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33076
- 积分
- 6218
威望
金钱
魅力
回帖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50
注册时间2017-4-7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7-6-5 09:32 编辑
栖霞趣味故事(二)
栖霞 隋建国
栖霞人杰地灵,文化氛围浓厚,自古以来流传着多多趣味故事。
《丘处机的传说》为山东省文化遗产,《岗山传说》《艾山传说》等为烟台市文化遗产。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在国家和省市县市级中栖霞名列前茅。故事来自民间,她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地域文化。换句话来说,故事的本身就带有喜剧色彩,也可以说是以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收集整理民间故事,就是弘扬传承民族文化。崇尚文明,建设美好家园,是每一个栖霞市民义不容辞的天职。
锅灶无炉门
栖霞西南乡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刘某,周围村里的人都原请他帮忙干活,因他有百般的好手艺,木工瓦工什么样的伙计都难不倒他。这人伙儿不仅干起来麻利而且有求必应,是大家信赖的大好人。此人有一个弱点,活儿虽然干得快,但丢三落四却是常事,需有人在他身边随时提醒,也就是要当好他的助手。
一日家中老伴让他改造一下多年的锅灶,这对他来说这真是小菜一碟。说到家的话,脚就那么踢打着就干了。可他干别人家的活从不推脱,而自家的事能拖就拖。这改锅灶的事他老伴不知催了多少次了,他就是不动弹,这眼看着连饭都做不成了无奈才动手。
说干就干,三下五除二,还不到半上午新锅灶就落成了。老伴喜出望外,抿嘴笑,准备刷锅生火。这时在一边抽着旱烟欣赏着自己的“杰作”的刘某感觉心中特美,因平时都是听到别人的夸赞,这老伴只是唠叨,不是指责这就是批评。这回啊,看她还有啥话可说。
哎!美上眉梢的他顿觉这新锅灶有点别扭,好像缺少点啥,可一时又看不出。罢,烧烧看不就得了。他随手抓起一把草就要向锅灶内送,唉,缺炉门。他转身朝一边的老伴瞪眼:“你的眼哪里去了,为什么不早说?”“我没有眼,那你的眼也瞎了!”
称牛叫爹
早些年,大多村里的人用牲口耕地播种。驴的口令是左“咦”右“喔”,前进为“驾”,停为“御——”;牛口令为左“犁犁”,右为“拉拉”,前进与停和驴相同。
话说一家爷俩在训练牛犊时,儿扶犁俱爹牵牲口。开始走,儿就说“爹,走”。要停,儿便说“爹,停下”。到了地头,儿说“爹,转过来”。偏了儿就“爹,拉紧”或“松点”(指牵引的缰绳)。时间长了,那头牛就习惯了,认为它就是爹,爹就是指的它。
且说那头牛大了,因温顺又听话被人高价买去了。可不久,人家找上门来,说骗人不听使唤。爷俩陪着笑脸说:“不好意思,忘了告诉您了,得叫它爹——”。买主傻了眼,“啥,叫牛爹……”。
“山草驴”
栖霞小富山(小房山)北边的邢家阁村满清期间出了一名油嘴滑舌的落第秀才张某,因说话口吃人称张氏结巴。
结巴的巧嘴是有明的。进京赶考戏弄客店掌柜闺女骗吃公鸡解馋、牵着毛驴送闺女去婆家下坡女儿掉下闹笑话等啼笑皆非的趣事在岗山一带流传甚广。这里单说他拿着“山草驴”换真毛驴捉弄县太爷的一件事。
胶东半岛栖霞丘陵山区有一种形状特大且肥胖类似蝈蝈(方言以叫声称为乖乖)和豆官(大于蝈蝈,食用豆科类植物,故名“豆官”。秋后捕捉将其肚子内塞入大豆用火熏烤食用特香)的食草类大蚂蚱。这种属蚂蚱类的大“蝈蝈”个头偏大,但远不及蝈蝈灵巧,反映迟钝行动缓缓,伸手就可抓到。它的肚子是其它类相似大小动物的两倍还要大大。这也就是它活动不便的原因。因吃草且食量大,故名叫“山草驴”。这山草驴胃口大,特能吃。人们说假如把它的腚掐掉,它能边吃边拉,若把它放在大葱地里,能被它吃掉半亩。人们还常把能吃能拉的懒汉人讽刺为山草驴。
