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7-9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6-7-9 20:46 编辑
百度金 发表于 2016-7-8 12:33
五四推行的新文化,白话文了。


首先非常感谢朋友来访。
窃以为推行新文化即是历史潮流要求,也功德无量,因为这使文化平民化,降低了民众进入文化的门槛儿,对推动整个民族的文化进程及与世界文化的接轨作用巨大。五四时期那些着力于推行新文化的都不是文盲,而是旧文化的大匠。他们做的事,是对的。虽然我很喜欢唐诗宋词,但若要我整天使用“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我还真不愿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0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向前

点评

非常感谢朋友支持!夏日快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7-14 10:5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朋友支持!夏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4 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6-7-14 11:18 编辑

关于宋词,还想谈点儿感受。前面提到过柳永,是一个身世飘零的天才。飘零与可怜之间没有必然的等号,也许人家还就愿意过这种生活,也说不定。
但飘零的人社会地位通常不太高,境况不是很好,这是真的。柳永一生功名不行,经济也不行,不是社会既得利益者,更没沾哪怕一点儿皇恩。
按通常想法,这样的人应该在诗里反映点儿社会底层的疾苦,对社会不公现象、对那些纸醉金迷的权贵该有些儿起码的谴责才对是吧?但是看柳永写的望海潮,粉饰太平那叫一个漂亮,对高处的所谓奢华极尽赞美。说实在,如果高衙内会写词,都未必好意思写得这么露骨。
看人有时不能太教条。
唐代诗人中,有一个人是很会写也很能写民间疾苦的:白居易。
白居易是谁?典型的官二代,本人也身居高位,就算一度被贬,也妥妥地是省地级干部,没吃过苦。
唉,哪儿说理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4 23: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诗词的喜好,如今只成小众喜好。

点评

谢谢这位新朋友支持。 真的,感觉我喜爱的这些out了,非常悲哀,但也没有办法。时代嘛,就这个样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6-10-9 12:5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本迅 发表于 2016-9-14 23:50
古诗词的喜好,如今只成小众喜好。

谢谢这位新朋友支持。
真的,感觉我喜爱的这些out了,非常悲哀,但也没有办法。时代嘛,就这个样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6-10-17 13:03 编辑

明朝有个筑城的官
《江阴县志》没写完,中间插了一本胡云翼的《唐宋词一百首》。
一直没断了看《江阴县志》,于是把话题拉回来,言归正传,还是说《江阴县志》的事儿。
昨天把看《江阴县志》记的笔记翻看一遍,觉得有个人挺有意思,今天上午没事,聊聊这人。
此人姓尚名维,明嘉靖年间在江阴任监察御史。先说说他为官时的江阴形势。
明前面是元朝,江阴为州。明洪武年间也沿袭旧革,但到洪武二年就挺不住了,江阴由州改县,降了一大格。我觉得,但凡一地降格,并非出于精兵简政考虑,主要是此地或兵祸或灾荒,人口太小,顶不住高规格了。
江阴在洪武年间生齿不繁可以理解,朝代更替,兵荒马乱的,小民死亡无数。到了嘉靖年间,明已立朝多年,国力好生了得,也没什么全国范围的战事,别的旧州都长回去了,江阴为嘛还是县呢?
原因两点:外侮与内乱。
外侮就是倭寇,不时来犯,抢了东西、杀了人就走,实在可恨。
内乱呢?说来让人不信,内乱竟是江阴周边的所谓“盗贼”,大多是犯事儿逃难的人和失地农民。他们就在江阴郊外聚集,到嘉靖时力量已好生了得,聚了一大群人。
无财不聚兵。这群所谓“盗贼”从哪里搞钱?他们兵分三路,围江阴、攻无锡,“大肆焚戮”,抢了钱杀了人就走。“民靡安居者三年,而祸犹未弭。”
有这么两个包袱,江阴人生命安全都不保,哪能谈得上发展?所以江阴一直是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群众是最有智慧的。对倭寇与“盗贼”这两患,江阴人有万全之策。“盗贼”聚集的地方叫杨舍,今天这个地方还有,就叫杨舍,我记得好像是个镇。上次去江阴没去玩。如果早看到《江阴县志》这一节,我一定会去看看。
“盗贼”们为什么要以杨舍为营地?因为那里险要,“其地联界三方,控辖吴会”,三面是长江。官军来攻,他们能守就守,不能守四散而逃,官军走了他们再回来,非常方便,官军拿他们没办法。
“盗贼”以杨舍为基地,有很悠久的历史。江阴人很早就说,干嘛不在这里筑座官塞呢?官军在这儿把守,又能击倭寇,又把盗贼的老窝占了,让他们无险可据,只能四散。
但因为江阴让连连天灾与战祸搞得穷困难当,来这里做官的人有力量维持现状已是不易,谁去管筑城这等事?
这个筑城的理想在江阴存在的许多年,没有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6-10-17 13:06 编辑

嘉靖登基,先派正规军解决了江阴一带来犯的倭寇,甚至抓了他们的首领,解押进京,顺带又把杨舍的“盗贼”解决了。嘉靖说:“这回地方之患总算解决了。面对敌匪一溃千里,多丢人,怎么就不能想个法子及时防卫呢?”
朝廷派了尚维任监察御史,到江阴来想法子。
尚维到了就到处视察,一下就看中了杨舍这个地方,觉得在这里派支部队坚守,两患都能根除。
江阴人那叫一个高兴,英雄所见略同嘛。
尚维想得比江阴人更大:他要在杨舍筑的不是一座小小的要塞,而是一座城池。
好呵好呵很好呵!
江阴人欢呼过后,又害怕了。因为“兵火之余,府库竭矣。财将安出?”还有,连年匪祸,当地人避祸离乡者甚多,年轻力壮之人极缺,修城的民夫哪里来?即使城修起了,从哪里征兵?没兵把守,新城不就等于是空城?大家都说,尚公的主意不错,只怕困难太多,实现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17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聚集在杨舍的“盗贼”,基本是当地人,以柘林与川沙两地人居多。他们聚集取财,有悠久的历史。官府对他们的解决办法也以一贯之:不时出兵抓一下,渠魁(首领)抓到了斩首,大部协从系监,等家人或亲友做保,交了赎金后领回。年深日久,州里的府库积累了大笔赎金。库银是国家资产,地方官只按律管理,不能随便处置。这赎金就一直在州里放着。
尚维和知州多方奔走,请得上峰旨意,将这笔数万两的赎金分发至各县。江阴独得一万四千两,充做修城的钱。
民夫哪儿来?尚维还是用金钱打点。他号召富人捐款。地方不靖,富人最怕。他们的财产多,是“盗贼”取财的首要目标。小民可以一走了之,富人的身家在这里,走不了。所以富人们捐款还算积极,尤其一位叫许蓉的人,财大气粗,声称可以补齐官府修城所差的钱款。
遇到这等大爷,尚维高兴了。当时修城的民夫,按律应是无偿劳作,不可以领工钱的。尚维就发白米,凡来做工的,每人每天白米二升,白银二分。尚维有言在先,这不是工钱,是工具损耗费。
真有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9-30 15:46 , Processed in 0.055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