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168|回复: 21

写文与读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2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今天,看到乔太守写的《听散文》里,提到了汪曾祺,他的文章我也喜欢,所以,颇有感触,一时兴起,把自己写的也拿过来晒晒……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曾祺曾在一篇谈小说的短文中,说结构的原则是:随便。他不喜欢结构痕迹太露的小说,倾向“为文无法”,向往苏轼所说的:“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惜,我上学时没读到这样的书,也没遇到这样的老师,上语文课,常把一篇文章分开来读,学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标点符号、修辞比喻……学了那么多技巧,却把最本质的东西丢了,于是,写出来的东西极为生硬,了无情趣。又极爱模仿,学了荔枝赋,便写什么都要赋与某种精神,牵强附会的仿佛给猴子插上翅膀,给鱼戴上泳帽,自己看了都觉得面目可憎呢。却不知文章的美不在一个个句子,而是反映一个人气质、生活态度的连贯思想。犹如汪曾祺的文字,随意自然,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即兴偶感,娓娓道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爱好,若在里面勉强赋与某些精神,便如瓜园里载树,突兀得失了文人的情调呢
       汪老曾言:语言的美在于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包世臣论王羲之字:“看来参差不齐,但如老翁携幼孙,顾盼有情,痛痒相关。好的语言正当如此,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我上学的时候,只把语文当作一门功课,写字、拼音、组词的很刻板,写作文也多半为了应付,毫无美感可言。有时倒想,语文考试不如古代的八股文呢,一篇文章看你的才气大小,而其余的试题充其量只是文学的附属品,不考也罢。
       我小时没读过多少书,父母虽是老师,却少有藏书,家里除了教材,多半只是些画报、传奇、神话、民间故事等,但四大名著是有的,七侠五义、杨家将等评书类小说也是有的,我记得很小的时候,便能抱着封神演义在梨树底下看了。许是受了评书的影响吧,我对侠义故事情有独钟。还看各种各样的小人书,连环画,记得上初一时,学校不远处有一家小人书铺,我们常去那里租书看,慢慢的小人书少了,专看侦破的、言情的、武打的小说,看得入迷时通宵不睡,也读诗歌,如舒婷的、席慕容的极喜欢。少女时代喜欢琼瑶,她的书几乎都看了,梦里都是爱情的影子。但最欣赏的是三毛,总渴望自己也能象她那样走遍万水千山。
        当一天天长大,书也看得多了,古今中外、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甚至有段时间对战争感了兴趣,专门看二战时的将军与战役,王朔、贾平凹等作家走红时,也尽可能的去看,糊里糊涂的往自己脑子里灌各种观点……然而,在突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时,喜欢的却不是当代的作品了。中国最混乱时期产生的那么多优秀作家,比之当代文学更要有滋有味。上学时总把郭沫若、矛盾、鲁迅放在首位,自由读书时却发现自己更喜欢林语堂、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沈从文……那种沉淀着的才情、对人情世物的另类思考、各不相同,却各有各的精彩。还有古代名家的文言文,上学时只为了考试,之乎者也的不喜欢,可静下心来细读,却感语言精练,韵味无穷,而明清时代的小品文,如袁枚的《随园诗话》,沈复的《浮生六记》,冒襄的《影梅庵忆语》,也是文笔细腻,颇见才情,令人百读不厌。
       开国以后的那二十年,有人说是中国文化的“断裂”,七十年代虽已“文艺复兴”,却受文革的影响,乡村辟壤的哪有什么好的书可看,有时想,若在我小时,多读了这样的书,也许今天这世上又多一个弃医从文的人呢。然而,我终究认识到了读书的好处,虽不博览,却读自己喜欢的书,又把读书乐趣传给了孩子,让她小小的年纪也喜欢读书,虽不博记,也是一种修养,纵然长大了不当学者,也不至于庸俗到‘言而无物’了呢。至于读什么书,全凭她喜欢,喜欢的多读,不喜欢的也不勉强,读书先要读得快乐,若无兴趣,便是苦读书、读死书了。
     汪老曾说:“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如我家乡所说的‘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他的话说到了我的心里,而今,不再为考试而读书了,也无需为学问而作文了,所以,读什么、写什么,全凭心意,也更多的不求甚解。
       忽然想到自己本来是因了汪曾祺的文字想到写文章的随便呢,却写到了自己的读书,也着实是文无定法,随意为之了。也许,写文另有一种艺术,我还没有学会,那就是“空白的艺术”,要留出余地,让读的人去琢磨,去思考,去补充,办法很简单:能不说的话就不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9 收起 理由
山东骑士 + 9 以前在户外版就喜欢您的文字,欢迎经常来此 ...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21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都在议论汪曾祺,看大家说的,回头我也看看汪曾祺的书。
谁有?漂一本过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3# 老前

