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043|回复: 30

[史海钩沉] 《史记》提到的几位胶东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2-4-25 14:17 编辑

《史记》提到的几位胶东王


    初次接触《史记》是在很小的时候,退休后有时间,又重读《史记》。因为我们身处胶东,所以,我就谈谈《史记》中记过的几位胶东王。不过要说明的是,彼时之胶东,与现在的胶东在地域上似乎稍稍有点儿差别。这个以后再说,反正都是胶东,管他呢。

    这个贴子最先发在《胶东书院》那边,因为那边有个相关的版块儿。但我也是咱这边的人,是吧?尤其,大匠是我一直敬佩的朋友,景由心生虽未见面,但在论坛上常见,人也很熟。他俩管的这个板块儿,似乎也比较适合发这类文章,所以,就来了。诸位朋友多指教,呵呵呵。   
    不想把文章一次写完,贴子太长,看起来挺累人。一次少写,分期将至少三位胶东王讲完。

    全部文章均为原创,保留完全版权,呵呵呵。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9 收起 理由
顺风飞翔 + 8
小贩 + 5
admin + 6 感谢参与前线论坛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吕尚这人您熟吗?


    要讲清楚第一位胶东王,得追根寻源。寻来寻去,就寻到吕老太爷那边去了。请问朋友:您认识吕尚吗?
    朋友们肯定都知道这人是谁。如果有谁一时想不起来,也没关系,我提示一下:渭水之上钓鱼的那位姜子牙,又称姜太公,就是吕尚。
    怎么回事儿?这位封神榜上第一位大仙,到底姓吕还是姓姜?
    那就先得说说我们古代先民的姓和氏。
    姓,是氏族部落的标记。一个部落,就一个姓。姜姓部落是炎帝大部落群中的一个部落。
    姜太公姓姜。
    但随着年代久远,部落中又有许多分支,尤其等级出现之后,部落中人也不平等了,有高贵的,有卑贱的;有住山这边的,有住河那边的。各自头上一片天。
    怎么区分同姓部落中不同的阶层和群体?我们的祖先在规定了姓之后,又规定了氏。姓是部落标记,氏则是部落内不同分支的标记。古人有种说法:姓表种族,氏表贵贱。就是这意思。
    吕,是姜太公的氏。他的祖先据说曾被大禹分封为吕侯,封地就在吕国,他们就以封地为氏,以示与其他姜姓族人的区别。
    姜太公还有一个名字:太公望。
    此名的由来据说是这样的:西伯(周文王姬昌)狩猎时,遇到在渭水岸边以直钩钓鱼的姜子牙,觉得奇怪,就与之交谈,发现此人乃天下雄才。西伯于是大喜:“我大父(爷爷)太公曾对我说过,会有圣人降临周国,周国会因此而发达。您不会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家太公期望您久矣。”
    于是,姜子牙又名太公望。
     〈封神榜〉中许多人物是虚构的,但这位姜太公却是历史真人。他在年高之时被西伯姬昌纳为高级智囊,从此一直战斗在西伯身旁。西伯去世之后,他又辅佐其子姬发继续战斗。姬发,就是后来西周王国的最终创立者—周武王。
    姜太公是西周王国第一大功臣。所以,他有资格代理天子大封诸神。结果因为太兴奋,他一口气把神位全封满,倒搞得自己没位子了。封神是件大事,不能删掉重来,天子只能给他做出以下补偿:姜子牙是众神之神,他无论在哪里,诸神一律回避。
    “姜太公在此,百无忌讳。”“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这两句话大概就是这意思。
    这位集现实与神话一体的人物,与胶东王有什么关系?
    请听下回分解喽。呵呵呵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2-4-26 19:07 编辑

辉煌的西周


    前面讲了姜太公吕尚。

    世人都知道姜太公是周文王及周武王的首席大臣。他还有个身份,世人知道的不那么多,而且,这个身份目前也有争议。我尊从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考证,认为这个身份是存在并真实的。因为,作为新中国屈指可数的骨灰级大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的文品及史学水准那是光芒万丈长,没的说。

    说来说去,姜太公的这个身份是神马?

