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老茶壶

[知识感悟] 转帖学习-大家都来做有思想的驴友(119楼有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2: 驴的CIS

驴友“澳大利亚”让抽空弹弹俺对老驴、新驴的理解,这个话题早晚要弹,不过我们先来做些铺垫。
CIS是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原意指团体形象识别系统,包括VI视觉识别、BI行为识别、和MI理念识别三个子系统。我这里借以对驴这个族群进行识别。
以前借用到理论问题时,总有驴友说看着头晕。呵呵,咱这里不妨说的通俗一些。比如僧人,身披袈裟就是VI,你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念经持戒就是BI,稍有接触你就能识别出来;普度众生就是MI,你也很容易能识别出来。再比如解放军,凭着他的军装军徽、他的队列条例和内务条例、他的宗旨,你绝对不会把他和神马日军、神马黄巾军等混淆。
驴,作为一个族群,也有他的CIS。当你看到穿着冲锋衣,背着双肩包,满山上吭哧吭哧傻走的人时,你一定不会把他那根登山杖看成逃荒的打狗棒,呵呵,你一眼就知道——哇,驴来了。不但知道驴来了,其实还能端详出来了一头什么驴。
CIS的三个系统以其深刻性而递进。
VI的驴:驴表象的、低级的标志。
干啥有干啥的行头,做驴也一样。但你要知道,其实并非买了身冲锋衣,你就成了驴了;因为这个层次意味着,那还都是些很表象的东西。
BI的驴:驴基本的、中级的标志。
在这个层次上,意味着你有驴的基本技术素养了,别人从你如何选营地、如何选渡河点、如何找水源、如何做保护、如何结绳、如何探路等行为方式上,基本能识别出你不是一头新驴了。
MI的驴:驴深刻的、高级的标志。
上升到理念的层次也许就不大好说明了,我讲个小故事吧:
今年新西兰地震,有个年过花甲的老驴,处变不惊,在塌陷的大楼内利用娴熟的户外技能救下了14人。当时大厦在地震中结构崩裂,他与14名同事一起困在废墟中。地震过后大楼在余震中仍不断摇晃,不断有砖块掉下,情况很危险。在黑暗中,这位老驴很冷静,有着坚定的求生意志,他决定带领大家寻找生路。他曾受到专业训练,求生的本能让他迅速想到了安置在大楼内部的应急设备,他找来绳索、锤子、斧头和食品。他安慰惊慌失措的同事,鼓励大家利用绳索通过唯一的逃生途径从大楼外墙逃生。他用锤子敲破一面玻璃窗,用绳子将同事一一降至外面的停车坪上。事后他那表示自己不是什么英雄,他认为“能够帮助他们安全离开,我感到很欣慰”,“他们的生命都在我手上,那是巨大的责任”。
这就是真正的老驴。至少,仅仅从这个老驴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户外生活反哺于他的现实生活,赋予他的现实生活更丰富的内涵,户外养成的极限条件下的那些品质已经成为他本能的一部分了;他不需要亮骚的装备包装自己,具有金庸笔下那种化指为剑的道行;他受过专业的训练,临危不乱,有着娴熟的技能和坚定的意志;他能安慰并鼓舞身边的人,关键时刻成为身边人的主心骨;更重要的是他还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在驴言驴,做了驴,咱就要按照从外形、到行为、再到理念的不同境界,不断递进、不断深刻地去追求,在驴行的征途上修行。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户外,迷路是经常性的,还可以说迷路是驴友的必修课,且看懵懂野叟如是说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4:迷途上篇——迷路之前

