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花
2015-03-04
p25276921.jpg
何频 著
978-7-108-05053-3 2015.02出版 定价:30.00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细致地为花木立传,写它们不同的来历、品性,写它们在人间的际遇,犹如导游于自然山水间,同时也插叙人文景观。作者从冬日的梅花写起,一路冬春夏秋各个季节的花卉植物都有涉猎,最后回到冬季,以花市作结。全书文笔优美细腻,广征博引,颇见读书功底。

“何频这些写花草的文章,可以说沿袭了古代文人中一个非主流的传统,一直到“五四”以后知堂、叶圣陶、俞平伯,以至叶灵凤、周瘦鹃、张恨水一脉。他为这些草木立传,写到这些草木在人间的际遇,犹如导游于自然山水间也插叙所谓人文景观,但他更力图恢复各类植物的主体性,写它们不同的来历,品性……”
—— 邵燕祥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03568/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史记(新史记系列)(修订版)
p25843941.jpg
2015-03-30
杨早 著
978-7-108-05043-4 2015.03出版 定价:28.00
本书为杨早“新史记”系列写作计划的第二种,分为“北里记”、“食货志”、“时闻录”、“乙巳年”四辑。“北里记”关注近代中国的名妓,将之放入近代政治与历史进程的视野中;“食货志”面对社会中的日常生活,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勾稽近代社会经济史;“时闻录”侧重近代历史重大事件的碎片、细节,加以整合、串连、拼贴,夹以议论;“乙巳年”则将视角集中在1905年,在断片化的历史横截面中,呈现丰富多元,甚至是绚烂的社会生活史。

“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黄海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谣言四起,日本人已经占了威海卫,逼近锦州,就快入京了!大户人家纷纷外逃,京师十室九空,房价一落千丈。这场从朝鲜半岛引发的战争,成了19世纪90年代北京房地产界的9.11。而崭露头角的“房地产开发商”彭翼仲,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业界生涯。”
——《房价》
“您看见对面那几间房没?那就是戊戌那年关谭大人、刘大人、杨大人……他们六位的。那时候,谭大人最坐不住,整天在屋里走来走去,捡地上的煤渣,在墙上写字,写得满墙都是。说是诗,可惜我一个字也不认识。他们恭喜那天,有个司官抄了几行,听说外面很多人都在传。是罢?几位里,最可惜的是林旭林大人,长得模样忒好,跟大姑娘似的,死到临头,还成天笑微微的。那个康广仁就不成了,听说还是康有为的兄弟,一进来,哭声就没停过,老拿头撞墙,偏生又撞不死。”
——《狱中》
“你好,你想成为光绪三十一年的一名留学生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你能去哪儿。甲午(1898)之后,中国人去日本变得像去上海一样容易,因为不需要签证。船票又便宜,最贵的头等到横滨不过五十四元,最便宜的三等到长崎才六元!因此张香帅等封疆大吏都提倡留日,这六七年间,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从上海或天津上船,往那个岛国的福冈、长崎、东京进发。”
——《留学》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07859/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野史记(新史记系列)(修订版)
2015-03-30
p25840261.jpg
杨早 著
978-7-108-05044-1 2015.03出版 定价:28.00

本书所写,大都是野史所载——野史与正史重合的地方,当然也有。野史的好处,不用我说,大家都晓得。可以道听途说,可以揭隐发微,可以专事小节,可
以不顾大义,可以情有所系,可以笔无藏锋。总之,正史家不大敢做的事,野史家全都敢干。
有许多章节,信笔写来,只敢说是“稗官之言”,不敢妄称“盖棺之论”,否则岂不要惹出若干笔墨官司?好在所写事端,均言出有据,即或是谣诼无稽,在
下也不负造谣之责,只承传谣之讥。
至于说此书是“野”的《史记》,小子何乃太狂!《史记》不仅为正史之首,同样也是野史之源。后世的各类野史,也只不过是更“野”的《史记》。
更何况,“重要的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而是讲述神话的年代”,传说或有真伪之别,反映出的言说者与受众的心态,却是一种异样的真实。读者诸君,不妨试观本书,再掩卷思之,哪些篇章,我写得高兴,你读得爽快?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07860/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哲学家死亡录
s28019875.jpg
哲学家死亡录 作者: [美] 西蒙·克里切利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作名: The Book of Dead Philosophers
译者: 王志超 / 黄超
出版年: 2015-3
页数: 304
定价: 4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00106283

