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4-2-8 23:26 编辑

        稍稍翻开一丝丝书角,露点儿《昭明文选》的内容。萧统不仅亲自筛选并圈定文选内容,还亲自作了相当部分注解,并审定了全部注解。后来不断有各朝代新注加入,就不关萧统什么事了。
   序是萧统亲自做的。看看开篇第一句:式观元始,眇觌玄风,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逮乎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其中几个通假字讲一下:式观,略等于试观,元始,理解为原始也行,其实元始更恰当,稍有不同。眇觌,大体看看,或远远看看。逮乎,可理解为直至。
    怎么样,人家萧统用了区区57个字(那时书写没有标点),就把道理说的很明白吧?不仅明白,其中的信息量也很多。比如,中国始祖早期生活模式,中国文字初成的时间,最初文字的用途与形式,之前人们的记事方式,等等,都有。别说萧统抄前人的。前人有关的说法很多,萧统在使用这些材料之前,都是经过认真考证、反复验证与仔细研究的,甚至专门寻找考古证据,这是真的,信不信由你。现在的学问家,有多少能比得上一千多年前一个封建小国的太子?
    学吧!难道我们的祖先,不是当时世上最优秀的吗?学吧!



点评

南梁可不是个封建小国,那是跟北魏打了几十年硬仗的南方大国,最后北魏完蛋了,南梁还又坚持了一段时间。不过像南梁这个国家也很有特点,萧衍一个人就等于南梁的全部了。  发表于 2014-8-18 16:30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4-2-9 20:56 编辑

       再说说我们接触《昭明文选》的事。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高中刚毕业,被送去学中文。我们的古诗词老师,是个相当全面也相当散漫的人,有点儿鲁迅与陶渊明的气质,躲进小楼或桃花源成一统,不知有汉,更不问魏晋的事。他是考古行家,当时蓬莱一带的部分文物,就锁在蓬莱阁戏台下面的暗房里。可能因为常去鉴定什么东西,他有一把蓬莱阁大门的钥匙。他文笔很好,常有报刊杂志来约稿,我们听说后,羡慕得要死要活。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更为了锻炼我们的文笔,让我们学习怎样组成一篇稿子,他就选了我们三、四个学生,偶尔让我们参与一下个别不那么要紧的小稿件的创作过程。一般是他先给我们讲要求,然后让我们起草一下看看。最初的草稿总是不令人满意的,老师看了提出意见,我们再拿回来改。这种小稿件,如果老师写,应该是很轻松的事,但放给我们作为实习式的写作练习,就费劲了,常常要在老师指导下改好多遍才过关。有我们的参与,老师反而辛苦,我们便不好意思了,不再要求写作,而是看老师写了。有一次赶个大稿子,我们还有幸陪老师在办公室熬了点儿夜,当然,那是稿子将成、进入誊写阶段的时候。老师的书法相当棒,最终的誊抄自然要亲自完成。他边抄边对我们传授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最后又告诫我们:“哎呀,你们都听着呵,将来谁也不要当作家。写文章,尤其是按人家的意思拼凑文章,是世上最辛苦的事。有个吃饭的职业,然后偶尔写写还行,要靠这东西吃饭,就要累死人啦。”
    这话对我影响巨大。
    我们这几个同学政治倾向与老师比较接近,都不太热衷政治运动,人也忠诚,决不会打小报告之类,所以与老师走得较近。他常给我们传授一些当时不能公开的古典文学知识,《昭明文选》就是其中之一。当然只讲了其中极小一部分,他常在早晨领我们到蓬莱阁,打开门进去,坐在阁后一截断垣上讲给我们听。三、四人中只有我一个女生。大约是为了方便,老师总让我叫着我同桌。我同桌当时正在争取入党,我们说算了吧,别出事儿。老师说,没事儿,这人我看得准,肯定不惹祸。
     老师说的还真对。我到现在也不明白,他也就是给我们讲讲课而己,怎么就能把人洞察透了。
     我的这位老师叫高英,或高樱、高翔,都是笔名。他的真实名字叫什么,我竟然不知道。
     高老师一直活在自己的文学与精神世界里,从这点看,他还算幸福;但他毕竟生逢政治运动一波厉害过一波儿的时代,传授知识也受限制,也是一种遗憾。他的婚姻相当不幸,去世也早,身后有儿子。
   



 楼主| 发表于 2014-2-6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4-2-8 23:25 编辑

