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2-27 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丛老蠹鱼》
s4590918.jpg
作者: 沈津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1-01-01
页数: 326
定价: 6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074437
内容简介 · · · · · ·
  浮生愿向书丛老,不惜将身化蠹鱼。
  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沈津作品。
  这辈子都是和古籍善本打交道,想做的事无非有三,一是将所见善本书的部分写成书志;再是将一些难得之本写成书话之类的小文,尽可能写出点所以然;三则想把五十年中目之所接、耳之所闻,与古籍版本有关的人和事,或自以为有点心得的感想写出来,或可补文献学史、印刷史、出版史之所遗。
                                                                                                    ——沈津
  沈津先生长期追随顾廷龙先生左右,深得顾老真传……曾任上海图书馆古籍部主任,后经香港转至美国各大图书馆整理中文古籍,最后经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等多位国际级学者的联合举荐,出任哈佛燕京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环顾海内外中文古籍界,能出其右者难以寻觅。
                                                                              ——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资讯管理系教授 程焕文
  2004年底,我作为北大图书馆派出的访问学者,到哈佛燕京图书馆为其整理古籍和拓片,和沈先生同处一间极小的办公室,朝夕相伴。每天中午吃饭的时间,沈先生都会向我娓娓讲述上海图书馆的往事掌故,他个人的从业经历和经验,顾廷龙老先生对他的谆谆教诲,中外各图书馆藏中国古籍善本的特点和价值……可以说,我每天都在听一堂生动的专业讲座,我听得如痴如醉,大获教益……
                                                                                     ——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副主任 姚伯岳  

作者简介 · · · · · ·
  沈津,安徽合肥人,1945年出生于天津。196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在上海图书馆任职时,追随顾廷龙先生研习版本目录之学。1986年2月至1987年10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图书馆学研究。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第三届理事、古籍版本分委会副主任,上海图书馆特藏部主任。1990年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1992年4月再次赴美,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善本室主任。
  著有《书城挹翠录》、《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中文善本书志》、《翁方纲年谱》、《顾廷龙年谱》、《中国珍稀古籍善本书录》、《书韵悠悠一脉香》、《书城风弦录》、《老蠹鱼读书随笔》等。编有《中国大陆古籍存藏概况》、《翁方纲题跋手札集录》、《顾廷龙书题留影》、《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藏中文善本汇刊》等。
发表于 2011-2-2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流的小说拍不出一流的电影此言基本不虚。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222# 刘其清 有些翻拍电影确实不如原著。
 楼主| 发表于 2011-2-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联生活周刊文丛--《生活圆桌》系列
10855.jpg

副标题: 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作者: 《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装帧: 精装
丛书: 三联生活周刊文丛

       三联生活周刊文丛是选编周刊编辑、记者、特约作家及重要采访对象的文集,分辑出版,既是《三联生活周刊》值得留存内容的精选,亦是周刊所关注社会、经济、文化焦点的深入延展。
     有人把《三联生活周刊》的“生活圆桌”和《纽约客》杂志的“城中闲谈”相提并论,这两个栏目都放在杂志比较靠前的位置上,这是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它是有价值的,它给我们的表述方法带来一些变化。在十来年前,报纸杂志上见到的短文大多是“散文”或者“美文”一路,也没有那么多专栏和专栏作家,所以圆桌上比较肆意、信息丰富的短小文章还能让人眼前一亮,当然有许多作者在这样短小的文章中还呈现出了想象力、结构感,那更了不起。
    博客写作改变了原来互联网论坛贴子那种议论公共话题的状态,进入完全个人化的叙述,每个人都有一块地方可以展现自己的思想、才华、趣味,我相信一个人写博客的时候比他要给一个杂志投稿的时候更放松,他能得到即时的反应,能够和他的读者互动,唯一的缺憾就是没有稿费。如果你一天能浏览20个质量稳定的博客,但你不能简单的找来四篇博客就能凑成一张圆桌,它们大多太随意了,而圆桌的理想状态是——随意,率性,但写得非常认真才能呈现出来。对一本越来越厚的杂志来说,“圆桌”并没多少“言论”的作用,它只是一个带一点点文学味道的调剂,它的容量太小了。
  我相信,人们愿意看到某一类短小的文章,文字讲究,带有鲜明的个人色彩,谈论日常生活中肤浅的乐趣,也谈论严肃的观念,它不以逗人发笑为目的,但总能让人笑一笑。“生活圆桌”,就是这个定位。
发表于 2011-2-28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200# 雨中的了悟
不想另开了,没几个好电影的,按我想的一气弄完,再接着弄书。{:soso_e100:}
山人 发表于 2011-2-27 09:13

