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昭基(1993年10月发表)
张桐人先生名荣恩,字桐荫,烟台市原福山县宫家岛村人(编者注:后属老烟台市)。生于1881年,病故于1946年春的烟台,得年65岁。
我是张桐人的后代,据知他早年获优贡,曾任职于邮传部承政厅会计科科员、承政厅主事等。并为京师法学会会员。
辛亥革命初期,桐人先生是主张改革而第一批剪去辫子的汉官,因此险遭杀身之祸,幸得当即弃官逃避到哈尔滨约二三年。事态平静后,潜回山东故里继承祖业,在烟台原义成街修建住宅一处,主楼三座分前后两院共60多间,起名为“百忍里”(即藏书楼),并在北大街开设海味南货店张桐记一座,宫家岛村留有三进大四合院一处及部分田亩(农村的房屋没有住人,为藏书楼的一部分)。
从这时桐人先生就开始了对书法艺术、历史、法学的研究。(编者注:百忍里位于今西南河中段以东,南起原义成街,北为死巷,长40米,始建于1850年前后,初时为青石板路面,里西为古式老楼房,里东为单层栈房,新中国初期并入义成街,1965年拆除。
新中国前,里内设有张桐人藏书楼,内藏有珍贵古籍资料。义成街位于北大街西段以南,西起原西南河东河崖﹝今西南河路﹞,东向北至北大街,长190米,始建于1850年前后,1929年修建成水泥路面。1984年建烟台商业职工学校时,被拆除注销。)
▲1949年山东省老烟台市街巷全图中百忍里(红线)、义成街(黄线)位置
在我的记忆中,当时百忍里的南楼、中楼、后楼上下的各个房间全部是书柜、书架,桌上、案头到处都是整齐的书籍,所有的书籍标签、书目等都是用金黄色或雪青色虎皮宣亲自书写的,除此以外就是纸笔墨砚和其他陈设了。
于书籍,一切放置编排都是自己动手,据说当时存在宫家岛的书籍也不例外。当时藏书的种类书目等由于历史情况早已遗失,只记得重要书籍及珍贵版本皆钤印“福山张氏藏书印”或“家在山东古育黎”或“桐人珍赏”等印记。当时的藏书在五十年代初因种种原因而变卖处理了,在宫家岛村旧址的书于1947年就失散了。
关于张桐记南货店,在当时的烟台确有一定的声誉。桐人先生创办此店后,交由一位姓王的经理经管一切,自已从不具体过问其业务等项,只是每年结帐后由店铺支付一定的费用开支。
在张桐记歇业时,桐人先生将全部剩余及货物给当时在店的同仁分配带走了,为的是不使大家在短期内生活无着,而自己则视财物为身外之物,终生不为财与人争(据桐人先生笔记回忆)。
当时在农村的房屋基本是存书,田亩由代种的农民管理,据了解,当时没有具体租子,只要丰年,由代种户给些新粮食,遇欠年则给代种人支付款项,以度日。
在烟台一般人以张桐记为据,多认为桐人先生为工商界名流,我根据他所写的笔记、日记、札记、信函等回忆分析,我以为桐人先生的后半生应是潜心研究书法艺术及其他学术门类的学者,在记忆中他对各种碑帖、书体、书法历史、书法家、画家的评论札记就有几十本,其他方面的散页记载文字等,当时有数箱,在五十年代初期我清理他的信函亦装了若干麻袋,由于历史的情况,上述这些东西具化为灰烬了。因此说桐人先生是工商界的人士这样的说法是不确切的。
据了解和考查,桐人先生曾对烟台的教育活动、慈善事业都做过捐赠,他曾是养心学校(编者注:养正学校)的董事,对广仁堂、恤养院等也捐助款项、借助房屋,同时据了解桐人先生亦能对他所知的人们解囊扶贫而不求还报。在他的书法作品的最盛时期,索书求学的人们云集的年代,他亦不收分文润资,因此他的书法作品曾流传很广。
桐人先生是位具有民族气节的人,是个爱国的旧知识分子。据了解,日伪时期的商会、教育界多次要他出来做些事,但都被他借耳聋或其他原因拒绝了,而日本投降后他却不顾半身不遂之身体,在大庙前庆祝光复的人群中挥大笔书写“祖国万岁”等,当时的目击者,目前在烟台尚有健在的。
桐人先生生前没有著述问世,他的所有遗稿如前所述皆已无存,这对研究桐人先生的一生造成一定的困难。但就近些年来的社会调查访问,以及家属亲友的回忆,另外还有能找到的只言片语,综合起来分析总结,我觉得张桐人先生应是个闭门治学,表面上的工商界名士,实质上是研究书法和其他门类学术的本份的爱国旧知识分子或开明的绅士。
链接:
一、用料讲究、工艺精湛、艺术氛围浓厚 “拆都拆不动”的张桐人故居
文片 / 齐鲁晚报记者 宗韶峰(2011年4月发表)
