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读书笔记] 读书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5-14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5-4-15 21:00
看正面还好是吧?挺体面。这两本都是精装书,所以封皮是硬的。咱看看侧面吧。瞧〈资治通鉴〉那受虐的模样儿 ...

史记差不多,那部《白话资治通鉴》好像不全,喵手头的普及版《资治通鉴》都是四本,每本也有这厚度,何况白话版的。

点评

是嘞。是四本的。我拍的那个,是第一卷。我偏爱周纪和汉纪,感觉本源的东西,都比较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31
发表于 2015-5-14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5-4-15 21:24
曾有长辈告诉过我,读古书,要读就读文言原本,别读白话译本。一开始不太相信,后来坚信不译。很多白话 ...

粗读《资治通鉴》,喵可没感觉到什么老僧说道,倒感觉是老巫教诈。相对而言,喵也是更喜欢《史记》,不但文辞优美,而且指点迷途、教人向善。

点评

对司马光我也不排斥。毕竟是大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喜欢司马迁,思想倾向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3:33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4 16:32 编辑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3:14
史记差不多,那部《白话资治通鉴》好像不全,喵手头的普及版《资治通鉴》都是四本,每本也有这厚度,何况 ...


是嘞。是五本的。我拍的那个,是第一卷。我偏爱周纪和汉纪,感觉本源的东西,都比较纯。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3:20
粗读《资治通鉴》,喵可没感觉到什么老僧说道,倒感觉是老巫教诈。相对而言,喵也是更喜欢《史记》,不但 ...

对司马光我也不排斥。毕竟是大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喜欢司马迁,思想倾向他。

点评

光大爷何止是大学者了,都入相了,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有宋三百年,文臣得此顶级谥号的,不过十个左右,说三十年出一个的文臣翘楚,毫不为过。所以,喵以为,光大爷首先是个朝堂老狐狸,其次才是个史学家、文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4:37
发表于 2015-5-1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5-5-14 13:33
对司马光我也不排斥。毕竟是大学者,有其过人之处。但更喜欢司马迁,思想倾向他。

光大爷何止是大学者了,都入相了,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有宋三百年,文臣得此顶级谥号的,不过十个左右,说三十年出一个的文臣翘楚,毫不为过。所以,喵以为,光大爷首先是个朝堂老狐狸,其次才是个史学家、文学家,《资治通鉴》,第一保皇权,第二卫社稷,朝堂狗斗写的很精彩,对于小民生计,只要不造反就得了,可有可无。别看评论的多么义正词严,教的可都是些耍猴的手段。
而迁哥的《史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悲剧人物(能上正史的,大多是悲剧人物)的怜悯之情。喵注意到,迁哥对于各位大神的末路,描写的让人铭记一生。
李斯:我多想和以前一样,与你城边牵狗逐兔。
胡亥:我想见丞相;让我当个诸侯吧;让我当个万户侯吧;让我当个百姓吧。啊......
赵高:宗庙是大事,子婴你怎么还不走呀?啊......
项羽:这不老相识吗?听说刘邦以千金加万户侯买我的脑袋。来来来,今天我就把这人情送你了。
张汤:我本是刀笔小吏,吾皇提拔我位列三公,不能逃避责任了,陷害我的是那三个家伙。赵禹:你这蠢货,你灭了人家多少满门,大家都告你,皇帝也往死里整你,就等着你自裁。你还玩啥司法公正!
总结《资治通鉴》:政以诈立,玩死人算能耐!
总结《史记》:卿本佳人,奈何趟这浑水?

点评

记得“兴也勃焉亡也怱焉“ 被史记中的哪位人物引用过吗?哪里?给谁的上书?原话? 哈哈哈,老师考试的节奏,不好意思。我不太喜欢学生只会大众都知道的东西。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6:31
司马光的生平,我知道。呵呵呵,但看史书,我没把他看做几沉几浮最后得以善终并被神化的官僚,只把他看作学者。 认为是一相爷在写史书,就太无聊了。司马光下笔时,相信也是以学者的身份,其他人生角色不过是不可分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5-14 16:27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4:37
光大爷何止是大学者了,都入相了,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有宋三百年,文臣得此顶级谥号的,不过十个左 ...

司马光的生平,我知道。呵呵呵,但看史书,我没把他看做几沉几浮最后得以善终并被神化的官僚,只把他看作学者。 认为是一相爷在写史书,就太无聊了。司马光下笔时,相信也是以学者的身份,其他人生角色不过是不可分割的带入。{: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4 16:34 编辑
良喵 发表于 2015-5-14 14:37
光大爷何止是大学者了,都入相了,死后赠太师,谥“文正”,有宋三百年,文臣得此顶级谥号的,不过十个左 ...


记得“兴也勃焉亡也怱焉“ 被史记中的哪位人物引用过吗?哪里?给谁的上书?原话?
哈哈哈,老师考试的节奏,不好意思。我不太喜欢学生只会大众都知道的东西。高考逼出来的。{:soso_e100:}

点评

不好意思,没注意到花老师的回复,喵的不是。本来想称楼主为花姐的,可感觉这称呼让人联系到怡红院,为了避嫌,还是称花老师吧。 “兴也勃焉亡也怱焉“ ,《史记》里没有吧?也可能是喵没记住。但喵记得很清楚的是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6-1 16:01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老规矩,上图片

IMG_1906_副本.jpg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5-5-18 12:54 编辑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是我的案头书,全书四本,都放在案头就太高了,一般是最近要看哪本了,就把哪本放案头或手边。现在我看的,是第三编第一册。
    这部书的初稿成于民国时期,当时作者在延安教书,这是他的教案记录。解放后又整理出版,共分三编四本,其中第三编有一、二册。
    我们当年读《史记》和《中国通史简编》,是听毛主席的话。当时他老人家提倡读这个。后来时代变化,很多新式史书风起云涌,我也读过不少,感觉要么浮躁、轻薄,要么不痛不痒、完全公式化,甚至有些人为吸引眼球、讨好某个层面的读者,还篡改历史,以一己小肚鸡肠、低陋视野与心胸去贬低历史巨人,真是越读越气。像当年翦伯赞先生与范文澜教授这样踏实、扎实、忠于史实又开掘深刻的,真真地没有呵!
    于是,又赶紧把这套书翻出来,没事儿时就看两眼。其中有一本搞丢了,又到孔夫子网上补齐。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范文澜不仅是严肃的、骨灰级的历史学者,还是个散文作家,年青时颇过了一阵子舞文弄墨的瘾,所以他的著作文笔很好,记得他评价唐代诗歌那一章节,写得太棒了,看了又看好多次。
    范文澜对人的评价很有革命性,不完全遵从古儒的观点,但又有知识分子的独立见解,让人肃然起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4-20 05:56 , Processed in 0.0657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