《马语者》电影是在山水上次推荐后看的
《面纱》似乎妮妮给推荐过,没看成,找了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姓》
s4635899.jpg
作者: 杨葵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1-1-30
页数: 184
定价: 20.00
ISBN: 9787549503575
内容简介 · · · · · ·
  作者说,活了四十多年,与多少人相遇。有的仅一面之缘,即成永久陌路;有的定期交集,却从未用心留意;有的以为相知甚深,细想却不尽然。某日一念及此,开始素描其中一二,不想一发不可收拾。
  全书收录五十篇短文,速写貌似陌生的熟人,以及貌似熟悉的陌生人。只勾勒大模样,重神似,不强求齐备。其中或另有含义——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曾有这样一些人来过。


《过得去》
s4270530.jpg
作者: 杨葵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224
定价: 24.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6339696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是作者近年的散文结集,以回忆为整本书的基调与主题。《虎坊路甲十五号》《农展馆南里十号》,以特定空间为对象,追忆往昔岁月。前者写的是作协干部宿舍,后者写的是文联大楼,记录下作者在成长及工作岁月中难以忘怀的若干人物与几段往事。作者从事出版十余年,打过交道的作家不可计数,《我和我的作者们》记录下其中印象深刻的几段过往。《消夜的繁华旧梦》《老城门边的私家地理》,分别以北京的消夜场所及老城门为记述对象,私人记忆与社会变迁相结合,折射出近一二十年北京城的气氛流转。

作者简介 · · · · · ·
  杨葵,1968年出生。长期从事文字编辑工作,业余写作。曾在作家出版社工作,编的书得过“五个一工程奖”、茅盾文学奖,获过“全国优秀编辑奖”,电影《黑白》曾获法国朗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作品有《过得去》《在黑夜抽筋成长》等。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情定则》
s4644699.jpg
副标题: 现代中国第一次爱情大讨论
作者: 张竞生 鲁迅 等著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年: 2011-2
定价: 2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8035691

        1923年1月16日,孙伏园主持的《晨报》副刊刊登出北大教授谭鸿熙续娶陈璧君之妹陈淑君事件——陈淑君原来的男友沈厚培致函《晨报》,备述陈情变经过,并诿过谭鸿熙。跟着,《晨报》又刊登了陈淑君驳斥沈的文章。消息一出,各种批评铺天盖地。张竞生看不过,于4月29日在《晨报》副刊发文《爱情的定则与陈淑君女士事的研究》,提出了“爱情四定则”,即“爱情是有条件的”、“爱情是可比较的”、“爱情是可变迁的”、“夫妻为朋友的一种”,为陈辩护。一经刊出,舆论大哗,引发了一场关于爱情的大讨论,也是中国第一次公开的讨论这个问题。参加讨论的人大多为年轻人,但也有北大教授梁镜尧、周作人等,鲁迅虽未直接参与讨论,但看到有人认为不该讨论下去的文章,他撰文认为这一讨论不该截止。今天来看当时的文章,不仅看到当时的各式各样的爱情观,也可反观今日——这些问题我们今天就真的明白了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可道》
p137280483-1.jpg
潘向黎 著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
ISBN 978-7-108-03614-8   
2011.02出版
定价:29.00

