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胶东栖霞过年讲究多 隋建国 进入腊月们,胶东栖霞的人们开始忙年了,即有年味道了。 烟台栖霞人的方言称饺子为“餶渣”。吃餶渣是过年的主食,吃了过年的餶渣就算是过了年了。 对栖霞人来说,过年有许多的讲究,一切一切是对新的一年幸福生活的期盼与最求。 和蔼、欢乐、吉祥是新一年的好兆头。年夜团圆是家庭的幸福。祭祖是对已故长辈的敬仰、怀念。拜年是家族的兴旺,是凝聚力。祭天(习俗叫五更发纸)是对上天的崇拜,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栖霞官道镇地处栖霞、招远、莱阳、莱西四县市交界处,乡村民风民俗有互补之优势。就春节而言,其节庆习俗在胶东地区有广泛的代表性。现将我们这里的过大年民俗略续。 过年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新、红、亮、响。新(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
忙年 置办物品(过节用的衣物、面粉、肉鱼鸡、菜类、香纸、鞭炮、春联等,进了腊月门就忙活)。 扫灰(二十三小年上午打扫灰,清除一年的灰尘,晚上吃“馉餷”(饺子)送灶王爷上天)。 做饽饽(二十五六蒸做饽饽,其中有十几个大枣饽饽和一对雄雌盘着的大圣虫(也叫神虫。上供祭祖用,另有桃饽饽、岁、猪头、佛手、葫芦以及各种神虫等)。 做隔年饭菜(二十七八蒸做一大锅“起溜”这些均成为隔年饭,另做一大盆白菜豆腐粉条等合一的隔年菜,寓意是隔年有饭菜吃)。 油炸货(二十八九油炸货和包包子,一般有面鱼、白面玉米面地瓜合一的小鱼、麻花、豇豆糕、枣糕等,备节日期间接待客人等热着吃)。
过年 封门、贴窗花(即贴春联,大年前一天。封门后一切经济往来结束,不能上门讨债) 换被褥,去旧换新(所有东西清洗干净)。 请祖谱(一般在大年的头一天或年三十上午,祖谱挂在正堂或闲屋内正对着正间门,祖谱后边有条件的悬挂四到六幅字画条幅)。 供桌上前摆放木制酒盅三个、木制香炉一个、蜡台一对、香桶一对、花瓶一对(内插绿松柏,示意先人万古长青家族兴旺)在其两旁。家中守孝期间须用白蜡。供品一般有“三牲”,有口中衔着红粉条的红公鸡(吉祥)一只、两条大鲤鱼(有余)、猪头及果品点心及吃酒用的各种菜等。大年三十早晨一般都是便饭,中午较讲究,饭菜丰盛,家人团聚尽情享用。祖谱供桌两遍分别摆放两盆饭菜,谓之隔年饭菜,上面横七竖八的插上好些筷子,意思是有一些远在天国的人无家人供奉,自家的长辈把他们领回家过年,他们不能在正位子上,只有在桌子边上吃点。大年期间每次吃饭喝酒都要向门外“浇奠”一下,有一些没主没业没有家要饭的鬼魂借此让他们喝一点浆水充饥。
包馉餷、搭天地棚、栽谷、挂吊对、撒马草。下午,家中女人忙于包馉餷,一包三顿,晚上、午更、初一早晨。祭祖的馉餷馅要求是素的,猪肉、牛肉、鱼肉等皆可。午更发纸用的馉餷个头小,元宝形状(像混沌)。初一早馉餷包上钱、枣、豆腐、糖等,谁吃的钱多就预示着来年有钱花。吃了豆腐有福等。院子中和大门口撒上谷桔即马草,备神灵们的马食用。大门口横放一块大桃木棍,一是叫提门棍,既能拦住钱财不流失,又能辟邪。再则此棍叫拦马桩,供回家过年的神灵拴马用。用苇席等搭建天地棚,旧时为一个街或一个村为一个祭奠棚,午更家家户户端着圈盘带着供品香纸鞭炮等到天地棚发纸,叩头祈求上天保佑。插吊对(先人马鞭子),大门旁、房檐、祖谱、灶王爷、天地鹏等都有。放鞭炮在门前粪堆上栽谷,用整捆谷桔在上面插一马鞭子(吊对),待初一早割,预示着来年好收成。
请神。带着马鞭子香纸等到祖坟请神,把马鞭子插在各个坟头,焚香纸后叩头,言道“奶奶爷爷们回家过年吧”。自此,正式过年开始。夜间,禁忌大声说话、扫地(直到初二送神后方可扫地)、泼水、不动剪子、不呼叫名字、不让小孩子哭及摔跤、不能打骂人等 放开门爆仗。“午更”时刻,开门爆仗过年开始。穿戴新衣新帽子,晚辈向长辈问好收押岁钱,大人们身上也要有钱财押腰。上供,祖谱供桌前两边摆放大枣饽饽,每边五个,两个圣虫。面缸内放上小神虫、锅内锅链子上放面猪头(初一早女主人吃好喂肥猪)、窗台放面岁及花卷等。点燃蜡烛上香敬酒。此刻全家点亮所有的灯,照亮所有角落,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火亮堂堂。不断香火直到正月十五,要一直香火不断,过了初二送神后,可每日三餐烧香及汤水“浇奠”。 发纸。待馉餷熟后,发纸祭奠,这是上香后的又一重点。午更发纸的馉餷最好用芝麻桔烧,不仅火旺并且无烟不能熏烤了神灵,且预示着日子如芝麻开花步步高。到天地棚前发纸祭天是过年的重头戏,供品丰盛,鸣鞭炮、敬酒、上香、叩拜……祈求上苍。同时在祖谱前烧纸钱,磕头祭奠。这就是过年。发纸后,晚辈给长辈叩头,先在族谱前磕三个头,后给健在的人磕头一个祝寿。全家人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 拜年。拜年先近后远,先本族再亲朋好友。叩头从辈分大的开始叩头拜,一直到同辈长者。出门,即外出拜年。俗话说:“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 割谷、迎灶王爷、迎喜神。午更拜年后,待天快亮了,要祭奠灶王爷迎接下界带来福音。放鞭炮割谷,喜迎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天亮后大人孩子走出家门按“灶母头”(灶王爷)上指的喜神方向,将自家的驴牛骡马等头上系上红布牵着朝喜神的方向迎喜神。中午家家要吃鱼,说吃了鱼和芋头,不仅日子有余还眼睛亮,脑子清醒聪明。
送神。正月初二送神,指送外来的神灵鬼魂,自家的老人们待过了十五才走。傍晚将吊对拿下,晚饭吃馉餷祭奠。夜深人静后带着纸香吊对等供品和鞭炮到村外焚烧送神 正月十五送灯 做豆面灯碗(金灯)(1)十二月月灯观望新的一年每一个月的庄家收成,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给祖坟送灯让先人照着抓一冬天棉衣里的虱子。 二月二打灰囤 用草木灰在院子里和大门口画灰囤,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粮食满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