内容简介  · · · · · ·
探讨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 。
——西塞罗
如果让我写一本书,我将会做一个记录各式死亡的登记簿,再加上我的评论。教会人们死亡的人也将教会他们活着。
——蒙田
自古以来,如何建构一种“好的死亡”,始终是哲学家们最为关注的中心问题。
本书收录了190余位已逝哲学家的死法,跨越 几千年。它调侃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最出色的思想者,并对人类幸福的意义及可能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学习如何死亡,我们学会了如何活着。
------------------------------------------------------------------------------------------------------------------------------------------
难得的哲学家写就的畅销书,有太多好玩的段子,但是在很严肃地思考死亡与虚无主义的问题。
——开卷八分钟
关于190余位哲学家之死的精彩而又搞笑的奇闻轶事……不要看到上下几千年就晕……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
——《纽约时报》
西蒙•克里切利或许是当代英语世界最犀利、最晓畅易懂的哲学家。
——汤姆•麦卡锡
可与伍迪•艾伦的散文相媲美……在按照时间顺序研究哲学家历史的时候,顺带也将哲学本身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爱尔兰时报》
这本书强烈地吸引人们去思索人类的处境以及哲学在解释这种处境时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
——《金融时报》
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是人人都会死。本书表明,通过学习善终的方法,我们都可能成为哲学家。
——理查德•霍洛威
让哲学再次被重视起来的一本书。
——《书单》
这本入门级读物由一些短小精湛的文章组成,考察了近200位思想家,介绍了重要的思想学派——从古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思想家到基督教圣徒再到当代的理论家们。通过讨论这些哲学家生活、死亡及其作品,克里切利希望我们能从对“湮灭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这种恐惧统治并抑制了我们的生活……克里切利的书是进入这个日常不友好世界的一张入场券,他对哲学在日常生活——以及死亡——中的践行的热情令人精神振奋。
——《旧金山纪事报》
作者简介  · · · · · ·
著者简介:
西蒙•克里切利(Simon Critchley) 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哲学教授,洛杉矶盖蒂研究院访问学者。他继承欧陆哲学的研究传统,研究方向涵盖哲学史、政治理论、宗教学、美学等领域,著有《不过如此》(Things Merely Are)与《无尽的索求》(In finitely Demanding)等。
译者简介:
王志超 历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史。目前任教于山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著有《德摩斯梯尼与雅典对外政策》。
黄超 文学硕士,目前任教于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s27972046.jpg
写真物语I:日本摄影1889—1968 作者: 黄亚纪 编译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出版年: 2015-4
页数: 288
定价: 149.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日本摄影文化丛书
ISBN: 9787562487227