       喝茶,很多人都喜欢。茶之道,却不是人人尽知。作者讲茶道,不讲茶,先讲水;龙井、碧螺春、香片、铁观音等名茶尽出东南,然茶却诞生在西南之云南,茶业、茶文化的摇篮却是巴蜀之地;茶之“芳名”,或因形得名,如珍眉、瓜片,或因地得名,如龙井,均名如其茶,可谓二美具,但“龙井43”就让人想到了满是试管的实验室。读者还可以跟着作者去品尝碧螺春、老君眉、铁观音、白毫,去看见识茶礼、茶规、茶宴、茶会,去欣赏名目繁多的茶具。当一杯香在手时,读茶诗,读茶人茶事……看作者道有关茶的各种道道儿,真好像是被茶醉得飘飘欲仙,那您就真的得道了。

《看诗不分明》
p137278627-3.jpg
潘向黎 著
读书.生活.新知三联出版社
ISBN 978-7-108-03611-7
2011.02出版
定价:27.00

       作者在《新民晚报•夜光杯》开专栏“看诗不分明”。“不分明”取自《子夜歌四十二首》里“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字里行间弥漫着江南的烟水气。作者认为,人生在世,黑白要分明、爱憎要奉命,赏罚要分明,但看诗可以不分明。现在的日子太忙太紧太实用了,有时让人觉得活得有点可怜。背对潮流坐下来,静静地读古诗,那真是“是个中国人真好”甚至“活着真好”的时光。我们跟着作者看诗,也不必“分明”,随便翻开一页读下去,品味那一串串的诗歌,玩味其中的情境、奥妙。品味一下《矛铭》,诵两句《书锋》,重温《渡易水歌》,再咀嚼《渔父歌》,就会对一个“忍”字,有了新的体会;遇到烦人的黄梅天,作者却将贺铸、李商隐写雨的诗词慢慢品玩,那些许烦恼便变成了烟雨画境;讲述“落霞与孤鹜齐飞”、“残菊飘落满地金”、“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公案,初读颇有些煞风景,再读则就发现,看诗看得“太分明”无异于“因热爱学问而误食苦果”……作者在诗和历史典籍的长河中,随意掬一捧水,便如饮甘醴。

  作者简介:潘向黎,文学硕士。1991—1998年任上海文学杂志社编辑。1992—1994年赴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留学。1998年至今任文汇报社副刊主任编辑。出生于书香门第,她的父亲是著名评论家、散文家,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潘旭澜。
 楼主| 发表于 2011-3-1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宅兹中国》
s4650405.jpg
副标题: 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作者: 葛兆光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11-2
页数: 330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1077643

内容简介 · · · · · ·
  这本书讨论“世界”“东亚”与“中国”、“学术”与“政治”、“认同”与“拒斥”、“国别史”与“区域史”这样一些大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葛兆光,清华大学教授。1950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已出版的主要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思想史》、《禅外说禅》等。
发表于 2011-3-1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 No.1(安妮宝贝主编)

首刊,排队等

安妮宝贝携手止庵(大陆编委)、马家辉(香港编委)、叶美瑶(台湾编委)、胡朗(外国文学编委),合力打造一份立足华文、放眼世界、格局开阔的文艺志。
  内容精彩纷呈:
★ 村上春树首次接受深度专访:长达三天两夜,关于村上春树、关于《1Q84》,你想知道的一切!
★ 周作人未刊稿《龙是什么》首度面世!
★ 黄碧云最新小说《末日酒店》全球首发!
★ 贾樟柯致敬之作《侯导,孝贤》,除夕夜奋力完稿!
★ 美国普利策最佳小说奖得奖作品《药店》全球华文首发!
★ 安妮宝贝专栏,最新散文首度发表!
21036200-1_b.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6 12:43 , Processed in 0.0532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