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规矩,先上照片



01d19cb92fbd4721c38fb6a2976d62eab60b3bc302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19:35 编辑

这本书不是借的,是买的。那天跟老公逛书店,二百多块钱扫了一堆书回来。心里很不平衡。二百块钱连一件衣服也买不了呵,好点儿的围巾、手套也买不了呵,买书却是这么大堆。文化的价值呵!{:soso_e127:}

我俩进书店时是各有所求,都没想买这本书。但明黄色的封面一晃,我心里就一惊。当年学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章  先秦文学,第一节  上古歌谣与神话传说。
论起远古神话,《山海经》是祖宗。可是,除了当时在课堂随老师见过几篇节选,我再没摸过《山海经》!鲁迅笔下阿长姆妈的《三哼经》,当年也打动过我呵,怎么就没想过要借或买来一读呢?
果断拿下。{:soso_e104:}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海经》与先秦时期的大多作品一样,由某位或某群无名知识分子创作。包括一些有署名的作品,如《吕氏春秋》,《左传》,都是这种出身。
先秦时期作品得以流传,都不容易,因为中间隔了一个焚书坑儒事件。之后,它们都散落民间,自生自灭。我们今天能看到这些宝物,都得感谢一个伟大的朝代:汉朝。先秦遗著,大多在汉朝发现、整理并归集成册。例如《山海经》,据说由西汉时期刘向父子整理出版。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20:48 编辑

汉朝文化创作及前朝典籍征集出版工作,除中央政府之外,还有两个层面:诸侯与民间。汉初在这方面最著名且影响最大的诸侯王是楚元王刘交,刘邦的同父异母弟。再后来,又有倒了大霉的淮南王刘安。
在整个刘氏家族中,刘交是第一位有学历的知识分子,且是名师之徒。他本人武略非常,战时不离二哥左右,是得宠的高级智囊;但又好文,尤善团结人,文功也好生了得。汉朝初立,有两地很让人操心,一个是田氏一门盘踞数十年、项羽曾染指过的齐国旧地,一个是项羽故乡、亦是项羽封地的西楚。刘邦初时曾迷信武力,让大将韩信先任齐王、后任楚王,虽然两者都不太情愿。但帝王之意岂能完全无意?刘邦两任韩信于要地,也有迷信其军事天才、妄图用之以镇住要地的意思。
结果呢,韩信可用,但不可靠。最后,刘邦让曹参辅佐长子刘肥治齐,让小弟刘交治楚。齐王与楚王都很称职,两地太平数十年。
刘交在楚国不仅政绩卓然,还注重文化。他本人当时就是有点儿名气的诗人与散文家,诗歌与散文鉴赏能力尤其出色。所以,当时的楚国呈现一时文化之盛,重量级的文人与出版物很多。
刘向,就是刘交的四世孙,生于刘氏开始败落的西汉末世,经宣、元、成三帝,最初混官场,名刘更生,但官运不佳,险些丧命,后更名“向”,为官之余专心文学,成为古今有名的大学者。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2-28 21:11 编辑

《山海经》分山经与海经两部,共十八章。我刚看完五章山经: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
看《山海经》,感受之一就是这真应该是一本古书,适合身处茅庐、满目荒郊、孤灯独坐、别无它顾、一门心思钻进去看。那真是趣味无穷。现代诱惑太多,再翻这类书,不在意者就会觉得无趣,看不下去。我也真是看不下去,硬着头皮才啃得动。
感受之二,就是这应该适合小孩子读,作为他们认识自然大世界的读本,开启他们的想像力与兴趣。看鲁迅当年读《三哼经》,就挺有意思。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之三:初读真有点儿坐不住。瞧那时的自然生态,多好!有山有水,多山多水。那么多植物,那么多动物。咱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虽说有杜撰与夸张,但总有底线,除了又除剩下的那点儿底线,也吸引死我们啦。这儿多黄金,那儿多白金(银),那儿多水玉(水晶石),这儿有什么,那儿有什么……
天!《山海经》记载的世界,就是一块未被人类蹂躏的处女地,异常丰美充沛。这样的世界,咱相见无缘,想来点儿想念,想像力又不够。失了自然乐园可怜又可恶的人类呵……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之四:传说未必美丽。
影视小说里的西王母,无一例外是贵妇形象。《山海经》怎么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一种玉饰),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瞧瞧,吓人不?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受之五:现代的某些历史学家们,也如我等鄙民一样浅陋,连《山海经》也不读吗?轩辕山在《山海经》中有记载,在西山经,看周围山川记录,轩辕山是在黄土高原的大西北无疑。怎么现代许多著名考古与历史学家,非得说轩辕山在河南新郑呢?不过也罢,他们肯定连《史记》也没读过了,这一点还不如我呢。《史记》曰,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得名黄帝。河南新郑的土是浅褐色,古书形容这种土为“色淡”或“色白”(禹贡),而不是黄色呀!
 楼主| 发表于 2015-2-28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有个想法,蓄谋已久,终于爆发:我坚决支持黄县多请专家学者,让他们吃饱喝足,然后共认咱们黄县是黄帝出生地。河南新郑可以,我们黄县凭什么不行?反正都是瞎说,我们说说更合理,毕竟沾个黄字。{:soso_e113:}{:soso_e113:}{:soso_e1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4-15 21:39 编辑

先上照片,这是我的两本手边书,常走哪儿带哪儿,在家时它们就在案上放着,或沙发上躺着。



IMG_1143_副本.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9 02:25 , Processed in 0.0558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