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埃科谈文学
001Dat3qgy6R96Zdu7ga2&690.jpg
埃科谈文学 作者: [意] 埃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Sulla letteratura
译者: 翁德明
出版年: 2014-12
页数: 338
装帧: 平装
丛书: 翁贝托·埃科作品系列
ISBN: 9787532766581

内容简介  · · · · · ·
      《埃科谈文学》是埃科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文学评论专著,收集了作家为各种场合而做的文学专题演讲和论文,从乔伊斯、博尔赫斯,一路谈到中世纪的但丁、拉伯雷,乃至更加久远的亚里士多德,以不同于一般文学评论家的跨领域视角,精确地分析了诸多古今呼应的重要文学概念、文学名作反映的恒久人性追求以及文学内蕴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 · · · · ·
      翁贝托•埃科(Umberto Eco,1932- ),欧洲重要的公共知识分子,小说家、符号学家、美学家、史学家、哲学家。出生于意大利亚历山德里亚,博洛尼亚大学教授。著有大量小说和随笔作品,如《玫瑰的名字》《傅科摆》《昨日之岛》《波多里诺》《洛阿娜女王的神秘火焰》《布拉格公墓》和《密涅瓦火柴盒》等。

                                                            当埃科谈论文学时在谈些什么 (2015-04-01 07:30:02)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后感  

  我得承认,虽然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我还是严重低估了《埃科谈文学》的难啃程度,我自以为看过埃科的几本小说和几篇访谈,区区三百来页、十余篇的“谈文学”自然不在话下,实际上,从我打开《埃科谈文学》不知不觉就掉进了一个高速旋转的陷阱,头晕目眩之后,好不容易爬了出来,极不甘心,于是重新打开第一页,再次掉入陷阱。
  为了让那些打算阅读《埃科谈文学》的读者不至象我一样陷入头晕目炫的困境,我建议在此之前先做做功课,阅读一下《巴黎评论·作家访谈》的埃科部分,然后由简及难,这样才可以喘着气,一步步登上埃科设置了重重障碍的高山。
  《埃科谈文学》十八篇文章里的《我如何写作》《论〈共产党宣言〉的文体风格》《王尔德:悖论与警句》《论坎波雷西:血液、身体、生活》《三个反美世代的美国神话》与其他文章相比,更具可读性。关于“我如何写作”,用埃科的话说其实一句话就可以说完,那就是“从左向右",根本不用长篇大论,《我如何写作》其实讲的是埃科的文学创作之路,用埃科自己的话说,身为小说家,他的例子是反常的,直接快五十岁,才重拾旧笔。埃科应该感激他的学者生涯,他自己坦言,他创作《玫瑰的名字》时,堆积了二十五年的中世纪资料大派上了用场,而日后的几部小说《傅科摆》《波多里诺》《昨日之岛》亦有类似的经历。
  只有象埃科这样的学者及文体专家才能独具慧眼看出《共产党宣言》这样一份纯政治性纲领文件是一篇“了不起的文本”,资本主义应该以“宗教般的虔诚好好地分折它”,它的优美与有力足可以使马克思与莎士比亚、西塞罗相提并论。《王尔德:悖论与警句》让读者见证王尔德机智与幽默的同时其实只想告诉读者一句话,那就是“所有的艺术都是彻底无用的”。《论坎波雷西:血液、身体、生活》其实除了其具体内容是一篇很标准的书评,《三个反美世代的美国神话》的标题其实不如《意大利人眼中的美国皮及其历史沿革》更为贴切。
  那么埃科把这么几篇相互不搭界的文章放在一起欲以何为?他其实只想让读者略微见识一下文本、文体的力量,而如何构建文本、文体及它们有怎样的历史渊源,只能在埃科的那些长篇大论里寻找答案了。
  在《埃科谈文学》所有的长篇大论里最吓人的就是那篇《论符号体系》,符号学对于埃科来说是老本行,但对于没有受过符号学专业训练的广大读者来说那只是一块难以下咽的压缩饼干,我们虽然不必知道“符号”的精确定义,但却应该尽量弄清某个“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而又不必过度解读。针对埃科最著名的符号莫过于《玫瑰的名字》中的“玫瑰”,《玫瑰的名字》走红之后,专家及评论者曾给予其“玫瑰”千奇百怪的解读,埃科不厌其烦,最终不得不说“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就是玫瑰”。
  那么,埃科为什么要把这篇与“谈文学”并无直接关系的文章放在“谈文学”里呢,是这样,他认为“符号”是“诠释学”的基础,而“谈”其实就是一种“诠释”。
  《埃科谈文学》里的《论文学的几项功能》在全书里起着统领作用,其余各篇,从《阅读〈天堂〉》到《〈诗学〉与我们》其实都是在讨论文本、文体及其传统,而《天堂》、《诗学》、《西尔薇娅》、博尔赫斯、乔伊斯、普鲁斯特之所以被选中,只不过需要他(它)们作为案例。
  在埃科看来,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西方文学批评的奠基之作,并对后世的西方文学批评及创作形成了深远的影响,但丁的《神曲·天堂篇》只有有足够知识背景的读者才能欣赏其中的高级奥秘和乐趣,没有但丁就没有现代的意大利语,这句话用来形容荷马对希腊的影响、莎士比亚对英国的影响、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同样适用。
  在这些案例里,读者可以看到博尔赫斯、乔伊斯的文学成长,对文本、文体的贡献,埃科称他们两个都是“将语言及普世文化当作他们游戏场”的伟大作家,只不过博尔赫斯玩儿的是“概念”而乔伊斯玩儿的是“词语”。埃科坦承博尔赫斯对他的巨大影响,他说没有博尔赫斯《玫瑰的名字》是不可想像的,但他却把《玫瑰的名字》里一个以博尔赫斯为原型的人物写成了“坏人”,我相信这也是埃科的一个高级游戏,如他的前辈博尔赫斯、乔伊斯一般。
  象许多伟大的现代作家一样,埃科同样看出,优秀的作品其实是作者与读者共建的,在他眼中读者是分不同层次的,优秀的作品会向所有读者发出邀请,但只有“内行读者"才能与作者一起舞出曼妙舞姿并享受其中的乐趣,比如,假如博尔赫斯笔下的皮埃及·梅纳尔真的创作出了一本《吉诃德》,只有那些读过塞万提斯《吉诃德》的读者才能享受“互文性”的乐趣,但埃科绝没有搞“种族歧视"的意思,他认为假以时日任何“外行读者"都能变成“内行读者”。
  埃科无疑已跻身于伟大作家的行列,但面对博尔赫斯这座大山,他却无比谦虚,甚至到了贬低自己的程度,他在《博尔赫斯以及我对影响的焦虑》最后说道:
  “面对博尔赫斯朗朗上口、余音绕梁、堪称典范的旋律,我觉得自己好像在吹瓦埙。”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掉伞天
2cfe0ef043ce996.jpg
作者: 蒋晓云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 2015-4
页数: 400
定价: 39.5
装帧: 平装
丛书: 蒋晓云作品
ISBN: 9787513308779

