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嘴子后村,隶属盘石店镇。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建村。因村处坐顶坡山嘴后,故命名嘴子后村。另一说为,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王姓先祖王文质因原居大疃王家遭火灾,而迁车道夼安村,后因村居坐顶坡山嘴之后,而取名嘴子后。有王、刘、董、潘、丁、石、朱、郑、薛、黄、蒋等姓,其中王姓人口较多。
嘴子后村,青山环绕,绿水长流。行在村中,但见石墙青瓦,又闻鸟鸣水潺,教人有误入世外桃源之感。这个静谧的古村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500多年风风雨雨。村中清至民国时期传统民居留存有近百栋,大都保存较好,有的宅院至今还有人居住,是嘴子后村历史脉络的延续和象征。
嘴子后村地处山区,自古村民便以种地为生,勉强糊口,村里也出现了一些不安于现状的年轻人,他们选择走出大山,离乡经商。据村里老人说,到清末时,北京城里属于嘴子后村人开办的大商铺已经达到了十几家。因商而富,在积累了一定的财富之后,乡绅们返乡一掷千金修建宅邸。嘴子后村现存的20多座老宅院,就是在京经商者仿照北京四合院布局建造的。
墙壁上的20世纪50年代工分榜
传统民居分布在穿村河河岸两侧,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分为北房,东西厢房,南房。北房住老人,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佣人住南房。主体建筑之外,木格窗也是一大特色,在旧时木格窗上冬季糊高丽纸或者玻璃纸,既防止寒气内侵,又能保持室内光线充足;夏季用纱或冷布糊窗,可透风透气,解除室内暑热,体现了民间的灵活智慧。
嘴子后村因气派民居众多而闻名十里八乡,时代风云变幻中,这些民居也几经易主和改造。今时,几座依然保持着古朴风格的深宅大院挂着显眼的牌匾“明朝武德将军王朱星旧居”“王国臣家民居”……斑驳的山墙长满鲜绿的苔草,幽长的小巷透着岁月的沧桑。
顺着穿村河延伸出来的,是嘴子后村唯一主路。从这条路进村,老远就能看到一座气宇不凡的建筑,若隐若现藏于坡地高处,这就是有近300年历史的“观音寺”。
观音寺也被村民称为“念佛堂”“王家祠堂”,立于一米多高的台基上,临近河岸,高大恢宏。南边倒座五间,大门位于正中,门前五级台阶拾级而上,两侧的角柱石上雕刻着菱形纹,大门下面是松竹石刻装饰的青石门枕,门上悬挂匾额“古城观音寺”。正厅三间两柱五脊,红漆涂刷,雕梁画栋,内墙面用青砖贴砌,西侧为五间厢房。其实,如今人们看到的观音寺,是十几年前修葺后的模样,除了大门,门口的石头装饰,殿内大梁,屋顶灰瓦等是古物外,其余均为后期所建。修葺后,嘴子后村人、中国宗教学会顾问王志远向观音寺捐赠了一尊和田玉笑面佛,并题字“古城观音寺”。
时光荏苒,转眼百年。观音寺到底是何人始建?具体建于哪一年?已无法考证。但是观音寺就像嘴子后村的根,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独特的人文传统,讲述着不可割舍的宗亲情、故土情,牵绊着游子乡愁。
带着深切的思乡情怀,乡贤王志远一手擘创,历时十年,2012年底在嘴子后村观音寺西北建成了占地近百亩的“沛溪书院”,包含明德堂、新民厅、至善阁及禅房等十余处建筑和景观在内的宏大古典书院建筑群。书院建成以来,先后举办了多场高端学术研讨和文化交流活动,对于海阳当地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傍晚时分,穿村河波光粼粼,东边的观音寺古韵悠悠,西边的沛溪书院遗世独立,像是时空的穿越,更像是历史的传承。时光赋予嘴子后村独特的味道,似一壶陈年老酒,越来越醇香。
来源:今日海阳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今日海阳」公众号,搜索「jrhynews」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