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哥欧得拜

强力水贴,千万可别沉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0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4_95:}
发表于 2009-6-21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巡检,今日祝福!
2009.06.21
阴历5月29日
今天父亲节![23]
祝福我们的父母亲健康长寿!
我们做儿女的常回家看看!: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默版,今天没能上网。
祝天下的父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日巡检,今日祝福!
2009.06.22
阴历5月30日
不过节,不过昨天夏至忘说了,嘿嘿。。。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日期的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例外:1928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发表于 2009-6-22 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很热,阳光晃晃的~
来街上逛逛,慢慢地逛:)
 楼主| 发表于 2009-6-22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早晨天还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5 17:28 , Processed in 0.05418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