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烟台人都知道有个三站。 在胶东,在中国的北方很多人也知道烟台有个三站。 三站是烟台人生活的一部分,是烟台的一张城市名片,是全国有名的大市场。 烟台三站建成已有30个年头了,让我们重回30年前,看看它的谋划和建设。 90年代初,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客(船)运站交汇的地段,人们习称三站。 这里由于人员流动大,过往车辆多,周边环境是出了名的脏乱差,被称为烟台的“龙须沟”。 长期以来,依靠便利的交通条件,这里建有烟台钢铁集团、交运集团汽车大修厂、长城汽车修理厂、标准件厂、钢管总厂等9家企业。 以上企业,普遍效益不高,陈旧的厂房、仓库,凹凸不平的土路污水横流,加上滚滚浓烟,伴着震耳欲聋的轧钢噪音,成为烟台环境污染的重地。 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后,全国范围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改革开放形势一日千里,沿海开放城市发展态势逼人。 烟台的发展,尤其中心城区发展面临许多急需破解的难题。 1992年底,张华福由省直机关调任出任烟台市副书记、常务副市长,分管城建工作。到任不久他就利用星期天、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市政府办、建设、规划等部门的负责人,多次对市区进行全面考察。 通过多次调研和反复论证,张华福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大烟台的思路。虽然在当时背景下,他的提法曾遭到一些质疑,但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最终确立了谋划建设大烟台,把烟台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的发展目标。 1993年5月,张华福出任市长后,曾多次到三站实地考察,要对治理这里脏乱差的环境痛下决心,于是提出了利用四通八达的交通便利,建设商品批发市场的设想。 1994年7月1日,市政府决定在这里建设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并被确立为烟台、省重点建设项目。 1994年11月30日,张华福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和培育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和培育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的意见》,确定了三站批发交易市场“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三年建成”的建设方案,同时出台了“谁投资、谁建设、谁出租、谁受益”的鼓励政策。会议决定成立烟台三站市场管理委员会,为正处级事业单位。 经专业技术人员规划、设计、论证,最终选定在青年路北段以西、芝罘屯路以南、建设路北段以东、前进路以北15.6万平方米的区域,兴建大型批发交易市场,取名“三站”。 很快,市政府成立了“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建设领导小组”,由时任副市长范庆梅挂帅指挥。 1995年5月18日,三站市场一期工程建设正式破土动工。 张华福市长、范庆梅副市长等领导出席三站建设工程开工奠基仪式
1995年11月,烟台三站批发交易市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1995年12月31日,三站市场一期工程8个单体、12万平方米的交易楼正式竣工并交付使用,创造了烟台大型建设工程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交付使用的三站速度。 副市长范庆梅、首任三站管委主任李作金为一期工程开工剪彩
只可惜,张华福市长没能亲眼见证三站建成开业的时刻,三站开工不久的1995年6月,他就调离了烟台。 1996年底,三站市场又建成了服装、汽车配件、图书、进金长城、小商品、保真鞋城、装饰材料、金通、金泉大厦、保真食品、美食一条街、果品等十几个批发市场。 三站市场采取边建设、边招商、边启动的策略,建设初期经营者已达两千多人,成交额5亿元。 三站市场建设规模大、产品种类全、商品价格廉,形成了服装、小商品、科技、汽车机电配件等19个专业市场。 三站高峰时,市场拥有1万业户,8万从业人员,日均客流量10到15万人,年交易额200亿元,税费收入3.5亿元。 三站被评为全国过亿元百强市场和全国工业品30强市场,是胶东地区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成为烟台的一张城市名片。 规划建设之初,很多人认为三站建设工程规模太大、档次太高,可正是它的建成,拉动了烟台市场批发贸易,也为后来烟台商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鲁哥真牛」公众号,搜索「wxid_ra80fjnp31621」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