内容简介  · · · · · ·
▎编辑推荐
★日本摄影界一致推荐!
★聚集评论家、美术馆、摄影师家属、摄影师、策划人多方力量,收录19位大师70幅代表作60段经典语录
★著名新锐摄影策划人、评论家黄亚纪倾力打造(全套四册)
※19位“大师的大师”,开启日本摄影的兴盛旅程※
福原信三 渊上白阳 盐谷定好 野岛康三 小石清 安井仲治 中山岩太 椎原治 瑛九 山本悍右
滨谷浩 土门拳 桑原甲子雄 植田正治 东松照明 奈良原一高 川田喜久治 细江英公 石元泰博
◆日本摄影大师关系图+大师友谊趣事+日本摄影画册索引+日本摄影年表……开创性整理日本摄影相关资料
▎内容简介
这套书透过摄影大师的作品,把日本摄影的面貌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而这也是读者在阅读数本日本大师的经典文集之后,甚或之前,对风靡全球的日本摄影更完整的必要认识。
第一册“日本摄影1889—1968”记录的是日本当代摄影从开端到变革开始的时期。编者选取多位摄影艺术家的代表作和语录、思考随笔或访谈,向读者展示日本当代摄影从初级到在国际上初露锋芒的过程。选录的摄影家的作品及资料从20世纪初福原信三、渊上白阳到1960年代末崭露头角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非常详尽。
文献式的梳理,让读者对日本摄影史的早期发展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近百幅高质量的各时代摄影大师的代表作,具有很高的阅读及收藏价值。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之前的日本摄影代表了一个变化动荡时代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心理,此后出场的日本摄影家似乎有意回避了情绪性的表达而更趋近观念的表达,其作品也更多有一种哲学思辨的观念色彩与理性的冷静。
——顾铮(摄影家、摄影评论家)
意简言赅,洋溢文采的诠释与演绎,不仅深化了摄影作为独立艺术类型的思想与意义,同时也是伴随后继者坚定向前的珍贵动力。我诚挚第推荐此书,特别是对有志于摄影学术与创作实务的朋友们。
——沈昭良(台湾摄影家)
书中交叠的许多日本摄影家名字,仿佛是漫长旅途中经过一站站的小镇站名,让我掉进那片无尽的影像荒原里……谢谢你整理了这些在我旅途中出现的美好风景,而我看着看着,竟也就走到了这里……
——郭英声(台湾艺术家)
透过编者有系统的整理,读者的收获将不只是写真(作品)里的物语,更包括了写真(史)的物语。这本书推荐给想要了解日本视觉文化的人。
——江明玉(《日日》杂志中文版)
某种意义上,摄影师无论拍什么,其实都是在掂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森山的寡欢之态变成文字和影像,就成了他的办法和技术,这是进入森山独特美学的入口之一。
——朱白(评论家)
摄影,从未来突然来到。——奈良原一高
身在某一天某一处,是摄影家的绝对条件。——石元泰博
在对成年人的不信任感中成长的我们战后派,不知被谁称作了“不信的世代”。对不相信任何事物的我而言,唯一让我咀嚼到真实滋味的,是肉眼所能见的事物。于是很快地,我与相机相遇了,成为摄影的囚犯。
——东松照明
作者简介  · · · · · ·
*饭泽耕太郎
日本摄影评论家、摄影史学者,日本大学艺术学部摄影学系毕业,筑波大学研究所艺术学博士。一九八六年后,饭泽耕太郎出版三本日本摄影史研究巨作《“艺术摄影”的时代》、《回归摄影——光画的时代》、《都市的视线——日本摄影一九二〇到三〇年代》,奠定他研究日本二十世纪摄影的学术地位。一九九〇年饭泽耕太郎成为杂志déjà-vu 主编,积极介绍古屋诚一、杉本博司、牛肠茂雄、荒木经惟等摄影家,也重新对安井仲治、“挑衅时代”评析。其他主要著作包括《欢迎来到摄影美术馆》、《喜欢摄影的方法》、《增补·战后日本摄影史笔记》、《摄影的思考》、《混沌之后——地震后的摄影》等。
*伊奈信男
日本代表摄影评论家,东京大学美学美术史学部毕业,一九三二年为《光画》创刊号所撰写的本篇论文《回归摄影》是日本摄影评论的滥觞,其中“让我们从此与‘艺术摄影’断绝吧,放弃既有‘艺术’的概念吧,把艺术的偶像抛弃掉吧!让我们重新认识摄影独特的‘机械性’吧!”成为新兴摄影的时代宣言,而“作为社会性存在的人”论点,则联结着之后的写实主义运动。一九七六年,尼康沙龙设立了“伊奈信男赏”摄影奖项,本书介绍的深濑昌久、土田宏美(土田ヒロミ),都曾是获奖者。
*扎科夫斯基(John Szakowski)
美国摄影评论家、策展人、摄影家,年少对摄影的兴趣促使他完成美术史学历,之后至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担任策展人,一九六二年他来到纽约现代美术馆,接替史泰钦成为摄影部门策展人,直至一九九一年退休为止。一九六七年,扎科夫斯基策划“新纪实摄影展” (New Documents),展出温诺格兰德(Garry Winogrand)、阿巴斯(Diane Arbus)、佛瑞兰德(Lee Friedlander)等摄影家,将纪实摄影往艺术与个人化层面提升,一九七六年,扎科夫斯基举办埃格尔斯顿(William Eggleston)个展,将摄影带往新的彩色摄影时代。扎科夫斯基并且以“镜”与“窗”解释摄影的类型,是美国至今最有影响力的摄影策展人。
*网野奈央
一九八〇年生于兵库县,御茶水女子大学生活科学部毕业,经过出版社Little More、创办出版社Foil 等工作,经手多本摄影集、画册、展览图录、视觉杂志Foil、摄影杂志IANN 编辑制作。现为自由编辑,工作内容包括摄影、艺术出版品的编辑与执笔。
近来制作书籍包括花代《柏林》等。2013 年12 月创办自我品牌torch press,出版Futoshi Miyagi New Message,同时参与摄影杂志IMA(amanaholdings)的编辑工作。
*番场文章
一九八七年生于东京,现任职代官山茑屋书店摄影集部门,并且以BAMBA BOOKS 工作室名义出版年轻摄影家之摄影集,包括二〇一二年一月出版的Expanded Ratina(《被扩张的视网膜》)MP1、同年六月出版的RECORD pinpin co,这些摄影集也于代官山茑屋书店售卖中。
*黄亚纪
1976年生,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赴美日学习当代艺术与摄影,曾为台北、上海、东京、伦敦等地的艺术博览会与画廊供职,长期于华人艺术杂志发表评论文章。2008年于台北也趣艺廊策划“实文件”展,中平卓马、蜷川实花作品得以首次在台湾展出。2011年于台北索卡艺术中心策划“续彩虹”展,介绍日本中青辈摄影家小山泰介、楢桥朝子。2012至2014年于北京亦安画廊规划荒木经惟、森山大道、须田一政、北井一夫、三好耕三等摄影家的个展。2012年成立亦安工作室,创办AURA杂志,致力于摄影与当代艺术出版。2014年4月开设亦安画廊台北,现为亦安画廊台北负责人。
编辑与编译作品有:《写真物语上:日本摄影大师语录1889—1989》(亦安工作室,2012年)、《知日:写真》(中信出版社,2013)。翻译与审译作品有: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大家出版社,2014,审译),中平卓马×筱山纪信《决斗写真论》(脸谱出版社,2013),森山大道《我的写真全貌》(原点出版社,2013),荒木经惟《写真=爱 直到生命尽头,我依然相信写真》(原点出版社,2012),杉本博司《直到长出青苔》(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简体版,2012;大家出版社繁体版,2010),Louisa Buck、Judith Greer《当代艺术收藏指南》(典藏出版社,2010,合译)。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导演对话录
s27979767.jpg
世界导演对话录 作者: [美]伯特·卡杜罗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原作名: World Directors In Dialogue:Conversations on Cinema
译者: 龚心怡
出版年: 2015-3-2
页数: 324
定价: 4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10090912