1.引例
月初的端午节去徽杭古道,我在“累得一步都不想走+饿得浑身发慌+独自一人+持续大雨+北方人对旱蚂蝗的恐惧”中,要从绿景村到蓝天凹找人,途中遇到过有两个岔路。
当出现第一个岔路时,我先是一屁股坐下来,然后自我鄙视了一下:嘿嘿,傻了吧?我发现两条岔路的夹角很小,估计应该能合流,当时决定,先按相对较宽较平的路探,适时回探另一条,走不多远,果然看到能合流,于是回去验证了另一条。
拔到高处,又出现一个丁字岔路,我还是先一屁股坐下来,继续自我鄙视一下,然后给两条路相面,发现一条通向高处,另一条下坡,我记得来时是上坡的,现在应该下坡才合理,当时决定,先探上坡路几十到一百米,再回探下坡路。结果走了不到一百米,断定这条路确实没走过,于是回去验证了下坡路。
其实这个引例还不能算迷,仅是有点晕菜而已,眩晕与昏迷毕竟还是两码事,只是因为它刚刚发生所以才讲到它。
2.迷途是户外运动最重要的课题
所有的人在陌生的地方都有可能迷路。比如彭加木这样的地质专家,迷失在罗布泊,至今三十年了无影无踪;比如任铁生这样的地理老师,有着三十年户外经验,迷失在北京门头口的妙峰山,至今快三年了无影无踪;比如老边这样的老驴,迷失在太白山,至今整三年了无影无踪;比如大杨这样的强驴,迷失在鳌山,至今也半年了无影无踪。这告诉我们,不但罗布泊那样的“海洋”里能翻船,即使门头沟这样的“阳沟”里也照样翻船。当然也有走出来的,比如当时还算大半吊子驴的大白鲨,靠他那大半吊子功夫和运气数天后重返人间,之所以不叫半吊子,是因为当时他毕竟走过两次了;而之所以不能叫一吊,是因为他由于整理鞋套而导致的“脱队”给很多人的精神带来了近乎崩溃性的折磨。
迷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常识、经验、稳定的心态、和科学的对策。
所谓“不可怕”,是因为对于一个驴来说,迷路与探路的过程本身就很刺激,我经历的每一次探路都让我有种兴奋感。
所谓“可怕”,是因为统计显示户外事故呈现这样的分布:占事故的七、八成是最先出现迷路,迷路后占七、八成又在盲动中出现滑坠,也就是说占半数的户外死亡事故是迷途所致。
3.避免迷路的根本是别迷路
我说一句也许不大好理解的话:避免迷路的根本方法,是你事先就努力别迷路。
也许你说,我平时就容易丢路,那我告诉你:不是你忘了路,而是你没记住路。
有关记忆的研究表明:记忆的实质首先是记,其次才是忆。换句话说,记忆的核心是入库与存放的问题,而不是出库与提取的问题。
4.事前准备要充分
尽可能找到别人的攻略、地图、游记,以及当地的气象资料、动植物资料、地质地貌水文岩石等地理资料进行认真研究。
事先在大脑里对该地域、以及预定线路进行空间构图。脑子里形成一个尽可能详细的、哪怕是框架性质的概念地图,把地图装到脑子里,既可以保证你在户外实践中不至于出现较大的偏差,也可以提高你的纠偏效率。
把方案做一份精简的路书,随身携带。
5.将行程报备
将你的预定活动时间、预定线路、预定目标、主要装备情况、同行人员、联络方式向你的亲友或关系较密切的户外俱乐部报备。
我记得大概三十年前貌似在《读者》看过一个案例,一个老家伙带着他的小孙子去洞穴探险,按照美国洞穴协会的要求必须事先登记。结果爷俩在迷宫似的洞穴中迷路,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后来洞穴协会正是根据他爷俩的登记报备有针对性地展开救援才使他们脱险。
即使在中国的户外失踪案中,还没听说过外界接到报案而不施救的,于是就提出了两个问题:及时报案、和准确报案,这就意味着事前报备是有必要的。
6.随时用心记路
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很用心地去记路:
记所有的岔道;
记途经的具有标志性的巨石、大树、建筑(比如护林木屋、牧羊石屋)等;
记途经的具有特征性地貌的山梁、溪谷、草地、树林等的大致方位或走向;
7.警惕容易迷路的路段
在通过密林、转道山脚、或路迹不明显等后队很难看到前队踪影的地段,一定要注意收缩队形。
在容易产生疑惑的关节点,必要时做出指向性标记。指向标记最好是行动前大家有所约定。

