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竹林

[史海钩沉] 烟 台 旧 事 [不断添加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1-8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奇中。。。。怎么说不喝就不喝了呢~?
发表于 2011-11-10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老哥诗文俱佳,回忆录写得真好,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竹林老哥诗文俱佳,回忆录写得真好,学习了!
景由心生 发表于 2011-11-10 15:52

谢嫩鼓励,俺这就续.....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40)我与于达文先生 之一

     于达文先生字金朝,我与他老人家已有十多年没见面了,想来他老人家应是八十好几的耄耋之年了.想起他,敲下这篇文字来,恰似心灵的呼唤,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就好象又见到了他老人家一样.
     于先生祖籍莱阳,从小跟随父母在烟台念书长大,这在建国前那"万恶的旧社会"还是不容易的,可见于先生当年的家境不错.国民党在大陆溃退到台湾后,于先生就报考了军校.于先生说他报的军校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于先生告诉我蒋介石退守台湾后,立即着手恢复黄埔建制。1950年10月,在台湾凤山恢复陆军军官学校,接着大陆时期的续号,招收二十四期学生。于先生就是这一期,堪称是黄埔军校凤山一期.开学那天,蒋介石又是题词又是训话。他说:“当年我们以一个黄埔军校打败了军阀,又几乎打败了共党,还打败了日本。今天我们也同样要以一个黄埔军校来光复大陆。只要黄埔军校办好了,国家就有希望。”其实蒋公这个道理很牵强,蒋介石本人大概也知道。不过大败之初,他也想不出什么更多的道理来说服人。没什么话讲,就呼口号吧,他带头振臂高呼,以振奋士气。这些自然是做给部下看的。其实那阵子老蒋痛苦得天天想上吊。儿子们叮嘱侍从,要一秒钟不停地看着老头子.于先生们这些学员们当然更是毕恭毕敬洗耳恭听啦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40)我与于达文先生 之二

      说说我是怎样的因缘跟于先生相识的吧.
     我跟于先生一小一老年龄相差三十多岁,于老说我们是忘年交.而我们的相识,也很有戏剧性.我们先是神交益久、书信往来达七八年的时间才见了第一面。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九八六年秋,我去济南参加民革山东省委的会议,中共的新时期统战步伐高招迭出,那年好象全国大中城市纷纷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山东省也成立了分会,烟台呢,叫做“黄埔军校同学会烟台联络组”(1987年成立)而全国各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好多会员都是民革党员,所以干脆民革作为政党,同学会作为社团,两家一党一团合署办公的情况很多(确切的说,是同学会依附于民革)。在济南的省民革会议上就有好几位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的负责人,他们同时约我一叙。因为当时烟台的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还没成立,我们烟台民革市委的史百祥主委是黄埔十四期毕业,绝好的同学会召集人负责人人选。这几位省同学会负责人约我座谈之目的无非是让我传达传递省同学会的有关信息和意图,这自不待说。最后,他们拿出一封信来给我,说:这是一位烟台籍的侨居美国的于达文先生的信,他看到祖国大陆成立了黄埔军校同学会后,写信给中共山东省委统战部要求加入该会,省委统战部把信转给了我们,我们省同学会刚刚成立,现在尚未及同于先生联系,你们烟台方面可以先与他联系一下,相机处置吧。原则就是别冷落了人家爱国思乡的热诚之心。
     或许那时候人们的思想还没完全从“左”的那一套程式思维桎梏中解放出来吧,一位长者竟又特意嘱咐我,小郑啊,你也要有点数呀,听有关部门说,这个于先生背景不太一般,可能是特务呢。我听了此话哈哈大笑,笑得那几位负责人老同志们有点莫名其妙,我自知不妥,赶紧收拢了笑却仍不失调侃的说:各位前辈放心,俺心里有数的很,不瞒嫩说,俺还就想着、并特愿意跟特务们结交一下打打交道呢。
于先生给省委统战部的信就此到了我的手里。大航空信封上有地址啊,仔细阅读于先生的信可以感性感知他之为人的大致轮廓呀。我回烟台向史主委汇报情况后,史老也是开明开放派,他说小郑你就大胆联系联络,没事的,有事我顶着。不是叫个黄埔军校同学会联络组吗?不联络不联系还叫什么联络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40)我与于达文先生 之三

     跟于先生书信联系上后,我们间的信函往来频繁,诗词唱和也兼而有之,可惜这些珍贵的资料因我九八年分房九九年乔迁新居而遗失了,真该打.或许我好好找找现有的书刊信函还能找得到吧,再说吧.
    咱继续说正题.于先生寄给我的照片很有意思,每张照片后,于先生都标明主题、人物、时间和地点。其中有:“这是我和国军喷屁战斗机飞行员在加州合影”所谓“国军”,既台湾国民党军队了;所谓喷屁机,就是咱们大陆所说的喷气机。一海相隔,数十年的不相往来,一些汉语的新名词都不一样了,令人感到骨肉分离的痛楚。还有“去年我去意国做了拉皮手术后,在古罗马竞技场所照”这是说于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去意大利旅游,顺便做了面部拉皮手术,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美容的拉皮手术,就是剃去头发,然后从沿两耳至头顶处平行割去一寸或更多一点的头皮,再将前后头皮拉紧、拉在一起缝合起来,这样一来,面部的皮肤就延展开、被拉紧了,面部就少了皱纹,光洁柔嫩如青少年啦。可见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于先生当时七十多岁的人了,竟毅然忍受皮肉肌肤之苦,做了花费不少的所谓拉皮手术,我真是佩服个紧啊。俺当时就想,别说俺没有钱,俺有朝一日有钱了,俺也绝不遭这份罪,有这个钱,俺置点酒喝,哪怕陪个妹妹喝个小酒酒,俺也绝不做什么拉皮手术。素面朝天去,啖酒瓶见底。人各有所好,不必求化一。(好象跑蹄了吧?暂打住.......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40)我与于达文先生 之四