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导演对话录》按照地理位置来编排,在内容选择上兼收并蓄。在意大利导演中,维斯康蒂借由一次成功的冒险超越了新现实主义,奥尔米则颠覆了新现实主义。在以法语为第一语言的导演中,有从新浪潮转为保守派的导演特吕弗与侯麦;有最伟大的电影小丑和视觉喜剧家塔蒂;还有将社会意识重新带回欧洲电影的领军人物达内兄弟。亚洲导演中,雷伊和黑泽明——他们可以说是所有类型片的大师。张艺谋,他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将中国电影引入西方。与此同时,基亚罗斯塔米也把伊朗电影带到了西方。而英国导演肯·洛奇和迈克·李,他们都认为电影应该具有社会意识。
作者简介  · · · · · ·
伯特·卡杜罗,曾就读于杜兰大学和耶鲁大学,现任土耳其伊兹密尔经济大学传媒系教授。他教授的课程包括电影史、电影理论与电影批评。他的文章与评论曾发表于《耶鲁评论》、《剑桥季刊》、《电影季刊》、《电影学报》以及《影视评论季刊》上。他曾撰写、编辑并翻译过许多书籍,包括《银幕写作》、《工作中的巴赞》、《罗伯特·布列松的电影》、《维托里奥·德·西卡》和《玩乐电影:电影演员谈技艺》。
 楼主| 发表于 2015-4-13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知日·和制汉语
s28008548.jpg
知日·和制汉语 作者: 苏静主编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5-3-15
页数: 176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知日”书刊
ISBN: 9787508650142

