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4日,媒体报道芝罘区黄务街道办事处夏家村北山附近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部分古代墓葬遗址。出土的部分文物有莲花座、塔基、塔身以及两个柱子,碎块共计十几块,考古人员在现场500平方米的墓群范围内发掘一座砖室墓、两座石板墓,墓葬中发掘出多具盛有骨灰的石棺。根据该墓群周围曾有庙宇的记载,考古专家判断这是一座僧侣墓群。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的“夏家”
夏家金代墓葬遗址位置/烟博《清理简报》
夏家,地处芝罘区大南山南麓。村北是一块四周群山环抱的开阔山坳。解放前,这里有一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奇山寺。奇山寺,原名洪福寺,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僧人法常建。清中期左右,洪福寺为奇山所管理,更名为奇山寺(采访中村民口中的方言“ci祠”,实应为“寺”)。寺院所处位置“东有青龙曲曲磻溪,右有白虎磊磊寻岗,后靠岩崖峭壁,前按平川大径,青松翠竹,紫桧黄梅……”(《元.重修洪福寺记》)。
探寻奇山寺遗址/大匠摄/2008年9月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记载的奇山寺
据夏家村八十多岁的王德庆及其他一些老人回忆,奇山寺(以下根据相应时代转换称呼)未毁前占地约70亩,有前、中、后三进院落。寺东南有一座戏台,重大节日或赶山会的时候附近老百姓都在此聚集看戏。山门前空地有两棵占地约一亩,四、五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围过来的粗大银杏树,树下有六、七座碑碣。
夏家村时年八十多岁的王德庆大爷口述历史/大匠摄/2008年9月
进了山门,中殿的门额上高悬一匾,蓝底上镌刻着“大千世界”四个鎏金大字;过了摆满佛像的中殿,便来到了后殿,后殿最吸引人的是大殿门前两根柱子上的对联,右边是:“日昍(音轩)晶liao(此字为四个‘日’)定乾坤”,左边是“月朋jing(此字为三个‘月’)朤(同‘朗’)保平安”,寺院东西建有围墙功能的廊。另据元代《重修洪福寺记》里记载,当时寺院里还有“钟楼经阁,外库厨房,仓敖殿舍”。此外,寺院在周围有恒产庄田两处,日常费用达到自给自足,寺里和尚除了诵经念佛,弘扬佛法,还“引渠快水,围垣作井,界畦植果,朝劳暮息,无一倦日”。
奇山寺遗址(红圈部分)/大匠摄/2008年9月
出了寺院,在中殿的东部有一口深十多米的古井保留至今,这口井应该是在元代重修洪福寺时修建的,现在已经埋没在杂草丛中。井的东面是一条从大南山上流下的小河,水流常年不断,河的东崖便是当地百姓传说的玲珑塔位置。
古井位置在小红房附近/大匠摄/2008年9月
在民国《福山县志稿》里记载的奇山寺一共有两座墓塔,那么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玲珑塔”到底是哪一座呢?