内容简介
★ 那些从未携手的人,何必挂念。
★ 蒋晓云不止是天才,简直可说是写小说的全才。
——夏志清
★ 人生一世,有许多缘分,有些缘分是一辈子,有些却只是短短一程,即使仅仅同行一段、赏过同一处风景,亦是缘分。缘来珍惜,缘尽离去。是为随缘。
★ 《掉伞天》、《乐山行》和《姻缘路》荣获“联合报小说奖”
《掉伞天》是蒋晓云早年成名短篇小说集,收入了三度荣获“联合报文学奖”的作品。
人生一世,有许多缘分,有些缘分是一辈子,有些却只是短短一程。蒋晓云笔下的现代青年男女,谈恋爱往往现实而自私,最终只能嗟叹缘浅。不如那些平淡相守一生的老人,他们拙于谈情,却更懂感情。有人绝症不愿拖累家人选择自尽,有人黄昏相恋感情真挚,也有人一生孤独乐于助人,而这些人的情感更令人感动,整本书正是展示了一幕人世百态。

作者简介
     蒋晓云, 祖籍湖南岳阳。现旅居美国。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育系博士班。曾任《民生报》儿童版、《王子》杂志主编。学生时期即开始写作;一九七五年发表处女作《随缘》,一九七六年起连续以短篇《掉伞天》《乐山行》,中篇《姻缘路》,三度荣获“联合报小说奖”,以媲美张爱玲的惊人才华饮誉文坛。作品后来集结成《随缘》《姻缘路》出版。一九八〇年后赴美留学,成家立业,停笔三十年。二〇一一年春天出版长篇小说《桃花井》,同年夏天出版短篇小说集《掉伞天》。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关键十六天
38da844a1a907c6.jpg
作者: 白先勇 / 廖彦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白崇禧将军与二二八
出版年: 2015-3
页数: 432
定价: 59.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9564347

