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16240
- 积分
- 29834
威望
金钱
魅力
回帖0
主题
精华
阅读权限95
注册时间2012-4-27
最后登录1970-1-1
在线时间 小时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5月10日早上8点,韩国中央选举管理委员会将文在寅当选为第19届韩国总统的证书正式交给共同民主党的事务总长安圭伯,这样韩国第19届大选即所谓玫瑰(蔷薇)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韩国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这次的韩国大选中,进步与保守两大势力对立明显,这种政治格局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历史背景?就此问题,澎湃新闻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韩国史教授孙科志。
第19届韩国总统文在寅
“对于这次选举结果,韩国的东亚日报刊文称基本反映了‘烛光’民心。自从去年前总统朴槿惠被弹劾的案件移至宪法裁判所(宪法法院)后,韩国民众每周末在光化门世宗广场举行烛光集会,要求朴槿惠即刻下台,这一烛光集会持续了数月之久,吸引了大批民众参与。3月初,在宪法法院作出判决前夕,东亚日报进行的舆论调查中有78.5%的受访民众认为宪法法院应该通过弹劾案。而在这次选举中,赞成弹劾案的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41.1%)、国民之党候选人安哲秀(21.4%)、正党候选人刘承旼(6.8%)和正义党候选人沈相汀(6.2%)的得票率合计为75.5%,故东亚日报有此一说。但从选举过程和主要候选人的文在寅和洪准杓(24%)的得票情况来看,说这一次韩国大选是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的对决一点儿也不过分。”孙教授说,“有意思的是朝鲜的《朝鲜新报》也刊文称文在寅的胜选终结了韩国9年保守政权的历史。”
那么,进步与保守势力的对立在韩国政局中是如何形成的呢?几年前孙教授曾写过一篇题为《金大中政府的政治遗产》的博文,提出“‘进步’与‘保守’的对立是金大中政府最大的政治遗产,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将对韩国的政局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孙教授说,在金大中执政之后,韩国社会对内方面就调整国内政治经济结构、改变政商勾结的惯习,在对外方面就改善南北关系,即与朝鲜的关系、缓和长期以来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方面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和对立,形成了所谓的进步与保守的阵营,进步和保守阵营力量的此消彼长对韩国的政治进程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仅从韩国的大选来看,金大中政府之后的历届韩国大选即第16~19届大选中,主要候选人得票率相差最大的现象出现在2007年的第17届大选和刚刚结束的第19届大选,在第17届大选中,保守阵营的李明博得票率为48.7%,而进步阵营的郑东泳的得票率为26.1%,两者相差22.6%;而在第19届大选中进步阵营的文在寅的得票率为41.1%,保守阵营的洪准杓的得票率为24%,两者相差17.%,而这两次选举都是执政权在保守阵营和进步阵营之间实现交替的选举。而在第16届大选和18届大选中,进步阵营和保守阵营的主要候选人最终得票率则非常接近,在第16届大选中,进步阵营的卢武铉得票率为48.9%,保守阵营的李会昌得票率为46.6%,两者相差只有2.3个百分点;在第18届大选中,保守阵营的朴槿惠的得票率为51.6%,进步阵营的文在寅的得票率为48%,两者相差也只有3.1个百分点,而这两次选举都没有实现执政权在进步和保守阵营之间的交替。当然影响主要候选人得票率的因素很多,但从过去的选举中我们不难发现韩国社会这种进步阵营和保守阵营的对立现象。
另外,孙教授还指出,在韩国的政治版图中,进步阵营和保守阵营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在前述提到的历届大选中,进步阵营的候选人总是能得到湖南地区(指全罗南道、全罗北道和光州广域自治市)选民的支持,而保守阵营的候选人则更受岭南地区(指庆尚南道、庆尚北道和大邱广域自治市、釜山广域自治市以及蔚山广域自治市)选民的青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