笔者在当时烟台博物馆尚在考证中还未发表《山东烟台市芝罘夏家金代墓清理简报》时并不知道发掘出几座墓塔,仅仅根据当时自己的判断以为只发现一座,便武断的认为就是第二个墓塔即“寿公法师灵塔”。所以在随后的《烟台晚报》上发表的文章里写到:“玲珑塔,据现场挖掘发现的残存构件上镌刻的‘时大安三年九月二十五日’等文字推算距今已将近800年了。这座塔与《福山县志》里记载的资料相吻合,就是历史上的寿公法师灵塔。塔高将近十米,共十三级”。其实民国《福山县志稿》“寿公塔铭”铭文里并没有这句记载,是笔者当时搞混了,没想到后期的烟台博物馆《清理简报》里也照抄了大段本人的文字,并没有进行严谨的考证。
笔者在《烟台晚报》2008年10月2日发表的相关文章
烟台博物馆《清理简报》“结语”部分照抄本人大段文字
此次整理文章,笔者仔细研读大安二年(1210年)《广公戒师塔记》与大安三年(1211年)《登州福山县洪福寺寿公法师灵塔铭》两篇文字,发现应该倾向于寿公法师墓塔,依据是《寿公法师灵塔铭》里有“废刹兴隆,巍巍石塔”八字,这说明寿公当时对洪福寺的再次兴隆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弟子为他修建了高塔,也就是民国《福山县志稿》里记载的13级。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的两篇塔记/铭及《寿公法师灵塔铭》里“废刹兴隆,巍巍石塔”
现场发掘的八面经幢铭文与民国《福山县志稿》里的《登州福山县洪福寺寿公法师灵塔铭》相符/烟博《清理简报》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记载的奇山寺13级古塔,并没有说具体是谁的
《登州福山县洪福寺寿公法师灵塔铭》记载,塔的主人寿公法师名讳法寿,俗姓隋,本地人,“家世祖胤,儒素为风,师禀性英聪,幼厌尘?冗甫志学,弃俗从真,礼是蓝荣公为亲教师,诵法华秘典为进度业,目览口诵,宿记无遗……及壮岁,为人天师,迅辩琅琅,涌泉无异,戒行清白,浑贯始终,美誉腾声,四方归仰。”寿公法师在洪福寺主持期间,“阐弘风范,特出常规,凡故者新之,有阙者备之,乃至庄严圣像,玩诵灵篇,日益日损,略无倦怠。迄大安改元春,有蓬莱常公传净戒不受,表其志操,擢出辈流……”寿公法师在洪福寺兴建初期使寺院达到历史上第一个巅峰,享誉四方。大安改元孟秋十月,德高望重的法师在寺里圆寂,俗寿五十三。
《寿公法师灵塔铭》经幢即发现于M1遗址附近/烟博《清理简报》
遗址发掘完现场/大匠摄/2008年9月
至于玲珑塔,并不是当地百姓传说中的“福山八大景”之一。此塔神奇的地方在于会发出声音,据民国《福山县志稿》中记载:“其塔风摇即动,有声自上而下,其级有声自下而上,亦奇迹也。”据笔者查看残存的构件及拜访当地老人,了解到塔身、塔座均是由当地的石头雕凿而成,然后在塔身和塔座的中间凿一圆孔,用铁件穿在孔内中,犹如一串糖葫芦,可能是孔大铁件细,故晃动即会发出响声。而在后来的烟博《清理简报》中,现场挖掘的构件中发现的榫孔,也证实了这一传说。
M1塔墓 自南向北/烟博《清理简报》
M1遗址出土的塔基座中间的榫孔/烟博《清理简报》
M2塔墓 自南向北/烟博《清理简报》
M2遗址出土的塔基座中间的榫孔/烟博《清理简报》
M3墓 自南向北/烟博《清理简报》
其实,奇山寺历史上并不止这两座塔,据元统二年(1334年)的《重修洪福寺记》里记载,还有一座元至治二年(1322年)另一位为洪福寺做出重要贡献的高僧的墓塔。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元统二年(1334年)《重修洪福寺记》
在民国《福山县志稿》里,还记录了奇山寺历史上重修寺庙的两座碑,一座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的“奇山洪福寺碑”;一座是康熙丙寅年的(1686年)“洪福寺碑记”。
民国《福山县志稿》中记载的洪福寺另外两座碑
解放战争期间(约1947年8月至1948年9月),国民党某部在此驻防,为了修建碉堡,将寺院和塔拆掉,文革初期,残存的塔基又被推掉埋入土中,盛极一时的奇山寺(洪福寺)彻底从这片青山绿水中消失了。幸而玲珑塔残存部分构件的出土,留给了我们些许的宽慰......
夏家金代遗址发掘的墓塔部分构件/大匠摄于烟台博物馆/2008年9月
附:烟台博物馆《山东烟台市芝罘夏家金代墓清理简报》
遗憾的是,在这份《清理简报》里,有一个“bug”。(见下图)
在M2墓塔出土的石板上有一个图案,《清理简报》里称为“阳具”,只是望图生义,这就武断了。那么,这个图案到底是什么?在此留个悬念给各位。
引用资料
民国/《福山县志稿》
2021年07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山东烟台市芝罘夏家金代墓清理简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烟台记忆」公众号,搜索「yantaijy」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