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5|回复: 17

后《巨流河》时代,走进《江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7 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巨流河》的讨论还在继续,大家一起读的书,下一本会是什么呢。。。。推荐《江城》,一个老外笔下的中国,真实的窒息的,存在的不能忘怀的

有兴趣的大家一起阅读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江城 《寻路中国》姐妹篇、获Kiriyama 环太平洋图书奖

1、《寻路中国》姐妹篇,纪实中国三部曲序曲。  

2、《江城》在美国畅销超过十年,是美国人了解中国的首选图书,有美国大学指定《江城》作为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读书目。

3、本书获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纽约时报》、《经济学人》、《纽约客》、《时代周刊》《华尔街日报》、《国家地理》、《华盛顿邮报》多家外媒联合推荐。
22610163-1_e.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内容简介:

1996年8月底一个温热而清朗的夜晚,我从重庆出发,乘慢船,顺江而下来到涪陵。 
  涪陵没有铁路,历来是四川省的贫困地区,公路非常糟糕。去哪里你都得坐船,但多半你哪里也不会去。在随后的两年,这座城市就是我的家。
  在这里,我有时是一个旁观者,有时又置身于当地的生活之中,这种亲疏结合的观察构成了我在四川停留两年的部分生活。
  2001年,也就是这本书在美国出版的时候,一条通往重庆的高速公路通车了,一条铁路也正在修建之中,基本上再也没有人坐船去涪陵了。这座城市正在飞速发展着,在过去的二十年,那样一种转型变化的感觉——接二连三、冷酷无情、势不可挡——正是中国的本质特征。很难相信,这个国家曾经完全是另外一种模样,是19世纪西方人眼中“永远停滞的民族”。
  2003年,三峡大坝一期完工后,不断上涨的江水将陆续淹没那些江畔之城,这多少令我有些伤感。而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正是不断变革的对应面:贫穷、烂路、慢船。
  这并不是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它只涉及一小段特定时期内中国的某个小地方。从地理和历史上看,涪陵都位于江河中游,所以人们有时很难看清她从何而来,又去往何处。
  在1996年至1998年间,我学会了热爱涪陵。能再次回到长江上的感觉真好,哪怕它的旧时激流只存于我的记忆之中。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彼得·海斯勒(Peter Hessler),中文名何伟,曾任《纽约客》驻北京记者,以及《国家地理》杂志等媒体的撰稿人。
  他成长于美国密苏里州的哥伦比亚市,在普林斯顿主修英文和写作,并取得牛津大学英语文学硕士学位。海斯勒曾自助旅游欧洲三十国,毕业后更从布拉格出发,由水陆两路横越俄国、中国到泰国,跑完半个地球,也由此开启了他的旅游文学写作之路。
  海斯勒散见于各大杂志的旅游文学作品,数度获得美国最佳旅游写作奖。他的中国纪实三部曲中,《江城》一经推出即获得“Kiriyama环太平洋图书奖”,《甲骨文》则荣获《时代周刊》年度最佳亚洲图书等殊荣。海斯勒本人亦被《华尔街日报》赞为“关注现代中国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媒体评论:

      “充满着坦率、热情、洞察力和亲历接触,《江城》雄辩地展示了鲜为人知的当代中国。读来精彩。”
                                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
    
     “如果你只读一本关于中国的书,那就是这本了。”
                                    梅兆赞(英国资深记者、中国问题专家)
  
     “何伟是《纽约客》驻北京的记者,他的第一本报导文学《江城》,通过许多小故事,写变动中的中国,十分生动深刻。其中单篇文字在《纽约客》上刊出时,早已脍炙人口,集结成书后更是好评如云。”
                                余英時(著名历史学者)
  
      “何伟的笔下是真中国,是连一些生活在中国的青年人都不知道或拒绝认识的中国。”
                                    《南方人物周刊》
 楼主| 发表于 2012-5-27 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读吧,我正在读。。。。
发表于 2012-5-27 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中国,我们脚下这片土地。。
发表于 2012-5-27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来读读。
发表于 2012-5-27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路中国》给我的印象太深了,《江城》是何伟认识这片异域疆土的最早触角,他具备发现不同文化精髓的绝佳潜质。
相关链接:
http://book.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5/26/6634022_0.shtml
《甲骨文》http://book.ifeng.com/kaijuanbaf ... 14/12501807_0.shtml
《寻路中国》http://book.ifeng.com/kaijuanbaf ... 16/12558918_0.shtml
发表于 2012-5-27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快速瞄了一眼帖子,这会进来才注意到是老外写的~~书名很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 11:05 , Processed in 0.05837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