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泰山极顶天地阔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登峰造极”石刻前留影 二千多年前,孔子曾登泰山,考察封禅制度。孟子有感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此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孟子此文虽短,但其由孔子登泰山引发出来的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贤人志士,可谓是儒家思想的精髓。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中华精神”石刻前留影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学读书时,语文课本中曾有一篇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创作的著名散文《登泰山记》,该文章描述了其冒雪登泰山观赏日出的经过,泰山的雄奇峻势在其生花妙笔之下,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文字简洁生动,尤以写景出色,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由此,“天下第一山”深深植根于我年少的脑海中,总想找机会登泰山观日出,领略其雄奇伟岸的英姿,现场感受一下唐朝大诗人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妙境。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留影 1993年夏,省政府拟召开全省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要求我所在单位“招远化工总厂”(当时的国家大二型企业),在会上做典型发言,发言材料写好后,先送省政府会议秘书处进行审核。作为执笔人,我顺理成章地提前到济南送审。材料交上待审,秘书组负责人说材料审核期间,你可以到附近的风景区转转看看。我当时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去登泰山,因为泰山在泰安境内,离济南很近,而且还有直达泰山的公交观光大客。于是我先在秘书处安排的省政府招待所住下,养精蓄锐。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中天门”前留影 次日早上6时,从济南长途汽车站乘专门的公交观光大客,直抵泰山中天门。本想从此徒步攀登泰山,但由于时间所限,临时由西侧凤凰岭改乘索道上至南天门西侧的月观峰,然后再徒步从南天门,穿天街,经碧霞祠,攀爬登至顶峰“毓璜顶”(也称天柱峰),极目远望,无限的苍穹收拢着四方,远处天地一体无穷无尽,近处山川秀美、城乡交融、路河纵横,泰安城、汶水河尽收眼底,顿时令我有一种“泰山极顶天地阔”之感。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雄峙天东”石刻旁留影 由于时间关系,几个景点只是匆匆一掠,未能深究,也未能在泰山顶上留宿,以观次日日出,便匆忙一路小跑下到中天门,坐旅游观光大客回济,到达宾馆已近晚上10时,两腿发软酸痛,两耳嗡嗡作响,一直到第二天中午才稍有好转,究其原因,乃下山徒步小跑所至。泰山之行,来去匆匆,太多的景观未能探究,尤其没能观赏其独特的日出景象,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不过老于认为留一点想象的空间,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向往?!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极顶处留影 泰山一别已近三十个年头,时过境迁,扒出当年的几贴旧照再回首,令老于唏嘘不已,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于,而今已满头白发,进入花甲之年。岁月匆匆,人生易老,太多的遗憾、太多的感慨,令老于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不过“孔子登泰山小天下”所引发的人生哲理,多年来一直规范着我人生的航标:高境界,宽心胸;学无止、攀高峰;艺无穷,寻芳踪;路迢迢、志能达。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上留影 老于虽已花甲,但身体尚健,有生之年,计划寻机携儿孙及全家重游泰山,徒步从红门登至天柱峰,观沧海看日出,真正体验全程徒步登峰极顶的乐趣,弥补初次登山的遗憾,进一步领略“泰山极顶天地阔”的神韵......
1993年夏老于在泰山“天街”石刻牌坊前留影 (时光匆匆,世事纷杂,行走俗世,碌碌无为,忙里偷闲,翻阅旧照,回首往事,感悟颇深,写此小文,略发感慨!)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家在胶东」,搜索「gh_076d4522ec97」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