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前线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中文注册
×
傍晚时分,在厨房剁了点白菜、荠菜准备包馄饨。家住一楼,单元门北门通往后面一号楼,于是,我们这栋楼成了连接前后楼到前面人行门的通道,单元门的后门楼梯恰好在我家厨房窗下,只见一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蹲在楼梯口,着粉色中长棉袄,黑色裤子,面前放一纸箱青菜,里面装着蒜苔芹菜韭菜土豆等,右前方放着一箱牛奶和一小盒饮品,眼睛巴望着前方一号楼的单元门,看样子应是走累了蹲那等人小憩片刻,三分钟许,我切完菜开始叮叮当当剁馅儿,她回过头望望厨房里面的我后快速扭过身转头站起身朝后面楼张望。 约莫又三分钟许,远处一着黑棉袄小伙子慢步走来,看样子二十出头,这位母亲见到来人(看年龄应是母子),等不及他走到近前急忙转身拎起牛奶和一小盒饮品,从楼梯口提到楼道外的小路上(不过五米),折回身抱起一盒菜看她弯腰的姿势估摸那重量有十几斤(我猜想她会选择抱着这箱子不容易拿的菜,果然如我所料)疾步而去,小伙子与母亲擦肩而过拎起两个盒转身走了,俩人全程无话,把双手自然下垂比较好拿的牛奶和饮品留给了小伙子,母亲选择了架起胳膊的累人姿势抱着这盒菜。
面对离去的背影,想起站在月台前告诉朱自清不要走动转身跑去买桔子的那位父亲。
虽是一件再小不过的事,但对窗内的我而言感慨万千,未来如若面对此情景,我想,我的选择应该不会抱起那箱菜,而是让孩子懂得主动担当。
古语说“慈母多败儿”,不知此处的“慈”应属哪一种。这就是母亲吧,这就是原生家庭吧,这就是中国式教育吧。 不论自己有多辛苦,依然希望帮孩子承担多一些,再多一些。
人人都会老去,生老病死是常情,责任与担当也应培养成常情。
我目送这对母子的背影走进单元门内消失在窗外。
经常见小区里每每放学后,接孩子的无论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几乎无一例外的由家长背着各色鲜艳小书包,后面跟着或手里牵着娃,恍然一群放学归来快乐的“大学生”,我有次站在窗前恰好看到,和先生说:“诺,家长都去接孩子回来了,都帮着背书包”。他回:“将来孩子长大让他自己背,不能做帮孩子背书包的父母”。咦!不谋而合!
谁了解这世间的清苦,谁又懂得这世间的慈爱。 ~~~包馄钝偶感(2018年3月1日)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丛榕」公众号,搜索「congrongds1984」即可关注,[ 阅读原文]。 |