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82|回复: 117

[影讯] 浅谈摄影(仅是个人的粗浅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留侯论 于 2010-11-7 16:33 编辑

应小溪姐要求,现将我对摄影的感悟阐述如下,因本人也没有参加过正式的摄影学习班,全是凭着自己的实践和摸索总结的,不一定说得对。如果有说得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大侠批评指正!
色影无忌.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海云 +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留侯论 于 2010-11-7 16:24 编辑

以下内容均为我曾在博客中总结的内容:
(一)、
摄影是一种艺术行为,齐白石提出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可以说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真谛,同样也适用于摄影。

总是失之于“太似”的摄影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想出自己的特别方法:就是用与众不同的眼光来观察世界,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来感悟世界,在一般认为没有美的地方发现美,在一般认为没有意境的地方看出意境。把相机当成一支生花的妙笔,用来游刃有余地刻画和记录自己对这个世界、这个人生的理解和认识。水中望月、雾里看花才是最让人心神荡漾的,艺术的表现也是同理。

曼瑞说:“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幻梦。”

日本的摄影家藤井秀喜认为,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照片,是不能仅靠技术来完成的。在他看来,照片不单单是客观世界的记录,“如果你把照片拿在手中,它只是一张纸那么薄,可以把它翻过来倒过去。但是,重要的不是这张纸,而是蕴藏于里面的东西,是可见图像背后的不可见之物。”

美国的摄影家阿诺德的摄影座右铭是:要勤于动脑,不要急于按快门。她说:“一个摄影师应该学会放松,学会花时间把‘以前’留在脑子里的印象抹去,看看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敏锐的直觉,照片才能避免浮光掠影式的浅薄。”

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摄影家,首先必须是一个有修养、有深度的思想家。没有思想,作品就没有深度;没有深度,就没有视觉冲击力。

一张作品要有深刻的主题或深邃的思想在里面。如果没有思想,就象一个没有灵魂的躯体,再美丽的外表也只是浮光掠影,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无论技巧多高多好,也只是一张虚有其表、内容空洞的照片,缺少可供反复玩味的力度,这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摄影的思想来自对生活的感悟及认识,也来自对生活挖掘的深度。

那么如何才能学会摄影,并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大师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8 收起 理由
兰儿 + 8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留侯论 于 2010-11-7 16:47 编辑

(二)、相机的种类
首先我们来简单地认识一下相机的种类吧!

相机有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之分,传统相机也就是使用胶片的相机,数码相机是使用存储卡来存储像片的相机;相机在性能上还可以分为傻瓜相机(相当于全自动相机,简单易用型)和单镜头反光相机(即单反相机,可以更换不同焦段的镜头来满足摄影者不同的需求)。

无论是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它们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都是物体反射的光线在镜头内产生折射,在快门后面形成影像。成像的像质可以通过控制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快门释放时间的长短和镜头的不同焦距来掌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圈、快门和对焦。

数码相机与传统相机不同的是用存储卡取代了胶卷来收集影像,并用一个显示屏将收集到的影像立刻展示在摄影者面前,如果失败的像片可以直接从存储卡上删掉,而传统相机则需要等胶片冲印出来才能看到。说到数码相机的存储卡,一般有SD卡、CF卡、XD卡、SM卡或微型记忆棒几种。

相对比较,由于使用传统相机的成本较高,数码相机“所见即所得”灵活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所青睬,但就一些专业或特殊的需求来说,数码相机形成的像质还是不如胶片机完美。

要想娴熟地使用相机,让它更满意地为我们服务,我们还要了解相机的一些成像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留侯论 于 2010-11-7 16:47 编辑

(三)、光圈
我们先来说说光圈的成像原理:

光圈:如同人眼睛的瞳孔。

光圈的放大与缩小可以控制感光的亮度、色调的明暗和调节景深的大小。光圈越大(F值越小),感光量就越多,景深越小;光圈越小(F值越大),感光量越少,景深越大。

例:同角度、同时间,拍同一景物:

当光圈在F5.6时,色调明亮,景深较浅,可以用塔身清晰的质感细腻地表现主题: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光圈在F12时,色调较暗,景深较大,有一种穿透力,用剪影的形式来表现铁塔的雄浑,以粗犷的线条来突出塔的厚重感。

摄影者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来用光圈的大小控制图片的明暗、取景的深浅,以突出主题,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留侯论 于 2010-11-7 16:48 编辑

(四)、快门
再以个人的粗浅认识说一下快门,说不好,别见笑啊!

快门可以从时间上控制相机镜头进光量的多少,它的快与慢不仅可以决定画面的明暗,还可以成功地抓拍运动物体精彩的瞬间。

例:在抓拍运动的物体时,如果想要一幅凝固的画面,我们可以把快门速度设快,要想得到正确的曝光,还要配合相应的大光圈。如下图:(快门1/60秒,光圈F5.6)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想要一幅动感十足、颇虚幻的画面时,我们可以把快门速度调慢。因为快门速度闭合得慢,进光会多一些,这时为了避免照片过曝,就要相应地配合小光圈。如图:(快门1/10秒,光圈F10)
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门的魅力在于能将一幅平淡的画面制造出神奇的艺术效果:比如拍一群走过的白鹅。如果用1/125秒把这群鹅拍下来,只能是一张平平淡淡的纪录照片;但若用一秒钟的长时间曝光,使得这群走动的白鹅成了虚影,犹如一缕轻纱,就会平添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一切都不是“一口吃个胖子”的,我们要在平时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复地尝试,才会熟能生巧,自如地运用相机。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焦距
焦距:焦点到镜面中心的距离。

对同一距离远的拍摄目标拍摄时,镜头焦距长的成像大,镜头焦距短的成像小。根据用途的不同,相机镜头的焦距差距很大,短的有几毫米的,长的有几米的,较常见的有8,15,24,28,35,50,85,105,135,200,400,600,1200等。

一般35以下被称为广角,16-20的是超广角,6-16的是鱼眼镜头,35-135的是中焦,50被称为标准镜头,135-500的是长焦。

当我们想拍开阔的画面,获得大视角时,我们通常要使用较短的焦距,如果用广角镜头就很容易实现了,就算被摄物体距离相机很近也能将全景摄入;拍摄远距离的景物时,我们就要选择长焦端,它能将景物拉近而清晰地摄入画面。如果相机具有全手动功能,可以通过变焦,实现对景物景深的控制,随意调整焦点定在哪里。若是全自动功能的相机,则无法实现这样任意定焦的效果。往往会拍出的画面比较平,缺少层次感。

例1:

通过变焦,将焦点定在糖葫芦上,则前景糖葫芦是清晰的,而背景的老人是虚化的,老人似乎在画面中只起到了陪衬作用,实际前者和后者在画面起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1-7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例2:

这是在全自动的状态下拍摄的一张照片,主题不够鲜明,整个画面缺少层次感。尽管人物的表情很耐人寻味,但看不出哪个是主体,哪个是陪体,主次不够分明,显得画面有些杂乱。
2.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4 12:09 , Processed in 0.06263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