    他是周文王姬昌的岳父大人、周武王姬发的外公。即姜太公的女儿被周文王纳为嫔妃,生下了周武王姬发。或者,至少有这种可能:姜太公的女儿虽非姬发的生身之母,但因为她是姬发父亲的妻子之一,肯定对姬发也很不错,所以,在名分上是姬发的母亲辈,深受周武王姬发尊重。

    史传周文王是高寿之人,差点儿活了一百岁。但人总是要死的。他的长子叫伯邑考,是个温和的谦谦君子,有点儿不结盟加非暴力的倾向,早年被商王所杀。幸好周文王的次子,据传为姜太公女儿所生的姬发却是少见的一代英雄。父亲去世后,姬发在亲姥爷或非亲姥爷姜太公的鼎力辅助下,实力不断壮大。在大约公元前1046年1月20,正值壮年的姬发率兵三万,战车千乘,还有一百余支大小不等的外援部队,在牧野与同样很英武的商纣王展开决战。

    很难想像三千余年前的牧野,那寒光闪闪的冷兵器让鲜血染得多么红。总之吧,在那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激烈战斗中,被长年的富贵生活与美女美酒泡软了身子、也浇灭了英雄气的商纣王一败涂地,只身逃回都城朝歌,与他的美女、美酒、豪华宫殿玉石俱焚。

    商灭了,大周就立了,因都城在西部的镐京,所以史称西周。

    西周的王族是姬姓,氏是什么我还真忘了。在商代,姬姓部落只蜗居在华夏大地的大西北,所以人称周文王及他之前的姬姓首领为西伯。姬姓所以发达,与历代西伯们英明智慧、勤奋爱民很有关系。读读《诗经》就知道,最初的西伯们是率领部落民众劳动的,后来日子过大发了,虽不必在劳动中起带头作用,但每年也总要下田劳动几天,以做示范。在春耕、夏收、秋收三季开始时,在任的西伯要带着夫人,到部落中拜谢给他们打工的农民工,而且每天至少要往随便哪块田里送一顿丰盛午餐,以示对子民的关怀。秋收之后,西伯要大宴子民,庆贺丰收,那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醉方休的时刻,无论平时多累,有这顿饭打底,远古西伯的子民们大约很满足吧。

    而那时的商王们在干嘛?在一代比一代更荒淫更残酷。

    得民心者得天下,西伯们的胜利实属必然。

    插句题外话,从西周起,华夏大地的大西北一直是龙兴之地哈。数数看,从古代到近现代,多少政治或军事集团从这里出发,逐鹿中原,最终掌控了天下?多的了不得哎!

    周武王率姬姓部落进入中原后,肯定大大傻眼了:天下竟然如此之大,大得望不到边,大得超乎想像。原来的姬姓天地,一个西伯加几个助手就可以打理好。现在面对无边无际的中原,西伯明显不够用了。
   

    怎么办?
   
好了,再写贴子就太长了,不好看。先到这儿吧,这次没怎么写姜太公吕尚,下回有了。请听下回分解呵。

(待续。本贴所有文章都为原创,保留完全版权)

发表于 2012-4-2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喜欢听故事{:soso_e142:}
发表于 2012-4-26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确实值得一读,但牵扯到人物太多,得慢慢体会,非得静下心来不可。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2-4-26 18:14 编辑

伟大的齐国



    话说周武王灭商之后,带着部落人众,以胜利者的豪迈姿态迈进了原来商朝的领地。
    一进来先狂喜,然后又狂晕:这地儿太大了,怎么管呵?
    抢到手的蛋糕,竟能因为大而吞不下?没有的事!周武王马上召集诸位部落首领、家族成员及高参们开会。大家集体讨论后定下对策:分封!
    从西周起,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到目前为止,封建社会依然是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社会状态,其名字就因西周统治者的分封制而得。
   可以在历史中留下如此巨大影响的朝代,还真不多。
   第一批被分封的基本全是姬姓的家族成员及部落首领,其中包括周武王的外公姜子牙。
   姜太公被封在营丘,国号为齐。
   这就是齐国的来历。这一时期的齐国,为姜姓吕氏封国。
   营丘的精确位置到底是哪里,现在已经说不准了。现代学者只能根据考古发现判断,古营丘地应该在我们省的昌乐与淄博一带。而因为姜太公吕尚是第一代齐王,所以他又被他的子孙们称为齐太公。
    耄耋老人姜太公离开镐京,来到自己的封地,修政养德,教化万民,遵从当地风俗,破除陈规冗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齐国周遭民众看到齐地如此兴旺,纷纷过来申请绿卡,自愿做了齐国公民。一时之间,齐国蓬勃发展,成了经济大国。
   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英年早逝(44岁),儿子周成王年幼。周武王临终托孤,要素来贤能的四弟姬旦摄政,此人便是大名鼎鼎的周公旦,史称周公。
    武王刚去世,他的兄弟管叔、蔡叔就作乱,淮夷民众也叛了。周公以成王的名义,令他的小弟弟康叔派遣使者,给尚在世的姜太公送去书信一封,大意是:当今天下动荡之时,太公作为先王重臣,要为国分忧。您老人家要密切注意东至海(黄海)、西至河(黄河)、南至穆陵(潍坊)、北至无棣(河北盐山)这一大片地区的动静,有敢不老实者,您可不必请示,出兵征讨之。
    这显然是给了姜太公替天行道的权力。由此,齐国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政治特权,成为天下的政治大国。
    姜太公仙逝之后,子孙们似乎一个比一个不给力,齐国的地位有所下降。老人家死后三百余年,齐国终于爆发了一场内乱,齐王室公子纷纷逃离故国,保命去了。
    公元前685年,听说故国群龙无首,已故齐僖公最小的儿子—在莒国避难的公子少白急速回国,与哥哥吕纠或曰姜纠争位成功,成为新一代齐国国君。
    这位少白公子可不简单,他就是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他三十一岁登上齐王位,以鲍叔牙、管仲为相,任贤选能,安定百姓,发展经济,改革政治,终于使齐国成为中原第一强国,他本人也荣膺西周历史中第一位中原霸主,偏居齐地一隅,却行号令天下之事,时代强者呀!
    少白别看是公子出身,军事征讨力却很强悍。他北击山戎,南伐强楚,威名一时天下无敌。而且,他还先后灭掉了周遭如纪国等一批微小的国家,扩展了齐国的疆土面积。现在大洋彼岸得瑟的美国人,真该抚额庆幸他们活在当下。如果其祖先不幸生于齐桓公时代,那就好办了。他们若敢说一个不字,齐桓公就敢灭了他;他们即使不敢说个不字,齐桓公照样也可以灭了他。敢跟我们叫板?姥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喜欢听故事{:soso_e142:}
小贩 发表于 2012-4-26 12:26

