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镜头

s1567332.jpg s27026975.jpg

内容简介  · · · · · ·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作者简介  · · · · · ·
汪永晨 女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跑遍中国各省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几个国家。
制作的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百岁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获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大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1996年创办了“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在中国开创了民间观鸟、观树、领养树等活动。并开始组织志愿者到沙漠、黄河边、长城脚下种树,在长江边保护濒危动物白鳍豚、开辟了绿家园绿色耕种营地、绿色讲座“周三课堂”和环境记者沙龙。目前参加绿家园志愿者活动的有近5万人次。
1996年开始发烧摄影,并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自然的壮美及现状。特别是1998年9月徒步走进长江源头,近距离地接触了母亲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江源的网状水系和生活在江源的人家;1999年随国际科学考察船在北极,拍摄到北极的白昼和蹲在冰蘑菇上的北极海象、游出北冰洋的北极熊;2002年8月,在南非参加世界可待续发展首脑大会期间,拍摄到了南非最具代表性的五种野生动物“犀、狮、象、水、豹”;2002年10月,在西藏阿里的羌塘自然保护区,更是把上万只藏野驴和上千只藏羚羊奔跑时的气势,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8
页数: 1188
定价: 13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98521

s26858875.jpg

内容简介  · · · · · ·
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动笔,历经动荡的岁月,几次停辍,至作者八十多岁始得以续写,现在完成的第一部《朱雀城》,描写的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故乡的风貌。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生活长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城风俗图画。作者少小离家,一生漂泊,本书的创作源于他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极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它的社会组成的各个侧面,它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种种欢乐与悲苦、呼吸与悸动,构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机。

小说笔法看似十分随意,实则取材极为严谨,细节准确;语言尤其值得称叹,它得力于"故乡思维",独具朱雀特色和朱雀风格,更是文学的升华与艺术的呈现。

作者简介  · · · · · ·
黄永玉,土家族,画家、作家。
1924年8月生,湘西凤凰人,原名黄永裕。曾用笔名:椿屋大郎、黄笛、黄杏槟、牛夫子、咏喻、吴世茫、老獭、姚育水等。
自学美术、文学, 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 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
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
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荣获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3-9-13 14:50 编辑

空度

s26956097.jpg

作者: 朱赢椿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定价: 48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0461515

内容简介  · · · · · ·

天亮了
一只鸟落在船上
蝴蝶从水面飞过
湖畔边的蜘蛛网里,一只蜘蛛正在和天牛扭打
野鸭悠然自得地从水面游走
傍晚了
月亮倒映在湖面上……
还有谁会在意到,生活里,还有着那么多美妙的瞬间?
都市生活有太多恐惧、焦虑、不安,我们忙碌,我们逃避,我们把时间投向他人的生活,却忽 略了自己的内心。
慢,不是懈怠、懒惰、消极,而是让日常生活与内心不断地碰撞。
慢,不是突然的事情。
慢,是慢慢慢下来。
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

【编辑推荐】

从未见过的禅意之书
宁静之美的艺术体验
朱赢椿空灵入微之作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书页流动,留住时间
一切细节都已完美
签名限量典藏版

作者简介  · · · · · ·
朱赢椿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
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最新设计作品《一个一个人》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

        8月17日下午,著名设计师、图书策划人朱赢椿携其最新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在上海书展举办首发仪式暨签售活动。
        红网上海8月18日讯(通讯员魏薇)8月17日下午,因《设计诗》一书在网络爆红的著名设计师、图书策划人朱赢椿携其最新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在上海书展举办首发仪式暨签售活动。活动现场,朱赢椿与读者分享了《空度》的创作缘起及通过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生活哲学。

          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书展首发

        《空度》是一本精美的艺术摄影集。2013年年初,朱赢椿因脚踝骨折,数月时间都无法开展日常工作,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摆脱时间、日程表的束缚,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工作室附近的湖边,从早到晚,不被打扰,专心致志沉浸在自然中,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空度”。可自然世界里每天、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的美丽场景,这让他产生了新的创作灵感。
        《空度》就是想用至简的方式来传达最纯的美,天亮了,湖边有一艘船,小鸟时而飞过,蝴蝶时而飞过,湖边的蜘蛛网里,一只天牛正在和蜘蛛搏斗,下雨了,湖面有许多蜻蜓……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已经有如此多的变幻,大自然每天都在上演的美景,正如生活里到处都有的小小美好一样,总是被我们所忽略。
         因此,《空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内容书,朱赢椿甚至说:“这本书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没什么用,请谨慎购买!《空度》不是给躁动的人,而是给目前来讲比较躁动,但是内心渴望宁静的人。你想寻找宁静的感觉,你暂时没有时间去河边,不妨翻翻这本书。”
        关于出版《空度》的意义,朱赢椿解释道:“这本书记录的是一天的变化,而这一天也就是人的一生,人来到世界,从黑暗来到光明,最后闭上眼睛回到黑暗之处。这就是这本书独一无二之处,用对一天的记录,描绘一生。”