话说一日,张结巴在城南路边与一名挚友闲聊,双方无非是相互耍贫嘴皮而已。当提到发财之时,那人说我要是能有县太爷做干爹就好了。张氏结巴随口言道,那县太爷是我的儿子就更好了。这些话恰巧被身着便装过路的栖霞县太爷听到了,他回衙门后当即命衙役到城南传讯二人到大堂问话。
此刻路边二人一对一答情趣正浓,忽见官爷到前传唤,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张氏结巴深知县令传唤绝非“天上掉馅饼”,准没好事。他灵机一动随手抓了一只“山草驴”便跟随差役上了路。
“大胆刁民你们可知罪?”县令一拍惊堂木开始了审讯。“老爷,我们老家都是些本分人,何罪之有?”二人跪倒在地上连声喊冤。“本分,哼,胡言乱语。好一个本分,还不从实招来,免受皮肉之苦。”“大人,我们真的无罪啊!只是刚才在路旁南朝北国的闲谈,望青天大老爷明察,为小的做主。”结巴分辨。“你是……”县太爷听话音耳熟。“老爷,小的是城西邢家阁的,叫张……”结巴的话还没有说完,“奥,明白了,你不就是赶考路上趁夜色故意用屁股碰磨店掌柜大闺女的脸而倒打一耙子白骗吃了人家一只鸡的穷秀才吧?”“老爷过奖了。”“好一个无赖,今天落到我手中算你倒霉,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让你占了便宜。”县太爷知其来者不善,暗暗自语“稍安勿躁”,待定了定神后道:“你们二人老说无罪,那回答我你们到底都说了些什么?”那人一听坏了,莫非这太爷就是过路的那位老头。天哪,难怪人说隔墙有耳,幸亏没有说孬的,否则……“老爷开恩,我说了,要是有县官老爷,也就是您老做干爹是我一辈子的福分,请老爷赎罪。”那人见机行事叩头不止。“好,起来吧,看在你还信任我的份上就饶了你,要是再胡说八道定严惩不怠。”“老爷那我也该起来了吧?”结巴问。“你?”“是我,你眼前的我?”“别急,老爷我还没有治你的罪呢。”“老爷,我是个大好人,不信你问他(指另一人)。他没有罪那我就更不用说了。”说完就站了起来。
“慢”,县令又拍了一下惊堂木。“老爷我知道你的文采,可你今天必须当着大家的面把你说的话说出来,要不……”“老爷真的要说?”“真的要说。”“果真要说?”“果真要说。”“那你不怕……”“不怕,我一个堂堂的知县有何所怕!”“老爷咱可把丑话说在头,您老可别嫌我不给你面子。”结巴装着为难的样子说:“要是……要是……有……有……县太大老爷做……做……干干干……”他特用右手伸出二指比划了几下。那大堂下的众人是看明白了,知道是指的“二”即“儿”,干儿,一阵哄堂大笑。县令也明白了,认为是送二两银子为自求情。赶忙说:“好了,不必说了,老爷不怪罪就是。”只见那县太爷走下堂来悄悄对结巴说:“拿来!”“啥?”“银子啊!”“啥银子?”县令暗自用两个手指比划说:“你不是说要给我二两银子吗?”“聪明的老爷啊,你想哪去了,您老是清官,我哪敢这样,那是腐蚀拉拢你,岂不坏了您一世的名声。我伸出二指让你明白,这俩指头不就是‘二’吗,就是个‘儿’字,不便说出是为了你的面子。”县令一听火了,这明明是在耍我。“好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竟敢变着法儿骂我,来人,给我重打四十大板。”结巴忙跪下,“慢,老爷,您老宰相肚子里能撑船,我是说了想认您做干儿子的坏话,可那是为了巴结你啊,那他(指那一人)……”“他是把我当成爹,爹你知道吗,是对我的尊重。而你却要当我的干爹,太自大了。”此刻那县令胡子眉毛都竖起来了,口吐白沫,气急败坏的拿起扇子边扇边说:“快,给我干儿子松绑,赏银五两,这儿子我认定了。”其实,他那是打肿脸充胖子,县令是为自己找回面子,认为反正要从这结巴身上弄点油水,送出去的银子要从结巴身上出,不会赔本。