2011.06.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5:迷途中篇——迷路之中

8.发现迷路后最重要的是别慌
别慌。安静下来。深呼吸。冷静。
不要埋怨领队或向导,不要彼此互相指责。
大家讨论对策,讨论应急方案,并达成共识。
9.确定方向和大体方位
首先要确定方向。迷向与辨向的话题我们另题弹过,在此从略。
但如果你就是确确实实找不着方向了,怎么办?退而求其次,我教给你一个从数学上借鉴来了的办法,你自己暂时定义一套方向系统,在脑子里建立一个坐标系,用以临时性地指导与记录你的探路活动,这样可以避免兜圈子瞎撞,避免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在这个假定的方向系统里,北也许不再是指向北极星,而是你指定的某个容易看到的山尖。
其次要确定大体方位。主要是在前述“第4条”那个头脑中的概念地图里中明确一下大体方位。
10.想办法回到来路是迷路的基本对策
刚发现迷路时的那个地点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与“正路”不会偏离太远,要回到那里,并将那里作为一个基点,所有的探路行动都必须依此基点进行辐射,对某一方向进行试探后,应该先回到基点再进行其他方向的探路。
户外迷途探路失败的案例,往往都是因为在找路的过程中越来越远地抛弃了这个基点。
11.做好标记
从你迷路的那一刻起,对你探路的整个过程中所有的关节点都应做好明显的标记。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将是你最终发现自己已经既不能战、又不能守、也不能退时,让你能降的重要资本。
12.分组行动不可出现落单
如果是三个人,无论如何分组都会出现落单,这时候就不要分组,探路或留守都必须共同行动。
如果是四个人,可将体能最弱、同时资历最浅者留下,并给他配备一名相对体能较弱、但有一定经验者负责,俩人组成留守组;将留守组安置在既安全、又容易在远处看到的地方。另两个人组成探路组,探路组俩人不可分开,可将重装备卸下交留守组保管,只带上必要装备轻装探路。
一方面,留守组无论如何不得擅自作较远距离的移动;一方面,探路组尽量在约定时间内赶回。
如果是一个人,探路时不要人包分离,不要弃包探路。
13.道路的分类
我们可将山中的道路大体分为四种:
第一种,人道:由于人类经常性活动踏出的道路。
第二种,驴道:咱们驴的户外活动踏出的道路。
第三种,羊道:放牧、采药、砍柴、捕猎人员踏出的道路。
第四种,兽道:原本不算路,不过可以开辟并走通。
14.码踪
人道,一般来说路的特征较明显,较易通行。
驴道,草有倒伏,甚至枯黄;仔细辨认可见登山杖杖尖的印痕;偶见垃圾驴丢弃的垃圾。
羊道,首先,是灌木及树枝有折断;其次,我在北方走过的所有的山里都见过散布着羊粪。
兽道,依靠对山体与沟壑走向,综合推测出的可能开辟并走通的出路。
15.时间的问题
如果探路组与留守组有时间上的约定,则探路组应先放弃探路而争取在约定的时间赶回碰头,在说明情况后再继续原先的探路。
如果有足够的信心与能力自救,从探路到脱离迷局的过程有时候需要数小时,这要求探路者不要急,不要慌。
在有些难度较大的线路上,从发现迷路,到探路,到最终突围,有时候需要数天,应该做心理上的准备与物资上的统筹。
探路必须在太阳落山前两小时左右暂时终止,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安排当天的宿营。
16.最坏的打算
无论你是多么老、多么强的驴,如果迷路一个白天以上还不能脱离迷局,即应开始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迷路时天气情况较坏,或有变坏的明显趋势,则应一开始就做最坏的打算,因为在雨雾雪等天气里,你基本就无法码踪寻路了。
如果迷路时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有故障,则应一开始就做最坏的打算。
如果感觉无望,也应尽早做最坏的打算。