内容简介  · · · · · ·
《知日•和制汉语》特集是《知日》系列的第28本!
隋唐时期,日本学习了中国的汉字,发扬了自己的语言;明治时期,日本用汉字翻译西洋文献,中国又将它们吸收回国,壮大了汉语的内涵。汉字的一来一往,牵连出两个国家一衣带水的联系。透过对中日两国汉字的比较,还可以了解文字背后的国家文化。现在使用的汉语中,究竟有多少来自日语?那些虽是汉字,中国人却不认识的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日本还有多少古怪有趣的人名地名?从语言出发,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日本吧!
据说,中国人现在使用的日常汉语中,有三分之一都来自日本人的创造。日语由平假名、片假名和汉字三个部分组成。对于看惯了中文汉字的人来说,日语汉字中有些汉字让你马上就能猜透它的意思,有些汉字,让你回忆起了古文书上的风景,而有些汉字,却会让你觉得好陌生。这个让我们备感亲切又陌生的词汇体系中,究竟有哪些造词秘密?日本人又创造了哪些汉字逆输入中国?《知日•和制汉语》特集,全方位介绍不同类型的日本汉字和词语,带你了解这个看似熟悉却又陌生的文字体系。
特集囊括:
丰富学术知识:
和制汉语的造词原理是什么?
造词人物们用汉字传达了怎样的概念?
哪些字是日本的“国字”?
四字熟语与中国的成语有哪些异同?
和制汉语VS中文译词,谁是王者?
轻松生活常识:
代表日本47都道府县的风土汉字。
街头看板上的和制汉语。
衣食住行中的造字智慧。
年度汉字背后的意义。
汉字在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中的交互感染。
有趣的日本地名。
字体设计的艺术。
动植物、姓名中独特的汉语……
专访看板摄影师藤本健太郎、日本“国字研究第一人”早稻田大学教授笹原宏之、书道大家中村伸夫,探寻现代日本人对汉字的态度和展望。
作者简介  · · · · · ·
受访人
藤本健太郎 平面设计师
1973年出生于日本北海道,毕业于日本工学院专门学校设计学科。曾加入设计团队“Nendo Graphixxx”,曾工作于设计公司SPICE Inc.。之后参与日本最初的网络杂志《teleparc》的设计,担任过音乐频道“MTV Japan”的艺术总监,2003年,开始成为自由职业者。
笹原宏之 语言学家
1965年出生于东京。早稲田大学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任文部科学省“常用汉字表”、法务省“人名用汉字”、日本国语辞典、日本国语教科书的委员及干事。
中村伸夫 书道家
1955年出生于福井县,毕业于东京教育大学。师从于书法家今井凌雪(1922~2011年)。筑波大学美术专业书法课程教授,中国书法史研究者。著有《木简竹简》《中国近代的书法家》等书、现任读卖书法会常任理事、日本书艺院常务理事。
滨田祐史 摄影师
1979年出生于大阪,2003年毕业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2006年成为自由摄影师,2011年凭借作品“photograph”,2013年凭借作品“Primal Mountain”获得英国“Magenta Foundation, Flash Forward Emerging Photographer”摄影奖的新人摄影师奖项,并参加该奖的世界巡展。2014年出版摄影集《photograph》。
撰稿人
萧西之水
新锐日史作家,曾广泛游学于美、澳、日等环太平洋国家。出版书籍《谁说日本没有战国》《最懂!日本战国》。
刘联恢
旅居日本多年,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专职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每年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暑期访华团做中国文化讲座。
夏目家的小诗哥
宅男。被动漫启蒙开始专注研究日本文化,自学了日语偶尔做做短漫的汉化和日文歌翻唱。
毛丹青
外号“阿毛”,中国国籍。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87年留日定居,做过鱼虾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弃商从文,中日文著书多部。现任神户国际大学教授,专攻日本文化论。
刘联恢
旅居日本多年,现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汉语学院教师,专职教授外国留学生汉语和中国文化,每年为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暑期访华团做中国文化讲座。
吴东龙
从事设计观察的作家、讲师、设计师,也是课程与书籍的规划者。在多面向的设计工作里,长期关注日本的设计场域,著有《设计东京》系列书籍,作品见于两岸三地。现在是“东喜设计工作室”、创意聚落“地下连云企业社”负责人。
田原
1965年生,诗人、翻译家、日本文学博士。城西国际大学教授,出版有诗集、文学专著和译著二十多种。
LING
本名李凌彪,广东广州人,男性漫画家。作品主题风趣活泼,画风简洁明快,有着浓厚的日系漫画色彩。代表作《超合金社团》《邻居家是画漫画的阿幺》。连载中作品:《红叶琉璃》《龙刃》。同时,以“MIHARU”为笔名进行同人创作。
特别鸣谢
藤本健太郎、笹原宏之、中村伸夫、滨田祐史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
s28053334.jpg
作者: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原作名: DOCE CUENTOS PEREGRINOS
译者: 黄晔华
出版年: 2015-5-1
页数: 212
定价: 35.00
装帧: 精装
丛书: 新经典文库: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
ISBN: 9787544275552