        朱赢椿谈生活哲学:至简才最美

       身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的朱赢椿,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浦睿文化出版的《一个一个人》也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
上海读者对朱赢椿已经十分熟悉了,对他总是别出心裁的创作灵感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十分喜爱,现场来了许多朱赢椿的“铁粉”,面对在场读者五花八门的问题,朱赢椿也与大家敞开心扉,坦诚回答各类问题。
      “慢生活”是朱赢椿一直秉承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哲学,这次他通过《空度》,他想要更进一步地传达对“慢”的理解:慢,不是懈怠、懒惰、消极,而是让日常生活与内心不断地碰撞;慢,不是突然的事情;慢,是慢慢慢下来。哪怕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里,能有一天,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都好。
        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都市人的心境始终处于烦闷、焦虑、狂躁的状态中,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却掩盖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其实我们内心里有很多恐惧、不安和焦虑,但是我们却把自己投入到别人的生活中去,我们不停刷微博、看新闻、聊八卦,我们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这些东西中去,以掩饰和逃避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谈到为什么会策划出版《空度》一书时,朱赢椿如是说。同时,朱赢椿还透露,将于未来两个月推出新作《虫事》、《肥肉》。《虫事》是根据工作室外对小昆虫的观察,用故事和画作体现小虫大事,而《肥肉》则制作历时长达六年,根据采访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对“肥肉”的感想集结而成。

        《空度》被喻为图书奢侈品
  
        对于《空度》令人咂舌的480元高昂定价,朱赢椿笑言差点不敢来上海书展做活动。
        为了最好地展现图文内容,传达“空度”的理念,朱赢椿多次亲自到印厂选纸、讨论制作工艺、查看样品。不仅用纸选了最好最贵的进口特种纸,印刷时为了极尽努力还原画面的真实美感,使用了专利印刷技术,用四色调和来还原黑白灰。为了不让书本在打开时有装订的痕迹破坏画面的美感,整本书都是用对裱的方式,全手工装订,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费心。如此高难度工艺造就的《空度》,只限量发售一千本。
       浦睿文化表示,在愈发追求快速、廉价阅读的今天,《空度》有着颠覆性概念,是图书出版史上最简约的艺术品,希望这本喻为图书奢侈品的《空度》,能成为小部分人心中难逢的知己,获得从未有过的阅读观感和体验。

点评

开始还以为价格多打了一个0  发表于 2013-9-21 23:1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维钧回忆录(全13册)

s26879647.jpg gaow38902_b-5079946.jpg

作者: 顾维钧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译者: 唐德刚
出版年: 2013-8-11
页数: 5612
定价: 990.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1090963

       13卷本的新版《顾维钧回忆录》出版座谈会昨日在京举行,这是该书第一次以整套的方式同时出版。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将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图书馆进行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界免费使用。这项合作的合同预计将于9月底签署,三家文化机构会一起进行跨国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进行整理、电子化及描述。
       第一版《顾维钧回忆录》的出版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以每年一册的方式推出,整个出版持续到1994年才全部完成。由于逐年出版,很多读者手里并没有收藏到全套图书,此番中华书局将13册内容全部重新排版,订正错误,增加照片,一次性推出。而这套书的内容主要来自顾维钧在退休后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参加该校“口述历史计划”的口述。先后有5位学者根据顾维钧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记、会谈记录、信函文件、电报档案等,进行整理和编撰。历时17年,最终形成了共计11000余页的书稿。
      在座谈会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和首师大原校长齐世荣都提到这套书是非常珍贵的从私人角度看待历史的档案,提供了官方文件之外的内容。齐世荣说:“如果研究中国现代外交史,这套书是必须要读的。而且他还创造了口述史的壮举。500多个小时的口述,至少在中国目前的口述史中没有比这个更长的了。”
      首师大历史系教授徐蓝是少有集齐了第一套《顾维钧回忆录》的读者,而这套书也成了她上课时重要的参考资料。“我们一说巴黎和会,总是说当时我们怎么受欺负,但是看了顾维钧的回忆录,就会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据理力争的。当时美国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在顾维钧的回忆录里记载着,并不仅仅是因为利益的原因,美方也对巴黎和会没有解决中国山东问题特别不满。而美国当时的态度对中国是有利的,奠定了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的基础。读这套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方方面面的态度,让我们的观点更客观。”

