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韦应物《观田家》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日照时数增多,天气进一步转暖,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升至10℃以上,但因冷暖气流交替,气温仍有波动。此时亦是传染性疾病的高发期,注意勤加洗手,打扫清洁,多食果蔬,增强免疫。
惊蛰物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古人认为这个节气里蛰居一冬的蚁虫被惊天春雷一震,都纷纷出穴游走,故命其为“惊蛰”。但其实,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冬眠昆虫只是感知到地下温度的升高才知初春已到,可出穴活动。
古时以5日为候,3候为气,一年24节气共72候。惊蛰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该时节桃杏吐蕊,黄鹂啼转(“仓庚”即黄鹂),鹰隼隐匿而鸠鸟归。

根据“二十四番花信风”(小寒到谷雨8个节气,共24候,各对应一花期),惊蛰三候为“一候桃花,二候棣棠,三候蔷薇”,粉白的桃花,嫩黄的棣棠,披刺却妖娆的蔷薇在这个季节竞相争艳。

惊蛰前后易响雷是因为这段时间大地湿度增高,热气上升,与冷空气频繁交汇活动。根据多年气象规律,各地的初雷时间也并不一致,云南及湖南西北部1月可闻雷,华北地区则在4月份,“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江淮地区吻合。
惊蛰天,部分地区有蒙鼓皮的习俗,传说打雷是猴脸尖嘴,背插双翅的雷神在击天鼓所致,所以蒙鼓皮以示顺应天时。

二十四节气是反映了季节和气候变化的时令,因此对农业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惊蛰对农事生产有什么启示呢?惊蛰到,天气逐渐回暖,降雨量也逐渐增多,害虫开始苏醒出动,各项耕种事宜和防春旱防虫害都必须提上日程了。
趣味民俗吃炒豆这天,照习俗人们要“吃虫”,即把黄豆、芝麻之类的谷物放在锅中翻炒,发出噼啪清脆的声音,象征虫子受热挣扎的过程,炒熟后家人分食,寓意庄稼不生害虫,无病无灾,还有惊蛰吃梨的讲究,也是在表达与害虫分“离”的愿望。
祭白虎传说白虎为是非之神,在惊蛰这天会出来觅食,于是便有“祭白虎”的活动,画一张黑纹黄毛的纸老虎,口吐獠牙,拜祭时将涂有猪血的肥猪肉抹在老虎嘴上,寓意“油水吃足,不再搬弄是非,引小人兴风作浪”。
龙抬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农历二月初二为“春龙节”,传说是龙神登天的日子,也是惊蛰里有意思的一个节日,这天吃的面条称“龙须面”,烙的饼称“龙鳞”,包的饺子叫“龙牙”,用龙的身体部位来命名食物讨吉利。
抢着在这天理发的人可不少,管它叫“剃龙头”,以期带来好运。还有用线串起彩色布块和秸秆作条形状,戴在孩子的衣帽上,象征“摆龙尾”,以驱灾辟邪。
惊蛰养生惊蛰养生,应多食新鲜时令果蔬,主食宜清淡忌油腻,作息早睡早起,多走动,忌久坐。惊蛰期需留心季节性的高发传染病,饮食清淡为好,可多食糯米、芝麻、豆腐、乳品等,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果蔬,提高免疫力。

此外,惊蛰回暖,阳气升腾,物候干燥,容易口干咽痛,咳嗽淤痰,可吃梨来去火安神,有滋阴清热、润肺止咳的功效。但梨属寒性,不宜多吃,可用蒸梨代替,将梨从三分之一处切开,上部分为盖,下部分掏去梨核,装入陈皮丝、冰糖、川贝母粉,蒸约45分钟即可。脾胃虚寒或血糖较高的人,不宜吃生梨。
春暖花开之时也易引发过敏性皮炎如“桃花癣”,这与内分泌紊乱,吃刺激性食物,化妆品不适或风吹日晒等有关,感觉搔痒时切忌用手抓,应及时就诊,不可随意用药。
感冒多发时节,病毒传播多以手的接触为主,最好借肥皂或洗手液勤加洗手,才能溶解掉病毒外层的油性物质,避免通过口鼻感染到呼吸系统。

惊蛰转暖,鱼儿也纷纷游向浅水区进行觅食、求偶、产子等,正是钓鱼好时节,建议大家不妨沐浴着融融春光,把竿垂钓,短暂地从喧嚣中抽离出来,凝神静气,于旷野清涧中畅享这沁人心脾的安宁时刻。世间纷扰,安得静好。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代诗人韦应物有诗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人们也一样,雷声四起,焕发生机。其实,不管这一天有没有雷声,惊蛰,前有雨水,后有春分,夹在这两个节气之间,它的角色就是来奏响春天的前奏曲的。
美食推荐四川家常小吃——小酥肉

食材:五花肉、小黄姜、红薯淀粉、盐、白糖、鸡蛋、四川白酒、小葱、花椒面、菜籽油
步骤:
1. 选去皮的三层五花肉,切成约5毫米的厚片
2. 将小黄姜去皮切姜末,加入肉片,加鸡蛋、红薯淀粉、四川白酒、盐、白糖充分抓匀,腌制20分钟左右
3. 油锅开大火,6成热时倒入腌肉,轻轻拨动防止粘连,待肉片变色定型后捞出沥油
4. 油锅继续加热,7成热时再加入肉片复炸,炸至金黄即可出锅
5. 在小酥肉上撒上花椒面和小葱花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