     内容简介  · · · · · ·
     因为和人生中最好的那些朋友欢聚一堂,我开心得忘了那是自己的葬礼。
七十六岁的老妓女在梦中窥见自己将死的预兆,开始无比耐心地准备身后事,甚至教会了一只狗狗长途跋涉到她的墓前哭泣……
德国家庭女教师简直是个纳粹。我们从爸爸的古董罐子里弄来些残存的希腊毒酒,掺在那女人偷喝的酒里。第二天她看上去一点事儿没有。但第三天她真的死了!
淑女和小混混相爱了。钻石、豪车、貂皮、盛宴护卫的真挚爱情完美得不像是真的,直到淑女娇嫩的手指被玫瑰花刺扎了一个小得几乎看不见的口子。

     作者简介  · · · · · ·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92年出版《梦中的欢快葬礼和十二个异乡故事》。2014年4月17日于墨西哥病逝。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哲学家一样思考
s28019439.jpg
作者: (美)詹姆斯•克里斯蒂安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第11版
译者: 赫忠慧
出版年: 2015-3
定价: 120.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301253960

      内容简介  · · · · · ·
     一次放飞心灵的跨界哲学之旅。畅销四十余年的整合哲学入门第一书,本书是一本随笔体哲学家沉思录,全书分八大部分33小章,举凡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天文、地理、自然、科学、生物、法律、历史、宗教、伦理、心理、社会、政治等无所不思,在迥然不同的人类思想领域之间串起一道内在联系之线。文中采用名画、插图、漫画、专栏、思想家小传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阐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迟早都会遇到的持久存在的问题,“授之以渔”,鼓励他们用整合视角去看待自身和世界,找寻自己生活的意义,从中获取些许智慧,让生命变得更精彩。本版为第11版,也是作者亲手修订的最终版。

      作者简介  · · · · · ·
      詹姆斯•克里斯蒂安(James Christian,1927—2012),美国加州圣安娜社区学院荣休教授,前哲学系主任,古希腊“整合哲学”理念的推广者。