    ■ 对话

    杨雪兰:他拒绝使用联合国护照

    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他一直都留着

新京报:哥大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图合作,计划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者使用,现在这件事情开始做了吗?

杨雪兰:还没做,他们正在拟合同,9月底会写好合同,然后就会开始做。要拿这些资料去复制,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再由专家审定。未来学者在做研究的时候,比如你要找巴黎和会的资料,就可以调出来顾维钧当时对巴黎和会的记录是怎么样的。他记录得非常详细,会写下来他怎么说,我怎么说,就可以看到那时候各方的态度是什么样,应该很有意思。

新京报:这些资料在使用时都是免费的?

杨雪兰:对的,但是复制需要一定时间,再要把现在的内容理顺。社科院近代史所会把内容派给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去做审定。

新京报:新版的《顾维钧回忆录》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杨雪兰:这个书其实在1983年到1994年就陆续出版过,但是当时是逐年出版的,很多人缺了其中几卷。这是第一次全套一起出,这个非常好。我昨天过来才看到印好的新版回忆录,增加了一些照片。顾维钧什么都留,他收集的档案非常全,不久前他们整理出他的盒子里还有一封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谢谢他送糖给我。

新京报:他是什么情况下给你送糖的?

杨雪兰:我们家里和他关系很好,一直有见到他。大概1945年我们从菲律宾到美国,他接待我们,我们都在旧金山。好像是他某次送了我糖,我写了封信写得乱七八糟。好玩吗?我最近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要把这些盒子捐给哥大了。

新京报:刚才有学者说,顾维钧记日记记得很详细,你有没有见过他记日记?

杨雪兰:从来没有。
这么多年大家还重视他

新京报:老版的回忆录有没有读完?

杨雪兰:没有,他的工作我们只是听听他口里讲讲,他也不会讲很多,在家里时我们都是私人的关系。但是呢,他爱国的这种精神,这个我们都很感动。

新京报:记得你曾经提到过顾维钧的爱国心很强?

杨雪兰:是的,有时候我们跟他说“一起去度假吧!”他就会说“不可以,有事情做。”我们说“放弃啦!”他会说“不可以不可以。”他的护照有一段时间有个很复杂的情况,他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护照,只有联合国护照。我们想要出去玩需要护照,他就不能去,我们说“用联合国的吧”,但是用这个护照得在登记表上说自己是没有国家的人。他说“我不能登记,我不是没有国家的人。”我们会觉得这是小事情嘛,但他就说不能承认自己没有国家。有些思想他是很强烈的。

新京报:今天上午的座谈会,你有没有印象深的观点?

杨雪兰:我觉得第一,开始要做这个事情前,我妈妈就说,这么多年了,人家还记得他吗?第二,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即便记得他,是不是还重视他?今天我感觉,不管是哪个年龄的人,中年的老年的都还是重视他的,我们很感谢。外交部也出了人来,美国大使馆也出了人来。他们来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108岁母亲打麻将每次打8个小时

新京报:你的母亲马上就要108岁了?她现在还好吗?

杨雪兰:非常好啊,我带了一些她的照片过来,她一点都不像她的实际年龄。她现在自己住,每个礼拜打两次麻将,一次8个小时,3点半打到11点半,她非常有活力,非常好。我觉得年纪大了,就是应该这么样过日子,她不感觉老,可以玩可以吃睡得好。如果问她“今天你好吗?”她会说“每一天都是好天。”

新京报:那她会经常回忆其和顾维钧的往事吗?