内容简介
     没有二二八,台湾绝非现在的台湾。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是现代台湾历史上最惨痛的悲剧,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至今仍未消散。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二二八是当代台湾历史的一个起点。事件爆发后,白崇禧受国民政府派遣,前往台湾宣慰,止痛疗伤,抚慰民心,弭平动荡,前后16天,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白崇禧之于二二八事件,甚至对今天台湾的社会都有深远的影响。然而目前两岸关于二二八事件的研究,对白崇禧赴台宣慰这段历史,却仍然没有专门、详尽的讨论。
        《关键十六天》是白崇禧将军之子、著名作家白先勇与历史学者廖彦博,共同寻访耆老,搜集湮没的史料,收录历史照片约70幅,还原关键十六天的史实真相。本书抱持“还原历史真相”的态度,运用各项档案、电报、函件,以及相关当事人的日记与口述访谈记录,重建白崇禧奉命赴台宣慰的前因后果,尽量以每个小时作为单位,近距离观察这平抚伤痛的关键十六天。书中回答了诸如“白崇禧作了什么决定?发挥了什么作用?”“期间遭受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阻挠?”“对于二二八事件的发展与善后,还有往后的台湾,又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等等一系列疑问,同时也披露了当时台湾军政当局千方百计想要隐瞒的滥施捕杀的真相,阐明二二八事件背后当时台湾社会“三青团”、CC系、中统、军统等国民党不同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及各种民间团体、中共的力量等等之间的纠葛。
除了完整收录与白崇禧宣慰台湾相关的函电、讲词之外,为弥补官方档案之不足,更收进白先勇与“二二八”见证人萧锦文、受难家属杨照等人的6篇口述访谈,以最新的史料提供读者来自民间社会的不同观察角度。
      这是一段被隐藏湮没多年的故事,也是台湾历史上不可不知的关键十六天。

作者简介
       白先勇,小说家、散文家、评论家、剧作家。1937 年生,广西桂林人,名将白崇禧之子。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Writer's Workshop)文学创作硕士。著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长篇小说《孽子》,散文集《树犹如此》、《蓦然回首》、《明星咖啡馆》、《第六只手指》,舞台剧剧本《游园惊梦》,电影剧本《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玉卿嫂》、《孤恋花》、《最后的贵族》等,重新整理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高濂《玉簪记》,并撰有父亲白崇禧传记《白崇禧将军身影集》。
       廖彦博,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硕士,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历史系博士班。著有《三国和你想的不一样》、《蒋氏家族生活秘史》、《爱新觉罗•玄烨》、《一本就懂中国史》等;译有《大清帝国的衰亡》、《中国将称霸21 世纪吗?》、《谎言的年代:萨拉马戈杂文集》、《OK 正传》、《惊悚大师希区考克:重返惊魂记》、《漫游中古英格兰》、《情妇史》等。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名:至爱游戏
68830b26d4775b7.jpg
作者:[加]莱昂纳德•科恩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The Favourite Game
译者:刘衎衎
出版年:2014-12
页数:286
定价:46.00元
丛书:莱昂纳德•科恩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是“摇滚乐界的拜伦”科恩的一部抒情如歌、具探索性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讲述了加拿大犹太富家子弟布里弗曼儿童时代一直到二十岁的生活,描述了他与同伴克兰兹的友情,从童年到青年时代与进入他生命中的几位女子之间的情爱,以一种兼具细腻情感与自我解嘲式的“无赖气质”阐述了对战争、暴力、宗教、性以及阶级平等的观念看法。

作者简介
莱昂纳德•科恩,1934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当代伟大的诗人、歌者,传奇性地集诗人、作家、歌手、画家、僧人于一身。有“摇滚乐界拜伦”之美誉。身为当今摇滚界首屈一指的元老级人物之一,是全球亿万乐迷顶礼膜拜的教父式人物,至今仍在全球巡演,愈老愈火。他以文学起家,被誉为“乔伊斯还在人间,他以科恩之名在蒙特利尔生活,他以亨利•米勒的角度书写”,“加拿大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作家之一”,“20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诗人”。60年代作品《美丽失败者》作为加拿大第一部后现代小说,已被推为20世纪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f9f5ff5045444f2.png

