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山人

每日一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

林达 著
ISBN 978-7-108-04431-0 2013.07出版 定价:44.00
以数十幅“二战”中犹太集中营被害儿童的幸存画作为主,围绕在苦难中坚守人的尊严、坚持美的创造和智慧的思考这一核心内容,讲述相关背景和有记载的人物及故事,内容涉及普通的犹太家庭、犹太儿童、犹太艺术家等大批浩劫受难者的遭遇和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

p959297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时 · 西藏
作者: 徐家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副标题: 中国国家地理
出版年: 2013-8
页数: 228
定价: 68.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08641270

s26841730.jpg

内容简介  · · · · · ·
在这里,雪域之天堂触手可及。

在这里,记忆冲破时空的枷锁。

在这里,人们思索过去和未来。

在这里,失落的信仰终被寻回。

一本书,一个人,一份坚定的信仰,一种彻悟的力量。

一百余幅穿越时空的藏地影像,带你探寻三十年秘境记忆。

作者简介  · · · · · ·

徐家树,澳籍华人,摄影家,翻译家,旅行家。

国内最早深入拍摄藏地的摄影家之一。

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曾获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第130届国际摄影展银奖(曾在CCTV《新闻联播》中报道)、澳大利亚职业摄影协会全国摄影展览银奖(1991年)、美国“Communication Arts”杰出摄影奖(1992年)等。作品曾登上《经济学家》杂志2003年1月封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因机缘巧合,有幸前往西藏,并为此着迷。三十年间,不惜远渡重洋,多次往返信仰之地,用无数张影像和随行记录,向藏地虔诚朝圣。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雀记
作者: 苏童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出版年: 2013-8
页数: 304
定价: 37.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06369916

s26930352.jpg

内容简介  · · · · · ·
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
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儿媳嫌弃,儿子不争,祖父只好交给医院关照。祖父不屈不挠,开始“破坏”医院的树木。周围的人都被祖父气疯了,照看祖父这件事自然落在了保润身上。为了驯服不安分的祖父,保润发明出了自己独特的绝招——娴熟的“捆人”技术以及五花八门的绳结。祖父变得服服帖帖,保润也成了医院里的大名人,不断地被请去驯服那些不安分不听话的病人。
终于有一天,他在医院里,撞见了照片上那个不知名的少女。
少女无名,是从小被医院老花匠收养的弃婴,人称仙女。仙女年少傲气,唯独听命于柳生。与仙女约会,让保润动了心,他与柳生做一个交易。事后发觉被柳生欺骗的仙女看不上保润,两人在溜冰场上不欢而散。
保润心有不甘,柳生遂撺掇两人的舞会,跳小拉,地点在医院的水塔。仙女不从,保润便使出自己的捆人绝技,把仙女捆在了水塔里,扬长而去。然而,等待他的,却是警车。柳生出来了,保润却被留在了监狱里,蒙受十年冤屈,徒耗十年光阴。
这十年里,仙女被视为“扫帚星”远走故里,保润一家则早已家破人亡。柳生深藏罪疚,洗心革面,代替保润照顾祖父,做起了本分的生意。万料不到,仙女回来了,回到了这间医院和香椿街,改名“白蓁”。柳生迷上了更漂亮的白蓁。但曾经的罪恶是抹不掉的,白蓁再次离开了。
保润出狱,柳生迎接。两人成了至交,仿佛彼此不曾相欠。可是,白蓁带着肚里的孩子回来了,致使三人无法不去面对过往的巨大创痛。在水塔里跳一场小拉,对于保润来说,就与白蓁(仙女)“清账”了。他曾经以为,自己与柳生之间,过去的就过去了,但是,命运迫使他发现,该还的终是要还的。于是,在柳生的新婚之夜,他终于跟柳生“清帐”了……
白蓁走了,留下了一个红脸婴儿,红脸是羞耻,是愤怒。他躺在保润祖父的怀里,那个比任何人都活得长久、活得不朽的祖父。