杨雪兰:不会,她出过一本书,是她的回忆录。很多人老了之后总想过去的事,但她是往前看,所以她心态很年轻。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稚晖全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rdn_520b3a3999d8e.jpg

       近日,14卷本繁体竖排版《吴稚晖全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吴稚晖(1865-1953),名朓,字敬恒,江苏武进人。早年为清朝举人,曾参加过康梁发起的“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后留学于日、英、法等国,其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病逝于台湾,终年88岁。
       吴稚晖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热心文化事业,学贯中西,建树颇多,影响甚大。1963年,吴稚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
据了解,九州出版社新版《吴稚晖全集》仍按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全集内容加以调整,分为6编14册,具体为:1、《哲理与文教》;2、《科学与工艺》;3、《国音与文字学》;4、《国是与党务》;5、《日记、书信、笔记》;6、《杂编》。
      吴稚晖个性狂狷率真,诙谐幽默,号称民国第一怪人,是民国史上一个一言难尽、颇耐品读的人物。此套全集的出版,对于推动吴稚晖的研究、民国史的研究,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s26816120.jpg res12_attpic_brief.jpg res07_attpic_brief.jpg s26913725.jpg s26710991.jpg s26816251.jpg s26913725.jpg s27005616.jpg da969491358bef1f0c06928725510da9.jpg rdn_51dfaedccdedb.jpg rdn_51e3b2c44689f.jpg rdn_51f63dd0a2a6f.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rdn_51f635b4aa056.jpg rdn_51f635c7a6a8f.jpg rdn_51f737abc81ad.jpg rdn_51f73941e8d22.jpg rdn_51f761348df36.jpg rdn_51f7394165f3d.jpg rdn_520c884f86ae9.jpg rdn_521c5402cdcc8.jpg rdn_521ec07118eb7.jpg rdn_521efe71ba370.jpg rdn_522d3658c8d71.jpg rdn_522ef0175b15c.jpg rdn_5226b193d8e7b.jpg rdn_5226ea30aa2d3.jpg rdn_52157fcfe489f.jpg rdn_52302535cb663.jpg rdn_523179983349a.jpg rdn_5215854211124.jpg s26943659.jpg s27006164.jpg s27033733.jpg s27034662.jpg 20130909092514001.jpg rdn_522e8732168a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思想@网络.中国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册数:  6
简介 · · · · · · 

张树新,吴伯凡,汪向东主编

众声喧哗

1.jpg

作者: 胡泳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与公共讨论
出版年: 2008.9
页数: 369
定价: 3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网络.中国
ISBN: 9787563375622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触及了网络政治学中的一个重大话题——网络空间中的私域与公域。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信息时代的开端,公与私的含义和边界都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游移。《众声喧哗》主要探讨,经由新的共有媒体的作用,传统的公私两分如何在社会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产生消长和易位。在这里,公域与私域不能看做结构性的东西,而必须视之为一种流和一种过程。在网络时代,我们既要追求生机勃勃的公共生活,又要保证私人领域一定的自主性。共有媒体也许不能一夜之间改变中国政治,但是却能够促进独立于国家的社会力量的发展。

作者简介  · · · · · ·
胡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内最早从事互联网和新媒体研究的人士之一,2005年被搜狐评为“10年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人”之一。译作包括《数字化生存》《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比特之城:空间·场所·信息高速公路》等,其中《数字化生存》是中国迈入网络时代之际影响最大的启蒙读物。

我们的防火墙

s27044802.jpg
作者: 李永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网络时代的表达与监管
出版年: 2009-11
页数: 267
定价: 32.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网络.中国
ISBN: 9787563391066

内容简介  · · · · · ·
林达、胡泳、姜奇平、张凤阳、杜骏飞、严强推荐阅读。
本书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它们是这个新技术时代的一体两面。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匿名、加密等技术特征,为各种话语和集体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给传统意义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模式等,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
站在民意表达的角度看,3亿多网民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社群,形成新的意见阶层。“热帖、跟帖、转帖”的传播技术得以快速汇聚草根的偏好;“话题、词语、故事”的传播内容时常被群体情绪推波助澜;“人肉搜索、恶搞、山寨”的行为艺术展现了大众消解权力的狂欢。站在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防火墙”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诞生成长。在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个真实的技术存在,更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最好意象。
现有的互联网监管体系至少可区分出四种不同角色,即充当主导者的中央政府、充当执行者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充当协作者的运营机构以及充当自律和相互监督者的网民。不同角色的行动逻辑也各不相同。要理解多重角色如何能够殊途同归,必须进入政治文化传统予以体察。

