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如石

如石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20 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爱读书是一个人的喜好,爱书的好书的人聚个群,像任何其他一般兴趣爱好者结社组团一致,无可厚非,也不应该招致非议。读书的人,读书的爱好,毕竟不是不良嗜好,所以高调点低调点无所谓。如果不作沽名钓誉之想,高调 ...
如石 发表于 2011-5-20 18:41

进屋东瞅西望了一番,学习的这份心境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1-8-9 15:13 编辑

昆嵛山的水      
        山不在高低,有水则灵秀。
      昆嵛山的山不矮,拥有胶东第一高山的泰礴顶;昆嵛山的树不高,苍翠浓密处也能遮天蔽日。昆嵛山的水确是有名的,一年四季,溪水潺潺,有细窄的瀑布可观赏;有甘甜的山泉可饮用;有碧绿的浅潭可嬉戏。每当夏日炎炎,这里就更成为了烟台市民戏水避暑的休闲好去处。
     这次,我们一行三十多人专为戏水驱车奔往昆嵛山的东麓-蒿耩处,下车集合后急趔趄于河间。
     大雨过后的昆嵛山,依然是那么青翠,因添了些雾气,多了许山溪,成就了“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的诗意。
     也幸了前几日持续的大雨,使昆嵛山中原有的河道水量充盈,流速倍增。远望,水从绵延山谷中奔泄而出,没有了雨后山洪时的雷霆压顶,却也挟群马奔策之势。近观,水流湍急,犹如野马嬉戏,时而迈着轻盈舞步,时而奋蹄跳跃。至跌宕盘旋处,水浪激荡,又如群群野马受到惊吓,四散突奔。耳闻,犹如战车隆隆,仿佛带人回到了斯大林保卫战的二战战场,让人悚然而震颤大地。
      昆嵛山的水清,无论何时何处,汪汪的水透澈见底,不见得一丝泥土和杂质,家用的自来水也不敢与它媲美。水至清则无鱼,如此的常年流水,也见不得有鱼游弋,不惑年纪的我们置身入水中,孩提捉鱼的追忆仍若隔世。
      清水流至盘旋升腾处,变化莫测。溅起的水花或成点、线状;或成扇面状;或成蒲团状。薄处如蝉翼,晶莹意透;浓处似羊奶,泼洒开来。水旋急处,腾空挪移,又如巧夺天工的花匠,挥毫泼墨一蹴而就成白牡丹花丛长卷。
      溯水而上,探寻源头三四个小时,竟然不得其宗。抬眼忘去,绿树重掩、山峦叠嶂,云雾迷离。“隆隆”的水声却冲破这层层阻障,从天际而来。这时才恍然,此水本不应在这个唯经济利益至上的人世间有的。于是,我们停下了追寻的脚步立于水中,默默地有些索然。身下的“天水”竟全然没有我们这种疑惑,依然匝绕着我们这许多俗人,几番缠绵之后,绝然奔腾东去。我忍不住掬了几口入肚,手足摇曳间,依稀竟有了在仙间的翩然!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论的自由性      早前在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我是很喜欢看的。可惜近几年看不到了,不知道是不举办或是不转播了。总的感觉,是目前社会意识主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化,上层建筑们已不屑于再囿于“鸡生蛋、蛋生鸡,是真理指导实践或实践出真理”这样的命题转悠了,“管它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成为理论先锋。个人感觉以前在学校里受的教育,已经不能帮我顺利的在当今社会立足。我困惑了很久,读了很多书走了很多路,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是个喜欢辩论的人,在学校时,我就经常组织三五个人,夜深时围坐在马路边,唇枪舌剑、口若悬河的。在单位带团队,也会经常用聊闲话的时机挑起事端进行争辩,以提高团队成员的语言技巧能力。这样混迹社会多年终于明白一个道理,“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所以就轻易不说话了。尽管如此,关心自己的包括相面摆卦的人,还是一直在劝我,认为我的话还是太多。所以我更困惑了,我以为我的话都是良言,说出来对自己对大家是有裨益的,难道这也不能说,这个困惑,我得到的最有力的答案仍是:不说。甚至有很多人直接就这样说我:你要是能少说几句话,你会很有成就的。而我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我很平庸,自己都不是很满意的那种。所以,话是说了好呢或是不说好呢?我像是有些明白,但终究我知道我真的还是不明白。