作者简介  · · · · · ·
苏童,生于1963年,江苏苏州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过教师、编辑,现为江苏省作协专业作家。从198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代表作为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红粉》《罂粟之家》《三盏灯》,长篇小说《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碧奴》《河岸》。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活着
作者: 李玉霄 / 王崴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 2013-7
页数: 272
定价: 4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中国国家地理&腾讯新闻 合作书系
ISBN: 9787508640501

s26824661.jpg

内容简介  · · · · · ·
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腾讯网新闻中心著名栏目《活着》集结成书,由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出品。
时代变迁,百姓沉浮,都自这微小的孔隙中渗透出。23个图片故事,每张图片都传递出事实的体温。不煽情、不冷漠,在苦难之中发现人性之美,给人以生存的力量。让镜头聚焦民众,感受事实的力量。

——————————————————————————————————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每一帧照片都有发人深省、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林克的镜头走进大凉山,去触摸那块土地的温度。洞悉人生,洞察生活,真实反映底层的作品,可以触摸人心,触动生活的作品!
——杨锦麟在腾讯微博上评论《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这是一位网友评论《活着》时发的感慨。看着腾讯的《活着》,心里总会一震一震的。正当我们这群传统纸媒工作者 “奋斗在活着的边缘”的时候,网络媒体已经活出了另一番儿的精彩。……《活着》的读者“不是冷漠的旁观者,更不是绝望的抱怨者,他们易感、仁爱,是草根公益的行动者。”我说,当读者因你成为行动者,你也必将因行动者成为领导者。
——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 李舸

《活着》激活了摄影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网络是一个奇妙的场,摄影者与读者通过照片相遇,读者与读者之间也有照面,产生诸多化学反应。原本在纸质媒体上已经濒临末路的"图片故事"再度复兴。
—— 中国人民大学摄影系教师/知名摄影评论家 任悦

网友评论:

腾讯北京市网友 空谷幽兰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第一次来腾讯评论,活着,不容易,活着是为了活得更好、更有尊严。每当我抱怨生活艰难时,就会从《活着》汲取精神力量。好的栏目不需要哗众取宠,默默的,真实的,踏实的做自己,群中就会把它捧得很高,很高……
腾讯宁波市网友 竹悦居士 评 《活着》两周年特别策划:
图文合璧,相得益彰,这是《活着》最大的亮点与震撼之处。现代人匆忙的步伐常常让那些寓意深刻的文字行走在消逝中,但影像的力量就在于如闪电般驰骋而过却烙下心痕的震撼力。
腾讯网友 豆浆油条 评 《活着:没有身份的群落》:
感谢腾迅!感谢腾讯让我们看到社会中《活着》真实的一面!
腾迅深圳市网友 丫 评《活着:没有爸爸的这一年》:
我感动地哭了……《活着》这个栏目,请做下去,一直做下去。
腾迅南京市网友 mgasd 评 《活着:暗命》:
《活着》这个栏目做得很好,每次都看得潸然泪下,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崇高的使命,感谢摄影师让我们看到真真切切的世界的很多面。
腾讯重庆市网友 陌生人 评 《活着:指尖的阳光》:
偶然间点到了《活着》,只看了一季就让我下定决心,每季都看,并开始关注腾讯出品的内容。因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个人所缺失的东西。
腾讯南昌市网友 Smile 评 《活着》一周年特别策划:
这个栏目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念头!

作者简介  · · · · · ·

李玉霄

曾任《南方周末》记者、《东方早报》特稿部主任、《南方人物周刊》主笔等职,2006年加盟腾讯网,现任腾讯网副总编辑。

王崴

现就职于腾讯网新闻中心。《活着》栏目创办者与责任编辑,主要负责栏目的选题策划、编辑制作等工作。栏目创办至今,已与上百名国内优秀摄影师有过成功合作,并将《活着》运作为中国互联网知名品牌栏目。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 )
作者: 江勇振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日正当中,1917—1927
出版年: 2013-9-1
页数: 846
定价: 98.00(全二册)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3056468

s27006213.jpg

内容简介  · · · · · ·
1.学界公认最权威最翔实的胡适传记

2.哈佛博士江勇振首次全景式再现“多面胡适”的巅峰十年(1917~1927)

3.“吾辈已返,尔等且拭目以待!”——胡适

4.纠正周策纵、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罗志田等名家旧说

1917—1927年是青年胡适名满天下、如日中天的巅峰十年。他引爆五四新文化运动,引领公众舆论,参与思想、政治论争,争夺文化霸权,时刻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短短十年,青年胡适一跃成为“20世纪中国第一公共知识分子”、“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

本书大量征引第一手材料,跳出胡适研究窠臼,纠正周策纵、唐德刚、林毓生、周质平、罗志田等名家旧说,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多面胡适”——

他如何借助北大推广白话文?

