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雨中的了悟

[神州驴途] 山水萦绕是徽州------记古道行之龙须山穿越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偏爱那片竹林,又喜欢林间那些素雅的小花,心想若在此处建个“竹山书院”,说不定也能出来个“父子宰相”呢,清朝有诗曾言:“绿野丰泉后,山中宰相居。园自随流水,家仍守赐书”,虽是称诵曹家煊赫家世的,但半仕半隐的生活依然令人向往。其实,我倒不在意什么江南书院,只是觉得那些布履长衫走出去的身影,无不透着儒家的优雅气度。
徽杭古道行 652.jpg
徽杭古道行 656.jpg
徽杭古道行 665.jpg
徽杭古道行 666.jpg
徽杭古道行 684.jpg
徽杭古道行 694.jpg
徽杭古道行 70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而我们行色匆匆,只带着旅者的身影
徽杭古道行 675.jpg
徽杭古道行 685.jpg
徽杭古道行 686.jpg
徽杭古道行 687.jpg
徽杭古道行 695.jpg
发表于 2011-5-10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来追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暮色下的群山渐渐的笼上一层薄薄的白雾
天光也开始一点点的柔和黯淡
路旁的溪流里映着杂草与树的影子
远处徽州民居那对比分明白粉墙黛瓦,也渐渐的染上一种怀旧的暖色
一座古桥,静静的横跨在河水之上……
徽杭古道行 696.jpg
徽杭古道行 707.jpg
徽杭古道行 697.jpg
徽杭古道行 710.jpg
徽杭古道行 720.jpg
徽杭古道行 707.jpg
徽杭古道行 70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朱熹、戴震
没有曹振镛、胡雪岩
没有胡适、陶行知
一不小心的  我们踏桥而过
走进的却是胡总的故乡-----龙川
徽杭古道行 714.jpg
徽杭古道行 7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恐龙

133# 恐龙


古道归来,许多朋友的帖子都接近了尾声,众多人物也如走台的演员,纷纷出场、又重归寂静,我却还慢悠悠的走着,连古道的石板路也没踏上,许多朋友的片子也还在手上没有送出…先道一声抱歉,再象如石说的那样慢慢分享。
发表于 2011-5-12 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让快乐延续的更久些!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137# 静如水
静姐,你们都是眼疾手快的,就我在慢悠悠的磨蹭了,{:soso_e117:} 有些过意不去,尤其许多朋友的片子还在我这里呢,怕真要让大家失望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继)山水萦绕是徽州——记古道行之徽州人家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
    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小时候,便会唱这首《兰花草》,很欢愉的一首歌,却不知作者是谁。古道之行,山人在车上联欢时,唱了一首《兰花草》,又把原文念出来,我才知它的作者竟是大名鼎鼎的胡适之,不由得很惭愧。做为北大校长、民主先驱、自由学者,胡适在海内外都有着巨大的声望,但也正因了这巨大的声望,我于胡适,仅限于仰视,书却读的不多,能记住的也仿佛只是那句“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上个月,为了胡适是绩溪人,买了本《胡适口述自传》,但也只读了有关故乡及父亲的章节。
      而今知道了《兰花草》,于仰视之外忽然多了许多亲切,仿佛他只是一个思乡的老人,在一水之隔的台湾,惆怅的写着《希望》。“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他以花喻己,思乡情切,简单的一首《兰花草》,竟满含着忧伤。可胡适最终没有回到绩溪,没有回到他朝思暮想的故乡,也没能看到山坡上青青的兰花草,嗅一嗅那淡淡的兰花香……
      据说,在胡适故居至今还保存着10幅精致的兰花木雕,在他的雕像旁,也放着一盆兰花草。他一生喜爱兰花,“兰为王者香,不与众草伍”的诗句,也似乎成了他生命的写照。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斯人已去,空留下兰草青青,兰香缕缕…
徽杭古道行 44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在《口述自传》里说: “ 徽洲话是我的第一语言,我小时用绩溪话念的诗,现在也只能用绩溪土话来念,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候徽州的社会背景。”可惜,他没亲笔写他的自传,而唐德刚整理的《胡适口述自传》里,描写故乡的文字,连文带注也不过20几页。此次古道之行,很想顺便去上庄的胡适故居,据说故居的厅堂之上有副对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原是当年胡适应即将远行留学的青年学子钱君陶之请而写给他的,胡适故居开放之际,钱先生又将这幅对联题写给胡适了,但后来,又被“上面”换成了一副仁义对联,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我们到底没去胡适故居,却不一小心在那个五一的黄昏,走进了龙川的“胡氏宗祠”。
徽杭古道行 716.jpg
徽杭古道行 71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4-6-24 20:33 , Processed in 0.05306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