      前几日去武功山,路上要二十个小时,大家在车上都很憋闷,东扯西扯的找话题解闷。看海就起了一个论题,要大家进行争辩“人都底有没有脸?”我们几个爷们当然是肯牺牲自己娱乐听众的了,就抢称我们都没有脸,是一群不要脸的人;几个女性当然不会做这个选择了 ,就选择了有脸这个观点。无所谓结果,最后嘻嘻哈哈的“不要脸的”似乎占了上风,因为她们找不出适当的论据来证明长在每个人脑袋上的面就是脸,甚至拿出了自己的洗面奶,但还是找不到脸。呵呵,最后我戏谑:和一群脸都不要了的人辩论,能有好结果?众人哄堂。
      我是严肃的,我也是做作的,因为我又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又在不休止地说话了。但尽管观点可能会主观,也仅与个人的学识和认知能力有关乎,绝不关乎胸怀和操守。平和一点进行各自观点的争鸣有什么不好?但有鲜明的观点表露,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回应,你来我往的回复帖子,就好比一场辩论比赛。辩论如果没有规则和裁判,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谩骂攻讦等无理取闹的行为就是禁止不了的。过于偏激的言论也会时而有之,影响了大家的平和情绪以及偏离了楼主主题的正确方向。这就不好了。论坛是自由的,这个自由的精神应该是用“民主”来表达的,那是一定要力挺的。我曾经在火车上与一九零后交流,我讲:自由一旦泛滥,就没有民主了。
      再说到辩论,我是个喜欢读闲书和走野路的人,这些兴趣其实对我看人待事方面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我看到了一堵墙和相伴的一条路,我就有所悟:路给了人更多自由,确也让人渐行渐远;墙构筑了安全空间,不觉间也禁锢了自由。还有,这次在武功山,我们顶着暴风雨完成穿越,等到真正下了山,我们没有喜悦和庆贺,心情真的很淡定,山地丛林穿越享受的是过程,而绝不是完成穿越后会形成什么成就感。山就在那里,你的生命消逝几百遍了,它还在那里没有任何改变,所以我们既然选择地是经历过程,就去感受山的胸怀情操气节好了。又说道辩论有规则好呢,还是无规则好呢?就目前论坛这种自由进出的机制,势必形成参与辩论人员素质、才能、学识高低不一的局面。而一场没有力量抗衡的比赛,是终究没有任何意义的。拳王争霸,如果不设级别限制,那站着的永远就只能是唯一的。这个唯一绝不可能成为“独孤”,因为不设限的挑战规则,总是让你疲于应付。打不过你,还不兴我咬你耳朵?如果用这种逻辑去展开辩论,是不会出现像大家期待得那样“百家争鸣”良好景象的,如此则也辜负了参与者的本意。如果要设定规则,那就要明确主题,筛出选手,用自主选择或抓阄方式确认攻守双方。参与者端正态度,拿出真知灼见,在语言交锋、文字碰撞中完善、修正自己,围观的人也必将从中获益。当然,规则中还有一条,选择围观的人就只能鼓掌而绝不能参与发言。如此这般,断章取义、偷换概念、谩骂攻讦、标榜自己的行为就会得到遏制。至于论及辩论的技艺方面,大家都可以各显其能了。正因为有了规则和裁判,任何命题的辩论也就有了在表象上终结的时候。无休无止、没完没了,练什么功都不好使终究也会疲惫的。这样,也能让大家解放精力,丢弃臭长裹脚布般的语言文字上的喋喋不休,去“抓老鼠,做好猫”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收起 理由
老前 + 4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搜罗了几本北大醉侠孔庆东的书籍,其中《口号万岁》在去西安的路上已经读完了,像快餐文化,徜徉在作者自己的生活情趣当中。
这几日在看《1921,谁主沉浮》,有些茅塞顿开,心中一亮之感。说实话,我本人不是个文学爱好者,我读书也不是纯粹从一种文学角度的欣赏,主要还是从思想中寻找顿悟。但孔庆东的这本书,是他从一个文学工作者的角度,细细解读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涉猎丰富,解剖细致。联想到西窗几次的口诛笔伐,从这里还真找到了渊源出处。
 楼主| 发表于 2011-7-22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1-8-1 08:05 编辑

