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茶壶

[知识感悟] 转帖学习-大家都来做有思想的驴友(119楼有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1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仔细拜读了,学习了不少户外的注意事项及相关知识,感谢楼主的分享!辛苦了。{:soso_e181:}
发表于 2012-4-11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需要时常过来读读,仔细体会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茶壶 于 2012-4-12 08:40 编辑

感谢楼上美女帅哥支持!为方便阅读已在3楼插入目录,欢迎查看{:soso_e181:}

     现在本贴的点击量是500多,不知咱相约户外的版友有多少,这个比例或许能说明些问题。看看野叟下面的帖子或许对我们有些启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之56:从“马哈瑞希效应”看《乱弹》的点击率

    《乱弹》所发的几个网站,点击率差距很大。我当然知道并不是所有的驴友从天性上来说都属于理性型的;何况看了《乱弹》未必就能保证不出事儿。
    纵观国内户外论坛,属于学术性探讨的帖子微乎其微。我想,如果一个属于理性的驴友的话,他至少会点开《乱弹》,尽管他未必同意《乱弹》的观点(比如说,作为一个老驴,他对户外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乱弹》了),但是无论他接受与否,面对严肃性的帖子,他总会点开,从而也提高一个点击率。
    我发现,在线人数差不多的网站间《乱弹》的点击率差距很大,高者上万,低者两千,更低者几乎没人点击,这一点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么《乱弹》的点击率应该是多少才合适呢?呵呵,我真不知道,而且也没有精力去做精确地研究,但我想到了“马哈瑞希效应”。
    马哈瑞希效应告诉我们:要使内在驴行经验映射到周围的驴友团队需要的最少人数是百分之一总人口的平方根。这是启动效应的基础人数,当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其效果越明显。这句话很听起来很别扭,大体意思是说:群体中理性的、严肃的驴友达到百分之几的话,则能带动整个团队保持理性。
    马哈瑞希效应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实证经验,按照它的理论,一个注册会员上万人的论坛,对有价值的帖子应该在三天内达到上百的点击率。当然,当然这里有个前提,它是指那些值得驴友点开的帖子,而未必是我这个新驴的《乱弹》。
    马哈瑞希效应告诉我们,当你的会员至少能有1%的驴友去关心严肃的户外话题的话,在他们的“映射”下,将能促使整个的团队有效地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不过我注意到,马哈瑞希效应是基于样本量很大的、社会性的对象所做的研究,对于户外俱乐部的驴友来说,他的理论或许应在这里做某种修正:
    借鉴他的思想,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在一个户外圈子里,那些有着严肃户外态度的驴友能够成为一个价值核心,当这个核心有着相当的人数的话,他们的价值观念将能影响到这个圈子的户外文化特征,这种文化特征作为一个基因,最终能促使整个圈子的活动不会超越理性的范畴。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游兵要求其所有领队都应该去“点击”《乱弹》也应该是有道理的,那些骨干最终将能定义整个团队的户外文化。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7篇文章比较杂,对新驴的一些困惑也许有所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9:未必是等一会儿那么简单

弹弹迟到的问题。
驴游往往结伴而行,一车人等一个人的感受,相信很多驴友都经历过。今年端午节随征途等几个俱乐部组织的徽杭古道和清凉峰之行,因为有些俱乐部集合时间通知有误,致使最后出发时间推迟了近两个小时,结果赶到蓝天凹营地时已是午后,已没有时间实现清凉峰登顶。
有一种迟到,叫豫磨;有一种等待,叫煎熬。迟到给别人带来的也许不仅仅是郁闷,甚至也可能是杯具或餐具。在时间条件与其他条件(比如天气条件等)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诱因,迟到也会诱发意想不到的负面结果,甚至灾难。我们来假设几种情况:
其一,我们本应该按照自己的体能来控制自己的节奏,这是户外运动的常识。可因为你的迟到,队伍现在必须加快进度,打乱了应有的节奏,这可能会让队伍中体能较弱的队友出现体能透支,从而派生困局。
其二,我们主要做了某线的计划,队友事前着重研究的是某线攻略,可因为你的迟到,我们现在必须调整计划改走其它准备较不充分的线路,从而派生困局。
其三,我们预定在某处扎营,可因为你的迟到,导致我们无法在天黑前赶到预定营地,不得已在不具备露营条件的地方扎营,从而派生困局。
这仅仅是假设吗?殷鉴不远,活生生的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例如,北京绿野深蓝三队组织的灵山穿越,因为预定的车迟到了一个小时,队伍被迫调整线路,并全速前进以争取在天黑前下撤至目的地,结果在积雪的交互作用下,两人体能严重透支,其中一人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例如,甲壳虫等驴友约伴太白穿越,由于种种原因使得进山时间耽误了近两个小时,结果在大雪的交互作用下,队伍无法赶到具备扎营条件的营地,致使数人被冻伤,甚而截肢。
待敌者逸,趋战者劳。奉劝各位驴友们严守约定的出征时间,把更充分的宝贵时间留给那充满了不确定因素的户外吧。

