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读书笔记] 印象太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三四五六楼的太守的话,说的这般谦和、朴实、认真、自然,这真让人有些喜欢~
也跟着给个赞。
 楼主| 发表于 2014-9-2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太守继续,相信对大家都有很大帮助与受益~{:soso_e183:}
发表于 2014-9-25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激扬文字的感觉~
发表于 2014-9-25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守效应会慢慢发酵  容我先读完豆萁集  再来发声

向作者太守兄致敬

向太守研究者山人致敬
发表于 2014-9-26 0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4-9-27 08:59 编辑

按照山人要求,接着写,写完没心思。
第七、书中涉及到其它人或事,要特别慎重。好话说一万句也无妨,难听的话多说一句就会引来文祸。所谓文责自负是也。有的时候能引起误会,有的时候会引来报复。不要把出书这一好事变成自己的精神负担,或被人算计。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因文中涉及到村里的人和事,所以,不敢把书送给乡邻。因为涉及到三十年前的一些人,虽然省去了姓名、地址,用字母代替,但当年的人一看就知道是说谁。因此,不敢把书送机关朋友。有的时候,对方直立棍打不着你会用弯棍打。有时甚至会引来诉讼。小心吧,朋友。
发表于 2014-9-26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4-9-27 09:02 编辑

第八、关于山人说的本书是我的自传。如山人不说,我还真没认识到,确实,把这些文章联系起来,基本上就是我的自传。我还是坚持散文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的事情,道听途说未经证实的事情不宜写成散文。估计自己也就出这一本散文集了。退休后,可以写一些类似于《读书记》方面的东西,但散文,要看后半生有没有更深的感悟了。
随着年龄增加,读书的兴趣也在不断改变。与山人,海格,山妮,胖子等比起来,我读得书很少,尤其是读改革开放以后出的书很少。其实,作为文学爱好者,由于我是在文革中上学,正处在文化荒漠时期,除了建国后的小说之外,有很多应读的书,都没有读。比如史书,国外名著,鲁迅的书等等。要写文章,这些都是必须补课的。记忆尤新的是,我大哥大学是学中文的,他放假期间,总是带回福楼拜等的作品读,而且读得很多。而我则在农村劳动,根本没有机会读这些东西。所以,现在写什么东西也都浅薄得很。现在,读史的兴趣更大一些。前些天在读《史记》,读着读着又放下了。这几天因看中央记录频道,《玄武门之变》,就拿出《资治通鉴》来读。兴趣大增。想起《雍正王朝》电视剧兄弟逼宫的惊险,现在看司马光谈玄武门之变,那真是惊心动魄。下手杀亲兄弟和建成与元吉的十几二十个儿子,软禁高宗李渊,在小树林中被树枝刮下马,差点被元吉扼死,以及冯立对太子的忠诚,魏征的冒死直言,真让我深有感触。这比看现在的一些新书有意思多了。另外,现在练书法也上瘾,其乐趣 比读书一点也不少,每有小小进步,也喜上心头。
发表于 2014-9-26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4-9-27 09:05 编辑

第九、关于写散文。大家可能会笑话我,孙犁的《耕堂劫后十种》,我是在通读第三遍了,而且是一句句认真地读。他在别人为自己编选的散文集所写的序里,讲到关于散文写作的三点意见:1、要质胜于文。质即内容和思想。我的理解就是内容要健康,对社会,对人生有意义。2、要有真情,要写真象。3、文字、文章要自然。对此,我非常认同,在实践中也是这样努力的。我有时想,我们只是文学的发烧友,也只能写写散文随笔什么的,不是专业作家,因此,要首先弄懂一些文学的基本定义。比如,要写散文,首先要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散文,汉魏六朝唐宋,哪些是散文的名篇。这应当是最基础的知识。而孙犁的文革后的书,恰恰讲了很多文艺理论、文学批评方面的知识,所以看得我是异常兴奋。我推荐大家看看201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第20版,上面有一篇访谈,叫《重塑文学的“真”》。这篇文章指出了当下对虚构和想象的过度推崇,市场诱惑下文学创作的“订单生产”,由此导致的文学“失真”状态。对生活的真实描绘、作家个体的真诚感情,在时下文学作品中越来越薄。等等,是一篇好文章。再推荐看看也是9月16日人民日报24版孙郁写的《回到鲁迅那里去》。还有,人民日报9月20日第12版大地副刊苏北写的《照片里的人生》。相信,看完以后你会有所收获,会对什么是文学的真、鲁迅与周作人风格的分野、什么是好的散文,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发表于 2014-9-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关于书的完美。估计论坛朋友,有不少有这样的想法:我写得还不够完美,再等等再出书吧,等写得更好再出吧。其实,人永远是在进步。王羲之在《兰亭序》里早就说过“后之视今,尤今之视昔也”。回头看看过去写的东西,总是感觉不满意,这是因为,你的阅历和水平,总是在不断地提高,不断地进步。永远没有完美的一天。所以,永远不要等待。看看那些大作家们,他们年青时的著作,也有不足,但并不耽误其传世。
发表于 2014-9-26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山人和太守叫个好!
一直以为,一个组织或是一个群体也罢,要想有极久的生命力,里面一定要有“家”,做为一种基本的人文精神及涉世理念,可以是一种标签、一个符号,让参与其中的人油生流连。

点评

在外地还能加精。厉害。  发表于 2014-9-26 10:01
发表于 2014-9-26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乔太守 于 2014-9-27 09:07 编辑

第十一,关于出书的目的。勿庸讳言,自古迄今,硕士大儒也好,落弟秀才也好,退位高干也好,名义上,出书,是为了教化社会、引人向善、积累文化,骨子里仍然是替圣人立言,为自身立名。扬名传世,其实也不是丢人的事情,不用羞羞答答地不好意思。熙熙攘攘,为名为利,就是人世。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即使印了书,还唯恐传之不远。现代社会,网络传输,只在手指一点键盘之间。我在雅昌艺术网民版发了一个帖子,免费赠书,版主先要了一册。诚蒙他看了以后,美言两句,网友纷纷索书。共到付寄出八十多本,涉及十六个省市。帖子的题目,是大匠送给我的,让我用来学习篆刻的一枚旧章:“以文会友”。以文会友,结交天下朋友,这也是我的向往。许多朋友回赠他们的新书。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我跟朋友说,出本书,玩点高雅的,比天天喝酒、打麻将,甚至比花钱买些不值钱的玩意儿,好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7 16:52 , Processed in 0.05707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