如何取代梁启超成为文化界大佬?

如何与陈独秀分道扬镳?

如何操纵媒体,塑造自己的“公知”形象?

如何挪用、误用、滥用杜威、赫胥黎、易卜生?

如何一度倡导法西斯主义?

如何提倡“好人应该当官”?

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自由主义者?

如何努力赚钱,成为民国版税第一人?

如何及时行乐,周旋于众情人之间?

如何热衷暴露个人身体隐私?

如何成为一个处世圆通、人见人爱的社交明星?

作者简介  · · · · · ·

江勇振

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美国哈佛大学博士。现任美国印第安那州私立德堡(DePauw)大学历史系教授。

主要著作包括:

《张君劢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79年);

Social Engineering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19-194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

《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新星出版社,2011年);

《星星•月亮•太阳——胡适的情感世界(增订版)》(新星出版社,2012年)。
 楼主| 发表于 2013-9-4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绿镜头

s1567332.jpg s27026975.jpg

内容简介  · · · · · ·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作者简介  · · · · · ·
汪永晨 女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系 现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民间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召集人。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跑遍中国各省及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十几个国家。
制作的广播特写《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走向正在消失的冰川��寄自长江源的家书》、《百岁老人和她的渡口》三次获亚洲太平洋广播节目大奖;
1999年获中国环境奖“地球奖”,随后将所获两万元人民币奖金捐给中华环保基金会,设立了“绿家园教育基金”。
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
1996年创办了“绿家园志愿者”民间环保群体。在中国开创了民间观鸟、观树、领养树等活动。并开始组织志愿者到沙漠、黄河边、长城脚下种树,在长江边保护濒危动物白鳍豚、开辟了绿家园绿色耕种营地、绿色讲座“周三课堂”和环境记者沙龙。目前参加绿家园志愿者活动的有近5万人次。
1996年开始发烧摄影,并用镜头记录下了大自然的壮美及现状。特别是1998年9月徒步走进长江源头,近距离地接触了母亲河的发源地-姜古迪如冰川、江源的网状水系和生活在江源的人家;1999年随国际科学考察船在北极,拍摄到北极的白昼和蹲在冰蘑菇上的北极海象、游出北冰洋的北极熊;2002年8月,在南非参加世界可待续发展首脑大会期间,拍摄到了南非最具代表性的五种野生动物“犀、狮、象、水、豹”;2002年10月,在西藏阿里的羌塘自然保护区,更是把上万只藏野驴和上千只藏羚羊奔跑时的气势,用镜头记录了下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
作者: 黄永玉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3-8
页数: 1188
定价: 138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20098521

s26858875.jpg

内容简介  · · · · · ·
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上世纪四十年代即已动笔,历经动荡的岁月,几次停辍,至作者八十多岁始得以续写,现在完成的第一部《朱雀城》,描写的是作者童年生活过的故乡的风貌。
这是一部浓墨重彩的历史生活长卷,一幅多民族文化交融的边城风俗图画。作者少小离家,一生漂泊,本书的创作源于他深刻的故乡记忆和生命体验。极其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朱雀城,它的社会组成的各个侧面,它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生活在其间的形形色色的人物……种种欢乐与悲苦、呼吸与悸动,构成一座古城的勃勃生机。

小说笔法看似十分随意,实则取材极为严谨,细节准确;语言尤其值得称叹,它得力于"故乡思维",独具朱雀特色和朱雀风格,更是文学的升华与艺术的呈现。

作者简介  · · · · · ·
黄永玉,土家族,画家、作家。
1924年8月生,湘西凤凰人,原名黄永裕。曾用笔名:椿屋大郎、黄笛、黄杏槟、牛夫子、咏喻、吴世茫、老獭、姚育水等。
自学美术、文学, 以木刻开始艺术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在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 酒的包装,广为人知,深受大众喜爱。
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从事文学创作长达七十余年。诗歌、散文、杂文、小说诸种体裁均有佳作。先后出版《永玉六记》《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等作品。
诗集《曾经有过那种时候》荣获1982年中国作家协会举办的“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诗集)奖”。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人 于 2013-9-13 14:50 编辑

空度

s26956097.jpg

作者: 朱赢椿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定价: 480.00元
装帧: 精装
ISBN: 9787540461515

