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笔者在《烟台晚报/烟台街》“胶东筑谱”专栏发表《孙家疃孙氏旧宅——养马岛上有华居》一文。
原文如下——
养马岛旅游度假区孙家疃村,位于养马岛东端,明末,孙姓自云南迁至宁海州聚仙乡马家都村,第二代又迁至王家疃,第三代从王家疃迁至养马岛东端选址定居,遂以姓氏命名为孙家疃。
孙家疃益寿路59-17、61-17是一处典型的传统两进四合院硬山建筑。
59-17实则是宅第后院东侧另开的小门
61-17是宅第南侧正门(门簪上疑似原有雕刻被破坏)
西北侧看正房及后院
北侧看正房及被封堵的后门
南边一排五间倒座,屋顶覆仰合瓦,腰线以下至地基用白色麻石,石头表面錾刻平整,石头之间丝缝处理,略补白灰。东西山墙挑檐石南北贯通,下面用略带浅粉色石块梅花丁砌成,挑檐石以上山尖部分用水泥拉毛工艺处理,山墙上身中间部位南北两侧各用一长方形石块做榫卯处理,以加强房屋的坚固。博缝和拔檐砖打磨精细,几不见砖缝。屋脊东西两头不翘起,做类似卷棚顶圆弧处理,两层垂脊,上一层顺延,下一层外翘。
正门简洁利落端庄大气
倒座
倒座前有约一米宽的条石台基地面
墀头戗檐砖雕文革中被住户用砂灰糊住保护,看不清图案。大门位于东边数第二间,门枕石亦不做任何雕饰,錾刻平整,只在两边角柱石上起线装饰。黑漆金柱大门,上面间饰绿、红二色,门上两个门簪图案文革中被削去了。走马板隐约可见“琴棋书画”彩饰,上面中间雕刻一“福”字。两扇木门里侧门角包三角形铁皮,上面布满圆头铁钉。整个门楼只在细节做装饰,粗中有细,素雅大气。
墀头戗檐砖雕文革中被住户用砂灰糊住保护,依稀可见后面精美细致的雕刻
拴马石
角柱石起装饰线
倒座临街窗户原配进口洋铁雨搭
进了大门,前院通往二道门是一“之”字形石板路,倒座的北侧屋檐下有一排铁钩翘起,原有一根流水管,让屋顶的雨、雪水汇集于此,从两头流走。方便行人从屋檐下行走不被水淋到身上,前院东侧有几间房屋,已坍塌,以前是关养牲口的地方,岛上居民称其为“牲口栏”。院子的西南角是厕所。
大门里侧
大门里侧东西两端的“腰杠窝”,夜晚放置圆木挡门
一进院回首看倒座屋顶
一进院回首看倒座门廊
一进院“之”字形石条甬路
大门迎面则是二进院东厢房的山墙照壁。照壁以青砖为主,只在下面基座部分用圆形青砖做框,里嵌五块两边雕刻竹子图案的方形石块。照壁墙身为无撞头,即两边没有墙体,四周直接用打磨精细的青砖做框,照壁芯则是白灰素抹。照壁的屋顶部分采用硬山式,制作精良,一排筒瓦前端的瓦当全部为如意形,上面饰以如意纹和团寿。
一进院照壁上部,繁简有度
一进院照壁四周青砖打磨无缝拼贴
一进院照壁下部青砖做框,内嵌五块两边雕刻竹子图案的方形白色石块
进了青砖灰瓦四角飞檐的二道门门楼,中间一条甬路,东西各三间厢房,前方是五间一层带阁楼正房。四角墀头戗檐砖雕为暗八仙图案。正房与厢房皆为出厦。有意思的是,正房的椽子是红漆方形的,而厢房的则是红漆圆形的,估计设计者的意图是方形表示方正严谨,故用作正房,而圆形则活泼圆滑,所以用方圆做了对比,这样的视觉效果看起来不至于过于严肃,比较柔和。正房进深六米三,高七米多,墙体厚四十五公分。屋顶烟囱旁边都有几个青砖起台台阶,以防维修烟囱时踩坏瓦。一二层之间墙体用一整排石条支撑加固,一二层之间里侧则全部用方形粗大的松木做梁,东西方木等距排列做龙骨支撑,上面满铺木板做楼板,坚固、保温、防震功能皆备。
照壁西侧的二道门门楼(南向)
照壁西侧的二道门门楼(北向)
二道门门楼左右两侧的角柱石
二道门北望正房
正房南望二道门,左为东厢,右为西厢
正屋地面为水泥地,进门地面有一块长方形石头嵌在水泥当中,这是仿古代官式建筑,寓意主人有身份,至于石块的形状,旧时有“文要长长,武要方方”的说法。正屋两侧的锅台为当年的原样,没有改造过。是当时流行的水磨石做法,至今坚固如初,没有裂痕。屋里窗台面为木板刷油漆。正房东西其他四间的地面皆为水泥方砖斜铺。
正屋锅台为当年的原样
锅台由三种材质及工艺(中西结合)做成
锅台台壁上专为放火柴盒制作的小洞口,别具匠心
正房东西其他四间的地面皆为水泥方砖斜铺
正屋的西北角为上阁楼的木楼梯,楼梯为了防止磨损,所有的踏步镶有铁条保护。扶着穿越历史时光的木制扶手上去,阁楼南北两侧矮的地方净高一米八,高处三米五。以前的民居建造北面要么没有窗户,要么就是很小的窗。但是这个阁楼为了通风和采光,南北都是五个一样大的窗户,所以楼上空间敞亮不局促。阁楼屋顶椽子板笆全部采用东北松木(当地又称海木),上下靠几根松木柱子支撑,地面全部为木地板。屋顶大梁之上则有“叉手”构造,叉手是自汉代起建筑中平梁上支撑脊檩的木构做法,其形状犹如侍者叉手而立,故得名,明清时基本废除不用。笔者做古建调查时最早也是在养马岛民居中发现,后来其他地方也发现过几次,所以这种做法能在胶东半岛保留到今天,也是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
室内屋顶,上方为二层的阁楼
阁楼楼梯莲花柱头(起步)
阁楼楼梯莲花托方形柱头(止步)
楼梯为了防止磨损每个踏步镶有两道铁条保护
据房屋的现主人83岁的邹立鑑老人说,这栋住宅是他当年当空军的时候回乡政府分给他的,房子的原主人情况不太清楚,只知道姓孙,以前经商,后来去了上海,撤退时去了台湾。邹先生的老伴告诉我们,以前年轻的时候她问过村里一个了解情况的老人,说当年建房子的时候因为所处位置是涝洼地有水。所以地基向下挖了很深,然后用刷了沥青的木头打桩,间隙填上石头,前后建了一年多(此种品质的房屋,按经验看基本要2-3年建造时间),距今已经有大约86年的历史。
养马岛自清朝中后期至解放前,有多家商号经营商船做海上进出口贸易,北到海参崴,南到南洋。海岛人那种吃苦耐劳、忠厚忍毅的性格让他们的生意风生水起,积累了大量财富,今天遍布岛上那些精美的传统民居和中西风格混搭的楼房,便是昔日辉煌的见证。(解焕新)
(文中所有照片,为大匠2023年11月23日雨中补拍)
感谢//
2015年7月
《烟台晚报》编辑/赵冬梅
《烟台晚报》/美编/谭希光
养马岛孙家疃村邹立鑑(时年83岁)
2023年11月
留下一座城的记忆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烟台记忆」公众号,搜索「yantaijy」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