41a1ff351701edc.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4-3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0abab2d620a617e.jpg 2c48e50f5d70bdc.jpg 7e06c192a3cf9b2.jpg 9fb44dce2fe868c.jpg 881bd16c04e26d1.jpg 6810e240eb39cb4.jpg a9279c5ec8994c2.jpg 29200fd7df4a2a3.jpg 5df3ab6685b5de1.jpg
f252a0176b91a4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声之道(天涯·人文书系)
2015-01-21
p24620383.jpg
瞿小松 著
978-7-108-05090-8 2015.01出版 定价:56.00
"音乐其实是一个窗口。声音可以深入我们的心灵深处,包括我们的气脉,它运行的规律以及它的声音,内在的脉动、脉搏、节拍,这些都是本原的音乐元素。这些元素普遍通行。所以音乐没有国界,是生命本具的功用。
我们可以思索“思索”,却无法思索音乐。只有听,能带我们进入。当心将思索倒空,我们才真正开始聆听。
语言聒噪,逻辑雄辩,禅寂静无语。
光阴无终无始,虚无无际无垠,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人籁、地籁、天籁,一切音声皆含道性,道性通达一切音声。
音声之道,无所不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03617/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甲午:120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精装)
2015-03-04
p25286337.jpg
万国报馆 编著
978-7-108-05054-0 2015.01出版 定价:398.00
在甲午战争史料挖掘中,本书的两位作者选取的角度是:西方媒体对于甲午战争的关注和报道。他们通过十多年来对此话题的细心收集,从国外收购了大量当时的报刊资料,最后将媒体报道的收集集中在1850年至1895年,共收集了英国、法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十几种报刊近300个版面,在这些报刊中有日报,也有周刊,图文报道之外还有大量的述评,使得报道角度非常丰富。
120年前,摄影术刚刚发明,印刷手段也是木板铜版多种印制手段并行,也还没有统一的通讯社报道模式,各个媒体采用的报道模式除编辑记者文字描述外,许多报刊配备了现场素描编辑,通过现场素描再现场景。前线的文稿和画稿通过商船来传递。

“这部根据当年西方出版的数十种报刊编著的《甲午——120 年前的西方媒体观察》超越东亚,重新观察、审视甲午,为我们呈现了那个时代最直观的形象,在平实无华的叙事中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甲午战争的多样性视角。这部作品的创新毋庸置疑,相信一定会在不久的未来加进并丰富近代中国历史的表达,为近代中国历史叙事的重构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
—— 马勇(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 研究员)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精彩形态向读者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让120 年后的我们有机会看到甲午战争背后种种鲜为人知的真相,并由此引发人们去思考那场战争留给今人的种种不解。我们相信,对这些问题的现代剖析,将有益于强化我们道路自信的意识,有力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 童兵(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
"历史永远是为已不存在事物所做的片面和有问题的复原。记忆永远是属于我们的时代,并与无穷的现在依偎相连。”从2012 年开始,一位中国媒体人偶然接触到英国的老报纸,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在这里有着不一样的叙述。对历史的不同复原让他入了迷,于是便有了他和朋友们去“欧美列强” 搜集老报刊的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6336563/
 楼主| 发表于 2015-4-8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家拿破仑
2015-03-04
p25285439.jpg
〔英〕 安迪·马丁( A n d y M a r t i n) 著 刘倩 译
978-7-108-04849-3 2015.02出版 定价:36.00
拿破仑之为拿破仑,不在于他后半生的军事征服与帝国梦想,而源于他青年时代的理想:成为卢梭那样的思想家和歌德那样的文人。
在汗牛充栋的拿破仑研究中,本书独辟蹊径,以四两而拨千斤,它揭示了为传记作家们所忽视的拿破仑的另一面:一心梦想成为有抱负的小说家、有思想的文人。作者表明,拿破仑被忽略的这一面是我们理解其非凡人生的关键所在。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5983298/
发表于 2015-4-8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人 发表于 2015-4-3 15:26
书名:关键十六天

作者: 白先勇 / 廖彦博

小诸葛的后人,好像有些名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12-28 10:37 , Processed in 0.05732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