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24|回复: 1

[民俗民风] 高陵双龙圣旨碑 重见天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 09: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金一戈 于 2016-9-1 10:05 编辑

高陵双龙圣旨碑 重见天日
原创 2016-09-01 璐迪 牟平广播电视台



        近日,一座双龙圣旨碑在牟平高陵镇瓦屋屯村东塂上树立,映着朝阳,熠熠生辉。

        此石碑高2.8米,宽76厘米,厚24厘米。石碑碑头高浮雕双面雕‘’双龙戏珠”图案,两条栩栩如生的巨龙驾祥云盘旋在石碑的顶端,龙爪合抱一个立体的圆球,雕龙下方碑额刻有“圣旨”两字。

1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此碑分为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由于原碑座断裂找寻不着,此次碑座用混凝土浇筑而成。这座“圣旨碑”另有一与众不同之处是,它的碑首和碑身材质不同,碑首是青色石,碑身是白色石,均坚硬而细腻,但目前尚不知为何种石材。

        “圣旨碑” 是朝廷的特别“嘉奖”,意义和地位非同寻常。这样的“圣旨碑‘’,在历朝大多修建在通衢要道的两旁,享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殊荣。

        那这座碑是何人缘何受此嘉奖呢?据碑文记载,此碑修建于辛亥七月(即公元1911年7月)。碑的主人是瓦屋屯村王姓家族的第十一代孙王绪祚的夫人曲氏。王氏祖上共分东西两支,相传西支王家鼎盛时期,史称“楼上”。西公绪祚谢世时,“遗有一子仅三龄”(即王汝楷)。曲氏夫人节孝无亏,“以纲常名教为重”,不求闻达,不慕富贵,“四十余年冰霜苦操”,抚育孺子课读,终使子孙一门四举,或官或差,报国为民,功德昭彰。曲氏事迹感人至深,遂受皇敕石碑以纪之。

        应该认为这是瓦屋屯村和牟平的光荣!遗憾的是,此碑命运多舛,“文革”期间被当作“四旧”而推倒,石碑身首异处,深埋地下数十载,令人痛心至极!

2_副本_副本_副本_副本.jpg

        今年春上,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氏家族的第十七代孙王乃声发现废弃于村南河滩的双龙碑首,遂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经烟台市文物管理局和市博物馆有关专家考证,此碑属于国家保护文物,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有一定清史研究参考价值。后经村委主任王宪礼与镇政府有关领导沟通协商,几经周折,终将深埋地下的碑身挖掘出土,重见天日。尽管碑体受损,碑文残缺,但已属幸运!

3_副本.png

        如今,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协助下,王氏后裔王宪良、王乃声、王乃高、王乃岗等人斥资出力,将石碑修葺一新,重新竖立在当年旧址上。旨在树碑立传,感念祖先,修善积德,生生不息,发扬光大。
发表于 2016-9-1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找不到底座。
从立碑到砸碑,再到修立碑,一部中国近代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6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在那安全吗?为什么不放在烟台博物馆,文物贼狠厉害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以为,这样弄成水泥的底座,反而不伦不类。楼上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2 22:13 , Processed in 0.0576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