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789|回复: 1

[史海钩沉] 张宗昌与没有神像的寺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本帖最后由 精神力量 于 2015-12-4 18:34 编辑

 大凡世上的寺观庙庵,必有或站或坐的神像,因而得以香烟缭绕,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位于莱州市虎头崖镇朱流与东宋两村之间,横着一道山梁,七八十岁的老者都记得,山梁阳坡,就曾有座没有神像的寺庙。庙名唤作“弥陀寺”,正殿五间,配有东西两廊;院外是一空地,南端建有戏楼。整座建筑青砖绿瓦,气势倒也不凡,可惜的是,院内蒿草丛生,殿内清寡冷灶。好端端的一座寺庙缘何会没有神像?寻根溯源,这事儿却与“混世魔王”张宗昌有关。

  张宗昌,字效坤,小名叫“田”,清光绪八年(1882年)生于莱州沙河镇祝家村。其父张文福(儿子发迹后,管家为其更名张万福)是个吹鼓手,人称张大吹。他有个弟弟张文兴,早亡;还有个妹妹远嫁30里外的朱流村。张文福娶妻“侯大脚”,育有一子一女,男丁张宗昌,女儿乳名曰“婵”。张家自古贫困,四口之家蜗居于三间小草屋,终年仅靠吹鼓手微薄的收入和二亩薄地勉强度日。

  张宗昌少年时,只念了一年私塾,十三四岁便开始在当地打短工,曾当过酒馆里的小伙计,挑八股绳去虎头崖贩过海鲜。即使这样,仍是食不果腹。十八岁那年,他与本村祝欣德相约闯关东,为筹路费,便很自然地想到了出阁多年的姑姑。

  姑姑一见娘家侄子到来,又惊又喜,不停地问这问那。姑夫史俊娥,是个老实巴交的庄户人,光知低头抽闷烟。傍晌天,姑姑去邻家借回半瓢面粉,兑上高粱粉擀了一剂“乳红面”。张宗昌心里有了底,但饭后还是说出了此行的目的。姑姑犯难了,东抠抠,西挖挖,好不容易抠索出10枚鸡蛋:“田啊,原谅姑家没路费帮你,这一把鸡蛋,回去煮煮路上吃吧!”

  张宗昌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不知不觉登上了朱流村南的山梁。这是优游山的一道支脉,山路东侧,有座破败不堪的山神小庙。张宗昌自小信神,索性拐过去,插草为香,跪拜祷告:如若将来得了第,一定重修庙宇,再塑金身。

  祝欣德也是筹费无着,情急之下,忍疼卖掉了四亩岭地,二人总算有了闯关东的盘缠。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宗昌“得第”当上山东督办后,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给山东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他对当年的许愿之事却念念不忘,在老家大建“督军府”,工程完结,又由济南“元盛”建筑公司的原班人马,在朱流村南原山神庙的旧址上建起了“弥陀寺”。寺庙建成还没塑像呢,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宗昌倒台后亡走大连;“七七”事变日军入侵,这座没有神像的寺庙随之在战乱中被夷为平地,成为一段渐被忘却的历史。

  文/文溪
发表于 2014-10-2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弥勒,不知怎么的,总让喵联想到白莲教起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烟台前线 ( 冀ICP备13012704号-1 )业务客服客服001 客服002

GMT+8, 2025-2-23 20:14 , Processed in 0.0538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