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生活中我们常读错的一些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1-4 11:53 编辑

另外,可能有朋友说,噢,别的字,你说对就对,说错就错。这个酵字,你就有说法了,你一言堂是吧?   

      是。我开的贴子,肯定我说了算。但话主要不是这样说。酵这个字,在争论中我知道了它的历史,那就要把它的来龙去脉讲清楚,这时只能说现在应该读什么,以前曾经读过什么,我个人观点,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对错。{:soso_e100:}
       还有,对所有参与争论的朋友,表示感谢。语言这东西,最有争头儿,而且乐在其中。我们在办公室,常就一个单词应该讲到什么程度、它的用法、以及一个标准答案的正确与否争得面红耳赤。但争完了就是完了,不影响团结。讲语言这玩艺儿,话不能说得太满,免得自己难堪,而且,常常难堪说来就来,因为语言这东西太活跃。讲个就在眼前的事实:如果两岸统一,中央政府能不能把台湾的语言发音全否了?我估计肯定不能。到那时怎么说,又说酵读xiao也对?可以这么读?新版字典再加上台湾的注音?当初就把事儿办明白,何必最后反反复复,左左右右地乱碰。商务印书馆在酵字被正了音之后,仍然坚持写上三个字:俗读xiao,我觉得倒是真正体现了一批大学问家(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学者及经理)真正的学养,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我赞成与钦佩这种态度,所以,我就决不否定这个读音。不要觉得我是在维护自己的面子,错了也不认错。我从来没那么想。比比当年商务印书馆的那些学者,现在的很多所谓专家,浅薄与无知的毛病太多也太明显。别说经不起历史的推敲,甚至都经不住普通人稍微一想。
     关于酵,停止争论,这是最后一个贴子。毕竟,这个贴子的初衷,不是只谈一个酵字。各人说明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
发表于 2013-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机器猫 于 2013-1-4 11:26 编辑

{:soso_e126:}
不对了啊,姐姐。文字沟通产生了歧义——反义了啊。
不论怎么说,是我的不是。没能使您理解我的意思就是我的错(也不解释了,因为往往越解释越不清了)这里请罪了,能撤的帖子俺都撤了。

作为半个老乡,敬重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有别的想法呢{:soso_e105:}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1-4 11:39 编辑
{:soso_e126:}
不对了啊,姐姐。文字沟通产生了歧义——反义了啊。
不论怎么说,是我的不是。没能使您理解我的意思就是我的错(也不解释了,因为往往越解释越不清了)这里请罪了,能撤的帖子俺都撤了。

作为半个 ...
机器猫 发表于 2013-1-4 11:25


别这样呵。其实我很感谢你与大匠。如果这个贴子没有你们两位朋友参与,而且是很有分量的参与,我甚至也不知道酵背后的故事呢。

没什么,我们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说话风格可能也不同。我没有怪罪你的意思,别请罪先。呵呵呵,在这里我是新人,以后请多关照。

还有,你说是我的半个老乡,哪半个?招远?还是江浙?还是芝罘?现在搞的,我都不知我是哪里人,哈哈哈{:soso_e113:}
还有,那个让你汗的贴子,我也改了。嘻嘻嘻,你就别请罪了,让我很不好意思。{:soso_e106:}
发表于 2013-1-4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是在招远读高中来着,所以感觉亲哦。

当面交流最重要的是语境,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小玩笑会使得气氛更加融洽。而书面文字则很难达到这一效果,甚至可能误解。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俺也是在招远读高中来着,所以感觉亲哦。

当面交流最重要的是语境,包括表情肢体动作等,小玩笑会使得气氛更加融洽。而书面文字则很难达到这一效果,甚至可能误解。
机器猫 发表于 2013-1-4 11:46

噢,是吗?我在招远教过好多年书呵,你不会是我的学生吧?{:soso_e132:}   {:soso_e100:}
发表于 2013-1-4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人一项很伟大的发明是文言文,确保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一脉相承。
语言尤其是语音差不多百年就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看早年的白话文也怪别扭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都是当年的白话文,现在人也当古文看来着,因为其中用语和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音就更不用说了。若能够穿越,汉唐时代的口语现在是没办法听懂的。
发表于 2013-1-4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噢,是吗?我在招远教过好多年书呵,你不会是我的学生吧?{:soso_e132:}   {:soso_e100:}
花开花落两由之 发表于 2013-1-4 11:51

不是也当是吧,花老师好。{:soso_e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人一项很伟大的发明是文言文,确保了中华文明数千年一脉相承。
语言尤其是语音差不多百年就会有颠覆性的变化,比如我们现在看早年的白话文也怪别扭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都是当年的白话文,现在人也当古文看来着, ...
机器猫 发表于 2013-1-4 11:55


但我觉得,总体看来,中华文明的传承性相当强。三国及晋时的《声类》,集合了春秋战国、秦汉的语音。隋朝在它的基础上编了《切韵》,宋朝又在隋韵书的基础上编了《广韵》与《集韵》。即,〈广韵〉及〈集韵〉采纳的语音,及源头至晚也在春秋时期。这两大韵书一直是近、现代一些重要词典的注音依据与标准。就从康熙字典里看,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读音,与广韵及集韵读音基本一致。即使是起于江浙的平水韵,与中原韵书也大致相同,不过是略有差别而已。就像现在的台湾国语与咱们的普通话,虽然拒不来往有半个多世纪,但也很相像。一个民族的词汇,随着政治与社会突变,有时会有巨大变化,但语音基本稳定。记的是〈语言学〉上说的。我个人感觉,这个说法对头。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也当是吧,花老师好。{:soso_e183:}
机器猫 发表于 2013-1-4 16:24


开个玩笑,不敢当。{:soso_e183:}

真是熟人或师生,在论坛上相处还真不自在,还是朋友吧,朋友最好。{:soso_e100:}
 楼主| 发表于 2013-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落两由之 于 2013-1-5 18:12 编辑

今天,还要再说一个读音有变化的字:葩。这个字,我们打小就读pā,奇葩,花葩,什么什么葩。      
   但是,我记得我们当年学古词,这个字读bā。一直有这记忆,只是不敢确定,因为我们都读了几十年了。今天特地把其中一本书翻出来,是林庚与冯沅君两位先生(冯沅君是女士,但大家一直称她先生)编的教材:《中国历代诗歌选》。版本不同,印刷厂家不同,可能页数不一样。手中有这本书的朋友,请看上编一,晋代左思的《招隐》(杖策招隐士)篇。其中对这个字的注音就是bā。不是印刷错误。那时的书,极少有印刷错误。   
    我大体感觉,这个字在这儿读bā,一可能是时间问题。这部教材虽于1964年出第一版,但编成时间却早很多,在汉字简化之前,也就是解放初吧。那个时候,民国读音残余还在,这个字可能真就读bā。还有一种可能,是场合问题。即这个字,只有处于这首诗中,才读bā。不管是哪种情况,可能又都与平水韵有关。因为在诗中,平水韵的影响远大于广韵与集韵。


    只是猜测,没有认真有效地考证。待内行朋友指教。

   有言在先。即使知道了这个字曾经读过bā,现在该读pā还要读pā。研究字音的演变,并把它说清楚,是学者干的事儿。而告诉你这个字现在怎么读对,考试时别标错了,是搞普及教育的中小学及部分大学老师干的事儿。层面不一样,在这儿把话说清楚。{:soso_e10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5 16:51 , Processed in 0.047772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