2011.06.2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8:百科与博物,驴行家或旅行家的“职业”素养

    往者,如斯文赫定、如魏格纳,今者,如逆流之河、如花雕,无不表现了很高的百科与博物学方面的学识。
    你再去看看《徐霞客游记》、《马可波罗游记》、《玄奘西游记》等所有游记,无不是百科与博物学的经典之作。
    所以说,百科与博物,应成为驴行家或旅行家必备的“职业”素养。
   
    百科与博物,与你的驴行与旅行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一方面,这种素养可以对你在各种未知条件下的驴行与旅行活动提供帮助,比如说,寻找水源就离不开地质学知识,寻找食物就离不开动植物学知识,寻找线路就离不开地理学知识,规避恶劣天气灾害就离不开气象学知识、与土著打交道就离不开人类学知识,等等等等。可以说,没有百科与博物的素养,只能算“奇蹄目”意义上的驴,有了百科与博物的素养,才能算“灵长目”意义上的驴。
    一方面,在驴行与旅行中对自然和社会有意识的考察、学习、探究,又反哺你的见识、知识。世事洞明皆学问,一路走来,把人生的旅程当做一本书去读,才是有意义的旅行,否则与拉磨无异。
    不惟如是。其实,怀着探究的心态,也会使你的驴行与旅行变得不再枯燥,满怀好奇与满足好奇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极快乐的事情,将之成为一种爱好、习惯,你的驴行与旅行就会更有乐趣。反过来,若能用你的学识指导你的驴行与旅行,学以致用,不亦乐乎?

    杨柳松在羌塘与双狼的那番目谈、神交,表现了他对动物习性很深的了解;离开了这种知识积累,你的驴行与旅行是不可想象的。
    驴友们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百科与博物学素养,把每一次户外运动也这样当做一次对自然与社会的考察活动:这山是什么构造运动形成的呢?这里为什么长着这种植物呢?那里为何有村落呢?这里的人为什么这样的装束呢?那条河流的水为什么那种颜色呢?岩石、地貌为何是这样的呢……?然则,你会发现你的驴行与旅行生涯,从此变得乐趣倍增。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45:“赠送山头”

    对其它地区的大众户外运动模式我不甚了解,就淄博地区来说,是以俱乐部制为主的。活动中常常会因为领队或向导带错路线,致使预估活动时间、预估活动路线出现调整,本来方案是时间六小时左右、路程十五公里左右,结果十多个小时,多绕了好几个山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赠送山头”。出现这种情况,有时候会招致埋怨、甚至责难。我来弹弹这个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出现的争议,我认为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有责任。
    先打埋怨者五十大板:
    如果你就此牢骚满口的话,那说明你不懂户外。尽管户外运动的定义有多种说法,但基本的内容应该是:“在自然场地开展的带有探险性的一组集体项目群。”其中,“自然场地”,意味着不确定性,你别指望说六小时就能正好下山上车;“探险”,意味着对极限及亚极限的探索性,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的过程;“集体”,意味着共同完成,每个人都应该以其知识、技能贡献于活动的安全性和成功性;“群”,意味着包含绳索、辨路、涉水、攀岩等等广泛的手段,而未必是简单走路。
    再打被埋怨者五十大板:
    你有没有帮助参与者树立正确的户外意识?你有没有在户外活动中努力体现这种户外精神?以我所见,大多数活动组织者并没有在这方面做出应有的工作。久而久之,参与者把你当保姆的情况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要知道这原本是你的职责。你自然而然的成了保姆,也不能完全怪罪驴友,因为你就是那么做的。