    关于我跟于先生的话题好象很多,一时半刻说不完的感觉.而且前面的三篇简直让俺写散了.今天我这里敲下了个"之四",想着提纲挈领的说点要紧的,权作备忘录,也把这篇<我与于达文先生>收篇吧.
    于达文先生后来来烟台发展事业,与当时的烟台无线电十厂在石沟屯合资兴建了一家汽车内饰之类的厂子,投资不大,也没发展得起来.于先生在祖籍莱阳投资的"伊士曼彩色扩印有限公司"当时是莱阳同行业最大,其规模就是咱们烟台市区内也少有能比得了的.于先生在属于青岛的县级市莱西投资办厂出现了经济纠纷,曾写信并电话和我联系看看能不能找青岛市有关领导过问一下,我斗胆径自给当时的青岛市委书记俞正声(现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写了一封信,很快俞正声的秘书给我回了封信,告知俞正声书记已过问此事作了批示.于先生在莱西投资权益得到保护.
      于先生在美国打理有六家生意:成吉思汗饭庄,北京酒楼,一家热带鱼鱼场和"中美人才交流中心"等.他曾给我寄来若干本<中美人才交流中心>精美的宣传册,于先生运作的这个中心为中美两国民间的人才交流商务考察和投资贸易等做出了努力,当然于先生也没少赚钱.我第一次与于先生见面是一九九四年,我那时也牛着嗨:烟台中山招商投资公司董事长.我偕同总经理专程飞上海与于先生见面商谈来烟台考察和投资事宜.于先生在国内的办事处设在上海西郊的对外贸易大学的招待所内.此行,促成了于先生的来烟台一系列的考察和投资.后来于先生就把自己的办事处设在了烟台(供销大厦五楼).再后来于先生的女儿于谨也来烟台投资兴业了.于谨女士也很不简单啊,她在美国曾被一次选美活动评为当届美国小姐的季军,就是第三名吧.跟咱国内选美一样,不仅要有娇好的身材俊俏的脸蛋,那才艺展示和各种答题,能展露头角出类拔萃的,必是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来.于谨年小志高,自己拼打出了一个亚裔美女为主的模特儿经纪公司,美国的几大主流媒体甚至好莱坞需求亚裔模特儿时,都与于谨的公司合作签约.于谨和她的模特儿经纪公司都上了美国的<时代周刊>中文版,曾给我寄来一本,可惜被我弄丢了.我曾帮于谨在西至海防营东至国贸大厦的南大街上考察物色商业门头房,最后还是人家自己选中了百货大楼的柜台和三站市场里的门市.于谨经营的是化妆品,供销大厦南立面和三站市场兴业路入口处大楼的立面上有她的大幅广告牌:美国口红,亲不掉!有读者看到这里,有会心的一笑吧?说明你还记得这事.美国口红----亲不掉!在烟台红火了几年,听说于谨女士去南方发展了,因为她的老公黄先生是广东人.
     我曾陪同于达文先生去塔山游乐城游玩.室内戴上护耳打五四手枪,于先生和我都谢绝戴护耳,砰砰砰的枪声震的耳朵嗡嗡响.一看于先生不愧黄埔军校生训练有素,弹无虚发枪枪中靶且不乏靶心十环者.我呢?嘿嘿,脱靶的多,权当放爆仗了.在室外的打活动目标-----长枪打飞碟时,我露了一把脸,在击打陆续弹出的飞碟时,还真让我乒乓的打碎了俩飞碟,真有点成就感啊.
     于先生曾让我陪他去魁星楼一游,因为他年少在烟台读书时春游踏青秋采野果时常跟小伙伴们去.可惜啊,魁星楼毁于文革年代,迄今没有修复.现在有了个魁星楼隧道,要不,于先生再来烟台的话,魁星楼咱看不到,俺们就带他老人家去钻钻魁星楼隧道吧,是好?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8 收起 理由
顺风飞翔 + 8
深海 + 4
admin + 6 原创佳作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12-2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中国远征军》,黄埔军校出来的指挥官带领军队远赴他国抗日,血洒异乡,令人感动和震撼。媒体现在逐渐公开历史的真相,比较难得。
发表于 2011-12-2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55# 竹林


这里说的摆拉甲子似乎与同时期江西南昌市满大街都是的“起宏图”差不多。
那时我刚到南昌工作,对这个东西印象深刻。
这其实是一种最简陋的运输工具,主体就是一台柴油机带着三个轮子加上了一个斗子。柴油机下方是一个前轮,负责引导、转向。发动的时候靠手摇,发动后人坐到柴油机后面操控。
当年,南昌市开这个的都是女工。这个东西开起来“咚咚”山响,冒黑烟。所以开车的女工一个个都熏的黑不溜秋的。而且这个车停那里,走后地上都是柴油滴。
从它的名字“起宏图”,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那个时代,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发明创造。
发表于 2011-12-2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57# 竹林


旱地插葱跳法也需要技巧,必须一只手捏着鼻子,否则极容易水呛到鼻孔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2 12:56 , Processed in 0.0557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