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竹林

[史海钩沉] 烟 台 旧 事 [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63# 竹林


我记得五六十年代,海货特多。那时候瓦垄蛤五分钱一斤都没有人要,扒皮狼鱼,基本没有人吃。海蜇每当刮风天结束,海边上到处都是。现在这样的好事已是一去不复返了。
发表于 2011-12-2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71# 竹林


我当兵走的时候,牟平——烟台还是土路,好像我第一次回来探家还没有硬化。不知道这条路是什么时候铺沥青的?
发表于 2011-12-2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82# 竹林


我当兵提干后调到了驻南昌铁路局军是代表办事处当参谋,那时侯单位几个领导大都是47年左右参军南下的,年龄应该与令尊差不多,都属于我的前辈。
“市区政府的春节期间致全市全区转业复员军人的慰问信”
慰问信我转业头两三年好像也收到过,后来就没有这回事了。
现在我们更是连干部身份也被没收了。
发表于 2011-12-2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95# 竹林


呵呵。{:soso_e113:}
发表于 2011-12-2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98# 竹林


此文让我想起了“蛤堆后的大海米”这一牟平名言。
说的是蛤堆后的大海米绝对是海米中的精品。
发表于 2011-12-2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全部文字,我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佩服。(包括竹林兄弟在人生过程中的选择)
发表于 2011-12-3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苏铁和竹林可以弄一壶小酒溜溜。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中国远征军》,黄埔军校出来的指挥官带领军队远赴他国抗日,血洒异乡,令人感动和震撼。媒体现在逐渐公开历史的真相,比较难得。
阳光频道 发表于 2011-12-2 12:33


咱们烟台就有一位黄埔出身的远征军老战士,
哪天俺专事采访他就敲篇贴子上来,
俺跟这位老先生很熟的哈.....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楼上各位顶贴

苏铁兄阅历广故事多文笔也棒,
嫩顶贴所说的片段一展开一扩充一说道,都是好故事哈.
盼望看到苏铁兄更多的忆旧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12-3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竹林 于 2011-12-3 17:44 编辑

(41)那就说说同学尹浩洋吧  

     尹浩洋小我三四岁吧,好象他是一九五九年出生,大跃进后的产物.(也是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第一年).
    我们一年参加的高考---1978年;我倆考进了同一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他是中文系,我是历史系.同年同校同烟台老乡,是理所当然的同学啦.
我俩之间还有一段有趣很有意义的友情,三十多年来我们同学聚会,只要我俩同时在场,我多次提起这段事.现在我把它写出来给大家看,此后同学聚会,嘿嘿,我就再不会提起了,我会告诉大家:你们去看贴子<那就说说同学尹浩洋吧>.
      三十多年前的一九七八年夏季,恢复高考后的第二次大学考试,记得我是在烟台十中考场应试.在焦灼的等待期里我并不着急很自信呢.通知我参加体检了,明眼人便知道不离十了.体检是在烟台山医院进行的,当时烟台人习惯叫二院.我等好些考生并不是应届毕业生,属于社会或企事业单位人员,所以互相认识的并不多.在体检过程中互相搭话交流,就新结识了说得上话挺投缘的新朋友,这就是尹浩洋\刘建鹏和我.我们仨人刘建鹏为大,我小他一岁,尹浩洋小我三岁.正所谓"十七的不找十八的",因为我们年龄相近又同是从社会报名高考,所以我们的共同语言就多.体检完后是傍晚了,我们仨就一起向北去了海边,海阔天空的神侃闲聊起来.由此知道了作为兄长的刘建鹏真是不简单啊,在"四人帮"肆虐的这些年里,他和他召集的一帮小青年们组织了一个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经常聚在一起攻读马列,抨击时政,以至于惊动了警方,派出所多次去查抄他们的聚会,但一看确实是在学习马列,就呵斥说你们以后别聚那么多人,没什么好处.尹浩洋呢,是就业在烟台第二橡胶厂,是一线三班倒的工人.我,郑承清,一九七四年上山下乡,一九七五年十二月就业回城在烟台第二汽车运输公司八队,干了两个月的装卸工,然后就进修学习了四个月财会培训,在八队当了一名出纳会计.......
      我们正聊着起劲呢,突然间刘建鹏兄脸色大变显得很痛苦的样子,双手捂着肚子就蹲下去了.刚刚还神采飞扬意气风发的讲他马列小组的辉煌业绩呢,现在竟然脸色蜡黄神智恍惚连连说快送我去医院....快....
    说时迟,那时快,情况紧急,不容分说,我蹲下身来,尹浩洋搭了把手,我背起刘建鹏就往二院奔跑.好在海边到二院不远,我下乡两年锻炼出的体魄这回用上了.尹浩洋当时尚未发育成现在这样高大,显得很瘦小,你说,我能让他背么?不压跨他才怪.

二院门诊已经下班,尹浩洋去挂了急诊号.值班大夫让我们去验血,我背着刘建鹏上二楼的化验室,值班大夫不在,我吼着大夫大夫,人哪儿去了.....?一着急粗口可能就出来了,刘同学在我背上痛苦呻吟着还没忘了劝我文明礼貌:....别骂人...大夫咱得罪不起啊.....
     刘建鹏趴在我背上痛苦不堪的一直叨念着:我这是胃穿孔胃穿孔....抢救不及时我就完了我就完了.他跟大夫也一直说自己是不是胃穿孔啊?经大夫诊治观察,特别是反复地问刘同学午饭都吃什么来着.刘建鹏说到中午吃海虹了,是头天晚上没吃完的,中午吃的时候也没加热.大夫说这就对了,什么胃穿孔啊,典型的食物中毒.随即就给刘同学挂上了吊瓶打点滴,刘建鹏的痛楚渐渐减轻,情绪也稳定了下来,尹浩洋和我也都松了一口气,这时就已经晚上九点多钟了.尹浩洋当晚还要上12点钟的夜班,那时也没有住宅电话呀,我们仨的家人肯定在琢磨这孩子咋这么晚了还不回家?我们三人商议了一下,我继续护理刘建鹏,尹浩洋去刘建鹏家通知家人,家人来后我跟尹浩洋再撤.现在我还清楚的记得刘建鹏当时家住进德胡同12号,(后来我去过几次刘建鹏家)尹浩洋按图索骥照着门牌地址把刘建鹏的家人给带来了.再后就是尹浩洋去上夜班,我回家了.我回到家已经是半夜12点多啦,我爸我姐我妹已经出门找我好几趟了,或许就差报警寻人了.我爸我姐说他们沿路注意观察路边的水沟,说是怕我高血压或是体检不合格跌在路边或想不开寻了短见什么的,哈哈,亏他们想得出,俺竹林是那种想不开的人么?
       这是我跟尹浩洋相识相知的源头,迄今已是弹指三十一年啦.在山东师范大学的四年里,尹浩洋的个头拔起来了,越发成为一个高大勇猛的率锅.原来的一口烟台话也改为标准的普通话了.毕业后的这多年,我这位小老弟总是立于时代潮头领尽风骚.原来初次相识留给我的瘦小腼腆少语感觉荡然无存.看看浩洋老弟的些个头衔吧:烟台晚报名记;山东省公关先生;(记得他去省城参加全省公关先生大赛时,才艺展示里要求他在三分钟内做一首诗,他回答:我做两首吧,引来评委和观众大笑,此题过)著名婚礼主持人;烟台文学小四条汉子......等等.
      就此打住吧.祝愿浩洋老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1 19:10 , Processed in 0.05150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