2011.06.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6:迷途下篇——迷路之后

17.最坏的打算
当你确信迷路,就是找不到路的时候,就应该把战备级别提升至最高等级,甚至进入战时状态了,绝对不可心存侥幸,要做最坏的打算,一切为了一个目标:活下去!
18.坚定求生的信念
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领队及核心人员还要积极影响团队的情绪,避免悲观失望的情绪漫延、失控。
你应意识到,其实在那种情况下,要做到冷静是很不容易的。不过,你必须冷静。老百姓有种迷信的说法叫“野地里遇见‘挡’了”,意思是无论你如何着急地突,转来转去最后都发现是在原地兜圈子,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你心态的变坏造成的。
如果你认为你算个老驴的话,你有义务尽量做到内心决然而表情从容。这将带给那些已经吓毛了的新驴们以生命的信念。这也是为了自己,因为他们心理上的崩溃,也将给你和整个团队带来次生的灾难。
19.战时状态
开始对生存物资做战时强制性管理,因为你做了n天的准备,现在由于迷路的耽搁实际变成n+x天了,而这个x的大小还不确定,所以要对此作出特别管理。视情形之不同,可有两个办法:
其一,将三分之二的食物和饮水进行战时征用,做战略性统筹。有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要求将所有食物和饮水征用,但这对于那些因善于计划而留存了较多生存物资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其二,个人物资仍归个人所有,但强制性要求大家预留更大的保险系数。
只保留一到两部手机开机搜寻信号,强制要求其他手机关机做电源的战略性储备。很多户外失踪案都出现过最后手机没电的情况,应尽早做好防备。
将求生哨随身携带(不是放在背包里),并妥善保管。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原因暂时性地脱离团队,避免节外生枝。
20.紧跑不如慢等
别再抱有幻想了,回到基点固守待援。遵守前述“第10条”和“第11条”可以保证你能回到基点。这个基点应该是搜救人员的呼喊声和救生哨音所能隐约听到的地方。
如果基点郁闭度很高,则应离开基点,就近找一处相对开阔的地方。
如果基点地处低洼,则应离开基点,就近找一处高地或山顶。
取出的救生毯或其他能反光的东西,朝向基点的大概来路方向。
用红色的冲锋衣尽量展开,升起“风马旗”。
当发现疑似人类活动声音的时候,要做出呼应,比如高喊、敲打套锅等。
21.老驴小分队
注意,是选派有经验的老驴而不是强驴,让他们换上色彩鲜艳的外装,由他们组队去完成一些特殊的“作业”:
在饮水存量很少的情况下,由他们设法找水,但必须告诉他们不可过分深入,即使找不到也应及时返回。当然夜间去低湿地带利用冷凝法收集水也由他们完成。
带上电量较足的手机拔高到附近的山顶,搜寻有信号的地方向外求救。
22.败战计
有些时候,比如你根本无法向外界报警,外界也根本不知道你的踪迹,不得已时就得用最下策了——强行突围!
以我个人的观察,火成岩山体,沿行洪冲切成的溪谷,可以顺流下探。但要注意:这样的溪谷往往有断崖、瀑布、及跌水冲切成的潭涧。应该尽量走溪谷的夹岸,遇有断崖、瀑布时必须设法绕行。同样以我个人的观察,沉积岩山体,可沿山脊下探,尽量避免横切。
选远处易见的标志物(比如山尖)做参照物,以保证宏观上大方向不混乱,微观上的小方向,可随地貌相机绕行。
23.一个关于自救的“沼泽悖论”
人陷沼泽,若挣扎,有可能挣脱,但也有可能加速下陷;若不挣扎,虽下陷缓慢,但却无可能挣脱。我把这叫做“沼泽悖论”。同样,户外自救也存在这个矛盾。
通过大量的失踪救援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让我们驴很郁闷的结论:迷途时你折腾的幅度越大,救援成功的概率越小;而迷途时如果你就地坐下不作为,背诵“小九九”或者背诵《金刚经》,反而救援成功的概率越大。
一方面,你不能要求我们驴们不自救,因为我们就是干这个来的。你要让我在户外时一找不着路便就地求饶,那对我们驴的自尊是一种伤害。另一方面,我们也应明白,不恰当的自救将更加速地使我们在险境中越陷越深。

