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陌上花开

野夫《尘世 挽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匆匆百度了一下这伙计。看着介绍和个人像,倒是有点性子上的欢喜。
发表于 2013-7-21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石 发表于 2013-7-19 17:34
匆匆百度了一下这伙计。看着介绍和个人像,倒是有点性子上的欢喜。


也百度了下,这伙计无论长相还是个性某些地方还真有点像如石兄~
土家野夫.jpg
土家野夫2010年于云南大理小院.jpg
发表于 2013-7-22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阔害了,第二幅是如石在牟氏庄园里?{:soso_e132:}

点评

第一幅那不是在西窗读书会上?  发表于 2013-7-23 23:20
发表于 2013-7-24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儿 于 2013-7-24 12:46 编辑

虽没读野夫的《尘世挽歌》,却一直认真读博友祖伊皮特的博客。其中有一篇关于野夫此书的博文,转贴过来与楼上各位共分享。


                走出组织,毁尽三观

  有个朋友说,这两年看了一些东西,被颠覆了三观,对多年来接受的教育生出恨意。这让我想起最近读到里尔克关于历史的一段话:“这可能吗,我们关于历史的认识是荒谬的,因为人类总是谈论历史上的群体,就像是谈论汇聚在一起的一大群人,而不是谈论某个个体,众人都聚集在他的周围,因为他是一个陌生人,而且濒临死亡?是的,这是可能的。”
  
   是的,这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然的。多年来,我们能见到的历史文本总是群体式的,极其政治化的。即使来自西方的论著或近几年渐渐流行起来的“私人史”和“口述历史”,也多在意识形态包裹下。历史叙事中,人的缺失让一代又一代人误解世界,糊里糊涂过一生。而那些被刻意湮没的人,一旦被了解,便令人好似猝然陷入阴霾之中,三观崩塌也是必然。
  
   野夫的书便进入了这片历史的阴暗之中。在《组织后的命运——大伯的革命与爱情》一文中,野夫这样写到,“组织中祇有细胞,是不再有人的。发明组织的人,是按机器原理设计的这个怪物,个体的人在组织中,不过类似某个螺丝、刀片一般的部件而已。”这里的组织,就是我们熟悉的组织,而大伯,则是在为组织奉献青春的细胞,这场奉献中,被牺牲掉的就是“自己”。在收录这篇文章的散文集《江上的母亲》(台北南方家园2009)中,野夫追忆了纠缠他多年的亲人故友,这些不大不小的人物像大伯一样,经历了民国革命、49年的改旗易帜和之后的连年动荡,却最终只是好的或坏的“细胞”,被组织过的历史叙事中一笔带过,甚至消失的毫无踪影。在野夫的追述中,这些亲人故友是理想主义的革命者,辛勤善良的地主,安分守己的儒士,耿直的知识分子,但他们的命运却和悲惨的大伯一样,被组织为历史反面教材,出身不良,剥削阶级,封建余孽,时代的叛逆者。
  
   或许有不少人认为,同样的历史,在群体叙述与个体感受之间,必有不同。此言不差,但问题是,当历史叙事沦为意识形态灌输工具,无论历史事件还是个人叙述,都必是结论先行的强权逻辑。更何况,善于杜撰的历史书写者大笔如椽,从榜样英雄到历史数据,都能靠组织。上周在国家博物馆,曾看到一副被供奉的照片,是一群御用文人在与老毛开会研讨《毛泽东文集》的修订。说过的话写过的字可以修订,历史自然可以精心打扮,何其荒谬。
  
   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被组织,并无什么罪恶,也不是什么惊人的事情。即便是各国各党派笔下的历史,或野夫笔下的个人家族史,也当然是出自某种剪接。但当某种声音以其强权压制其他声音,便是落入罪恶之道,或是为掩盖罪恶,或是它本身即是罪恶。这种逻辑也不新鲜,就是千百年来所说的成王败寇。
  
   从《上篇-挽歌》这批泣血之作中,我们读不到史书上的丰功伟绩,只能透过无辜者的血色看见卑劣与凶残。真正的理想主义者冲在历史的刀尖上,却以自己的血肉喂养了权谋者。历史转折之后,恐怖与无知的力量被制度释放,人性之恶被权术唤醒,乡民的古朴与近代文明的萌芽在组织的运动中毁灭逸尽。
  
   阅读过程中,我曾为野夫仓促的笔力而惋惜,他未能控制情感和词句,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过于浓重的血腥。然而,当祖辈父辈和他自身的遭遇在叙述中展开,我深深体会到那种被历史阴谋作弄戕害的生命有多少痛楚,江水呜咽,杜鹃啼血,怕也不过如此。作为读者的我尚不能抑制涌上喉头的怨恨,何况半生毁于强权者牢狱的书写者?
  
   个人述说无法取代宏观历史叙事,但却可以照亮历史的阴暗角落。对于任何历史文本,我很早便不再去相信什么,不相信什么。只是,对于生于组织内,长于组织内的细胞,既然已在成为一个人,则必须撕破各种被组织的牢笼。就像我的那个朋友,希望她毁尽三观,再活一遍。
  
   P.S.《江上的母亲》在内地化身新星出版社的《尘世-挽歌》与中信出版社的《乡关何处》,有成篇的删减和增补,原因自不必说。

点评

在组织中,你我岂不也是毫无个性的玩偶?  发表于 2013-7-24 20:4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夫的另一篇文章: http://tujiayefu.blog.21ccom.net/?p=22
发表于 2013-11-26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 08:51 , Processed in 0.05871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