内容简介  · · · · · ·

天亮了
一只鸟落在船上
蝴蝶从水面飞过
湖畔边的蜘蛛网里,一只蜘蛛正在和天牛扭打
野鸭悠然自得地从水面游走
傍晚了
月亮倒映在湖面上……
还有谁会在意到,生活里,还有着那么多美妙的瞬间?
都市生活有太多恐惧、焦虑、不安,我们忙碌,我们逃避,我们把时间投向他人的生活,却忽 略了自己的内心。
慢,不是懈怠、懒惰、消极,而是让日常生活与内心不断地碰撞。
慢,不是突然的事情。
慢,是慢慢慢下来。
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

【编辑推荐】

从未见过的禅意之书
宁静之美的艺术体验
朱赢椿空灵入微之作
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书页流动,留住时间
一切细节都已完美
签名限量典藏版

作者简介  · · · · · ·
朱赢椿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
他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并数次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和“世界最美的书”称号。最新设计作品《一个一个人》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

        8月17日下午,著名设计师、图书策划人朱赢椿携其最新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在上海书展举办首发仪式暨签售活动。
        红网上海8月18日讯(通讯员魏薇)8月17日下午,因《设计诗》一书在网络爆红的著名设计师、图书策划人朱赢椿携其最新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在上海书展举办首发仪式暨签售活动。活动现场,朱赢椿与读者分享了《空度》的创作缘起及通过这部作品想要传达的生活哲学。

          实验性概念作品《空度》书展首发

        《空度》是一本精美的艺术摄影集。2013年年初,朱赢椿因脚踝骨折,数月时间都无法开展日常工作,于是他决定趁此机会,摆脱时间、日程表的束缚,在朋友的帮助下,来到工作室附近的湖边,从早到晚,不被打扰,专心致志沉浸在自然中,让时间在无所事事中“空度”。可自然世界里每天、每分、每秒都在上演的美丽场景,这让他产生了新的创作灵感。
        《空度》就是想用至简的方式来传达最纯的美,天亮了,湖边有一艘船,小鸟时而飞过,蝴蝶时而飞过,湖边的蜘蛛网里,一只天牛正在和蜘蛛搏斗,下雨了,湖面有许多蜻蜓……短短的一天时间里,已经有如此多的变幻,大自然每天都在上演的美景,正如生活里到处都有的小小美好一样,总是被我们所忽略。
         因此,《空度》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内容书,朱赢椿甚至说:“这本书可能对很多人来说,没什么用,请谨慎购买!《空度》不是给躁动的人,而是给目前来讲比较躁动,但是内心渴望宁静的人。你想寻找宁静的感觉,你暂时没有时间去河边,不妨翻翻这本书。”
        关于出版《空度》的意义,朱赢椿解释道:“这本书记录的是一天的变化,而这一天也就是人的一生,人来到世界,从黑暗来到光明,最后闭上眼睛回到黑暗之处。这就是这本书独一无二之处,用对一天的记录,描绘一生。”

        朱赢椿谈生活哲学:至简才最美

       身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总监、南京书衣坊工作室设计总监的朱赢椿,设计或策划的图书曾多次获得国内外设计大奖。浦睿文化出版的《一个一个人》也被评为2012年“中国最美的书”。
上海读者对朱赢椿已经十分熟悉了,对他总是别出心裁的创作灵感以及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十分喜爱,现场来了许多朱赢椿的“铁粉”,面对在场读者五花八门的问题,朱赢椿也与大家敞开心扉,坦诚回答各类问题。
      “慢生活”是朱赢椿一直秉承的生活理念和生活哲学,这次他通过《空度》,他想要更进一步地传达对“慢”的理解:慢,不是懈怠、懒惰、消极,而是让日常生活与内心不断地碰撞;慢,不是突然的事情;慢,是慢慢慢下来。哪怕一个星期或是一个月里,能有一天,忘掉时间,忘掉烦恼,和真正的自己好好相处,都好。
        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让都市人的心境始终处于烦闷、焦虑、狂躁的状态中,但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却掩盖了这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其实我们内心里有很多恐惧、不安和焦虑,但是我们却把自己投入到别人的生活中去,我们不停刷微博、看新闻、聊八卦,我们把自己的时间投入到这些东西中去,以掩饰和逃避我们自己的内心。”在谈到为什么会策划出版《空度》一书时,朱赢椿如是说。同时,朱赢椿还透露,将于未来两个月推出新作《虫事》、《肥肉》。《虫事》是根据工作室外对小昆虫的观察,用故事和画作体现小虫大事,而《肥肉》则制作历时长达六年,根据采访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对“肥肉”的感想集结而成。

