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如石

如石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已阅读结束。像吃美国快餐,食物内容不多但经营理念丰富,吃的不是味道是感觉。
读后感稍等几日内完成啊。
发表于 2010-5-26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路上》已阅读结束。像吃美国快餐,食物内容不多但经营理念丰富,吃的不是味道是感觉。
读后感稍等几日内完成啊。
如石 发表于 2010-5-26 19:59

期待。。。
发表于 2010-5-27 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书店,这里很多人都喜欢去(我知道小麦、海格等)~~我经常路过但进去的次数不多,老公是那的会员~~
上次梅兰买《一个人的文学史》在那买的~
发表于 2010-5-27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朋友做了一本《M.STYLE美好生活》杂志,我放在美文书店和莱山的席殊书店帮代卖,销路都不错,可惜这是08年的事情了,现在不在烟台销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1-7-26 12:34 编辑

跨掉的一代,何其相像?——《在路上》读后有感
     如石说:有经济基础的四处游玩称为旅游;没物质保障的四处游玩视为流浪。究其意义,殊途同归。
    《在路上》里的人物实际上是在“寻求,他们寻求的特定目标是精神领域的。虽然他们一有借口就横越全国来回奔波,沿途寻找刺激,他们真正的路途却在精神层面;如果说他们似乎逾越了大部分法律的和道德的界限,他们的出发点也仅仅是希望在另一侧找到信仰”
     信仰的缺失,是如石的读后第一感的。
     在归途的旅车上,与一胶州中年女子攀谈,共同探讨的便是这个话题。之所以与她有短短一段的交流,呵呵,绝不是因为旅途上的寂寞和爱花恋草的流行偏好。之所以与她交流,恰恰是因为《在路上》这本书籍。
     如石一行五人,自有多的是的玩耍乐趣。偏偏是因为她索要了这本书,可仅仅限于翻阅了几页而返还。让如石些许有点失望。潜思想里还是希望他自己喜欢看的书别人也津津乐道。失望之余,就想与她交流。
     问:不太喜欢看这种主题的书吧?
     答:看不懂。(看不懂就是没兴致吗,没有看不懂的书啊)
     回:是吗?你们多数是不乐于看此类书的,因为里面充斥了太多拷问道德层面的内容。
     无语。
     接着说:这本书写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青年,流浪或旅游、毒品、爵士音乐、性泛滥、责任缺失、恣意犯罪等行为所折射的某种具有明显社会特征的非主流现象。看似杂乱无章、荒诞无度。实际上在求证一种责任,在寻找“为什么活着的”动力源泉。上升到意识形态就是迷失了信仰。反观当今社会的八零九零后,信仰已经成为埋在土里的破陶瓷罐莞。没了信仰,就丧失了责任,演变成了一个社会上公信力丧失的杂症。
     一番轻声细语交谈后的结果,是引起了胶州女子的说话欲望。张长李短的用十分详尽和平民化的、不容质疑的生活真实见闻,构建了庞大的的论据体系从而辩证了如石论点的现实性。临她下车时给如石一众礼貌周到的道别和不断回望的神态,令人感受到了一本书所能带给人类精神领域里的沟通文明。这是书作者的欣慰。这也是读书的乐趣。
      就这样,《在路上》,在路上,凯鲁亚克与如石反刍了同一种沉闷:人生没了信仰,何处是归宿?
      凯鲁亚克不作答,因为书中的迪安仍要四处游玩;如石不作答,因为他不是智者,只能不休止的读书。
      就这样吧。
发表于 2010-5-28 08:45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个济南的书店吧,山大北路上,山大北门东行100米,路北,亿亩地牛仔裤店西邻。 “明德书屋”。 是孔夫子
的鸣柳书坊,我长年战斗的地方。
发表于 2010-5-28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图看看啊,其清是老师吧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清说的,正是我一直在提的那个书店。走到哪值得进去站站。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1-7-26 12:31 编辑

雨来山多润,客至香更浓(第三期读书会作业)
      雨中的招远罗山青翠氤氲,清清的溪水淙淙流畅,遍野怒放的槐树花香沁人心脾令人迷醉。第三期读书会众坛友的光顾,便又在这山光水色间添加了些许书墨芬芳的味道。东道主乔太守的殷殷款待,浓浓的书友挚爱情怀溢于言表。正是山青水清书声朗,花香墨香情谊长啊。
      读书会在山东骑士的主持下,氛围热烈,内容充实。
      其中探讨了一个内容,是关于读书会的发展思路。在归去的路上,与SUNNY也在反复探讨的一个话题。因为三次的读书会总是会让我们纠结于这同一个话题。弄不明白这个问题,会让进来的人时而迷惑,会让没有进来的人心存疑虑。
      我们是应该以“形式促进内容”呢,或先“内容带动形式”呢,或两者并举?内容带动形式,正是目前我们努力在做的,关于每一期读书会的主题拟定,关于西窗版块的小品文发表,无一不是在带动着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实际上我们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但我们总有遗憾,遗憾的是让每个想进入读书会的人不得其门而入。而且貌似只有参加每次的读书会方是真正的参与进来。
      所以是先“内容带动形式”或先“形式带动内容”的思考,在这次读书会上提上议事日程。我个人观点啊,纵观一个党派或一个社团的形成,总是先有一群共同信念的人聚在一起,慢慢搞才能成的。这群人可以先一个,也可以先无数个。但能够成功的原因,是他必须有旗帜鲜明的思想体系,和严密的组织结构。读书会的形成,起初固然是几个兴趣相投的随机附雅之作,可形成至今,已经超越了一期读书会的原有人员组成。每期都能有新人进来,并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核心成员为主体的读书会发展新形势。放眼长远,读书会的发展总会遇到一个瓶颈,即发展规模和创新形式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不断吸收新人进来,新人必然带来新气象,创造新人气。这是户枢不蠹的根本成因。
     “搭班子,定调子,拉队伍”三部曲,我想是应该选择时机推行了。先有组织,再定宗旨,让每个想参与进来的人明明白白的进来。除此不可。如此,队伍就慢慢壮大起来了。让更多的人去读书,让更多的喜欢读书的人找到共鸣的朋友。公众的影响力和一定的社会效益就显现出来了。这个时候,读书会就俨然一个社团。社团的形成可以继续衍生和催生出更多的发展内容。
      会当凌绝顶,山高人为峰。当第三期读书会选择在招远罗山举行的时候,读书会的轮廓已经明晰,方向已经鲜明。剩下的呢,就是去做吧。
将上述个人意见权作本期读书会的作业上交吧。期待更多新思路闪烁。
      最后真诚感谢乔太守!
发表于 2010-5-3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业交在这呀,太不显眼了~~不过很及时呀![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0 01:49 , Processed in 0.05019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