目录  · · · · · ·
简明目录
前言:你说的哲学是什么意思?
第一部分 完美的惊疑艺术
1-1 世界之谜
“哲学王”奥勒留:我在烛光下与自己对话
1-2 探究精神
苏格拉底: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1-3 批判分析
柏拉图:我有一个梦想——理想国
1-4 全景整合
亚里士多德:我为这个世界所着迷
第二部分 处境与奥德赛
2-1 困境
加缪:我反抗故我在
2-2 自我
兰德:我用自己的脑袋思考
2-3 成长
弗洛伊德:我在我梦中
2-4 生命/时间
伏尔泰:我笑是为了不让自己发疯
第三部分 真实的世界:已知的和未知的
3-1 知识
洛克:我的心灵是一张白纸
3-2 感官
贝克莱:你能感知到我的存在吗?
3-3 心灵
柏格森:我是一朵生命的火花
3-4 真理
詹姆斯:我的人生我做主
第四部分 精神世界的奇幻历程
4-1 精神
佛:我心慈悲
4-2 时间
康德:我是一个天生的求知者
4-3 自由
萨特:自由是我唯一的癖好
4-4 符号
维特根斯坦:我要解开生命的谜线
第五部分 微妙的共存:人类的爱恨境况
5-1 历史
黑格尔:我是一只夜间飞行的猫头鹰
5-2 法律与良知
梭罗:我要按我自己的方式呼吸
5-3 生活方式
第欧根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哲学
5-4 政治学
曼德拉:我喜欢自由的滋味
5-5 伦理学
第六部分 原生质冒险
6-1 生命
达尔文:我也是生存链上的一环
6-2 人类
克尔凯郭尔:我就是“那个人”
6-3 地球
史怀哲:我在给自己的心找一个家
6-4 未来
尼采:我不是一个人,我是一桶甘油炸药
第七部分 微观、宏观、宇宙
7-1 自然知识
毕达哥拉斯:我在聆听自然的和声
7-2 空间、时间、运动
爱因斯坦:我只是比一般人更好奇
7-3 宇宙
伽利略: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去看这个世界
7-4 生物宇宙
萨根:我在开往星星的夜车上
第八部分 终极关怀
8-1 终极关怀
坎贝尔: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8-2 终极实在
默顿:我在默坐中看到世界的另一面
8-3 死亡/永生
海亚姆:我怎能坐看流光飞逝
8-4 意义/存在
卡赞扎基斯:我不知道我会在哪里停泊
后记:圣人的故事
编后记
 楼主| 发表于 2015-5-8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宋家客厅
s28014366.jpg
作者: 宋以朗 / 陈晓勤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铁葫芦图书
副标题: 从钱锺书到张爱玲
出版年: 2015-4-1
页数: 328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铁葫芦·文艺馆
ISBN: 9787536074460

     内容简介  · · · · · ·
|| ||
本书是宋以朗围绕其父宋淇的一部传记。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在文学批评、红学研究、翻译、电影等诸多领域均有建树;与张爱玲、钱锺书、傅雷、吴兴华、夏志清等有深交,长期以朋友身份担任张爱玲的文学经纪人和顾问,张爱玲去世前将遗物(包括遗稿 )交给宋淇、邝文美夫妇保管。作者在私家资料、家族记忆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本书的叙述,书中涉及的大量细节不仅还原了宋淇的一生,披露了那一代文化人的相知相惜,破解了不少疑团和误解,也构建了一部“细节文化史”,使读者可以看到20世纪华语文学、翻译、电影和大时代的一个侧影。
|| ||
一切人、事、物都有自己的归宿,我喜欢看见他们团圆。我的父母和他们已逝的朋友们,也应该已在彼岸重逢,那里有一个永恒的派对,他们谈笑风生,就像回到六十多年前的上海。我之所以说出这些往事,不过想将一群文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城市的生活片段呈现出来——他们偶然擦身而过,或许连当事人也毫不在意,但在我看来,却有一种“世界真小”的趣味。
——宋以朗
||||
他们眼中的宋淇:
海内文章孰定评,观书月眼子能明。
——钱锺书
古今少有的奇才兼完人与多方面的Renaissance man(文艺复兴时代的博雅之士)。
——张爱玲
我在《中国现代小说史》里写下张、钱二大章,最早的灵感都来自宋淇兄。
——夏志清
亲爱的朋友,我常想在我一生不多的幸运事件中,我之认识你可以算是最大的。
——吴兴华

     作者简介  · · · · · ·
      宋淇(1919—1996),笔名林以亮等,文艺评论家和翻译家。原籍浙江吴兴,戏剧家宋春舫之子。1940年,以荣誉文学学士毕业于燕京大学西语系并留校任助教。抗战期间,在上海从事话剧和学术活动,与钱锺书、吴兴华、傅雷及夏济安、夏志清兄弟等交游。1949年移居香港,先后任职于美国新闻处(因工作关系结识张爱玲)、电懋影业、邵氏影业和香港中文大学。
宋以朗,宋淇之子,统计学博士,从事媒体调查,东南西北博客(zonaeuropa.com)创立人,父母去世后负责整理出版张爱玲遗作。
陈晓勤,南方都市报记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8 11:08 , Processed in 0.05954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