        《空度》被喻为图书奢侈品
  
        对于《空度》令人咂舌的480元高昂定价,朱赢椿笑言差点不敢来上海书展做活动。
        为了最好地展现图文内容,传达“空度”的理念,朱赢椿多次亲自到印厂选纸、讨论制作工艺、查看样品。不仅用纸选了最好最贵的进口特种纸,印刷时为了极尽努力还原画面的真实美感,使用了专利印刷技术,用四色调和来还原黑白灰。为了不让书本在打开时有装订的痕迹破坏画面的美感,整本书都是用对裱的方式,全手工装订,每一个细节都精心、费心。如此高难度工艺造就的《空度》,只限量发售一千本。
       浦睿文化表示,在愈发追求快速、廉价阅读的今天,《空度》有着颠覆性概念,是图书出版史上最简约的艺术品,希望这本喻为图书奢侈品的《空度》,能成为小部分人心中难逢的知己,获得从未有过的阅读观感和体验。

点评

开始还以为价格多打了一个0  发表于 2013-9-21 23:1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顾维钧回忆录(全13册)

s26879647.jpg gaow38902_b-5079946.jpg

作者: 顾维钧
出版社: 中华书局
译者: 唐德刚
出版年: 2013-8-11
页数: 5612
定价: 990.00
装帧: 精装
ISBN: 9787101090963

       13卷本的新版《顾维钧回忆录》出版座谈会昨日在京举行,这是该书第一次以整套的方式同时出版。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将与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海图书馆进行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界免费使用。这项合作的合同预计将于9月底签署,三家文化机构会一起进行跨国合作,将顾维钧的资料进行整理、电子化及描述。
       第一版《顾维钧回忆录》的出版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以每年一册的方式推出,整个出版持续到1994年才全部完成。由于逐年出版,很多读者手里并没有收藏到全套图书,此番中华书局将13册内容全部重新排版,订正错误,增加照片,一次性推出。而这套书的内容主要来自顾维钧在退休后应母校哥伦比亚大学之邀,参加该校“口述历史计划”的口述。先后有5位学者根据顾维钧口述,并利用他保存多年的日记、会谈记录、信函文件、电报档案等,进行整理和编撰。历时17年,最终形成了共计11000余页的书稿。
      在座谈会上,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钊和首师大原校长齐世荣都提到这套书是非常珍贵的从私人角度看待历史的档案,提供了官方文件之外的内容。齐世荣说:“如果研究中国现代外交史,这套书是必须要读的。而且他还创造了口述史的壮举。500多个小时的口述,至少在中国目前的口述史中没有比这个更长的了。”
      首师大历史系教授徐蓝是少有集齐了第一套《顾维钧回忆录》的读者,而这套书也成了她上课时重要的参考资料。“我们一说巴黎和会,总是说当时我们怎么受欺负,但是看了顾维钧的回忆录,就会知道当时我们是怎么据理力争的。当时美国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在顾维钧的回忆录里记载着,并不仅仅是因为利益的原因,美方也对巴黎和会没有解决中国山东问题特别不满。而美国当时的态度对中国是有利的,奠定了华盛顿会议上解决山东问题的基础。读这套书可以让我们了解方方面面的态度,让我们的观点更客观。”

    ■ 对话

    杨雪兰:他拒绝使用联合国护照

    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他一直都留着

新京报:哥大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和上图合作,计划将顾维钧的资料电子化并提供给学者使用,现在这件事情开始做了吗?

杨雪兰:还没做,他们正在拟合同,9月底会写好合同,然后就会开始做。要拿这些资料去复制,可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然后再由专家审定。未来学者在做研究的时候,比如你要找巴黎和会的资料,就可以调出来顾维钧当时对巴黎和会的记录是怎么样的。他记录得非常详细,会写下来他怎么说,我怎么说,就可以看到那时候各方的态度是什么样,应该很有意思。

新京报:这些资料在使用时都是免费的?