2011.06.18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3:户外事故案例之海恩法则

   “ 哎呀,哪里哪里的户外又出事了!”
    “听说了,具体怎么个情况?”
    “没怎么仔细看。”
    ——貌似这样的对话场景我们并不陌生。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像上面那样对待户外事故案例的态度是危险的。你所听到的每一个户外事故案例都值得你高度重视,并认真反复研读。
中国古人讲鉴往知来,讲举一反三;西方人也反,但不是反三,而是反三十、反三百、甚至反三千。
西方普遍认同关于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法则——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我们也反一反,把它反成关于户外安全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户外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户外事故和300起未遂户外事故的先兆,以及1000起户外事故的隐患。
你听听,他们说的吓人不?但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这告诉我们,我们在户外活动中所经历的哪怕是后来已化险为夷的小小的不顺当,其实也包含了丰富而重大的信息,应予认真地分析与总结,防微杜渐;何况已经酿成灾祸的事故,更不能轻易放过。
案例学习本就是最有效率的学习途径;户外案例的研究也同样是我们学习户外知识的主要途径。我认为:对你看到的、或听到的所有户外案例,都要认真地去看。

像那种那种出了重大事故,赶紧就地掩埋车体,毁灭证据,当日通车的情形,不是我能理解的,那也许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豪情吧,呵呵, “撞车侧畔千车过”,只有所谓“钢铁铸成的”人才那么做得出来,那种豪情不是地球人所能有的。
咱不学他们,毕竟咱只是驴,伤不起啊。
总之,我认为:如果你对所听到的户外事故案平淡视之的话,那你在实质上应该还不算真正成熟的驴。

2011.08.11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39:等谁来规范?

    半年前曾听从业者XX驴友和XXX驴友先后说过“该规范了”,言下之意是ZF应该出面加强管理了。老叟当下愕然,哑然,当时就想开一专弹说说自己的不同看法,但总觉作为新驴似乎还没那么多发言权;近日陈致事件又见官方出来胡言乱语,俺有点憋得难受,不吐不快:
    别指望它来管理、规范。今日中国户外运动近乎几何级数的蓬勃发展,正得益于这项新兴的运动还没引起ZF的注意。这就好比江浙民营企业的高度发展,正得益于当地ZF的垂拱之治。遍览中国历史,举凡成康、文景、开元、贞观、乾康等等所有所谓盛世,也都是无为而治的结果。世界上所有成功的经济体,都是自由经济,你只要看到日美的ZF大楼很小,你就可以相信它们的经济一定很发达。
    指望它来管理、规范?匪夷所思。它说要医改,一定意味着你更看不起病;它说要教改,一定意味着你更上不起学。记得前几年有些地方的几年从业者呼吁ZF加强管理,结果它来了个不够五十台的网吧关门的政策,那些靠借了亲戚朋友一点钱想开个网吧户口的小业主只能关门大吉。
    它能管好么?它有着世界上比例最高的交警,你可以相信一年车祸死亡十万人这个比例一定是世界上最高的;它有着世界上人员比例最高的环保局,你可以相信,它治下的环境一定是世界上污染最厉害的。它用城管来管城的创举,都已经成为天下的笑话了。
    户外也将不外如此。花雕走塔克拉玛干差点被赶出来,逆流之河走羌塘就像偷渡,逆流之河走雅江被追的像囚犯。记得库布齐夏子事件后,地方ZF加强管理了一阵子,措施是不让进了;记得夏特古道小新事件后,地方ZF加强管理,居然动了收一千元冰川保护费的念头。四川登山协会的登山管理走在全国的前列,措施是你玩藏、疆、青、川、云、甘5000m及其它地区3500m的山,它得管你。乖乖,驴友们山地穿越的鳌太圣地拔仙台3767,你们那叫偷登。咄咄怪事!
    记住,ZF开始坚强规范、管理的之日,也就是驴圈、驴行恶梦开始之日。
    户外运动真的乱得需要请它来维稳了么?史学上有个概念叫“崇祯死弯”,意思是,维稳力度越大,越走向溃败。东洋弹丸之邦,一年山难能有上千、乃至数千人,而作为人口第一大国的我朝,能有小日本的零头么?以后媒体、官方再问你,你就说户外形势一派大好,别整天呼吁着它来规范。
    别让它来规范,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规范,业界、业者应该考虑自联、自律。至于如何实现自联、自律,这个话题很大,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开专贴来弹。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40:灾害应急,玩户外的另类好处