        最后顺便儿说说蓬莱阁。那时蓬莱阁大门紧闭,门前的两个大狮子带着被砸的无数斑点悄悄立在门后,而不是门前。听老师说,来砸蓬莱阁的红卫兵们有蓬莱当地的,有烟台的,甚至还有东北那边过来的。将蓬莱阁保护下来的,倒是蓬莱当地的贫下中农与驻军。在那种形势下,能留存下来已属不易,哪敢想开门让人参观的事?
    我们不能算是空前的,但肯定是绝后的幸运者,看到了未开发时的蓬莱阁原貌。我永远记得第一次进去情形:天!古树、古藤,灰白卵石铺成的宽度恰到好处的古老曲径、疏密有致的各色古老建筑,都带着远古的尘埃悄悄立着。我当时就愣住了,好久不敢迈步,真怕一进去就到了宋朝,再也回不来了,真是那感觉!
     当时的蓬莱阁内,建筑并不多,总在最恰当的地方,以最恰当的形式点缀着,树与藤也不是那么浓密,主要是天、海、植物、建筑几方因素共同构成的环境,留白不少,但相当古典雅致。以前我总以为中国古代很落后,见到蓬莱阁,我真惭愧了。那手笔与气度,见所未见,far beyond my imagination。
     头次见惊讶一下也就算了,关键是,我们每次去都是这种五体投地与小心翼翼的心情。我们进去基本都自觉不说话,偶尔要做必要的交谈,也都是轻轻的,近乎耳语,唯恐惊扰了在此定居的古人的安宁。每次进去,就觉得是离世了,出来之后还恍惚半天,抬头看看天,噢,真是回来了。不只我一个这样,每人都如此。我同桌是掖县人,每次出来,她就一路上不停地轮番呼唤老天与妈咪以表惊叹,直到进了学校才闭嘴。
     上世纪八十年代又去蓬莱阁,我大失所望,见到不知谁人把蓬莱阁弄成那样子,借金庸先生的话说,就像有人天天在打我儿子一样,真心疼。本世纪初经不住儿子几番请求,我又带他去了一回,这次我真心悲哀到家了,蓬莱阁在那儿?除了那个钟楼,别的都面目全非。后来又有一年,国庆长假我老公说要带我去蓬莱阁玩,我大吼:哪还有蓬莱阁?谁再提蓬莱阁我跟谁急!
     与蓬莱阁同样命运的古建可能不在少数。比如栖霞有个宾都宫(不知是不是这三个字)。文革的时候红卫兵拆它,我老公的大哥曾去看过热闹。成年后他去故宫,竟说故宫也缺乏一点儿宾都宫的气魄。后来重修了宾都宫,他迫不及待去看,回来气得说不出话,说这哪儿叫宾都宫,跟从前那个比,这也就是一小破庙儿。
     唉……
     
发表于 2014-2-10 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姐讲故事真生动,喜欢你老师和蓬莱阁这段,像传奇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4-2-11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云 发表于 2014-2-10 11:38
花姐讲故事真生动,喜欢你老师和蓬莱阁这段,像传奇一样…

噢,谈不上传奇。那年代这种事很多。我们当初听老师讲小课,也不是一下子就奔《昭明文选》去的。我们当时学的古文,大多出自《史记》,可惜只是节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人都有求知欲与好奇心,那时《史记》又买不到,我们中不少人就在课后问老师有关课文前面或后面的事。因为政治原因,老师很多时候还不敢讲。人都不傻,见是这样,也就不问了。也就我们几个人一直坚持问下来,再加之学习与笔头子都还让老师满意,政治倾向也让老师放心,所以,他每天到蓬莱阁散步,我们也跟着去,话题很快从《史记》扯出,越来越远,涉猎的内容就多了。其实老师也愿意讲,只是难选对的人与对的时间地点。我们碰巧都占了,所以很幸运。

那时的蓬莱阁,还被撇在县城之外。除了蓬师,周围再无居民,附近有几个村庄,靠的也都不是很紧,所以那时的蓬莱阁相当荒凉,属无人涉足与关注之地。现在可倒好,热闹得太不正常。古迹一旦热闹起来,基本就是死定了。

点评

你们真幸运,遇上这样志趣相通又无私相授的好老师,还在那样一个不沾尘世的好地方~~  发表于 2014-2-12 11:14
发表于 2014-2-1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凤蝶 于 2014-2-11 15:55 编辑

被您的文字迷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云 发表于 2014-2-10 11:38
花姐讲故事真生动,喜欢你老师和蓬莱阁这段,像传奇一样…

光顾说话,都忘了谢你了!谢谢你的一贯鼓励与支持!祝新年好!{: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4-2-15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蝶 发表于 2014-2-11 15:51
被您的文字迷住了。

是吗?真的假的?不管怎么说,听了很高兴。谢谢鼓励!祝新年好!{:soso_e100:}
发表于 2014-2-15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笔真好,细细的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会经常来看看!文人哈,不错!
 楼主| 发表于 2014-3-2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风飞翔 发表于 2014-2-15 15:07
楼主的文笔真好,细细的看了一个小时,以后会经常来看看!文人哈,不错!

谢谢朋友鼓励! 春天来了,祝春安!{:soso_e100:}   {:soso_e18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9 02:18 , Processed in 0.0547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