杨雪兰:对的,但是复制需要一定时间,再要把现在的内容理顺。社科院近代史所会把内容派给不同领域的研究学者去做审定。

新京报:新版的《顾维钧回忆录》你是什么时候看到的?

杨雪兰:这个书其实在1983年到1994年就陆续出版过,但是当时是逐年出版的,很多人缺了其中几卷。这是第一次全套一起出,这个非常好。我昨天过来才看到印好的新版回忆录,增加了一些照片。顾维钧什么都留,他收集的档案非常全,不久前他们整理出他的盒子里还有一封我10岁时写给他的信,谢谢他送糖给我。

新京报:他是什么情况下给你送糖的?

杨雪兰:我们家里和他关系很好,一直有见到他。大概1945年我们从菲律宾到美国,他接待我们,我们都在旧金山。好像是他某次送了我糖,我写了封信写得乱七八糟。好玩吗?我最近才知道这个事情,因为要把这些盒子捐给哥大了。

新京报:刚才有学者说,顾维钧记日记记得很详细,你有没有见过他记日记?

杨雪兰:从来没有。
这么多年大家还重视他

新京报:老版的回忆录有没有读完?

杨雪兰:没有,他的工作我们只是听听他口里讲讲,他也不会讲很多,在家里时我们都是私人的关系。但是呢,他爱国的这种精神,这个我们都很感动。

新京报:记得你曾经提到过顾维钧的爱国心很强?

杨雪兰:是的,有时候我们跟他说“一起去度假吧!”他就会说“不可以,有事情做。”我们说“放弃啦!”他会说“不可以不可以。”他的护照有一段时间有个很复杂的情况,他当时没有一个国家的护照,只有联合国护照。我们想要出去玩需要护照,他就不能去,我们说“用联合国的吧”,但是用这个护照得在登记表上说自己是没有国家的人。他说“我不能登记,我不是没有国家的人。”我们会觉得这是小事情嘛,但他就说不能承认自己没有国家。有些思想他是很强烈的。

新京报:今天上午的座谈会,你有没有印象深的观点?

杨雪兰:我觉得第一,开始要做这个事情前,我妈妈就说,这么多年了,人家还记得他吗?第二,过去了这么多年,人们即便记得他,是不是还重视他?今天我感觉,不管是哪个年龄的人,中年的老年的都还是重视他的,我们很感谢。外交部也出了人来,美国大使馆也出了人来。他们来这个活动不是为了过去,而是为了现在和未来。

   108岁母亲打麻将每次打8个小时

新京报:你的母亲马上就要108岁了?她现在还好吗?

杨雪兰:非常好啊,我带了一些她的照片过来,她一点都不像她的实际年龄。她现在自己住,每个礼拜打两次麻将,一次8个小时,3点半打到11点半,她非常有活力,非常好。我觉得年纪大了,就是应该这么样过日子,她不感觉老,可以玩可以吃睡得好。如果问她“今天你好吗?”她会说“每一天都是好天。”

新京报:那她会经常回忆其和顾维钧的往事吗?

杨雪兰:不会,她出过一本书,是她的回忆录。很多人老了之后总想过去的事,但她是往前看,所以她心态很年轻。
 楼主| 发表于 2013-9-13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吴稚晖全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

rdn_520b3a3999d8e.jpg

       近日,14卷本繁体竖排版《吴稚晖全集》由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吴稚晖(1865-1953),名朓,字敬恒,江苏武进人。早年为清朝举人,曾参加过康梁发起的“公车上书”,主张维新。后留学于日、英、法等国,其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53年病逝于台湾,终年88岁。
       吴稚晖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是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热心文化事业,学贯中西,建树颇多,影响甚大。1963年,吴稚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
       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一生著述颇丰,有《吴稚晖先生全集》18册在台湾出版。
据了解,九州出版社新版《吴稚晖全集》仍按原版作繁体竖排版,在原版的基础上对全集内容加以调整,分为6编14册,具体为:1、《哲理与文教》;2、《科学与工艺》;3、《国音与文字学》;4、《国是与党务》;5、《日记、书信、笔记》;6、《杂编》。
      吴稚晖个性狂狷率真,诙谐幽默,号称民国第一怪人,是民国史上一个一言难尽、颇耐品读的人物。此套全集的出版,对于推动吴稚晖的研究、民国史的研究,都将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4 08:36 , Processed in 0.06887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