谢谢朋友鼓励。看历史,总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我们的祖先,真是太伟大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6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记确实值得一读,但牵扯到人物太多,得慢慢体会,非得静下心来不可。
景由心生 发表于 2012-4-26 13:58

的确如此,如果以功利或便捷的方式看历史,得到的只能是历史快餐,其信息量也营养都差远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4-2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国 易 主

    齐桓公一生英明强悍,结局却相当悲惨。管仲死后,齐桓公也日渐昏庸,亲近了一批奸佞之臣,如易牙、竖刁等。他晚年病重之时,儿子们为争王位大动干戈,完全不知世上还有爹爹存在。齐桓公幽居一室,连给他送口汤水的人都没有,最后竟活活饿死,终年七十三岁。他死后数十天,尸体腐烂生蛆,尸虫爬出窗外,儿子们争夺王位的事才见分晓。后任齐王于是想起尽孝,隆重收殓了这位雄踞天下的一代霸主。
    这时的齐国,并未改名换姓,依然是姜姓吕氏齐国。它的疆域并未包括胶东半岛,甚至都不靠海。我们烟台这片地界儿,那时属于莱国,或称莱子国。
    莱国也曾威风过。当年姜太公初被封到齐,曾在现今的寿光一带建都。莱国侯尊于海边,自成一统,自我感觉相当棒,根本不知姜太公为何物。听说这么个糟老头子竟敢在自己家门西边儿立国,还建都,心里相当不乐意,就发兵去敲了新立的齐国一下。
    因为立足未稳,姜太公选择了回避。他没与莱国交战,而是把齐国首都向西移了一下,至于移到了哪里,现代人至今都没找到。
    齐桓公是春秋时代人。他去世后,齐国霸主的地位也随之而终,晋文公成为第二代霸主。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齐国仍是仅次于晋的第二大强国,一点也没放慢吞并邻国、扩大国土的步伐。公元前567年,齐灵公终于替祖宗报了一击之仇,灭了莱国,将疆域向东推进至黄海之滨,我们烟台才正式进入齐国怀抱。
    春秋末年,华夏大地出现了一股潮流:礼崩乐坏、犯上作乱。各地诸侯不把西周天子放眼里,卿大夫也不把诸侯们太当回事。韩、魏、赵三家分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这股潮流也袭击了齐国。公元前489年,还算英雄的齐景公去世,齐国境内的世伐大家田氏迅速崛起,实际掌控了国政。至公元前391年,田氏家族的掌门人田和,干脆把沉靡于酒色的齐康公废了,自己坐上了齐王的宝座。
    姜姓吕氏齐国历经三十一代齐王,六百余年,至此消失。后来的这个齐国,已经是田氏齐国了。
    一个赫赫大强国,就这么易了主。唉,天下还有什么事是不可变的?
    历史走到这里,第一位胶东王就快出来了。因为,他就是田氏胶东王。
    但是,王爷不是那么好当的,他要走上胶东王位,还得经受九九八十一难。
    先写到这里,下回分解啦。
发表于 2012-4-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对《史记》还真有研究。请继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6 00:53 , Processed in 0.0557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