这些日子加塞看完了《重走徐霞客之路》的游记。只是没曾想作者竟是我们胶东乳山的,这个人推崇徐霞客,是个徐霞客迷。一共效仿徐霞客完成了两次壮举,一次是骑摩托车游五岳;一次是完全重走徐霞客之路。他是个独行客,相伴的只有一部相机、一辆摩托车。本书所反映的不仅有风光无限,也有世间百态。有点像去年读过的《万里任禅游》,但远没有这个国外作家对禅的修悟深。只当成一部简单的游记去阅读就很好。
发表于 2011-7-22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论辩论的自由性      早前在中央电视台有个栏目,是一年一度的大学生辩论比赛,我是很喜欢看的。可惜近几年看不到了,不知道是不举办或是不转播了。总的感觉,是目前社会意识主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转化,上层建筑们已 ...
如石 发表于 2011-7-22 10:16

如石说的很有道理。。。。{:soso_e179:}
发表于 2011-7-22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年搜罗了几本北大醉侠孔庆东的书籍,其中《口号万岁》在去西安的路上已经读完了,像快餐文化,徜徉在作者自己的生活情趣当中。
这几日在看《1921,谁主沉浮》,有些茅塞顿开,心中一亮之感。说实话,我本人不是个 ...
如石 发表于 2011-7-22 10:26

行走,是对自己的最好的修行,路上遇到的每一处美景,每一处磨难,都是不可复制的经历,有些甚至我自己可以归为可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讲,在自己不长的人生历程中,起码是自己独有的,值得自己个人珍惜。
发表于 2011-7-24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行走停止了,甚至连思想都懒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心享受炎炎盛夏下相妻教子的惬意生活,也挺充实的。
发表于 2011-7-31 1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石的也温了,思想者呵。
 楼主| 发表于 2011-8-1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石 于 2011-8-8 10:20 编辑

早知道南大街书城今年半价书市开张了,就是没得时间过去。这个周日上午陪着孩子去领取画作奖品。有时间到书城一站,真的是站得腰疼啊,搜罗了两本书,凯鲁亚克的《孤独旅者》,孔庆东的《超越雅俗》。实际上书城陈列的也是不少书的,可能是今年自己的读书兴致颇有些转移了,喜欢空灵飘散的自由突放的文字风格,犹以游记和史述评说为主的。这次动车脱轨事件的处置,尤其反感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东西。既生在这个时代,而且很好解读的一个时代,也就没有什么看不明白的。但一草民之力,能改变什么?唯有转化自我,到不一定要适应这个时代,旅游、漂泊,寄情于山水及友情之间,不失为一种洒脱。由此,读书的口味有所改变,实属情理之中。
昨晚看一本杂志,有介绍了台湾的诚品书店,几次见到媒体对这个书店的报道了,读书人的乌托邦呀。我想,寄身于此种书店,当不为读什么书而迷惑吧。又想起西窗一直想倡导的开办书店风格,细细思起,不易维持啊。小资是其中的一个风格,但毕竟不能成其为主流,一定要有好书,这个就很难,因为能够把握整个社会的脉搏,去满足相当一部分人的读书嗜好,或者去引导一部分人的读书口味,都实属不易啊。读书会如果能真正有力实效的办下去,这倒是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其中之一的途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7 23:54 , Processed in 0.07516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