结巴被衙役们按倒在地就挨起了板子,县令十分得意,认为这众说非分的秀才也只不过如此而已。其实那结巴纯属好人一个,你别看他平时说话不文明,但实际是讽刺那些贪官污吏,发泄对社会的不平。这一点那些衙役们都知道也同情,那板子举得高,落得慢,对他的皮肉伤及很轻。尽管如此,那结巴喊痛的声音却特别高,唯恐无人听到。这下那县令更乐了,认为觉得自己赢了。每当挨一板子,结巴就“痛”的大叫一声,那得意的县令就瞧他一眼,并说一声好。这时结巴面对县令眨眼暗示并从胯下又伸出那二指乱比划。县令这回满意了,他终于肯低头求饶了,这回定是二十两无疑。“停”,县令命衙役们退下,来到堂前将结巴扶起说:“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早早答应不就结了,拿来!”结巴假装不知,“拿什么?”“银子啊!”“什么银子,你这贪官太狠了,我是在叉你,是把你当成‘王八’。”“你……”县令傻了眼。
结巴虽然挨了板子不重,但对他来说是苦不堪言,幸亏他早有防备。他假装疼痛一瘸一拐的走出衙门,在那棵大树下转来转去,像是在找东西。看门的班头走向前风趣的说:“先生,丢了银子不?我帮你再找找。”“驴,我的驴就栓在这,你一直在这没有看见?”结巴指了指那棵大树。“啥驴,我就看见你在这放了个山草驴还疯疯癫癫的念叨了几句。”“对啊,就是那头山草驴。”那结巴边说边跑到堂前击鼓鸣冤。
再说那县太爷憋了一肚子气正在气头上,忽听有人击鼓,传令立即升堂,借故散发心中不快。当他见大堂下面跪着的又是那结巴,气就不打一处来。“怎么,先生的硬屁股还没有受够我的板子?”“老爷啊,您那板子我领了,是您老对我的‘赏赐’,我不想再享受了。小的是为我的一头驴在门前丢失而麻烦大人做主啊。”那县令一听又来精神了。“先生莫急,请起,老爷我即可差人前去捉拿那偷驴贼,还你公道,不过可不能白用我,得……”暗示交银两。“好说,老爷的好心我不会亏待你。”“老爷,别听他胡说,那不是驴,是草驴,就是山草驴。”那大堂外守门的班头上前阻拦向县太爷示意。“对啊,驴都吃草,不都叫山草驴吗!去去去,抓贼去。”“老爷,那头驴并没有被歹人偷盗,是在门前自己跑掉的,现早已无踪影了,叫我们到哪儿去找啊?”班头与县太爷争执。“老爷,连您的班头都承认我那驴是在您的县衙门前丢失的,您得还我一头驴。这堂堂的一县之衙门难道要耍赖不成。惹恼了我就赖着不走,等久了,我就到登州府去告你,看你还敢不敢玩忽职守。”此刻围观的人越积越多,在众目睽睽下,那县太爷一时无了主张,鉴于情面所在,就稀里糊涂的说;“罢、罢、罢,本县赔你头驴就是。”县令耷拉着双眼一摆手,“快,去买头驴送他走,退堂。”
张氏结巴内心大快却假装烦恼,他走出县衙一边牵着那衙役刚刚买来的毛驴,一边抚摸着驴的头自言自语的说“驴啊,驴,跟着我要学聪明一点,可别再一个劲的硬耍那驴脾气喽。”说着就骑上那驴大摇大摆的出了城向西而去,引得在场的人们阵阵笑声。
再说那总想占小便宜的县令始终还蒙在鼓里。他纳闷,这头驴竟能在堂堂的县衙门前光天化日之下走失不可思议,难道班头说得对,莫非又被他给耍了不成!找班头去。
饿死也不会伸手
话说在栖霞西南乡早年有位懒汉,发小无名,大家叫他大老宋。老宋的妈妈十分娇惯孩子,老大不小了也不让他动手做事。每天三顿饭都是当妈的喂,唯恐累着。这孩子从下生起就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看到日日长大的孩子,这当娘的心里啊比吃了蜜都觉得甜。
一日,妈妈有事要去孩子他姥姥家几天,可这孩子无法照看,不舍得让他走,又背不动。无奈她就想了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在锅里烙了一张大饼,中间挖了一个口正好套在孩子脖子上,让孩子饿了就用嘴啃着吃。临走时又千叮咛万嘱咐,说“儿子啊,吃完了嘴巴下的用手转一转再吃,可别偷懒啊……”
几天后,这位妈妈由娘家办完事赶回家,一进门就喊儿子,可没有应声,进屋一看,孩子饿死了。那饼只肯了嘴巴下的几口,竟连用手转一下都懒得。这位妈妈一边嚎啕大哭,一边诉祷:咳,都是我的错,你这孩子也太懒惰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