夕阳西下,僻静的宫家岛大街上,坐落着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那就是张桐人旧宅。
历经岁月的沧桑、饱经时光的洗礼,它承载了一代代宫家岛人难忘的回忆,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也是一段烟台历史的烙印。
>>宅院古香古色,共有120余间房
张桐人旧宅坐落于芝罘区宫家岛村中心大街西部,坐北朝南,始建于1924年,于1936年最终建成。
这座旧宅共有13处院落,包括10处住宅,1处客屋,1处“停灵阁”,1处平台房,共有房屋120余间,占地3600平方米。13处院落由南北2条,东西1条胡同互相贯通,形成一个长方形建筑群。住宅院群之后,西有“停灵阁”(供停灵、守灵用);东有“平台房”,村人称“平台底”,面积较大,可容纳300余人。
张桐人旧居是比较典型的具有北方民居特色的建筑,建筑工艺非常精细。门厅多处刻有楹联诗词,皆出自张桐人手笔,书法出众、刻工精良,呈现出浓厚的古文化艺术氛围。
1955年,张桐人旧居被辟作村公所,以后为生产大队办公室,现为只楚街道办宫家岛居委会办公场所。整个建筑除室内文字雕刻被破坏外,其余保存完好。已被列为烟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期太长,建房工头成地主
“房子建成的时候,我才七八岁,到今天70多年了。”谈起与老宅子有关的往事,今年83岁的张全莹老人眼里泛起点点泪花。从不谙世事的孩童转眼到了耄耋之年,老宅经历的风风雨雨,老人都看在眼里。
“这个宅子,光建筑前前后后就花了将近10多年的时间。”说起这个宅子,老人兴致渐渐高了起来。
据张全莹介绍,建这个宅子的时候,是从蓬莱请来的包工头,当时包工头也不知道要盖的是什么东西,领着自己的人就来了,包工头开始寻思没多长时间就能盖完了,结果这一盖就是10多年。
“拿了10多年的工钱,等到宅子盖完以后,包工头自己也成了个地主,带着钱回了蓬莱。”说到这里,老人哈哈大笑起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建筑这栋宅子花费之多,可见一斑。
“当年,张桐人为了让现在这栋故居成一个四方形的整体,曾经想把我祖上的这栋老房子也买下来,可最后我的父亲没有卖。”老人指着故居西侧的房子回忆到。
>>宅院太结实,拆都拆不动
据张全莹介绍,张桐人旧居建筑用料十分考究,建造工艺也相当细腻精湛。砌墙所用的石灰粉,都按照比例掺入豆浆小米等,这样砌成的墙非常坚固结实。
张全莹回忆说,解放战争的时候,国民党来到宫家岛,看到张桐人老宅后,知道这是一户有钱人家,便想讹这家主人一笔钱,于是派了一些兵来拆这座老宅子,寻思主人一害怕就会拿钱出来,结果没想到,老宅子非常结实,根本拆不动,只好罢手,再也不敢打这家主意了。
据《只楚镇志》记载,张宅建筑的地基、墙体、台阶所用的石料皆为荣成石岛红岩石,用帆船运到烟台码头,再由骡子驮石条运至宫家岛。石头经过琢磨后,非常平整。然后再将石灰按比例掺入豆浆用来砌墙,这样砌成的墙体非常严密、坚固。
张桐人简介:
张桐人(1883-1946),字桐荫,宫家岛人。青年时期毕业于山东高等学堂(今山东大学前身)预科班,曾在清政府中任职。是第一批剪辫子的汉人官员。后脱离仕途,一面致力于书法艺术和历史法学研究,一面致力于田园和工商业经营。在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方面也有所贡献。
张桐人对古代碑帖、书体、书史和书画家进行过深入研究,其评论著述有几十种,极具学术价值。民国时期,与常尊三、张宗周等人并称烟台地区“八大书法家”。
1944至1946年,张桐人将宫家岛宅院无偿提供给烟台恤养院使用,建立恤养分院。他曾任“广仁堂”(1891年开办的教育机构)的董事,从各方面资助其下属机构“读书会”(专门接收贫苦儿童入学的学堂)“读书会”后改为“广仁堂附属小学”,发展为6个年级的完全小学,张桐人兼任校长,亲自管理学生学习和起居。1945年解放后,学校移交教育局。
二、胶东筑谱:宫家岛张桐人故居
文 / 解焕新
芝罘区只楚街道办事处宫家岛村,旧时属于福山的大村之一。因村子靠近夹河,耕地多为河滩、海滩低洼盐碱地,粮食产量低,因而村里出外经商做生意的特别多。名闻烟台的张桐人,便是其中之一。
