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走马录》于1935年发表,尽管作者并非为专门考察烟台而来,但他所描绘的景象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烟台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
在作者的笔下,烟台不仅是一个避暑胜地,更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窗口。美国舰队的到来,带来了繁华和热闹,也带来了许多西方的习俗和影响。烟台的街道干净整洁,洋房林立,仿佛一个微缩版的西方城市。然而,这种繁华的背后,却隐藏着中西冲突的阴影和社会的不平等。作者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些现象,并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记录下了烟台的市井百态。
文章不仅展示了烟台的自然风光和城市风貌,也描绘了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细节。从游泳场所的开放,到街头洋化的人力车;从俄国和广东的娼妓,到美国水兵的挥霍享乐,通过这些历史的细节,读者不仅可以感受到上世纪30年代烟台的独特魅力,也能看到那个时代中外文化交融和冲突的缩影,为后人提供了一幅鲜活的历史画卷,值得细细品味。
烟 台 走 马 录
作者:梁振东
记者不是为考察烟台而到烟台,是为到威海卫去而逗留烟台;那么,这篇东西所写出来的确是当时记者眼前所见到的事实,而不是穷年累月考察得来的材料,所以叫作《走马录》(是走马看花的意思,但我却不敢写上看花两个字,因为烟台太多花啦。)
烟台是美国菲律宾舰队要到来避暑的地方。它的气候,恐怕谁都知道吧?---既然是用来避暑的,那当然是一个凉快的地方哪。在那里晚间睡觉的时候,以中国人的体格而论,棉被是要拿来盖的。午间稍热,但也用不着你拿扇子。
烟台没有特设的游泳场。你要游泳么?那你就随便穿上件游泳衣,跑到海岸街(街名,近海,故,名)找着有沙滩或有石级的地方,你就下去吧。同时,你不要不好意思,每天尽有几百几十的中西男女跟你一样的。
埠里道路有用石筑的有用柏油筑的,并不宽敞,但清洁极了,很像花园里的小径一样。像我们在北平住惯的人,突然地来到此处住一下子,恐怕有在外国做寓公之感。汽车不多见,但见的总是一些摩登的,崭新的。洋车也有,车夫都身穿上制服(绿色背褂,后面写上号码和人力车三字)但都置有汽车的警笛或自行车的警钟!大概洋化的地方连人力车都洋化了。
埠的面积不大,恐怕还比不上张家口;其实他有着张家口所没有的洋人设的酒店和百货公司。房子也高大,多是三四层的,黄墙红瓦,别饶风采。 埠的岸边没有泊轮船的码头,轮船全是停在烟台湾中间,登岸或上船,有舢板接客,价钱一定,都是四毛。
因为兵舰多了,所以水手也愈多了,几乎无处不有他们的足迹。同时正因为有了他们,所以又有了所谓“夏期妓馆”的产生。不特此也,还有些水兵自行的叫娼到旅馆住,一月或两月不定。这大概是“包月”了。
娼妓以俄人为多,但她们也有在酒店里兼作舞女的。广东的也不少(在那些中国人开的旅馆里几乎无不有她们的声音;至于给水兵们包月的也以她们为多)。本地的也有,但很常见她们在“海军青年会”门口或繁盛的十字街头站着坐着(在电船上岸处,她们站的尤多)以待善价而沽。为甚么呢?因为她们没有南方娼妓那么伶俐,学得一口好英语;同时她们的举动和装扮也没有南方的那么洋化,所以便逗不起那些水车手的兴趣了。至于所谓“夏期妓馆”者,无非是随美舰避暑而来而去,换言之,她们是为做美水兵的生意而来的;凉秋九月,美舰去了,她们也跟着一帮帮的满载而归,各自回她们自己的老巢。除了本地的之外,都是为美水兵而来的。
据说美国水兵每月的薪金,有三百块钱大洋之多,挥霍成性的他们,便不得不用在“饮”“色”二途。
入夜,酒排间和酒店却热闹的非常。音乐声,舞蹈声,歌声,把整个烟台占有着了。夜里的烟台全不是中国人的呀。街上除有了中国警察而外,还有美军舰派出来的军警来站岗,这是用来防止他们的水兵在街道上滋事的。中国弱得太凄凉了,区区的水兵也没有勇气上前制裁而要别人帮忙,这还成样子的么?但我也不敢深责那些行政者。
埠里只有电影院一所,是映无声片的;价钱很便宜,分一角二角两种。但自前天起,这所电影院停止放映了,据广告说是因为装置有声机器的原故。剧院倒有三四间,但无足观者。
报纸有东海日报,芝罘日报,胶东卍字报三间。都是每天两大张,版式殊陈旧。他们的副刊每周都有儿童文艺专号,登载一般小学生的作品。至于其他文艺作品,极为平凡。
此里学校以省立烟台中学为最高学府,在毓璜山,地位甚优,确是一个适宜修学的所在。至私立的有芝罘中学,益文商业专门学校等数校,也颇不错。
游了烟台数天,觉得烟台是美国水兵的世界;他们享乐的,造成了烟台的热闹,洋化。进一步说,烟台的热闹,洋化,就是给帝国主义利用而得到的代价。
(图片提供:曲德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