    总之,“赠送山头”的情况,本来就应该是户外运动本身决定了的一种正常的现象,这本身不是问题,只有像青果事件那样,她报名参加一天的活动结果你送了她好几天这种极端的情况出现时才算真的问题。我认为,只要是组织者不向我多收钱,免费赠送几个我能承受的山头,我就笑纳好了。这个“笑”字很重要,因为“快乐地玩”和“玩得快乐”,是我们走向户外的基本诉求之一;遇事埋怨,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3:小驴
    孩子可以爬山么?
    走武王山那次,有人带着孩子,当时领队们有点担心,我告诉大家尽管放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过了不久走岳阳山,有个孩子第一次爬山就走这条比较强的线,我告诉家长尽管放心,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
    “所有的孩子都是强驴”,这句话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说他们体力绝对没问题,即使也会累的话,那他们的体能恢复速度是惊人的,哪怕大人需要一周的调整期,他们则睡一觉第二天就几乎恢复如初了;二是说他们在攀爬方面的能力很强,他们攀岩时的灵巧性是大人们所望尘莫及的,大多数孩子能很快就学会爬树,而大人则很难。
    孩子爬山特别要强调什么?
    我在安慰那些家长们让放心他们是带了一个小强驴的同时,也嘱咐他们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一是别让孩子们跑,第二是别让孩子们跳。
    别跑,这一点对于孩子们来说很难做到,他们总喜欢像小驴驹子一样欢跑,如果他们真能做到有节奏地走,那你几乎可以带他们走任何地方了。但这点很重要,所以带孩子的大人和所有大人都应该不断叮嘱小驴们别跑。
    别跳,但他们总会不自觉地欢跳。尽管跳对小驴们的伤害不像大人那样可怕,但这是徒步的要求,你既然参加的是户外,就要养成习惯,就像在方山时我对那位小驴说的那样:别跳!记住,这是规矩。
    孩子爬山有什么好处?
    中国的应试教育和填鸭教育体制下,孩子们户外活动的机会太少太少了。爬山可以让成长期的孩子们骨骼粗壮、身形健壮。一个人的骨质基本上是在其发育期形成的,爬山可以让他们骨骼致密,避免将来骨质疏松,蓝瓶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是属于忽悠人的,重要的是青少年时期为骨质发育打好基础,成年后再努力避免钙流失。所以爬山是很好的方式。
    户外所需要的协作精神,对于那些独生子女来说,也是他们难得的学习和养成机会。
    家长应注意什么?
    我把小驴的概念大体界定为初、高中这个年龄段。太小的话,我不主张;不是他们不能胜任,而是你管不了他,虽然他们记忆力很好,但儿童心理学证明,孩子无常性,他们自制力太差了。
    再就是尽量选危险性很低的活动,他们毕竟是我们的宝宝,就像那些做妈妈的常说的那样,孩子是我们的命根子,伤不起。
    我们应该教给孩子些什么?
    我觉得我们每一位大人,对小驴们都应该有一种道义感和社会使命感,把环保、协作、安全、规范等等那些好的东西传给他们。脚底下的山将来是他们的,这些小驴是未来中国户外运动的种子,你种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楼主| 发表于 2012-4-12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6:“纯”户外与“泛”户外之辨

    尽管我只是一个刚开始跟着玩的新驴,但还是想从业界、业者的层面谈谈纯户外与泛户外的话题。
    户外的核心当然还应该是户外,但从参与者的角度说,因其认识与条件诸因素的限制,会有相当一部分驴分布于核心层的外围;关乎这部分参与者的户外活动,及业界、业者将市场定位于这部分参与者的商业活动,就是近年来所谓泛户外的概念。
    纯户外与泛户外是辩证的关系,纯户外有着带动作用,泛户外有着推动作用。比方说中日韩围棋擂台赛那样的楸枰云子、天元对决,对围棋的兴盛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而大众赤膊于马路牙边、路灯之下的那种叫喊厮杀,则推动围棋的社会化发展。纯户外好比塔尖,决定了这项事业发展的高度,泛户外好比塔座,是这项事业的基础。
    那么业界、业者对纯户外与泛户外应该有怎么样的认识呢?我觉得首先应围绕纯户外,其次应把握泛户外。
    先说“围绕纯户外”的问题。作为一个品牌商家,如果你太强调休闲性的话,那功能性必然会被大众所否定,而最终把你视作一家时装店。哥乐近年来迅速地泛户外化,以至于其在国内驴界最初的美誉度大幅下降。你不妨搜索一下这段话:“大街上碰巧看见几个老头老太太,散步加遛狗,一水的全部都是TNF,还是硬壳,下身穿黑色棉裤,这种搭配让人不得不佩服啊,当然是不是山寨的就不清楚了,幸好今天穿的是TNF羽绒,明天换PATA的算了,免得撞衫”。同样,作为一家俱乐部,如果你太强调休闲性的话,那探险性必然被大众所否定,而把你看做一家旅行社。以我的观察,淄博近年来能迅速脱颖而出的新俱乐部,无不是靠对长短线活动精心经营的结果。
    再说“把握泛户外”的问题。泛户外的兴起,以及对之合理的把握,有利于纯户外的发展。从装备商家的角度说,只有足够大的客户群才能保证其实现规模化的经营,从而为其不断从事专业化和功能化的产品研发提供条件。从俱乐部的角度说,更大的客户群,可以分担其经营中的固定费用,便于其生存与发展。
    总之,作为户外的业界和业者,永远应该围绕着纯户外,把户外的基本精神作为其文化基石,取法乎上而得乎中,这种对专业性的追求,也就保证了你的边界在泛户外的范畴之内了。把握泛户外,则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对专业性的追求。因为你搞一个篮球学校的话,你只能说你是立志培养NBA球员的,而不能跟人家说你本身就只是为了培养街头篮球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30 09:20 , Processed in 0.063003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