张桐人,本名张荣恩(字桐荫,笔名桐人),生于1883年,1946年在市区老宅病逝。张桐人的故事,读者大都耳熟能详,今天,我们只谈他位于宫家岛的故居。
张桐人在宫家岛的故居,始建于民国初年,于1936年基本建成,前后历时20余年。现村委所在地、宫家岛中北街13号,是一处完整的三进四合院硬山建筑。南边一排五间倒座,两扇黑漆大门位于从东向西第二间。
大门前是五级打磨光滑的石岛红垂带踏跺。拾级而上,门枕、角柱、门口地面皆为打磨平滑的石岛红,两边的廊心墙青砖起素框,中间为龟背锦图案。大门上原先刻有张桐人亲笔手书的对联:“两铭世业流芳远,百忍家风绵泽长”,可惜“文革”中被铲平。
整个门楼区域用材简洁考究,不事修饰,以精细打磨取胜。穿过门廊,一进院地面为青石拼冰裂纹,迎面是一面青砖边框的白灰素心照壁。右侧为一面青砖院墙,中间是八边形青石门框。
院子西南角为厕所,门口地面有一青石凿刻的外圆内方的铜钱状地漏。二道门为一字形院墙,中间是方形黑色木框门洞,门洞两边为方形立柱,立柱上方豆绿色小石子起方形边框,中间灰紫色水泥拉毛工艺处理,下方为浅红色小石子镶嵌表面。
进了第二进院,东西各有三间厢房,厢房和正房之间的院墙上,各有一个烟囱,烟囱下方的墙体上有一个铜钱形状的检修口。二进院的正房为三架梁结构客厅,门前三级石岛红如意踏跺,整个建筑的精彩之处出现在这个空间里——木隔扇雕刻精美,门上面为四扇玻璃,下为方形回字纹裙板,整扇门上方的长方形木框里,镂空满雕葫芦和藤叶,四周隔扇上则雕刻盘长、蝙蝠、寿桃等图案,玲珑雅致,遍布吉祥寓意。
通往三进院的门,设计成一个“官”字形。穿门而过,右边有一个木质小门,门与门框皆为铁皮包裹。小门东侧院落是以前的花园,小门里侧之上,便是酷爱书法的张桐人留在故居中、保存至今的唯一墨迹——两个遒劲有力的行书字:“邀月”。
字为白底之上用灰塑凸起,立体灵动。客厅的山墙博缝砖雕图案为一只蝙蝠嘴里衔着“图寿”,旁边为卐字符,寓意福在眼前、万福万寿不断头。最后五间房屋屋顶为观音兜样式,三架梁,板笆。三排房子的山墙皆用凿刻细致的石岛红挑檐石贯穿南北,挑檐石以下为豆青绿水刷石对缝。
张氏故居的用料十分考究,建造工艺也相当细腻精湛。台阶、角柱、地基、挑檐,均为荣成石岛红岩石,凿刻匀细如刀切。墙面均为水刷石,平整如镜。屋顶房架的木料为东北红松,房间地面都用“洋灰”抹成。建筑整体保留胶东传统民居的特点,局部受到烟台开埠城市建筑风格影响。
张桐人故居,实际上是一组建筑群,南北贯通于前后两条大街,东西跨两条南北向胡同,中有一条东西向公共胡同,共计13处宅院,120余间房屋,占地约4000平方米,保存完整,典雅细致,是堪与牟氏庄园、丁氏庄园、李氏庄园、张颜山故居、刘子山故居媲美的烟台现存最完好的六大庄园式宅院之一。
张桐人故居面积在这六座庄园中排名第三,但现仅村委所在的三进院落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故居其他院落由居民居住,亟需加以修缮整治。设想如能以整体庄园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加强保护,当为烟台这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留下一处优秀的民居典范。
调查中,笔者有一个新发现——大门上方的走马板,一直被以往的调查者所忽略。实际上,此走马板是一幅木雕画,左边落款为仿郑板桥六分半体书写:“苍松寿鹤著精神岁在丙子菊秋写于古育黎客次冀宾”,落款闲章一枚,名章一枚,印文不辨。
但画中既无松,也无鹤,倒刻着一丛竹子。画中间,上雕群山,下刻水面,怀疑是“文革”中被铲除了一部分。查“丙子年”正好是1936年,也即此建筑建成时间,画的作者应该是福山籍(古育黎,汉代县城,清《福山县志》载:县东北五里宫家岛后有旧城,土人呼为营子,疑即此城)的张桐人同乡兼朋友。
三、愿意继续了解张桐人史料的读者,请点击下面标题阅读。
民国名士张桐人
【仙境烟台•老烟台】张桐人宅门联中的“百忍”
这是张姓人的骄傲
烟台街·烟台故事 | 想不到,养正小学这座“纪念碑”背后,竟有这么多曲折往事
院属义通银号会计主任回忆烟台恤养院的历史变迁
四、张桐人部分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