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4-15 21:40 编辑

看正面还好是吧?挺体面。这两本都是精装书,所以封皮是硬的。咱看看侧面吧。瞧〈资治通鉴〉那受虐的模样儿,唉…
〈资治通鉴〉所以成了这样子,是因为带着它旅行的缘故。这家伙太厚,在包里挤坏了。外面那个带腰封的装饰封皮撕毁了,早没了,里面的精装皮,也毁成这样子。唉,这还是爱书的人吗?{:soso_e111:}


IMG_1144_副本.jpg

点评

史记差不多,那部《白话资治通鉴》好像不全,喵手头的普及版《资治通鉴》都是四本,每本也有这厚度,何况白话版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4-15 21:50 编辑

     我买的第一本《史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出的。那时能买到这种书不容易,我是托熟人留的。那时精装本很少,那本书是平装本,跟了我好几年,后来被我小弟掠走了。现在照片上这本,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原来也有个塑封外皮,黄色的,早搓揉没了。年轻的时候读它,对里面的人物、事件甚至具体时间记得都相当清楚。只要《史记》里有的,您就问吧,保证咱能说上来。最近几年,突然发现这些都记不准了,有时连某个曾经很熟的人物或事件都记不准,年岁不饶人,不服不行。
初读《史记》,读的是书,关注的是人与事。中年时读《史记》,开始重点关注人和民族的命运,现在读《史记》,常合上书想想它的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4-15 21:42 编辑

   那本《史记》是文言文,里面的注释极少,几页也不见得有一个。幸好曾学过中文,读个大概没问题,但有些难句,就比较费劲。年轻时常把这些句子记到脑子里,到历史组或语文组问。奇怪的是,同一个句子,常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哼哼哼……,哈哈哈{:soso_e101:}{:soso_e101:}{:soso_e101:}  {:soso_e128:}{:soso_e128:}{:soso_e128:}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11-24 12:59 编辑

    曾有长辈告诉过我,读古书,要读就读文言原本,别读白话译本。一开始不太相信,后来坚信不译。很多白话译本,简直是要气死原作者的意思。

     《资治通鉴》我还有一本,是文言文。先读的它,四卷书读下来,很多地方有疑难,于是买了这套还算可以的白话本对照。我读白话文时,脑海里浮现的是文言本的内容,两相对照,发现这套还算可以的白话文本,也有相当不尽人意之处。凡是这种与原文有出入的地方,我都夹个纸条做记号。瞧瞧我那本《资治通鉴》里,夹了多少纸条?!
       读史记,仿佛面对一位博学、严谨、正直、倔强、认真、情感内敛的草根书生。读《资治通鉴》,仿佛在听一位雍容大气、博学严厉的高僧说法。民间与庙堂,在气场上就有差别,遑论观点。读来读去,还是喜欢司马迁呵。


点评

粗读《资治通鉴》,喵可没感觉到什么老僧说道,倒感觉是老巫教诈。相对而言,喵也是更喜欢《史记》,不但文辞优美,而且指点迷途、教人向善。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2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4-15 21:44 编辑

   纠正一点小史实。现在很多材料,说到司马迁时,都说他受刑之后贫病无依,怎么穷困交加,最后死的怎么惨。这点不对呵。司马迁的女儿,嫁的是杨敞,而且有子。杨敞是世家子,在汉武帝时做过丞相,而且得善终。汉代女人地位比较高,而且以孝为本,哪有女儿不管父亲、任其贫病的道理?《史记〉手稿,是杨敞之子杨恽献给汉昭帝刘弗陵的。所以那里面没有孝武本纪,现存所谓的孝武本纪,其实是他人写的一篇汉武封禅书。
司马迁死得比汉武帝晚一年,应该有时间替这位伟大的帝王写传,为什么不写?
据后人分析,不是没写,而是杨恽没敢往外拿。那么认真客观一个史家,肯定得对汉武帝一分为二、功是功过是过。汉昭帝是汉武帝爱子,怎么容得下一个罪臣说父亲的坏话?所以杨恽把外公写的孝武本纪隐了。从这点看,司马迁的孝武本纪,应该是客观得可怕。从后世无流传看,杨恽应该是怕得不轻,当时就给毁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4 14:01 编辑

多日没来了。
还接着说《史记》,《史记》等一类古书,悄悄看就行,千万别大着胆儿朗读。那里面的地名、官名、人名太要命。如果不经师,自己瞎看《史记》的人可能都有把单于读成dan yu,阏氏读成yan shi 或干脆 yu shi ,把郦食其和审食其后两字读成shi qi , 金日磾读成jin ri dan,把左冯翊读成zuo feng yi等等,等等。我们当年学的时候,我记得郦食其与审食其中的食其两个字,读音还不同。现在好像都读yi ji 了。
发表于 2015-5-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5-4-15 21:00
看正面还好是吧?挺体面。这两本都是精装书,所以封皮是硬的。咱看看侧面吧。瞧〈资治通鉴〉那受虐的模样儿 ...

史记差不多,那部《白话资治通鉴》好像不全,喵手头的普及版《资治通鉴》都是四本,每本也有这厚度,何况白话版的。

点评

是嘞。是四本的。我拍的那个,是第一卷。我偏爱周纪和汉纪,感觉本源的东西,都比较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31
发表于 2015-5-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5-4-15 21:24
曾有长辈告诉过我,读古书,要读就读文言原本,别读白话译本。一开始不太相信,后来坚信不译。很多白话 ...

粗读《资治通鉴》,喵可没感觉到什么老僧说道,倒感觉是老巫教诈。相对而言,喵也是更喜欢《史记》,不但文辞优美,而且指点迷途、教人向善。

点评

对司马光我也不排斥。毕竟是大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喜欢司马迁,思想倾向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4 16:32 编辑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3:14
史记差不多,那部《白话资治通鉴》好像不全,喵手头的普及版《资治通鉴》都是四本,每本也有这厚度,何况 ...


是嘞。是五本的。我拍的那个,是第一卷。我偏爱周纪和汉纪,感觉本源的东西,都比较纯。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3:20
粗读《资治通鉴》,喵可没感觉到什么老僧说道,倒感觉是老巫教诈。相对而言,喵也是更喜欢《史记》,不但 ...

对司马光我也不排斥。毕竟是大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喜欢司马迁,思想倾向他。

点评

光大爷何止是大学者了,都入相了,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有宋三百年,文臣得此顶级谥号的,不过十个左右,说三十年出一个的文臣翘楚,毫不为过。所以,喵以为,光大爷首先是个朝堂老狐狸,其次才是个史学家、文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4:3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9 02:38 , Processed in 0.0677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