本书由一个强烈时代感的主题介入,最后又回到古老的价值层面,力图追寻“善”的政治。各方应有更多耐心和信心,为价值理想和现实权衡寻找对话余地。

作者简介  · · · · · ·
李永刚,政治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政治、政治学基础理论、地方公共政策等。在《二十一世纪》(香港中文大学)、《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合著《政治哲学关键词》等。在国内较早从事互联网政治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相关课题。1999—2000年间创办学术网站“思想的境界”。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

s27041993.jpg

作者: 邱林川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页数: 332
定价: 39.8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网络.中国
ISBN: 9787549543380

内容简介  · · · · · ·
《信息时代的世界工厂》,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世界工厂”。但你是否想过,“信息时代”与“世界工厂”之间有何联系?本书认为,回答此问题必须了解网吧、短信、小灵通、山寨机等中低端信息传播工具,必须走进城中村、厂矿宿舍、工殇医院,以及各式各样的新媒体事件——因为那里的流动打工者,那里的老与少,正在构建方兴未艾的新工人阶级,因为他们的网络社会才是“世界工厂”的支柱和“信息时代”的基础。
关于新工人阶级的网络社会,本书经十年积累,内容分三部分。上编“网络之普及”讨论网吧与手机的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文化现象、制度问题与社会影响。中编“信息中下阶层”梳理流动人口、劳工、青少年及老年人如何在社会大转型背景下,利用网络科技,应对生存议题,进行草根创新。下编“新工人阶级之雏形”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上考察新工人阶级形成的特点,包括网络条件下的控制与颠覆、文化表达及重大社会事件。
2009年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推出英文版以来,本书得到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并获“简•雅各布斯城市传播图书奖”提名。牛津大学互联网研究所主任比尔•达顿教授如此评价:“互联网及相关信息传播技术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产生社会作用?迄今为止,此书的探讨最有洞见,且以实证为根基。”

作者简介  · · · · · ·
邱林川(Jack Linchuan Qiu),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信息传播技术、阶级、全球化及社会变迁。著作包括《新媒体事件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Working-Class Network Society(专著,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Mobile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合著,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其中部分已被译成德、法、西、葡、韩等国语言。

连线力

s27041975.jpg

作者: 杨国斌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网民在行动
译者: 邓燕华
出版年: 2013-9
页数: 320
定价: 39.00
装帧: 平装
丛书: 思想@网络.中国
ISBN: 9787549543373

内容简介  · · · · · ·
《连线力》,最关切我们未来的“思想@网络.中国”丛书之一,互联网中国传媒参考书。

中国网民在行动。在中国的广大网民中,普遍存在着对正义的渴望和追求,对弱者和小人物的同情, 对贪官污吏的痛恶,对政府的失望, 对权贵的嘲讽,对沟通的渴望,甚至对革命的呼唤。这些因素有着共同的内在逻辑,即情感逻辑。在这个意义上,情感汹涌的网络事件,是整个中国社会情感结构的脉络。

1994年,中国开通了全功能的网络连接。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个充满活力与矛盾的网络文化。它富有想象力,充满幽默,抨击社会不公。普通人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获取信息、参与维权与抗争,从而获得自我实现、社群团结以及草根赋权的新体验。与此同时,网络的管制也日益收紧。发生在大变革时代的网络行动, 与宏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本书展示的,是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如何克服客观条件的限制,拓展表达和参与的空间,构建新时代的电子公民行动。连线的力量,依赖网络但根源于民众,凝聚了人民对自由与正义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简介  · · · · · ·
作者杨国斌,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及社会学系副教授(终身教授职)。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化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国际传播、社会学理论、传播学理论、叙事学等。担任《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当代社会学》(Contemporary Sociology) 及《公共文化》(Public Culture) 等重要英美学术刊物编委。1993年获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博士学位(文学翻译方向),师从王佐良教授; 2000年获美国私立纽约大学 (NYU)社会学博士学位,师从Craig Calhoun教授。其专著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itizen Activism Online获2010年度美国社会学学会信息与传播技术分会最佳图书奖。另有《文心雕龙英译》(大中华文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年版)。与李静君教授合编Re-envisioning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Politics and Poetics of Collective Memories in Reform China (2007)。

译者邓燕华,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10年获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博士学位,研究抗争政治与环境政治。学术成果主要发表于The China Quarterly,The China 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以及《管理世界》等杂志,博士论文《中国农村的环保抗争》获台湾思源人文社会科学博士论文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柱头上的圣经

s27042023.jpg

作者: 啸声 (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页数: 552
定价: 9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9535651