    “玩”户外还有另外一个好处,有利于提高灾害应急能力。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求生意识:
    长期的户外运动,能提高人们在各种艰难条件下的生存意志。而缺乏这种意志训练者面临绝境时不知所措、坐以待毙的例子,在国内外灾难报道中屡见不鲜。
    第二,极限生存技能:
    二战中,英国海军在对海难所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极限生存技术与技能,对于处于难境的士兵的存活与否具有显著的关联性。这意味着我们在户外活动中必须学习和经常使用的攀爬、生火、取水、结绳、涉水、越障、辨向、急救、搭建庇护所、报警与求救等等基本技能,对于我们处于在灾害情况下的生存至关重要。《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22:驴的CIS》中所举一例即为典型。
    第三,物资与装备:
    日本是世界上国民日常灾害应急措施最得力的国家,其常备紧急避难用品包中的应急物资,基本上就是我们一个训练有素的驴友背包中基本的东西。
    当遇有灾害(比如洪水、地震等)预警时,你不妨将饮用水与水具、压缩饼干、头灯或手灯、燃料与炉具、火柴和火机、药品及包扎带、绳索、防滑手套、求生哨、急救毯、万能头巾(可做口罩用)、冲锋衣等放在背包中,必要时甚至可以将帐篷打包;然后将包至于能在紧急逃离时随手取到的门口,有备无患。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43:户外有鬼?

    在《乱弹之10:啥时候出事儿》中曾谈到“……当出现了某种征兆的时候,似乎有个心魔在迷惑着他们,然后命运将他们一步步地拖向不归路……这个过程看上去似乎有鬼,是的,确实有鬼”。而这次泰山山难后,当记者问鸿飞户外俱乐部的鸿飞:“如果让你总结的话,你认为问题出在哪些地方?”时,鸿飞这样说:“一句话,‘鬼使神差’……”。
    有鬼!否则你完全无法解释所发生的那一系列的、莫名其妙的事情。我曾说过“对这个问题将来我们另开一篇《驴之三鬼》来讨论”,现在让我们来试着捉鬼。
    我当然不相信山里真的闹鬼,但我要给出一个合理的推论,去解释当我审视众多的案例时所发现的,当事人在案发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诡异的轨迹”。
    这个鬼其实还是心魔,我所认识的三鬼是指:
    第一步,无意。也就是他们最初的无意识,你看看2.16泰山山难的所有当事人(特别是遇险者及遇难者),他们对户外完全缺乏基本的意识。今年青岛发生的两例户外事故,也基本都是市民郊游性质的,他们没有户外运动意识。当然,老驴、强驴也未必就有户外意识。
    第二步,大意。当他们的无意引致某种负面征兆出现时,他们麻痹大意,对危机没有足够的预见性。
    第三步,失意。这将是本弹的重点。当着负面因素发展成危机的时候,他们惊慌失措,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行为已经不能受正常的意识控制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时候他们的心理状态已经呈现出某种病态,专业术语叫“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有些个体,在面对迷路、饥渴、寒冷、困境、创伤等应激源一定强度的刺激时,会有应激反应。持续的应激状态会通过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引发器质性功能问题,出现应激障碍,尤其表现为心理的病态性。这种现象就是把他们拖向不归路的那个鬼。比如焦虑、易激动、缺乏持久性等症状会使他们一时不知所措,无法按其正常的户外能力进行自救,很多户外事故中当事人表现的莫名其妙就是这个原因;易疲劳、困乏等症状会使他们容易绝望,有些户外事故的当事人轻易放弃求生就是这个道理;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等症状会使他们自救的效率大大下降,迷路者容易出现坠崖就是这个道理……。
    不要以为他们做不到的,你就能做到。如上所述,在那种境遇下,个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精神失常,犹如鬼魂附体,不是你所能控制的。我注意到,就连超级强驴逆流之河处于无人区两个月左右时,也出现了焦虑障碍:他说那时候舔食糌粑不再是一种生理需要,更是一种精神需要,完全是非理性的,根本无法控制。
    这个现象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对于驴友来说:
    平时,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心理阈值,让自己的精神意志更坚强。
    战时,第一时间就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有意识地去防范这个问题。
    其次,对于搜救人员来说:
    你在对当事人常规行为的分析基础上所作出的行踪判断,可能是有问题的;你必须考虑到,他们的行为可能已经无法以常规测度了。

