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如今烟台的鲁花花生油、皇家牌红富士苹果、龙大肉食、“HY”蔬菜、“双塔”粉丝,及烟台的大樱桃等,这些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极强的竞争力。这些品牌大多成名于90年代,而时任烟台市委书记王树建正是这些品牌的助推者。 1963年8月,进入烟台木材工业公司当了一名工人,之后由会计、设计员,当了副科长。 1973年,调到县级烟台市二轻工业局任科长。 1976年,先后任烟台造锁总厂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厂长、党委书记。 1980年,先后任县级烟台市委常委、副市长。 1983年11月,烟台地改市后,原县级烟台市改称芝罘区,又先后任芝罘区委副书记、区长、区委书记。 1989年5月,先后任烟台市副市长、市委副书记。 1995年6月,市委书记杜世成、市长张华福(身体原因)双双调离烟台,王树建由烟台市委副书记,越过市长职位升任烟台市委书记,时年55岁。 1997年12月,卸任市委书记后,任市人大主任至2000年3月。
80年代初,烟台地区创新推行了统一经营、专业分工、包干分配的“统、专、包”农业生产责任制,解决了温饱问题的农民,渴望再富起来。 90年代初,烟台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市场农业作为帮助农民致富的大事来抓,相继提出了发展“海上烟台、山上烟台、田里烟台”三个烟台的重要举措。 1989年5月至1995年6月,王树建先后任烟台市副市长和市委副书记,主要分管农业和农村工作。建设“三个烟台”成为他分管工作的总抓手。 1991年4月,烟台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水产工作三级干部会议,提出10年全市水产品总产值实现40亿元。 1991年至1993年短短3年,全市水产总产值就达到了49.8亿元,实现了10年的计划目标。以水产为主的长岛县,199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1.56万元,成为山东第一个小康县。 1994年8月,烟台再次召开全市渔业海洋工作会议,提出了海洋强市的战略思想。1997年全市水产总产值达到了122.5亿元。 1992年,烟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开发百万亩林业山滩,大规模发展以果业为主的经济作物,使其成为支柱产业。 做好“引洋、养野、返古、串季”的八字文章,几年时间引进了引进了优质红富士、大樱桃、长把梨、山鸡、鸵鸟、狐狸、灵芝等。塑料大棚的推广,使串季农产品出现了质的飞跃,为农民辟出一条新的致富路。 1993年2月全市农业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农业走市场经济的新路。决定划出100万亩农田、100万亩果园、100万亩林业山滩和100万亩浅海滩涂,建成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 提出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先后创出了红富士苹果、山东梨、大樱桃、速冻蔬菜、浓缩果汁、龙口粉丝、海珍品等一大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品牌。
王树建担任市委书记后,仍把农业放在市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两年多时间里,提到农业的事,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引导农民“围着市场转,盯着效益干”。其中,两件事引起了他对这一提法的思考。 一次是到日本参观考察,接触了一位在日的烟台华侨。他专做豆芽生意,把豆芽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市场化,每天生产的豆芽能供应全国各地超市,有着非常好的效益。 让他联想到,烟台苹果、莱阳梨、龙口粉丝、胶东大花生等农产品品牌,虽然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但多以内销为主。于是提出了发展外向型农业的构想。 左起:省委书记吴官正、烟台市委书记王树建、莱阳市委书记慕永太 一次是到莱阳调研,发现莱阳有几个乡镇利用农作物秸杆发展肉牛养殖业,取得很好成效,每年有大批肉牛出口国外,农民挣了不少钱。 他把几个有条件发展养牛业的县市区委书记,召集到莱阳,现场观摩座谈。提出在稳定发展肉鸡、蛋鸡和生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食草、节粮高效的畜禽养殖业。 短短几年,烟台的外向型农业有了快速发展,大批“农字号”产品源源不断走向国际市场。 外向型农业发展了,有了经济实力,他又强调要反哺农业,以工补农,以城补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断推动农民增收。
1997年12月,年满57岁,担任市委书记2年半的王树建转任市人大主任,市长任海深接任市委书记。 左起:市长杨金镜、市委书记任海深、市人大主任王树建、市政协主席巴忠鼎 2000年3月,王树建卸任市人大主任,年底正式退休。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鲁哥真牛」公众号,搜索「wxid_ra80fjnp31621」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