内容简介  · · · · · ·
世界上关于基督教《圣经》的书,实在是汗牛充栋,不可胜计。可是,把“叙事柱头”按《圣经》故事编撰起来,毫无疑问是史无前例的独特创意。
西方中世纪艺术就其本质而言,是基督教艺术;基督教艺术就其大体而言,以《圣经》为内容。在柱头上表现《圣经》题材,亦即柱头与《圣经》结缘,成就了辉煌中世纪艺术最精彩的篇章。
在结构上担负着起拱承重功能的柱头,到了基督教的鼎盛时期,即艺术史所谓的罗曼时期(11至12世纪前后),在传统的花叶纹样装饰上又有独创性的发展,即表现《圣经》故事,称叙事柱头。由于基督教世界尤其是法兰西和西班牙在这一时期建造了遍布各地的教堂和修道院,便对建筑及其装饰有巨大的需求,因此造就出许多天才工匠,他们又在叙事柱头上各显神通,创作出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传世杰作。欣赏这宗珍奇,既赏心悦目,又广识益智。
本书作者在长期考察研究西方中世纪艺术过程中,对罗曼叙事柱并没有和装饰柱头格外关注,曾亲自拍摄下数千柱头的珍贵资料。《柱头上的〈圣经〉》在讲述有关内容的同时,由作者精选280个柱头,按照《旧约》、《新约》、后世和其它四部分编篡起来,成为一部左史右图的奇书,供我国读者翻阅把玩。

作者简介  · · · · · ·
啸声,姓邢,祖籍北京,1938年生于上海。幼习书画,长学外语。自1981年起,专门从事外国美术的介绍工作。1984年至1986年,受国家选派赴巴黎,进修考察西方美术史,主攻中世纪艺术与现当代艺术。后又多次应邀出访,先后到欧美十余国考察讲学,并有广泛的交游。2000年,当选西班牙圣费尔南多王家美术院通讯院士。
 楼主| 发表于 2013-9-17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年代

s27050086.jpg

作者: (法)安妮·弗朗索瓦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副标题: 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
译者: 俞佳乐
出版年: 2013-9
页数: 240
定价: 34.00元
ISBN: 9787549536641

内容简介  · · · · · ·
只有巴黎会产生这样一本书。
这是安妮•弗朗索瓦五十年读书时光的回忆录。从记事起,安妮就生活在一群为书痴狂、将阅读视为主要生存方式的巴黎人中间。一年夏天,弗朗索瓦家所在的公寓失火,母亲是最后撤离火场的人:穿着睡衣,腋下还夹着一本书。后来,作为一家著名出版社的编辑,安妮在阅读中度过了自己大部分职业生涯 ,与书发生了许多奇妙的际遇,也积累了形形色色的故事和话题。
只要读书,就有怪癖。在一个热情、调皮、温柔的书痴笔下,与书有关的每件事都很有趣,也都无可避免地产生令人抓狂的问题。而读书不仅是智力的、并且是感官的经历,有色彩和声响,气味和触感,肌肉和神经,记忆与遗忘,是关于心灵、时空和生命的热情诗。
安妮•弗朗索瓦不是藏书家,只是一个纯粹的爱书人。她来自一个儿童以读书作为主要娱乐的年代,阅读对她来说是最无害的游戏,而她也始终保持着业余爱好者的精神,对书的热爱如孩童喜欢糖果般纯真自然。

★编辑推荐

告诉我你读了什么,我就告诉你,你是谁。
书会入侵读者的房间,卷入他的爱情、家庭、友谊、职业交往……而一个人的藏书,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他的自传,关于他归属的部落,他围绕着书构建的整个生活。
本书是一个巴黎书痴所有与书有关的幸福回忆。最亲爱的朋友在这里遇见彼此。
安妮•弗朗索瓦的笔触是轻盈的、有趣的、敏感的,无论触碰、抓挠或抚摸都具有同样的精度。在她笔下,中年的沧桑与孩童的热情富于魅力地融为一体。

作者简介  · · · · · ·

安妮•弗朗索瓦(Annie François),法国瑟伊出版社编辑。著有《非正式的自我创伤记录:我与癌的战争》、《步履蹒跚:烟民的自白》、《家庭纠纷场景:字面的以及象征的》、《芥末培根故事集》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7 09:51 , Processed in 0.06087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