    总之,在那种情况下,应激反应是正常的,出现应激状态也是正常的;但在特殊环境中的应激障碍却会带来大问题。因为如果我们在家里的话,还可以通过喝点酒、聊聊天、打游戏等办法纾解;但在绝境中,它却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逆流之河舔食糌粑也是一种心理缓释,他毕竟是超级强驴,可如果一般驴友遇到这种情况的话,能否控制住自己的心理、精神,最终战胜自己呢?几十年前看过一部美国电影《冰峰抢险队》,记得好像其中的一位遇险者很快就崩溃了。
    本弹要说的就是这种精神失常。这种心理崩溃使得他们从困境滑向绝境。而这个过程他们无法控制,就像“见了鬼”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驴野叟户外乱弹之54:安全是一种习惯

    “每个人做出决定时,都认为是正确的。他不可能觉的是错误还要执行,都是事后发现当时的决定是错误的,如何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怎样提早发现安全隐患?”——绿色水滴驴友回帖如是说。
    安全的机制、事故的机理都有着非常复杂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安全也应该是一种习惯。尽管这一观点并非是在严格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但以我的认识,我认为安全也应该是一种习惯。在人们追求成功时,都承认成功是一种习惯;在我们追求安全时,同样如此。
    安全先是一种信念,基于这种信念,我们认定一些有效的规程;基于这些规程,我们形成一套惯例性的规矩;基于这些规矩,我们最终养成一种习惯。
    白宝山的安全管理水平应该是很高的,他就把一套行之有效的东西固化成一套习惯做法,甚至成为一种风格了。直到有一天他自己打破了《白宝山语录》中“随时随地杀人灭口”的信念和习惯做法的时候,他就开始将自己至于危险的境地了。尽管他早就给谢挖好了坑,尽管他早就想下手,尽管他很多次想下手,但谢的柔情最终让他打破了一贯坚持的习惯。
    当人们认定了某些信念做为规矩时,最终要上升到近乎迷信的程度才能形成习惯。打个比方,假如你认定“一人不入古庙、二人不看深井、三人不抱老树”是一种规矩的话,那你不必面临古庙、深井时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你应该习惯性地去规避——而绝不心存侥幸。
    同样,登雪峰时,遇有风暴则无条件地放弃计划也应该成为一种规矩性的习惯——见风使舵往回撤。如果你那时再去考虑:现在风还不是很大……这座山并不是很高……距离登顶不算很远了……别再考虑了,可能你已经错过最后逃生的机会了。别去研判对错,按道上的规矩来。你唯一合理的做法是:下意识的、条件反射般的、习惯性的——放弃。
    习惯成自然。习惯近乎于盲从,盲从于自己的习惯,所以习惯有时看上去往往是非理性的。为啥这样做?不为啥,一种规矩、一种习惯,仅此而已。
    去年有一次我与“陶瓷刀”驴友就某事意见相左,当他说到:“我有一个习惯,我领队的话绝不允许分兵”时,我便不再说什么了。尽管我觉得他不可理喻,但那一刻我觉得应该尊重他。试想,如果太白山失踪的杨女士的领队说,我有一个习惯,我领队的话,绝不允许有队员走到我的前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场事故了呢?如果武夷山失踪的黄女士的收队说,我有一个习惯,我收队的话,决不允许有队员走在我的后面,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一场事故了呢。习惯不一定出自理性,但假如你不守习惯,仅遵理性的话,你也许会想,她在前面还能走到哪里去?她在后面还能走到那里去?貌似这么想确实很有道理;今天的线路穿高跟鞋都能走,非得带绳子么?貌似这么想也很理性,很有道理。然而……。
    其实,登山界本来也有“状态不好者留守”的惯例。如果这真能成为一种人人接受并遵守的惯例的话,那就不会有山鹰社雪宝顶的山难了。我想当时领队也许很理性地分析过:高度才五千多么,坡度才二十多么,至于么?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么,上吧。结果,死的不再是规矩了,不守规矩的人照样死。
 楼主| 发表于 2012-4-10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个专题是安全问题,还有许多杂弹后面奉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1-26 23:35 , Processed in 0.046306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