我有他的《寄意故乡》、《受戒》,若有喜欢他散文的,可看前者,平淡质朴,堪称文中佳品。
发表于 2010-4-2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上可搜汪曾祺的散文。
楼主写得很好啊。你喜欢读的书,我也喜欢读。但席慕容,琼瑶的,没看过。
上学讲语文分段,讲大意,中心思想,修辞, 我想也不能一慨否定。正是因为小学初中学语文形而上学打下的基础,才会有现在一气呵成的结果。说得不对,请原谅。
发表于 2010-4-21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了悟能在此驻足~
发表于 2010-4-21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山东骑士 于 2010-4-21 10:30 编辑

楼主的文字我喜欢读!只是有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可惜,我上学时没读到这样的书,也没遇到这样的老师,上语文课,常把一篇文章分开来读,学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标点符号、修辞比喻……学了那么多技巧,却把最本质的东西丢了,于是,写出来的东西极为生硬,了无情趣。又极爱模仿,学了荔枝赋,便写什么都要赋与某种精神,牵强附会的仿佛给猴子插上翅膀,给鱼戴上泳帽,自己看了都觉得面目可憎呢。

      楼主上述一段文字似乎是说学生年代学到的基础知识,以及写作的初始阶段,是走了弯路。不知道是不是我理解错了,假如您有这个意思,我倒有些不同看法。
      首先,写作的基础知识是必备的。试想,假如没有小学、中学学到的识字、造句、语法、修辞、结构、体例。。。。。我们的写作基础从何而来?这个问题可能不必展开论证。
      其次,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一个成功的作家,也总要有从青涩到熟练,从熟练到自如,从自如到化境的过程。您所举自己的例子,其实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足以表明前期学习的无意义,正如我们不可能在没吃第一个馒头的情况下有第三个馒头下肚。。。。
      第三,正所谓万法归宗,尽管写作的着力点不同,但也能殊途同归,同样写出好作品。有的作者是科班出身,写作功力源于扎实的基本功;有的作者博览群书,广泛吸取精华,亦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作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就是这个道理);有的作者没有正规学习,文字功底有所欠缺,但他有深刻的生活阅历或奇特的遭遇,简单记录下来便是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如此种种,都不能一概而论啊。

       ——以上是自己的一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5# 乔太守


太守说的也是,若没有形而上学的语言基础,也写不了文章,但文学更讲究内容,修辞、语法是一种手段,书读得多了,自然也会懂。席慕容、琼瑶是女孩子喜欢的文字,男人估计不感冒。呵呵,太守的文章不错,有幸拜读,有汪老文风。
发表于 2010-4-2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闷着头写一通,原来同时太守也有同感。我是当这为一种交流而已,并无他意哈。
发表于 2010-4-2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雨中的了悟,名字很雅,客气客气,我是瞎写,没什么章法,想到哪写到哪。您能读那么多的书,难得呀,现在年轻人喜欢读书的不多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1-16 07:36 , Processed in 0.05957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