇洒来去的清爽利落。
年轻时候做的叛经离道的事情,到老了看真没什么,有种轰轰烈烈的过瘾,没白活的疯感。
时间已到,生命不会更好,年纪大了,感受到生命退化到很多事情力不从心,在老的身体不能自理,只能被医疗器械维持着生命体征,没有尊严的活着之前,勇敢自主,不拖累他人,很先锋,很豁达,人生的最后一次也是自己想要的方式。
不管她的作品三观正不正,她这一生都成就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活着时候影响了几代人的爱情观,离开时候又影响了几代人的死亡观。
我不是琼瑶的粉丝,对于她的作品我少年时候看过,没有爱的不行,也没觉得有多么的不堪。
我只记得在灰暗的少女时代,那些言情小说书里描述的另一个世界的男女角色那种优雅闲适的生活,对于村里的女孩来说就是一个梦,是我们向往美好的一条路。
批判她的作品影响社会风气的人,实在抬高她了,她的作品没进过教科书,也没被官方大力推广过。家长从小到大的培养,学校十多年的教育如果都抵不过几本言情小说的影响力,那这样后果最先反省的应该是父母,再其次是学校。
言情小说也好,武侠小说也说,充其量只是生活的调剂品,就像曾经你爱吃的那几样零食,时过境迁后,可能口味变了,曾经爱吃的零食换成了别的品类。
看水看水皆不过如此,不必美化没走过的那条路,也不必魔化没走过的那条路。尊重世界的多元化,包容人性的复杂化。很多人这辈子没爱过,连被爱也不曾有过,一辈子只是为生而活,为日子而过。
能好好地爱过一次,也是一生不虚此行的证明。
谁说琼瑶是恋爱脑?人家只是以身入局,用感知爱的方式去写爱的故事。她不是攀附的菟丝花,不是以夫为天的娇妻脑,她是妥妥的大女主,披着作家皮的女商人。靠一支笔起步,写出爱的千千阙歌,从无到有,小说,影视化一条龙,创立了自己的商业版图,从默默无名到名动华人圈。
她这一生真的丰富多彩,像火花熊熊燃烧,连离开的方式也是一如既往的琼瑶风,像雪花静静落下,泯然大地中。
遗憾的是,琼瑶的有生之年没看到两岸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